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统编版21《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重点指导“耙”字的书写。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于土地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运用语言的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抽象的“土地”形象化。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时长: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课题。
1.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还记得吗?(《悯农》)“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那么,怎样才最能表达出对土地的热爱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老课文《三黑和土地》。(板书课题)
2.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三黑为什么要和土地打交道呢?)
二、初读全文,了解大意。
1. 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读完课文,谁能回答刚才的问题?(三黑掌握了种田的技术,改变了以前种地苦吃的状况,他爱土地了。)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1. 三黑改变以前种地苦吃的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6自然段,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画下来。说说理由。
2. 汇报交流:
①“三黑土地里找到吃食了。”、“三黑会种地了。”、“他已经认识了地里的全部作物。”、“三黑会管理土地了。”(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三黑的变化很大,他从种地苦吃会到了甜头,他种地种熟了,种活了,种科学了。他种好了土地,同时也得到了土地的回报——找到了吃食。)
②“这是千百年来第一回让农民高兴和自豪的事情啊!”(以前农民是怎样种地的?而现在又怎样了?为什么让农民高兴和自豪?)从“千百年来”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农民的疾苦长时间没人过问,而三黑却解决了这个大问题,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③“他搂起袖子,呼哧呼哧地干了起来。”、“他把土地上的种植物都照顾得妥妥帖帖。”、“三黑把土地护理得那么肥沃。”(这些句子又让你体会到什么?)——三黑对土地的喜爱之情!也说明他已经把土地当成自己的母亲了。(相机指导朗读)
3. 同学们看看第三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三黑的变化。(“以前他只会向土地讨吃的,现在他向土地索取吃的了。”)看看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三黑以前是吃土地的苦头,现在是甜头了。)再读这句话。
4. 同学们再看第六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话“三黑土也搂草
除根了。”这句话中“搂草除根”是什么意思?(比喻做事有始有终。说明三黑爱土地爱得真真切切、完完全全!)从这个“除根”你又知道了什么?(以前三黑种的地是管麦子不管根的;现在不仅管麦子还要管好收成。)再读这句话。
5. 看到三黑的变化如此之大,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此时的心情?(喜出望外)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播放课件)
6. 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最后一段话,看看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后却还要一遍遍的数数呢?)
7. 讨论这个问题。(一方面说明了三黑爱土地胜过爱自己的眼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三黑实在太珍惜这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了。)
8. 同学们再看最后一段中有一句话与课文其它部分都有所不同,是哪句话?能读好吗?指名学生读——齐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作者由实写三黑改变种地方式而获得快乐进而虚写三黑与土地结合在一起了。)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土地的热爱、珍惜之情。)这种写法就是——借物抒情。学着这种写法说一句话。(我爱我家,就像鱼儿爱大海。)
9. 配乐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小黑板出示词语:稻穗粒粒饱满喜出望外耙田除
根侍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深入体会作者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二、巩固生字词
1. 课件出示词语:稻穗粒粒饱满喜出望外耙田除根侍弄略胜一筹
指名读,齐读。
2. 重点指导“耙”字的书写。
提示学生“耙”字右边不要写成“采”。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 三黑改变以前种地苦吃的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6自然段,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画下来,说说你的理解。
2. 汇报交流:
(1)“三黑土地里找到吃食了。”、“三黑会种地了。”、“他已经认识了地里的全部作物。”、“三黑会管理土地了。”(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三黑的变化很大,他从种地苦吃会到了甜头,他种地种熟了,种活了,种科学了。)
(2)“这是千百年来第一回让农民高兴和自豪的事情啊!”(以前农民是怎样种地的?而现在又怎样了?为什么让农民高兴和自豪?)从“千百年来”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说明了什么?(农民的疾苦长时间没人过问,而三黑却解决了这个大问题,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3)“他搂起袖子,呼哧呼哧地干了起来。”、“他把土地上的种植物都照顾得妥妥帖帖。”、“三黑把土地护理得那么肥沃。”、“三黑土也搂草除根了。”(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三黑对土地的喜爱之情!也说明他已经把土地当成自己的母亲了。)
3. 看到三黑的变化如此之大,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此时的心情?(兴高采烈)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4. 同学们看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三黑的变化。(“以前他只会向土地讨吃的,现在他向土地要吃的了。”)看看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5. 课文除了直接描写三黑的变化之外,还写了三黑以前种地的情景,找找哪里是直接描写,哪里是以前种地的情景?找出这两处地方的同学可以读一读。
6. 同学们看看最后一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借物抒情)作者由实写三黑改变种地方式而获得快乐进而虚写三黑与土地结合在一起了。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更能表达出作者对土地的热爱、珍惜之情。)
7.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8.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写了“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后无比兴奋和激动的情景,表现了“我”对土地的无限热爱和珍惜之情。同时借三黑和土地的关系来写,写出了三黑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在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的特点,在今后的习作中可以尝试着运用这种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