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小题专练专练五十七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练五十七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2024·内蒙古包头二模]鸦片斗争时期,林则徐在广州延聘外语人才,翻译外文报刊资料和著述借以了解“夷情”和世界,先后编成《澳门月报》《华事夷言》《四洲志》等。

这一做法( )
A.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B.发展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C.探寻了富国强兵之道
D.变更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2.[2024·浙江宁波二模]林则徐编译《四洲志》时,有意调换了原书中介绍国家的依次,依据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依次进行叙述,并将选编的重点放在各国的兵制、统治状况,以及对外交战的状况。

这说明,林则徐( )
A.未能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
B.起先反思中国政体缺陷
C.对西方政治思想理解深化
D.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
3.[2024·开封市模拟]鸦片斗争后,魏源指出:“周、孔语言文字,西不逾流沙,北不暨北海,南不尽南海。

广谷大川,风气异宜,天不能不生一人以教治之。

”这体现了魏源( )
A.开放包涵的文化观 B.天下一家的一统观
C.固守传统的华夷观 D.多元一体的民族观
4.[2024·黄冈市一模]“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纲领。

因为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中体”和“西用”不会相互侵扰,“用”在“体”中会发酵。

这说明“中体西用”的思想( )
A.束缚了学问阶层的思想进步
B.无法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C.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
5.1865年,面对西方列强威逼,薛福成提出“防之之策,有体有用。

言其体,则必修政刑、厚风俗、植贤才、变旧法、祛积弊、养民练兵、通商惠工,俾中兴之治业,蒸蒸日上,彼自俯首听命”;“言其用”,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彼之所长,我皆夺而用之矣”。

他旨在强调( )
A.维新变法 B.师夷长技
C.实业救国 D.中体西用
6.[2024·江苏连云港模拟]19世纪80年头,薛福成、王韬、郑观应等试图拟制一种把“中体”缩小、把“西用”扩大的变通方案,来解决他们既想引进“西体”、又不敢公开革新“中体”的逆境。

他们的这种心态根源于( )
A.洋务运动已陷入逆境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早期维新思想不成熟
D.封建守旧派激烈反对改良
7.1875年,郑观应在《易言》中写道:泰西列国“设有上下议院”。

“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

”这一相识( )
A.是对中体西用的详细表述
B.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C.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
D.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见
8.[2024·湘潭市二模]1891年,康有为在《答朱蓉生书》中指出:“若吾力强,可使吾孔子之学,中国之声灵,运一地球;吾不独立,则并其国与其教而并亡之。

”这一主见( )
A.实现了儒学的自我转化
B.有利于提升国人救亡意识
C.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D.供应民主革命的理论依据
9.“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隐私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

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10.赫胥黎晚年出版的文集,其中第九卷是《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节选自第九卷,在译文后面他添加了大量案语,表达自己的维新立场。

1898年,《天演论》出版,产生巨大影响。

该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意义在于( )
A.睁眼看世界 B.宣扬民主共和
C.思想启蒙 D.托古改制
专练五十七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B 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清代时期儒家思想得到新发展,而经世致用思想就是其中的代表,即学习的学问要用来安邦治国,而林则徐为了了解西方列强的状况,派人翻译书籍,这事实上就是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正统思想被动摇,解除A项;林则徐只是对西方国家进行初步了解,谈不上探寻富国强兵的道路,解除C项;直至鸦片斗争战败,天朝上国的心态仍未变更,解除D项。

2.A 依据材料“有意调换了原书中介绍国家的依次,依据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依次进行叙述,并将选编的重点放在各国的兵制、统治状况,以及对外交战的状况。

”说明林则徐遵从了中国以“天朝上国”为世界中心的习惯,并且提倡学习西方的军事制度和器物,而缺乏对自身政体缺陷的反思,A项正确;起先反思中国政体缺陷与材料“并将选编的重点放在各国的兵制、统治状况,以及对外交战的状况。

”不符,解除B项;材料体现了提倡学习西方的军事制度和器物,解除C项;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D项。

3.A 魏源认为周、孔语言文字流播范围有限,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人情,中国文化不行能适用于全部地区,这体现了魏源开放包涵的文化观,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相反,解除;材料中没有鄙视其他地区的观念,不属于传统的华夷观念,解除C项;多元一体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而且材料主旨不属于民族观念,解除D项。

4.D 据题意可知,作为“用”的西学在作为“体”的中学中发酵,这就促进了中学的
更新和发展,D项正确;“中体西用”思想没有束缚学问阶层的思想进步,肯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解除A、B两项;中体西用思想没有起到抵制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作用,解除C项。

5.D 依据“防之之策,有体有用”“言其体,则必修政刑、厚风俗”“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可知,材料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故D项正确;甲午战后出现维新变法思想,解除A项;“师夷长技”只反映了学习西方技术,不能体现“有体有用”,解除B项;甲午战后出现实业救国思潮,解除C项。

6.B 结合材料王韬、郑观应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们“……来解决他们既想引进‘西体’、又不敢公开革新‘中体’的逆境”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B项正确;王韬、郑观应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解除A项;早期维新思想不成熟不是根本缘由,解除C 项;封建守旧派激烈反对改良不是根本缘由,解除D项。

7.C 材料涉及西方的政治制度,是对洋务派思想的突破,故C项正确;材料不主见“中体西用”,A项不符合题意,解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材料反映了洋务派而非顽固派的政治主见,D项不符合题意,解除。

8.B 据题意可知,康有为认为假如中国在世界上不能独立,则国家和文化都会消亡,所以这一主见有利于提升国人的救亡意识,B项正确;康有为是利用儒学宣扬救亡思想,不是实现儒学的自我转化,解除A项;这一主见没有体现中西文化的交融,解除C项;康有为主见维新变革,并不主见民主革命,解除D项。

9.B 依据“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加以案语,隐私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湖南新旧派大哄”等内容可得出,当时维新派并没有统一的思想与策略,有人宣扬新的思想,大家便起哄,B项正确;当时维新思想是主流,解除A项;C项太肯定,解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群众的动员,解除D项。

10.C 严复是维新人士,其宣扬进化论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有思想启蒙的作用,C项正确;严复所处的时代已经不再是睁眼看世界的时期,解除A项;严复是维新派,主见君主立宪,解除B项;进化论思想不属于中国古代思想内容,因此“托古改制”与材料无关,解除D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