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滕王阁序》儒、道和合思想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勃《滕王阁序》儒、道和合思想解析
文章解析了《滕王阁序》的思想意识。
认为《滕王阁序》是一篇包含儒道思想和合的文学作品。
王勃从儒家的志趣方面和儒家的节操方面进行了描述;同时也有道家情感的渗透,作者在道家的风骨方面和心境方面进行了阐述。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体现了儒、道和合的思想,这种思想表现在前者为进的同时后者则为退,前者为显的同时后者则为隐,前者表现为入世的同时后者则表现为滋养。
标签:《滕王阁序》;儒道和合;和合思想
在《滕王阁序》的开场就这样写道:“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花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与上路,访风景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从这一开篇就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大气磅礴,这种大气磅礴估计只能像王勃这种唐朝的文人雅士才具有。
值得庆幸的是王勃就生在了唐朝,并且他生在了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就受到家里书香之气的熏陶,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下,王勃自己又对文学是如此的热爱和疯狂。
在外界和自身这两个优势下,王勃领首于初唐四杰,同时也奠定了他在唐朝文学历史中的作用。
但是王勃的一生并不都是如此的一帆风顺,跌跌落落是他一生的写照。
纵观王勃的《滕王阁序》,文章篇幅虽然不长,但是从文学的角度而言,这篇文章每句话都恰到好处,多一句都显得太多,少一句又显得太少,从所表达的哲学思想的角度而言,《滕王阁序》要表达的情感又很深刻。
而且蕴含着浓郁的儒道和合思想。
一、文章中体现的儒道思想
在儒家的思想中作家都特别注重修身,关于修身有两个境界之分即圣人和君子,圣人是君子的最高境界。
圣人对天下之事都很关心,但是又能面面俱到,他们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办事,但是从来不会逾越规矩礼数,圣人的这种境界看起来很容易,可真正行动起来的话将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而像孔子和孟子这些人他们从来不自称为圣人。
相比之下,君子要比圣人的境界稍微低一些,君子拥有仁爱之心,仗义之情,他们的行为被广大群众称赞,并受到群众们的爱戴。
孔子在讲述到君子时说道:君子者,他们具有仁爱之心而不忧虑,他们知识渊博,同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勇敢而不畏惧。
在《滕王阁序》这篇文章中,王勃的志向情感和坚守的品质就是我们上面讲到的君子的境界。
儒家的志向情感是情感真挚的,使自己有一个公正的心,这样才能去修身养性,为国家效力进而平定自己的家园。
孔子自称是儒家君子,他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周游列国,虽然在他一生中遇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但孔子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志向,即使没有知音的陪伴他也照样坚持他做的事情。
在《滕王阁序》中写到这样的情景,王勃自嘲自己,作为一个人,跟天地相比的话是如此的渺小,作为一个书生,跟那些有钱有势的人相比的话是如此的卑微。
即使王勃这样渺小卑微,但他拥有远大的志向和鹰击长空的报负。
在当时战事频发的情况下,王勃希望自己投笔致力于军旅之中,但他更大的志向是自己能够上战场杀敌。
由此可以看出王勃的儒家君子的节操。
但是就如上文所说,君子的境界毕竟没有圣人的
境界高,当王勃的这种希望没有结果时,他只能将自己的远大志向都倾诉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是对自己志向的坚持,同时也表达出王勃对世事的无奈。
孔子曾经说道:“君子不忧不惧。
”这句的意思是,君子有着远大的志向和开阔的眼界,因而他们不会平白无故的忧虑;君子能够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节操,因而他们不会惧怕。
在《滕王阁序》中也同样写道:“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这就是说,君子能够安心于贫困之中,因而他们知道自己的志向是多么远大,只有拥有志向,坚守自己节操后才能不天天杞人忧天,怨天尤人。
因而孔子这样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这里所说的志向和节操都是儒家说的君子的境界,在《滕王阁序》这篇文章中王勃对这种境界多次进行了描述。
二、文章中体现的道家思想
在这篇文章中,除了这种儒家思想外,还对道家思想进行了阐述。
与儒家不同,道家的思想是注重人性的本来面目,注重大自然的真实性和原始性。
而不是儒家那种志趣高远的教化模式。
道家的两个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虽然老子和庄子的思想方式有所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文学教化之外寻求生命的意义所以,王勃在完成《滕王阁序》这篇文章时,正好被贬到南海之畔,一个人流浪他乡,形单影只,孤苦无依。
但是王勃并没有一蹶不振,从他的《滕王阁序》就可以看出王勃的洒脱和沉浸在大自然中的志趣。
因而可以看出王勃的这种做法是道家所倡导的情境。
完成这篇《滕王阁序》的时候王勃虽然还不到三十岁,但是他已经经历了人世间许多的酸甜苦辣,故而有言:“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这里所说的东隅是指王勃想要为国家效力的决心和志向,桑榆指的是,无官一身轻后的自由和洒脱。
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滕王阁序中》的交融和合。
三、儒道思想的和合交融
儒家思想的和合是指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之间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矛盾。
矛盾之处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主张的是亲近仁爱,而道家思想主张的是清静无为;儒家思想倡导的是天下观,而道家思想主张自身论等等。
这就是儒道的冲突所在,矛盾所在。
儒道思想又有他们相互融合的地方,这两者都是起源于古代的烽火岁月,因而这两者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下面我们看一下儒道思想是如何融合的。
儒家与道家思想的融合正如上文所说,儒家在为进的同时,道家的思想是为退。
儒家的思想是催人上进,鼓励人们怀着远大的志向,去伸展自己的抱负。
是为进。
道家思想主张人们回归自然,找寻最真实的自己,它倡导的是清净的无为状态。
我们应该做到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融合交融,当事业顺利的时候,可以采用儒家志向远大的态度,当遇到不顺利的事情的时候,可以用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
同时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和合还体现在儒家为显,道家为隐。
在积极进取的时候,要用儒家的思想鼓励自己,同时道家思想也要具有,使道家思想潜意识地存在自己的意识中。
同时儒道思想的和合还体现在儒家主张开拓,而道家则主张滋养。
这些思想上的和合交融都在《滕王阁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
《滕王阁序》中写到:“请洒潘江,各倾陆海。
”此处虽然表面上是鼓励人前进,但是同时也透漏着道家的清静无为的观念。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是相互和合交融的,只有儒道思想完美的交会之后,才能使人们的思想达到较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