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最终上交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阅读”研讨会说课稿
读写联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人物描写》之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永济市电机小学杨亚琴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2课《临死前的严监生》。

课型是读写联动,“读写联动课型”是“单元整体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将读与写的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读带写,读中学写,读写结合,读写同步。

“读写联动”分为两类:一是,整个单元的阅读教学完成之后的习作,即阅读和作文的联系;二是阅读课中的小练笔。

因为今天我讲的是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中的第二个片段,没有完成整个单元的教学,所以我讲课的课型是阅读课中的小练笔。

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单元编排意图:
本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的第一篇课文。

学习本组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对三个片段的阅读,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二是从中体会作家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写人的方法。

另外,还要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二说教材与学情: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课文节选的片断不长,只有区区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炼传神,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形象。

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咽不下最后一口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这堂课我要带领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特点的描写方法,在课堂上进行练笔。

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接触过人物描写手法中的动作神态描写,这篇课文的趣味性更能激起他学习的兴趣。

作者在短短三百余字中运用到人物特写、留有悬念的写法,学生受知识水平和认知
特点的限制,不容易理解。

三说设计理念:
1、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我力求落实新课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

我从学生真实阅读的角度,不求深,不求远,扎扎实实领会编者的意图,扎扎实实投入文本的学习,体味人物形象,实感悟文章的写法,让学生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能力的训练、运用和语言素养的提升。

2、尽力突显“读悟结合,读写结合”。

著名作家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严监生的动作正透露着他卑微的心灵,活脱脱的一个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跃然纸上。

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人物的特有标志。

我通过拓展想象、感悟补白、概括提升等方法,把教学的支点落在“两个指头”这个经典的特写镜头上,落在作者对人物神情、动作的细致描写上,从理解、体会、内化再到运用,把人物形象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里。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现、质疑、创新。

3、努力体现“把书读薄,把书读厚”。

读悟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揣摩揣摩内心世界,从而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人物形象也越来越丰满。

在此基础上,推荐学生阅读《儒林外史》,进一步体会作家人物刻画上的精妙,丰厚学生的阅读储备。

四说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技能目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发挥想象,说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的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的方法,练习写一个小片段。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发展目标: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五说教学重、难点
品读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神态动作的句子,揣摩其心理,并读出感情。

学习作者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学会运用,写一个小片段。

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采用的是读中悟、悟中读、读写结合,读写同步,这也是读写联动所提倡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遵循读写联动课型的理念,依据“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的课型结构,我设计了以下流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初识严监生
1、(猜人物,感知人物的鲜明个性,目的是自然引入新课的学习)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了解人物背景,初识严监生
4、交流感受
(借用资料介绍严监生,对学生感知人物形象——吝啬,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5、设想严监生临死会怎么做?
(目的使学生能在下面读文后体会人物形象--吝啬作好铺垫,埋下伏笔)
第一模块读一读:感悟人物形象
一、带问题初读课文、交流、对比
(通过严监生的家庭情况与他临死前的表现,让学生感悟严监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感悟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从整体人手,感知人物形象,训练学生高度概括的能力、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自读、围绕提示自主学习
第二模块说一说:体会人物描写方法
一、以填写表格方式汇报交流
(把教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同时直观、明朗呈现学生自学的收获)
二、体会人物描写方法(体会片段中诸亲六眷的语言描写、严监生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三、由严监生的动作、神态体会严监生当时的心情并读一读
四、拓展想象、感悟补白、概括提升
(严监生有口不能言,请学生当严监生的代言人,走进严监生的内心,同时也是请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在书上的批注,虽然严监生本人不能说话,但是严监生的动作.神态在说话,填白心理描写就是凸现作者方法之巧妙,遣词之精妙。

这个说话训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地走进严监生的内心世界,把他不能说的话说出来,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另一方面在学生大胆想象的基础上继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让他们根据学到的方法,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再读重点句子,再次感受人物形象
(再读课文让学生在边读边想中头脑里浮现出严监生临死还伸着两
个手指的精妙动作。

也进一步深刻体会严监生是一个吝啬鬼。


六、领悟人物描写方法、总结写作方法、找准读写结合点
(领悟人物描写方法,找准读写结合点、学以致用。


第三模块写一写:运用人物描写方法
出示课件:课堂小练笔要求
一、学生练习描写人物片断
二、学生展示、分享小练笔
三、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练笔的优点与不足
(一方面看学生是否掌握人物描写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我建议学生课后阅读名著《儒林外史》
延伸课外,激发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能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既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又建构起了大语文的学习观。


这节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一茎灯草不挑
吝啬
两根手指不倒
(设计意图:鉴于人物描写这个大课题在课文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在这堂课上我重点突出人物性格,板书简洁明了,用诙谐幽默的方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进行过课堂练笔,但是上升到理论层面我们还有欠缺,今后我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继续提高教学水平,今天上课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