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抗稻瘟病三系杂交稻恢复系泸恢37的选育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抗稻瘟病三系杂交稻恢复系泸恢37的选育及应用
况浩池;曾正明;蒋钰东;罗俊涛;杨扬;陈光珍;何兴材;付均
【摘要】泸恢37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蜀恢527/多恢57的杂交后代F7优良株系与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提供的抗稻瘟病种质资源04R-1051杂交育成的籼型恢复系。泸恢37含有Pikm和Pik-1基因,具有高抗稻瘟病、恢复力和配合力强、制种产量高的特点。泸恢37于2012年8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利用该恢复系配制的组合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其中,川香优37于201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Luhui 37 is a restorer line bred by Rice and Sorghum Research Institute,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using F7 of Shuhui 527 and Duohui 57, and 04R-1051,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 as materials, Luhui 37 containing Pikm and Pik-1 resistance gene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blast resistance, combining ability, restoring force and high seed yield. Luhui 37 was approved by Sichuan Provincial Crop Variety Appraisal Committee in 2013. The combinations of the restorer line have high yield, strong resis-tance and adaptability, among them, Chuanxiangyou 37 was approved by Sichuan Provincial Crop Variety Appraisal Committee in 2014.【期刊名称】《中国稻米》
【年(卷),期】2016(000)001
【总页数】3页(P97-99)
【关键词】杂交稻;恢复系,抗稻瘟病;泸恢37;选育;应用
【作者】况浩池;曾正明;蒋钰东;罗俊涛;杨扬;陈光珍;何兴材;付均
【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德阳 618000;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四川泸州分中心,四川泸州646100;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德阳 618000;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四川泸州分中心,四川泸州646100;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德阳 618000;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四川泸州分中心,四川泸州646100;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德阳 618000;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四川泸州分中心,四川泸州646100;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德阳 618000;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四川泸州分中心,四川泸州646100;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德阳 618000;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四川泸州分中心,四川泸州646100;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德阳 618000;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四川泸州分中心,四川泸州646100;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德阳 618000;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四川泸州分中心,四川泸州64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2+1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杂交水稻的应用有效促进了水稻生产的发展,使水稻单产和总产得以较大幅度提升。在杂交水稻新
品种的选育上,“丰、抗、优”有机结合是重要目标。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及生物胁迫的加剧,杂交稻新品种的抗性,特别是对稻瘟病的抗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在国家和四川省水稻新品种区试中就将高感稻瘟病(多点鉴定穗颈瘟有1
个9级)的品种实行一票否决。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
大稻区,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病害发生地区造成的水稻产量损失可高达15%~30%[1]。中国作为水稻生产大国,稻瘟病发生面积每年都在380万hm2以上,由
此损失稻谷高达数十亿kg[2]。目前,防治稻瘟病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栽
培技术综合防治和抗病品种防治。生产实践证明,应用化学防治虽然有效,但生产成本增加,并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农药残留还会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3]。而利用水稻品种自生的抗性基因,培育和应用水稻抗稻瘟病品种是控制这一病害最安全、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治措施,而且推广应用抗病品种一般不附带特殊的技术要求,易为农民所接受[1,3]。
为了培育抗稻瘟病且丰产和优质兼备的杂交稻新组合,笔者创建了生物技术和常规技术结合,主体骨干亲源和特异种质资源应用相结合,主育种基地配合力、恢复力、农艺性状鉴定选择和特异区抗生物胁迫鉴定选择相结合的“三结合”育种骨干亲本选育方法。应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选育的强优势恢复系蜀恢527和四川省农业
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选育的具有谷梅4号血缘的优良恢复系多恢57以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提供的高抗稻瘟病的抗源材料04-1051进行杂交,组成杂交亲
源组合(蜀恢527×多恢57)F7×04-1051。采用系谱选择、花培加速稳定,多生态区穿梭选择鉴定等方法,选育出了高配合力、高抗稻瘟病、综合性状优异的三系杂交稻恢复系泸恢37。泸恢37于2012年8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
的专家技术鉴定。通过泸恢37配组育成的川香优37(川香29A×泸恢37)于201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稻2013015)。2001年夏在四川泸州选用主体亲源优良的三系杂交稻恢复系蜀恢527与多恢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