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论文•相关推荐
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论文(精选9篇)
现如今,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论文篇1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实践转化的的基本途径
(一)完善制订理论成果本身的实践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自身是影响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最基础的元素。
理论成果本身的实践性或行动的可能性,是理论成果实践转化的重要中介,反映了理论成果指向实践的张力。
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长期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如今面对学术规范的衡量、实践需要的期盼,应该自觉把推进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纳入学科整体性建设的范畴中来,主动为理论成果设计实践转化的行动计划,加大研究成果实践转化的自觉性。
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会受到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理论上的“实然”并不等同于实践中的“必然”和效果上的“应然”,只有以详细的行动计划来指导、规范和调整,才能实现理论成果的有效“落地”。
自200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升为一级学科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以及出版和发表的专着、学术论文等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穷,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遗憾的是,尽管有许多理论研究者不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要关注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指导实践”,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一些学者整日凌空蹈虚、空话连篇,忙于构建所谓的学术框架;一些研究人员醉心玩弄词藻、废话新说,痴迷于构建华丽的话语体系。
”有的理论成果仍仅具有典型的个体利益特征,忽视成果的社会实践效益,缺乏实践指导价值;有的理论成果仅仅停留在理论自洽之中,满足于
“形而上”的研究意图,很少关注或没有关注到研究成果的实践转化问题,难以实现与现实需要的有效对接。
可以说,理论成果忽视或缺乏实践性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相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
52%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存在数量多、质量差的问题,并由此导致了“研究繁荣”背后实效缺失现象的存在。
改进这种风气蔓延的根本之道就在于学术研究要直面现实,始终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策。
(二)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开展人才培养培训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实践转化的基本方式;推进学科建设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实践转化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校学生的培养问题;二是对正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提升问题。
就前者来说,在学科建设中,通过编写教材、调整教学计划、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等,适时地把学科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增强专业的时代适应,较好地实现了理论成果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与时俱进。
现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来自于后者,即如何运用学科建设的理论成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的问题。
仅以高校辅导员队伍为例来说,这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来源多样、专业背景各异,成为理论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的转化意识不强、能力不高、成效不显。
有调查显示,只有31%的受访者能做到经常浏览他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只有24%的受访者能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自觉应用他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
理论成果进不了教育实践者的头脑、成不了教育实践的指导、进不了教育实践的平台,以致于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许多不可控制、不可预测的因素,找不到理论归纳和指导,对于一种行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只能成为“经验中的存在”,基本上是围绕自己工作的反复总结和重演。
而一线工作者的经验性成果恰恰又被理论研究者所难得一顾,导致了双向转化均存在断裂的现象。
可见,在人才培养培训上,“理论脱离实践,实践脱离理论或摆脱理论,这是双重脱离,也是双重失范。
”
(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政策的制定
政策参与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转化的有效途径。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独特的政治属性,更加需要运用制度支持、政策保障等手段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必须尽可能地转化为政策规定,由此推进理论成果转化效应的长期性、稳定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独特的咨政功能。
从目前来看,党和国家以及各级主管部门在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政策时,都能较好地吸纳和借鉴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但由于受到目前理论成果自身实践性或实践转化不足的制约,也给这种吸收和借鉴留下实践的遗憾和操作的空白,一些政策规定过于宏观,重导向轻操作,缺乏现实操作的指导意义和规范要求,难以落实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出现了政策效应的逐层衰减、边际效应明显。
(四)加强指导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
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
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还表现为对现实问题研究的指导。
一是以现实问题为起点,通过对现实具体问题的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途径方法;二是以已有的理论为起点,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分析逻辑,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与水平。
因此,能否有效指导实践研究也是检验理论成果生命力的重要指标。
要鼓励和提倡面向实践的理论研究,以“脚底板”式的实地调查和强烈的问题意识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衔接的“一公里问题”,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搭建起有效的勾连与融通。
而在这个问题上,由于受到研究团队构成中实践队伍吸纳不足、现实问题价值“过于微小”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除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之外,实践操作性课题难以在国家、省部级课题竞争中获得立项也是重要因素,这就进一步助长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研究导向,这种状况需要改变。
二、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实践转化的着力点
(一)加大理论研究的实践取向,增强研究成果的实践自觉
实践发展是保持理论创新的动力与来源,也是检验理论正确性和
生命力的向度。
一是研究的视野要向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命题和现实问题作为理论研究的立足点,回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以实践问题促研究,提高理论成果的现实针对,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服务。
二是要进一步增强理论成果的实践自觉,尽可能地把理论成果变成可以直接实践的行动计划,或者把行动计划作为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直接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需要,提高理论成果实践转化的效率。
三是要加大实践研究的政策扶持,在各级课题立项、成果评选中给予倾斜,着力于引导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困难,打破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瓶颈,以实践探索的经验和成效来丰富和发展理论成果。
四是要增强学术刊物的实践取向,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学术刊物是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获取研究成果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类刊物要转变唯理论、纯理论办刊倾向,给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总结类文章以一定的刊发空间,这既有利于调动一线实践者的研究热情,促进实践探索,也有利于理论研究者了解实践的进展情况和问题,使学术刊物成为沟通两支队伍、展示两方面成果的重要平台。
(二)增强三支队伍之间的协作互补,实现研究成果的整体价值
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来说,涉及到理论研究者、实践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三支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程度还取决于这三支队伍之间的协作深度。
当前,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各自开辟了两个不同的领域,尽管这两个领域在实践意义上存在交集,但在现实运行中却处于“平行不相交”局面,而又同时影响着政策制定者的决策。
显然,在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政策制定中,理论研究者的学术话语往往超过实践工作者的现实呼声,使得许多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政策、措施却依然停留于理论论证上,难以彻底地落到实处。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建立三支队伍之间深层次的、系统性的联系。
一是在学科建设中要充分听取、吸纳三支队伍的不同意见,做到既尊重理论规律,也关注现实问题,使政策落实到解决问题上来。
二是优化研究队伍结构,重视吸收一线工作者参与理论研究,加大研究成果的实践取向,同时鼓励理论研究者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掌
握第一手现实资料,使理论研究能够与实践发展需求相一致。
三是在政策制定中既要问政于专家学者,也要问需于实践工作者,既要着眼于推进学科理论的发展,更要着眼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与教育实效的提升。
(三)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理论成果转化能力
实际工作者的理论转化能力是关乎转化效率的能动因素。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或缺乏必要的理论素养,或形成实践的惰性和惯性,不少人持有一种保守态度,不想或不会尝试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模式,也不会主动地思考各种运行模式的优劣。
如何提高这支队伍的理论转化能力将成为提高教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措施。
为此,一是要提高对理论成果学习的自觉性,做到主动学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最新理论成果;主动思考,把理论成果作为化解现实困惑、工作困境的有力武器。
二是要加大专业培训力度,依托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等,开展实际工作者的理论培训工作,把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作为能否从事这个职业、晋升职务职称的考核指标,以此增强推进学习的约束性。
三是调动实际工作者的研究热情和活力,深入开展实践问题研究,形成研究意识和研究自觉,增强对理论成果的认知和感悟,使实践者也成为一支重要的研究力量,从而形成两支队伍、两个领域协调发展、协同推进、有效互补、良性转化的良好格局。
(四)加强对理论成果实践转化的管理和激励,增强评价的导向性
过程指导和管理是保证理论成果实践转化的必要条件。
一是要加强对成果转化过程的管理。
开展成果转化试点,及时总结、宣传试点经验,开展效果评估,并进一步推广和扩大实践转化工作。
二是要加强对成果分类转化的关注和指导,引导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实际工作者,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工作需要出发,自觉学习运用已有研究成果,提高工作实效。
三是要在各类评奖中,加大实践性、实效性考核比重,可通过设立成果转化奖的形式,奖励转化业绩突出、实践成
效显着的研究成果和个人,激励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积极投身于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工作。
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论文篇2
摘要:优势教育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即脑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教育方式,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多元智力理论,元认知理论,社会发展需要多层次的人才观。
关键词:优势教育;理论依据;探索
优势教育是一种强调先天优势,并以优势带动其它方面的发展,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优势教育是引导孩子学会自觉地挖掘潜能,发展强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操作模式;是建立在受教育者先天优势的科学理解基础之上的人性化教育过程。
然而,优势教育理论依据有多种说法,我认为以下几种比较容易理解,便于操作实践。
一、在脑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教育方式
美国著名脑科学家斯佩里的研究证明:人脑两半球存在功能上的高度分化,右脑比较沉默,长于辨认形体;左脑比较积极,长于言语功能。
这一研究证明了右脑事实上在许多方面比左脑优越,如在具体思维上,对空间的认识能力以及对复杂文字的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优于左脑,尤其是在音乐理解和情绪表达时更是如此。
斯佩里博士的研究表明左脑为数学型,担任着语言、计算、逻辑思维方面的任务;而右脑则是负责欣赏音乐、绘画,从整体上接受事实、承担真感、预测的责任,也就是掌管着人们感情方面的事情。
最近几年,随着脑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全脑革命”“全脑开发”“全脑教育”也随之兴起。
有学者提出了“全面开发人脑”的三层含义:第一是指以人脑为核心的整个身心功能的全面发展,因为脑与整个身心密不可分;第二是指脑各个部分的全面开发;第三是指人脑三个层次水平的全面开发,三个层次是指:现有水平(显能)、潜能水平(潜能)和自我调控水平(“反思”功能)。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对大脑的思维功能区已形成共识。
大脑可分为知识智慧区(左前),经验智慧区(左后),创造
智慧区(右前),感觉智慧区(右后)四个主脑区;机械记忆区(左颞)及情境记忆区(右颞)两个辅助区。
四个主脑区都有优势,即全脑优势,但超常儿童是很少的,凤毛麟角,约大部分的人都具有1—3个主脑优势区。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大脑。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优势区,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定型,形成特有的优势通道。
因此,教育不但要从幼儿抓起,更不应忽视孩子大脑各不相同的事实,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努力发展孩子的优势,加以引导和教育。
二、现代教育观——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观的宗旨,把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强调学生完整素质结构的形成,即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
学校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创造,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能适应当今社会,而且能创造未来的人。
现代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主体性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
只有真正坚持了以人为本,才能体现现代教育的主体性。
优势教育正是让人受到最好的教育,人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
三、多元智力理论——挖掘每个孩子的优势所在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教师了解学生及其才能,设计课程和评价的方法,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体验到获得技能的乐趣。
优势教育正是利用多元智力理论从而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才能。
加德纳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是多种多样的,这项智力被区分为:语言文字智力,数学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旋律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自我认识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共八种。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一经提出,就对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传统智力理论强调数理——逻辑智力和语言能力,而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化的。
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结构将各种智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事工作。
学校教育的宗旨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
的职业和业余爱好。
这就给我们的优势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四、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是把自身认知及自我实践的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对其进行认识、监督、反馈、控制。
在学习过程中,元认知既是学生掌握自己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知识,也是学生驾驭自身各种学习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的能力。
优势教育正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通过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调节,实现自我监控,从而达到自我发展优势的目的。
五、社会发展需求——多层次的人才观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往把受教育都看作相同的原料,相同的材质按照相同的程序去加工成统一标准件,只适合20%的孩子,80%的孩子将被埋没,对培养各行各业人才并不适用,优势教育正是适应了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论文篇3
内容摘要:艺术设计教育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在当前形势下,如何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如何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方法,是每一个设计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文章对比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教育观与传统艺术设计教育观的不同,提出了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新的艺术设计教学方法。
关键词:多元智能艺术设计教学
近年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使得培养的学生模仿能力强而创造力弱,缺乏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
艺术设计教育不仅仅是传统的技法教育,而且是一个需要创造性的、开发智慧与想象力的,能够培养学生多种知识、多种能力的综合性教育。
笔者就加德纳先生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谈谈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
他给出了智力的新定义,认为“智力是解决问题和创造具有某
种文化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强调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它突破了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传统单一智商(IQ)理论,揭示了智力的多元性,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各自独立的八种智能组合而成,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反对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认为各种智能都是平等的,“人类个体的不同在于所拥有的技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
”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
1.多元智能理论对艺术设计教育观念的启示: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①教师要平等看待学生智能的差异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通常用一些标准来判断学生是否优秀,符合标准成绩好的就是优生;反之则被划为“差生”的行列。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各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
有区别于他人的智能组,都是可塑之材,教师应该以平等心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并鼓励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智能,树立信心。
有了自信之后,学生就会努力地发展自己,做到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
②教学目标要多元化
艺术设计教育仅以狭隘的知识和技法传授是不够的。
成为设计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广博的学识、活跃的思维及与人沟通的能力。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智力的表现和发展程度是不同的,但在正常情况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努力,每个人都能加强自己任何一方面智能。
因此,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不应该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发展的、多元的途径,着重培养学生对特定事物的深入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③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性
在艺术设计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中,教学活动过程就是一个机械的强化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外在于学习者的知识及某种技能与行为目标的实现,学生只是按照一种模式一种技巧来进行表现,达
到一定的效果,完成一定的目标。
这势必造成学生模仿能力强而创造力弱。
多元智能理论将教学过程界定为一种生成性的过程,在加德纳看来,知识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活动要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
建立“重在理解的建构主义者的课堂教学”模式。
④学生角色由被动变主动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
教学活动忽视学生的学习方式、知识结构、自身需求等方面的不同。
多元智能的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角色的主动性,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多元智能教学观的根本倡导,这种“中心”强调了教师对学生主体角色的认同。
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智力组合的特点,帮助其发展智力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和建构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并真正学以致用。
2.多元智能理论对艺术设计教学方法的启示
①教学方法要多元化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的智能分布和发展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摒弃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和资源,运用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多种手段,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等多种方法,课上教学与课后实践相结合,以激发每个学生的独特智能,引导学生自由探索。
另外,教育新技术能为多元智能创设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适当的环境开发多种智力。
例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信息准确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用模型模拟设计可以创造新的学习激励因素,使用因特网可以获得全新的设计信息。
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法,根据不同的智力类型变换学习方法。
②课题设计要具有综合性、启发性
课题设计要有机地将设计所需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完成这些课题的过程中学习并练就综合的设计能力,包括艺术设计、技术设计和市场设计的相应能力。
课题作业要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