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电池电动势和内阻(达标课)-郑州市达标评优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位:既是电学四大实验之一,又是闭合 电路欧姆定律的深化、延伸和应用,具有重 要的实际意义。
➢ 意义:①加深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②再次熟悉图象法处理数据;③训练电学实验中操作 技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3.学情分析
授课年级角度:高三年级 学生知识和能力角度: (1)学习过电动势和闭合电路欧姆定 律知识,对电路设计、器材的选择和 使用、电路连接、数据记录与处理等 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2)之前在问题与练习的教与学中, 已经为分组实验作了充足理论准备。 (3)授课前已让中等生做过本实验,
且成功测量出:E和r。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课程标准 1.通过阅读教材和小组合作讨论,阐述设计的实验 (指导) 原理、方法以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教材 2.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验,能测量、记录、
(依据) 处理实验数据,并能分析测量误差,至少会说出
学情
一种减小误差的方法。
(基础) 3.通过对实验数据和整个探究过程的分析,总结实
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会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通 过探究电源两端电压与电流的关 系,体会图象法在研究物理问题 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2.教材分析
➢ 内容: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10节。教
材提供三种方案,原理大致相同。课上详细分析第一 种方案,让学生理清E和r测量的思维线索。
I测
突破难点
U测
本质:由于电压表分流。
测量的电阻相当于电压表内 阻与电源内阻并联后的总阻 值,故 :测量值小于真实
本质:由于电流表分压。 测量的电阻相当于电流表内 阻与电源内阻串联后的总阻 值,故 :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4.实验步骤
(2)把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一端使电阻值最大; (3)闭合电键S,调节变阻器,读出电流表、电压表 示数,并记录; (4)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并记 录几组 U、I值(至少6组)。 (5)断开电键,整理器材。 (6)数据处理:在坐标纸上以I为横轴,U为纵轴, 用测量的数据,作出 U-I图像
5.误差分析
(1)测量线纵截距的意义:测量的E;
(2)电压表读数值一定小于电动势E;
理论值
(3)描出理论值点; (4)测量线横轴截距的意义;
r k U (5)外电阻为0,只有电源内阻接入;
I (6)连接两点形成理论值线 。
0 测量值
教学延伸:尝试分析另一种情况。
6.实验总结
(1)本实验在电键闭合前,变阻器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位置处;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课后补充实验:
在“导学案”指导下实验,用时1周,可查阅资料、 向教师咨询寻求帮助。导学案中任务群内容:
(1)阅读教材70页内容,分析教材上提供的另外两 种实验方案,讨论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要求用作图法 处理数据;
(2)阅读教材70页内容,制作水果电池并测量它的 电动势和内阻;
(3)查阅资料,鼓励思考创新实验; (4)完成实验报告。内容:实验方案、数据的记录、 数据处理、分析实验误差与改进方法等。
人教版 高中物理选修3-1 第二章 第10节
实验: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说课:朱元杰
说课流程
1.教学
目标的制定
6.教
2.实验
学创新 与亮点
教学内容 设计
5.教学
3.实验
效果测量
环境设计
与评价 4.实验
教学过程
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教材
学情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1.课程标准
教室外、 办公室
教室内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a
实验教 学过程
1.前期教学准备 2.本节分组实验 3.课后补充实验 4.交流与评价
充分
问题群 铺垫
任务群 指导
上交实 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导入:问题群成果分享的形式。
实验环节,有两个时间阶段: 第一个限时25分钟完成。 要求:检查组内器材是否完好齐全、正确连接电路、读数 并记录数据。 指导说明:实验中测量不少于6组U、I值,且测量范围尽量 大一些,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个限时15分钟完成。 要求:作出U-I图、求出E和r、整理器材、组内交流。 指导说明:①两个截距点均无法实际测量,利用图线向两 侧外推得到;② r很小,图象斜率较小,不利于减小误差,可 让纵轴坐标不从零开始;③计算r时选取直线上相距较远的两 点求得。
(2)使用内阻较大的旧电池。在实验中不要将电流调得太 大,每次读完数后立即断电,减小内阻的变化;
(3)要测出不小于6组U、I数据,且变化范围要大一些;
(4)作U—I图时,应使通过仅可能多的点,并使不在直线 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个别偏离直线太远的点可舍去;
(5)画U--I 图时,纵轴刻度不从零开始,横坐标必须从0开始, 但这时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不再是短路电流,而图线与纵轴的截 距仍为电动势E,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仍为内阻r; (6)纵坐标:路端电压。反映:电流强度I增大,路端电压U 随之减小,U与I成线性关系,U=E-Ir,反映的是电源的性质, 也叫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交流与评价:
利用投影设备展示各组的实验成果,接受其他小组 评价。每次五个小组,每组5分钟以内;
交流评价用时15分钟。
教师活动:用10分钟归纳总结,下课后各组完善实 验报告,上交作业。
a
四、实验过程的设计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数据处理和分析
❖1.实验目的 1. 会熟练使用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器材; 2. 会通过作图求出电动势和内阻; 3. 会阐述误差来源,并会说出一条改进方法。
❖2.实验原理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方法:伏安法 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电压表和
电流表测出(最少6组)U、I值,作出UI图像,求出E和r.
❖3.实验器材
1. 电压表、电流表、干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 2. 水果电池(苹果或柠檬)、锌铜片、变阻箱、电表等器材;
4.实验步骤
(1)按原理图正确连接实物图;
验结论,提升解决多种实验问题能力,提高学习 物理的兴趣。
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a
课标规定的 实验内容
会测量 E和r
统一的基本要求和多样的实验方法相结合
教材中的
实验内容
第一种 方案
自行设计的 实验内容
制作水 果电池
a
三、实验环境的设计
本节课集体 分组实验
课后学生 自主分组
晚辅导课 展示交流
电学实 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