《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叙事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10期
作者简介:兰
岚(1983-),女,内蒙古托克托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影视美学。
我国是盛产茶叶的圣地,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
神农尝百草开始,茶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元素,还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元素,甚至早在唐朝,饮茶就拥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人们生活习惯的重要内容之后,形成了异彩纷呈的茶俗文化。
而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细腻的笔端,对茶进行了很多的描写,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叙事功能,充分地展现了“茶品与人品、人品与茶具”等茶文化。
1《红楼梦》著作中有关茶文化的描写1.1茶类型的描写
我国的茶种类丰富,种植和制造茶叶的历史悠久,如:红茶、黑茶、普洱茶等。
通过统计显示,在《红楼梦》的描写中包含了枫露茶、香茶、六安茶、“千红一窟”茶、老君眉茶等八种茶。
如:《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林之孝家沏了普洱茶给贾宝玉喝,来缓解因吃面怕停住食。
在这些茶名称中,一些是真实存在的贵重茶品,如:龙井茶、六安茶等;一些是为了点出作品主题而杜撰的,如:“千红一窟”就是作者杜撰的,这一茶品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群体的生存现状,对女性的命运进行了隐喻,抨击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
在第六十二回中,作者详尽地描写了饮以酽茶、将醒酒石含在口中,再加上酸汤,可以醒酒和解酒。
湘云喝醉酒之后难受,探春命人给她喝了一点酸汤,并将醒酒石拿来给他含在口中。
而《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中,王熙凤说:“杏仁茶苦也甜”,杏仁茶是由十余种调料配置而成,包含杏仁、花生、芝麻等,香味浓郁,色泽鲜艳,比较适合年轻人饮用,并且还具有滋补益寿的功效。
1.2茶具的描写
在《红楼梦中》茶具的样式更是千姿百态,其主要针对贾府考究、制作精良的茶具设计进行了描写。
茶具的种类繁多,造型和绘制图案各不相同,有茶碗、茶碟、茶盘和茶盏等。
这些茶具艺术赏析价值很高,总体造型优美。
如:妙玉与贾母在栊翠庵处品茶的时候,茶盘寓意高贵高寿,是雕漆填金海棠式云龙献寿;小盖钟则精美富贵,是成窑五彩的。
给黛玉和宝钗用的茶具则充分地彰显了二人的诗情才华,茶具上题了字;给宝玉斟茶用的茶具暗示了妙玉对宝玉的感情,用的是自己平时的一只绿玉斗。
清代茶器具有淡雅清绝的特点,茶具的制造工艺和造型都呈现出至善至美的境界。
如:《红楼梦》第53回,茶具作为一种高雅的装饰品出现,“有小洋漆茶盘内放着旧窑茶杯并十锦小茶盅”,就好像房间中摆放的鲜
花和书籍一样,充分展现出了贾母的文化品位[1]。
1.3茶道的描写
自古以来,我国古人就认为雨雪之水属于无根饮水,由此有了“雨雪入茶”这一说,古人认为用雨雪之水煮茶,能够提升茶叶味道,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地渗透到茶水中。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懂茶道的妙玉用陈年雪水为宝玉和黛玉冲泡了“体己茶”,用陈年雨水为贾母冲泡了“老君眉”,将煮茶、饮茶当作了一种雅事,充分体现了茶文化的一种艺术审美性,体现了当时贵族之家深得“雨雪入茶”之道,十分讲究茶的烹煮。
并且《红楼梦》中,作者还描写了宿露和泉水烹制茶的方法。
如:在烹制千红一窟时采用了宿露;泉水则用于普通茶叶的烹制,由此可见,通过呈现茶水的讲究,作者刻意宣扬了茶道文化,体现出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奢侈性。
1.4茶俗的描写
自古以来,茶具就具有增加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功能,是人们精通礼仪的象征,这在《红楼梦》中都有所描写,体现出了茶俗的丰富多样。
如:《红楼梦》前四十回中有十九回对“客来敬茶”进行了描写。
并且还对“以茶赠友”的习俗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如:第二十四回提到了王熙凤赠茶,第二十六回小丫头嘉慧说:“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这些充分体现了家族成员之间相互赠茶。
可见茶叶成了亲朋好友之间联系感情的纽带。
另外,《红楼梦》中有四回以上的章节对以茶祭奠亡灵的描写,茶叶被视为神圣植物,充分表达出了对天地、神灵、灵魂等的敬意,如:第十四回、十五回、七十八回等都有所描写。
并且《红楼梦》第二十五、一百一十八回中还对茶叶的婚嫁之礼进行了描写。
2《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叙事功能 2.1
具有营造环境、渲染悲剧气氛的作用
《红楼梦》中对茶事的描写具有凸显悲剧的效果,如“千红一窟”产于“放春山遣香洞”之中,自豪用宿露进行烹制,才能具有清香异味,纯美非常的功效。
但是“千红一窟”是由作者虚构来的,并不是真实中拥有的茶叶,是“千红一哭”的谐音,象征着青梅如茶的清纯女性悲剧的命运。
多情公子贾宝玉无限悲伤地、“奠茗”悼念晴雯,使晴雯之死笼罩在浓浓的悲雾之中,充分地营造出了人物活动浓厚的悲剧氛围。
晴雯孤魂野鬼的悲惨命运、贾宝玉形影相吊、祭品“茗茶”无人品尝,都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揭示了小说中女性青年命运的悲剧[2]。
2.2具有揭示人物性格特征、衬托人物的功能
为了充分地揭示出人物性格特征,《红楼梦》利用繁多的茶事描写,将人物性格寓于典型环境中进行悄无声息地刻画,如:蘅芜苑内陈设简单,“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衬托出薛宝钗“超凡脱俗”等性格特征,渲染出高雅而恬静的居住环境。
其次,“枫露茶”具有平息不良情绪、缓解压力的作用,贾宝玉常喝“枫露茶”,以清火去热,在映射出了晴雯心高气傲、火气大性格的同时,也反衬了宝玉时常“无故寻愁觅恨”,极不稳定的情绪。
而《红楼梦》中对林黛玉喝龙井茶的描述恰恰与林黛玉冰雪聪明、多愁善感、体弱多病的特征相吻合。
另外,《红楼梦》对茶事细节的描写,可谓是形神兼备,很好地塑造了人物性格。
如:第六十七回中,薛宝钗一句“你去倒茶去罢”展现了其稳重谨慎的性格,打消了莺儿的好奇心理,充分展现出了薛宝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态度。
四十一回,妙玉拿出好茶,为贵客贾母精心烹制了一杯“老君眉”,但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妙玉却丢掉了刘姥姥用过的茶具,充分揭示了妙玉藐视底层社会小人物的扭曲性格。
2.3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
《红楼梦》中对茶事的描写,使得小说更加丰满而富有情趣,避免了小说情节流于单调,使小说拥有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如:第六十七回中,随着莺儿的倒茶,缓缓揭开了王熙凤对付尤二姐、贾琏的帷幕。
第六十八回,尤氏在苦劝加道歉之余,“忙中倒茶”不忘倒杯茶给王熙凤,表露了尤氏理亏、赔罪之意,缓和了紧张气氛。
七十四回中,为了缓和沉闷凝重的氛围,在气氛异常紧张之际,王熙凤恐惧亲临的王夫人,“凤姐忙奉茶”,打破了僵局,情节发展显得舒缓有致,充分的符合了读者的心理。
六十四回中,在吃茶的掩护下,“倒茶”打断了贾琏再次向尤二姐传递情物,“刚要将荷包亲身送过去,只见两个丫鬟倒了茶来”,贾琏将定情物———汉玉九龙佩换成了“荷包”,使得情节富于浓厚的喜剧色彩,贾琏急的团团转也没有传情成功,延迟了传情的时间[3]。
2.4“倒茶、奉茶、献茶”体现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凸显了主题
在小说中,贾府的盛衰是主线,而茶叶始终贯穿在这一主线中,如:贾府在鼎盛时期,就存有暹罗进献朝廷的贡茶,可见皇家对贾府的厚爱。
另外,贾府成了空囊之后,也不乏“香茶、好茶”装点门面,如:七十二回中,偌大个贾府无处支借“三二千两银子”时,为了讨好鸳鸯,贾琏却从家中拿出了好茶,很好地映射出了贾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其次,茶品、茶具也体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如:七十七回中,晴雯让宝玉倒茶,但对简陋、粗俗的茶具与劣质的茶水,身为富家公子的贾宝玉,难以理解。
而晴雯一语道破茶品与门第的关系,指出仆人家的茶具、茶品自然比主人家的低贱多。
另外,众姐妹之间的“倒茶、沏茶”则体现出了作者向超越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作者向往平等地位;尤氏为王熙凤奉茶,则暗示了同辈之间不同的身份地位。
贾家对元妃三次献茶则体现了封建社会等级差别、尊卑有别的伦理纲常。
参考文献
[1]朱一华.论《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内涵[J].福建茶叶,2016(8):317-318.
[2]王姗姗,蔡碧凡,苏祝成.《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评述[J].农业考古,2014(2):142-147.
[3]余竹瑶,乔艳敏.茶文化视角下看《红楼梦》[J].教育现代化,2017(1).《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叙事功能
兰岚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清代时期的经典著作,《红楼梦》著作中有关茶事描写语言应用恰当、具有较强的叙事功能,不但提升了《红楼梦》的文化审美功能,还充分地体现出茶文化在我国清代盛行的状况,丰富多彩,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对当时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也具有极大的叙事功能。
关键词:《红楼梦》;茶文化;叙事功能
历史·文化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