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思考
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联系课文重点,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出的问题得出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双边活动。
本文拟谈一下语
文教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以及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1.不断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教学理论主张让学生参与到教
学活动中,也就是教师、学生共同来表演,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不能让学生简单地
从属于教师。
课堂提问正符合这一教学理论,它能不断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课堂提问给学
生以外部刺激,防止了注意力的分散,并使学生经常保持有意注意,对问题进行分析、反应,然后归纳整理并做出回答,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
实践证明,通过提问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所学知识比由教师对学生单向传递信息所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得多。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支配学习活动的
一个重要动机,其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外界的刺激,它对于接受外界刺激、同化外界
刺激进行信息处理的学习过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因为回答问
题是面向全班同学的,对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体现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能力大小,因此,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希望得到称赞和自尊心的满足。
这种竞争意识促使学生对问题积极思考,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平时多进行阅读以拓宽知识面,这样,提问就诱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通过对学生答案的肯定或否定,使学生知道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在多大程度
上取得了进步,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目标,这些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提问使得教学活动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换的
双边活动,而不是过去那种教师输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单向活动。
提问可以使学生了
解本课的重点,使教师了解到哪些方面对学生来说是困难的,需要仔细讲解,哪些方面学
生已经理解,只需一笔带过,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该详则详,该略
则略,该补充则补充。
提问能使教师了解到哪些问题学生基础薄弱,哪些问题需要加强并及时给以指导。
提问能使师生双方相互了解,共同努力,搞好教学活动。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1.问题的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设计,问题设计巧妙合理,能引起学生兴趣,启发思考,从而获得知识。
反之,则会使学生厌烦。
问题的设计
要力求精当,“精”指的是精炼扼要、言简意赅,“当”指的是得当,所提问题要恰是重点、
难点;还要富于思考,即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并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理解词句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及它在课文中的作用;问题还要紧扣文脉,紧扣文章的思路,可以是由整体到部分,先提出一两个大问题,再按重点词、句、段设计若干小问题,来说明大问
题,也可以由部分到整体,根据重点词、句、段先设计若干小问题,再提出总结性的大问
题,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出概括,也可以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构成整体—部分—整体。
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应服从总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备课时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做
到适时适度,灵活多样。
2.提问的方法及提问后的处理提问时要先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做短暂的停顿,
再指定学生回答。
这样做一可以使全班学生注意提出的问题;二可以使全班学生都在心中
拟定一个答案,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提问而不得不进行思考;三可以使全班学生对于
某一同学答案进行评定,因为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心中的答案与被指定的同学的答案进行比较。
提问时不应依照一定的次序,教师态度要自然,要表示相信学生能够回答,否则
学生有一种恐惧感,不能安静地进行思考,也就不能畅所欲言。
提问时教师的语言要清楚明确,提问后不要再重复问题,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提问的习惯。
当然若学生不明白问
题的含义,教师可以用更明白的词句把问题再说一遍。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否则学生会敷衍塞责。
若学生回答时没有进行思考
只是脱口而出,教师要指导他们分析问题,并鼓励他们详细回答。
学生的答案若很正确,
应给予一定的赞许。
教师不必重复学生的答案,要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说话,让全班学生
注意听该学生的回答。
回答完毕,让全班学生先来评定,进行纠正补充,然后教师再做必
要的补充。
若回答错了,教师要做出分析,指出错在什么地方,这种耐心启发学生寻找答案的方法,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习惯。
课堂提问不是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信息单项交流,而是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做出回答的信息双向交流。
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教学反馈信息,教
师对学生的回答所做出的总结、评价或指导使学生对自己的理解认识获得一定的反馈信息,
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课文去进行判断推
理,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因此,提问既有助于学生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又有助于学生智力和表达能力的锻炼,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完成了教学任务。
巧设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文章摘要: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化,其效能就越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提问设计应循什么“序”,才能“渐进”,甚至“跃进”呢?我认为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首先,设计课堂提问应注意三点:1、紧扣课文2、顺序合理3、难易适度;其次,如何设计课堂提问:
(一)、牵筋法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注重抓主要矛盾
(二)、追踪法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追根求源,探幽取胜
(三)、诱导法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步步深入。
(四)、情境法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多元思维。
(五)、揭疑法设计提问——引导学生乐于寻疑,善于解疑。
(六)、层叠法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整体感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两位伟人的话,都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
那么到底应该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导者,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他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在所难免,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
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每个学生由于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同,往往会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
提问是一门艺术,而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观点更是一门艺术。
现在大多数老师已经很重视提问的方式方法,都在试着摸索,但还有一大部分教师还掌握不好这个‘度’。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
课堂上强调的提
问还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
我们力图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时,我们一定要把研究重点放在创造性的设计课堂提问上,使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创造性设计课堂提问,强调的是提问的创造启发性,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不但运用创造思维解决了问题,而且还学会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一、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常规武器。
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是教师对教材深入
钻研、透彻理解的具体表现。
我认为设计课堂提问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紧扣课文。
设计课堂提问,首先要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然后紧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中心思想。
(二)顺序合理。
按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设计课堂提问,使前一个问题成为后一个问题的铺垫,一个问题体现前一个问题的深化,有助于让学生回答问题时,经历一种认知的过程,也有助于缩小师生间的距离,造成和谐的课堂气氛。
(三)难以适度。
问题太难,学生百思不解,挫伤自求解决的积极性;太易,学生无法享受探索成功的乐趣。
好的课堂提问,应与学生的智力和认知水平相适应。
二、那么有哪些课堂提问设计方法呢?先就我的一些课堂实践做以下介绍:
(一)、牵筋法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注重抓主要矛盾
为了让学生注重和善于抓主要矛盾,教师可从教材的思路、重点难点出发,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学习内容的关键、重点。
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先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邱少云英雄精神的一个词语“一动也不动”,然后设计提问:1、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也不动?2、他为什么一动也不动?3、如果他动了会怎样?4、“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5、他一动也不动直到牺牲的结果是什么?6、他能够一动也不动直到牺牲说明了么?问题解决了,主题思想也被“牵”出来了。
这种牵筋式提问,要注意让学生在
众多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然后牵住牛鼻子不放,直到解决了问题,达到目标。
教学中一旦
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会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了。
(二)、追踪法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追根求源,探幽取胜
为了让学生养成刨根问底的深入探究精神,教师可运用追踪的方法设计提问,带领学生跟踪而进,顺藤摸瓜,揣摩出那种话中之情,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力。
这种形式的提问设计,还可以以一个问题为起点,按照某个思路追下去,最后水落石出,使
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如教学《一定要争气》,为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童第周的争气,可用追
踪法设计提问:1、童第周上中学的时候,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他是怎么做的?取得成绩
以后又是怎样想的?2、童第周留学的时候,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他是怎样做的,怎
样想的?《凡卡》一课,说道凡卡梦到爷爷收到他的信嘎然而止,可追踪提问:爷爷能收到
这封信吗?为什么收不到?凡卡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假若凡卡的爷爷收到这封信,又会怎样呢?这种追踪式提问,要注意让学生一要跟踪时跟准“踪”,顺藤摸瓜时抓紧“藤”;二要步步为营,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再思考下一个问题。
(三)、诱导法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步步深入。
为了开启学生心扉,让学生积极思维,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全神贯注的进入学习的最佳境界,教师可运用诱导法设计提问。
这种提问设计,关键在“诱”,核心在“导”,融知识介绍和感情激发为一炉,诱导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怎么样”、‘何以见得’、“有何根据”等问题,使学生有疑而进,无疑而出。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要让当今小学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无比热爱,就要在充分介绍人物生平、时代背景后运用诱导法设计提问:1、为什么要送总理?2、怎样送总理?3、这样送总理说明了什么?
这种诱导式提问,要让学生情趣交融的沉浸在最佳学习境界中,不解疑惑,不知复出。
(四)、情境法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多元思维。
为了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耳听、口读、眼观、脑想,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形成立体思
维,教师可先用情境法设计提问。
这种提问可将学生带进具体真实的情境中,使学生情绪饱满,思维活跃,解答顺利,发展智力。
课文《荷花》讲的是我因喜爱美丽的荷花,感到人花
一体了。
要让学生理解这个意思,就要运用情境法设计提问,把学生带到荷花池里,面对一
朵荷花:1、为什么一进门,我就往荷花池里跑去?2、荷花象什么?3、白荷花开的样子有几种?4、我仿佛就成荷花以后,蜻蜓和小鱼有什么表示?这种情境式提问,要注意让学生
一要设身处地,全身心的投入;二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侧面看问题。
(五)、揭疑法设计提问——引导学生乐于寻疑,善于解疑。
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运用揭疑法设计提问,引
导学生不断的“生疑——质疑——释疑”。
这种提问,设计在巧处,犹如平静的湖面投下块
块石子,不断激起涟漪,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如教学《田忌赛马》,可运用揭疑法设计提问:1、历史上有一次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比赛,每个级别都比对方强的马却输了,你知道这场赛
马发生在什么时期?赛马双方是谁?2、强的一方为什么输了?3、弱的一方又是靠什么赢了
强的一方呢?这种揭疑式提问,要注意让学生一要先思后问,二要不耻下问,三要敢于向老师提出不同的见解。
(六)、层叠法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整体感知。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的认知领域可以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创造等几个层次,
学生的认知也是按上述几个层次发展的,教师设计提问系统时,必须遵循识记——领会——
运用——创造的规律。
如在《聪明的公鸡》一文的教学中,教者可以设计三组问题,第一组:1、公鸡上门的原因是什么?2、狐狸见到了公鸡讲了些什么话3、公鸡是怎样回答狐狸的?
这是一组记忆性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为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
第二组:1、公鸡凭什么战胜了狐狸?2、公鸡的心情有几次变化?3、你觉得狐狸怎么样?……旨在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认真分析其实质,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
第三组:1、公鸡在胜利之后会怎么想呢?以后还会不会遇到狐狸呢?遇到了
又会怎么办?2、狐狸后来发觉没有猎人会怎么想、怎么做?这一组问题是在理解课文的基
础上,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是一组创造性问题。
这三组问题紧密联系,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越是平凡中往往越蕴涵着伟大。
只有从这些司空见惯的教学活动中抓起,才能切实达到发展素质,培养能力的要求,也才能真正培养出高水平、高层次的现代人。
标新立异,就是强调别致新颖,推陈出新。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
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
轻易否定,而要沙里淘金,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陶佑钦《如何把握课堂提问设计中的序》《小学青年教师》2002年第四期
现行语文教材
走出课堂提问的误区
江苏省临海市第五中学(317000)何方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解疑的过程。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间。
"教育家陶行知这一名言,对于教师把握课堂质疑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富有艺术性的课堂质
疑,有助于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然而,有不少教师由于各方面
原因,在教学实践中使课堂提问陷入了种种误区,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本文试析4个误区及解决的对策,谨供同行们参考。
1 陷入空洞浮泛的误区,使学生茫然失措
每一知识点教学,都有很多问题,教师在备课中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时,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
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特别是学生已有的与本堂课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提炼出几条重要的教学问题来。
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教材的疑点、难点和重点。
但重要的
问题并不是大而空泛的问题。
有一位教师讲"鸟类"一课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问:飞机是模仿什么动物制造出来的?(答:鸟类)。
哪位同学能谈一下鸟为什么能飞呢?(答:因为鸟有翅膀)有翅膀就能飞吗?(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提间的本意是想引出本节课的重点:鸟类与飞翔生活相适应
的特点?问题貌似宏大,但抽象空洞,使学生茫然失措,导致提问后的"冷场"和"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
此时,如果有针对性地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把笼统的大问题化成几个小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化成具体的问题,就容易贴近学生心理及其思维特点。
问:"大家回忆一下,鱼类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适应水中生活?"再问:"鸟类能在空中飞翔,这说明什么?你能通过阅读教材找出
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吗?"然后逐步引导学生从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顺次找出
知识点,既抓住重点,又突出难点。
这样,紧紧抓住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通过化整为零的方法,使重大问题深入浅出,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又使课堂结构环环紧扣,易于落实。
2 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使学生厌倦抗拒
卖弄花枪,玩"花拳绣腿"是教学之大忌。
有人为哗众取宠,表现其改革精神,把课堂搞得分外热闹,但不讲求实效。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比武预选赛上讲"绿色开花植物的叶、茎、根"时,搬弄电视上娱乐节目形式,把学生分成4组,通过一连串问题抢答、鼓掌、奖罚等形式,把课堂气氛搞得"红红火火"。
但是,这种游戏式的教学,除了"热闹",知识点能落实多少?"精心"编导的一大串问题,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再设想一下,这种教学方法如果连续搞一星期,那么还有多少学生抢答呢?我想学生除了厌倦,就是抗拒!课堂提间的目的是抓住问题的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而不是形式上的启发式教学。
3 陷入浮光掠影的误区,使学生浅尝辄止
高明的提间,应当"在不疑处设疑"。
一般说,教学理论中这个口号是正确的。
但有人作了肤
浅的理解,变成为设疑而设疑。
有位教师讲解兔子的快速反应能力时,这样提问:"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兔子头部长有哪些结构?""耳朵能转动吗?""为什么嘴唇在不停地颤动?""你能描述一下兔子逃跑的动作吗?"兔子是四五岁幼儿都知道的可爱小精灵。
这样的问题浮光掠影,曲学生都能不加思索地回答出来。
一问一答,似乎体现了提问教学法,其实这样的发间不仅没有必要,反而有害,导致学生不探究问题实质,浅尝辄止,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思维萎缩。
我们理解的"不疑处设疑",应当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如在讲述兔子具有快速反应能力时。
问:"兔子是草食性小动物,有很多天敌,兔子是如何适应环境,逃避敌害,生存下来的?"然后让学生观看兔子吃草、奔跑的录像片。
这样的提间,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又能促使学生认真仔细去观察
兔子的形态,积极开动脑筋去理解每一动作的内涵所在:兔子具有快速反应能力。
真所谓教是
为了不教的道理!
4 陷入单调直露的误区,使学生思维僵化
有这样几个课堂提问的例子:"卿鱼具有怎样的体形? ""背部和腹部颜色有何不同?""体表还有哪些结构?各有什么作用?"这些都是教师在讲"鱼类"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常常会提出来的问题。
这些提问的共同点就是过于单调直露,不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按部就班地抛出一个个知
识点,激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容易使学生思维僵化。
如果换一种问法,学生会为之一振,效果大变。
问:"倒鱼的体形呈哑铃状,行吗?""鱼的体色为什么背部深黑色,腹部浅白色?"若学生回答不出,可再问:"如果空中或水中的动物想吃掉它,那么这种体色起什么作用?"学生恍然大悟:这是一种保护色。
"剪掉鱼鳍,鱼在水中将怎样运动?"……这样的提问不同凡响,使学生耳目一新,会激起莫大的兴趣。
既活跃了学生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急于动手去实验探索的热情,体现了自然科学从现象观察→科学推测→实验论证→科学总结的过程。
上面分析的课堂提问及对策只是就我们所能见到的现象而言,尚不全面,但足以引起我们重视。
因为只有把课堂提问进行得生动、有益,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方法,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而要达于此境,首要的前提便是:走出课堂提间的误区。
(摘自《中学生物教学》3/2002)
课堂提问小议
1.课堂提问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强,是指设置的提问直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就
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加大力气钻研大纲和教材,挖掘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多种水平的问题。
首先所设计的问题难易和深浅要适当。
过难过深,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过易过浅,则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其次,所设计的问题要面向大多数学生,要以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识能力为依据;还要注意区别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
课堂提问应尽量形成系列,环环紧扣主要教学内容,对于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应通过提问来加以区别和澄清,那种无准备的盲目的频频发问、脱离重点难点的无意义乱问不仅不会带来好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干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注意。
2.课堂提问的表述应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课堂提问的语言要科学、准确、规范、明了、具体,切忌含混不清、模棱两可。
不
管学生能否做出正确的回答,但一定让学生清楚问题提出的实质是什么,这一点是课堂提问的表述所必需的。
当然,这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水平。
提问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和激励性,使学生一经被提问,就能积极地投入到捕捉正确答案的思维活动中去,最终做出正确的回答。
课堂提问的语速要适当,问题提出后应做适当的停顿,以供学生思考。
若学生感到困难,应给予适当的点拨提示。
在一节课的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紧张程度是不同的,如上课初期,
学生的思维处在由平静向活跃状态发展,这时教师可多提问些回忆性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习积极性,增强参与讨论问题的意识。
当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时,可多提些说明性和评价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使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完整、正确的答案。
如果答案不够全面、正确、深刻,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将学生引向正确思维之路,使其对
问题达到较全面理解再做出正确的回答。
3.课堂提问要有艺术性和技巧性
首先,教师应努力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
眉宇间、话语中要充满着对学生的鼓励和爱护,问题一经提出,便会引起学生们浓厚的探知兴趣,并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状态,勇于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势必使他们的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学习效果倍增。
对于学生的回答即使不够全面,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地考虑问题,直至做出满意的回答,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应给予赞扬,
尤其是一些回答正确又有独到见解的学生,除给予赞扬外,还要将其思路介绍给大家,使学生们在吸取别人长处时,自觉找出自己的不足;对于那些回答错误的学生,千万不要指责,
应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进一步启发这些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再一次站起来回答的勇气和信心,
直到做出正确的回答。
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勇于争论,当自己的意见正确时,要敢于坚持;当自己的意见错误时,又要敢于修正。
显然,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不仅增长了知识,
同时也增长了才干。
此外,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布要广,当学生感到问题过易或难度过
大时,应及时对所提问题加以调整和修改,变换问题的层次后,再次提出问题,供学生们回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