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疗效的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疗效的分析
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在糖尿病治疗中应用中药治疗的用药规律与疗效。

方法:选择2019.12-2020.6来院就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以治疗方式不同均分为两组。

常规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予以中医辨证论治,分析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常规组高,分别为96.7%、85.0%,x2=4.9041(P<0.05);实验组在应用中药治疗过程中,应用种类有153种,总次数达1125次,主要应用药物包括山萸肉、麦冬、黄芪、地黄等。

结论:相较于常规西药,以中药对糖尿病患者展开辩证论治,通过明确用药规律、合理应用中药,不仅能控制患者血糖,且治疗效果良好,可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改善其预后质量,适宜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中药;疗效;用药规律;二甲双胍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数量呈增长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机体健康与生活质量[1]。

目前,临床尚未研发出一种根治方法,在治疗上以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为主要原则。

西医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时,以降糖、胰岛素药物为主,虽在短期内能够取得显著疗效,但易受到患者依从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远期疗效较差[2]。

中医将糖尿病归在“消渴症”范畴中,以辨证论治为主,结合患者机体情况、疾病程度予以治疗,可有效调节患者脾胃功能的同时,还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3]。

鉴于此,本研究以120例糖尿病患者为例,探讨对其以中药治疗的疗效与用药规律,现进行如下汇总: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病例选自患有糖尿病疾病者12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均分成2组。

常规组男患者32例,女患者28例,患者年龄区间值在(40-75)岁之间,均龄
值是(58.2±6.0)岁;实验组男女占比35:25,患者年龄范围在(42-73)岁左右,平均年龄为(58.3±5.8)岁。

以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病例资料展开分析与对比,P>0.05,满足研究要求。

本研究入组对象均满足《糖尿病患者的诊治标准》中相关要求,经临床医师详细讲解研究内容后,患者和(或)家属同意加入研究,签署相关协议书;临床症状表现为程度不同水肿、尿蛋白、高低血糖等。

排除无完整临床资料者、对本研究应用药物存在过敏史者、合并恶性肿瘤者、认知意识功能存在障碍者、依从性不高者。

1.2方法
1.2.1常规组
以二甲双胍药物对患者展开治疗,每日应用2次,持续用药干预时间为6个月。

1.2.2实验组
以中医辨证论治展开治疗,结合患者病情,由临床医师合理调整治疗计划,药方如下:①上消药方:15g地黄、黄芪、麦冬各20g,可起到生津解渴、润肺养胃之功效;②中消药方:15g栀子、15g地黄、20g葛根、20g茯苓、110g山萸肉,可增强体质、护肾养虚;③下消药方:10g红参、10g黄芪、10g山茱萸、15g知母、15g山药,可补气养虚、清热养肺。

药方以水煎煮后,每日服用1剂,于早晚分别温服1次。

在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病情适当调整药方,并指导其重视日常饮食,并适当展开运动,确保劳逸结合。

1.3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分析应用不同治疗方案后两组疗效,结合临床症状与血糖控制情况来判定,经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及症状并无显著改善,为无效;与治疗前相比,症状有所改善,且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为有效;血糖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且临床各项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或者基本消失,为显效;(2)分析实验组中药用药规律,主要包括不同中药使用次数与使用率。

1.4数据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以统计学SPSS21.0展开分析与处理,临床疗效以(%)百分数表示,数据校验以(x2)卡方值,统计学判断以P<0.05表明存在较大差异。

2结果
2.1分析应用不同治疗方案后两组疗效
由表1得出,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

表1分析应用不同治疗方案后两组疗效(n,%)
组别例

无效有效显效总有效
常规组
6
9232851
(85.0)
实验组
6
2263258
(96.7)
x2值---- 4.9041 P值----0.0267
2.2分析实验组中药用药规律
实验组患者用药过程中,所应用中药种类达153种,用药总次数为1125次,其中应用次数最多的是地黄、黄芪、茯苓、麦冬、山萸肉等,见表2。

表2分析实验组中药用药规律(n,%)药物名称应用次数应用率麦冬55 4.9
山萸肉52 4.6
葛根46 4.1
知母47 4.2
山药49 4.4
茯苓55 4.9
红参52 4.6
地黄57 5.1
黄芪55 4.9
3讨论
糖尿病疾病的发生主要与胰岛素抵抗、机体胰岛β细胞受到损伤、饮食习
惯不合理等因素有关[4]。

目前,临床在治疗该病症患者时,需长期、持续给予其
服用降糖类药物,以此来维持患者血糖水平处于稳定状态,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
风险。

近年来,给予中医理念不断推广背景下,中药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
治疗中,且疗效显著,是合理、可行的一种治疗方法[5]。

由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
临床表现主要为形体消瘦、口渴多饮等症状,且伴随有水肿、四肢麻木、多汗、
疲乏等症状发生,祖国医学将其称为“消渴症”,认为该病症与情志失调、饮食
失节、外感邪毒等因素有关,最终导致痰湿阻滞、气滞血瘀,患者表现主要为阴
阳两虚、气阴两虚、热盛阴虚等。

在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主,及时
消除患者体内湿热邪毒,降低蛋白尿,对炎症反应进行有效抑制[6]。

消渴方主要
由山茱萸、地黄、知母、栀子等药物组成,其中栀子、黄芪可清热泻火;知母可
生津止渴;山茱萸、地黄可补血养阴。

诸药合用可共奏生津止渴、清热泻火之功效。

本次研究通过分析常规西药与中药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结果发现相
较于常规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通过结合“消渴症”病因病机,进而明
确该疾病用药机制,对患者展开辩证论治,既能够将其机体中邪毒有效清除,还
能够调节气血平衡,从而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研究还显示,在实验组患者用
药治疗中,对于中药应用次数最多的分别是地黄(5.1%)、黄芪(4.9%)、茯苓(4.9%)、麦冬(4.9%)、山萸肉(4.6%)、红参(4.6%)、山药(4.4%)、知
母(4.2%)、葛根(4.1%),可见以中药对糖尿病患者展开治疗,更具备针对性,可结合患者病情发展、病情程度与疾病类型等多个方面进行用药,从而有效提高
患者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时,以中药方剂展开治疗干预,可取得确切疗
效的同时,还具有安全性高、费用低等特点,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深入研
究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苗培福. 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效果分析[J]. 光明中医, 2019,
034(015):2279-2280.
[2]杨文元. 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效果的分析研究[J]. 饮食保健, 2019, 006(007):97.
[3]刘宝忠. 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及效果分析[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19, 016(001):36.
[4]刘榜劳. 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效果的分析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 007(001):169.
[5]左艳敏. 中药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疗效的分析研究[J]. 糖尿病天地, 2019, 16(002):33.
[6]柴涛. 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效果的分析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19, 022(006):53-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