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续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庸小说续写
金庸小说的细节描写
著名武侠评论家陈墨先生曾写道:“如果说古龙是黄山,集中了天下的精巧灵秀,金庸则是莽莽天山,大气磅礴。
”且不说两者谁高谁下,此语却道出了两位大师作品的风格,古龙重细节,金庸重整体。
正因为如此,许多读者在看金庸小说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其中精彩细节的体会,今日且粗略谈几句,望将妙处与众共享。
除开几部短篇外,金庸作品给人的一贯感觉就是大气,从江南到漠北,从江湖到庙堂,以武林为炉,以历史、文化、感情、技击为材料,烹制出一道道风味十足的大菜,大家风范一览无余。
只是这道道大菜中除了个“大”字外还别有乾坤,大块文章中还能显露出黄蓉手下“玉笛谁家听落梅”的精致,吃得出汤里的肉条是哪几种原料所拼制,才能成为食客中的状元郎。
其实,金庸不但有谋篇布局、运筹帷幄的大将之才,在细节描写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他在细节刻画上着墨不多,浅浅的一笔带过,没注意便略了过去,注意到了便会在嘴角留下丝会心的微笑。
闲话不说,且举例为证。
《倚天屠龙记》中,张翠山与携妻儿归来,其时张三丰刚正自闭关修炼,张翠山候于门外,张真人一开门,便见到自
己失踪十年的爱徒,原文写到“他一搓眼睛,还道是看错了”,又写到“忍不住紧紧搂着他,欢喜得流下泪来”。
此时的张三丰活脱脱便是个与爱子分别多年的慈父,而非百年修为、心静如水的张真人。
如此淡淡一笔,非但不损张三丰洒脱飘逸的形象,反倒为他添了几许人情微,更加的贴近生活,有血有肉。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来讲,就是不把笔下的人物概念化和公式化,使之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与情节布局上的偶然性和绝对性截然不同。
再看《天龙八部》中如何写乔峰的出场,当时段誉受包不同讥讽,兼之心中气苦,驾舟至无锡松鹤楼进餐,正自苦恼得长叹一声时,“西首座上一条大汉回过头来,两道冷电似的目光霍的在他脸上了两。
段誉见此人身材甚是魁伟,三十来岁年纪,身穿灰色旧布袍,已微有破烂,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的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
”这段出场和人物描写极其精彩,前后不过百余字,却十分自然,毫无故意安排的感觉。
对乔峰相貌的寥寥几笔白描也是很见功力,微破的旧布袍符合他丐帮成员的身份,冷电般的目光和眉目中的威势点出此人必不是书中寻常的小人物,四方的国字脸是豪爽汉子的招牌容貌,脸上颇有风霜之色即符合丐帮帮主奔波四方的忙碌生涯,也和后来写乔峰取得帮主之位的艰难历程隐隐相合。
一百余字能达到如此效果,怎不让我辈小子对金公心生景仰,即便他写作当时未
必有此意识,但此番功力确非常人所能及,难怪倪匡将这段人物出场与《水浒》中武松的出场并称为两个最好的出场描写。
最后再举个例子,《雪山飞狐》中,写刘元鹤自述在田归农床下偷听当时事态,说完后金公这样写——“他一番话说完,双手拍拍身上灰尘,拂了拂头顶,恰似刚从床底下钻出来一般,喝了两口茶,神情甚是轻松自得。
”此处描写堪称神来之笔,刘元鹤武功本来就不济,藏身于田归农这等高手床下当然是心提到了嗓子眼里,后来苗人风来了更是吓得噤若寒蝉,再加上事态变幻无端,极其怪异,因此印象必是深刻之极。
就算只是复述,自己也不禁重新融入了当时的场景,心情感受都与当时一般无二,所以才会在说完后做出那些动作,神情也恢复了轻松自得。
一个字,“妙”!
如此短短数语当然不能将金庸书中的细节描写详细说清楚,举几个例子也是为了与大家共享这份乐趣。
对于把金庸作品读得烂熟的朋友,一方面可以继续在阅读中领会其思想内涵,一方面也可以试着从细节描写角度来看作品,届时也许能有些以前从未读到的妙处,无他,嘴角会心一笑而:)篇二:金庸小说中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
金庸小说中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
我读金庸是本科时候的事。
那时我正踌躇满志,觉得人生充满了希望。
此时读金庸也往往关心大处,比如哪位男主角
是第一大英雄,比如最喜欢哪位男主角的性格或经历,比如哪对男女主角的爱情最感人。
若干年之后我受了沉重打击,这时意识到认识社会绝不应该只是大大咧咧的关注轮廓,人世间每天发生的并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细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表现。
金庸先生是很善于细节描写的。
这些细节描写把人与人之间那种最细腻的感情表现的淋漓极致。
我这里举几个例子。
1. 师徒之情
《射雕英雄传》黄药师看到曲灵风的遗骨后的反映:
黄药师望着曲灵风的骸骨,呆了半天,垂下泪来,说道:“我门下诸弟子中,以灵风武功最强,若不是他双腿断了,便一百名大内护卫也伤他不得。
”黄蓉道:“这个自然,爹,你要亲自教傻姑武艺么?”黄药师道:“嗯,我要教她武艺,还要教她做诗弹琴,教她奇门五行,你曲师哥当年想学而没学到的功夫,我要一股脑儿的教她。
”
这段话最感人的是最后一句。
黄药师与傻姑初次相识,但傻姑是曲灵风的女儿。
黄药师悔恨自己的一时之错害了徒弟的性命,便决心把自己欠徒弟的全补偿给徒弟的女儿。
黄药师的这句话很详细,武艺,作诗弹琴,奇门五行,这些就是黄药师所擅长的全部,他全要交给傻姑。
他
知道傻姑智力有问题,这句话肯定实现不了,说这句话有
点赌气的意思。
但这句话把黄药师对曲灵风的师徒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
2. 兄弟之情
《天龙八部》慕容复杀害包不同后,其他三位家臣的反映:慕容复长眉一挑,森然:“邓大哥要为包三哥报仇么?三位便是齐上,慕容复何惧?”邓百川长叹一声,说道:“我们向来是慕容氏的家臣,如何敢冒犯公子爷?古人言道:合则留,不合则去。
我们三人是不能再伺候公子了。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但愿公子爷好自为之。
”
邓百川、公冶乾、风波恶三人同时一揖到地,说道:“拜别公子!”风波恶将包不同的尸身抗在在肩上。
三人出门大步而去,再不回头。
这三大家臣与包不同亲如骨肉兄弟。
慕容复杀害包不同后,他们的愤恨是可想而知的。
慕容复以为他们三位要找自己报仇,可三大家臣作何反映呢?邓百川只是长叹一声。
他们世代为慕容氏的家臣,怎么可能对主人动武?他们只好选择离去,但这种毅然决然的离去,已经是对慕容复的最辛辣讽刺。
他们走时带着包不同的尸身,他们要与包不同永不分离,而与慕容复永别。
他们“大步而去,再不回头”,这时他们失去了兄弟,又与主人决裂,他们内心不知有多痛苦。
但另一方面,这又何尝不是解脱?长痛不如短痛,离别了慕容复,他们就不必侍奉这个小人。
他们带着包不同的尸身,从
此可以与兄弟永不分离了。
3. “母子”之情
《鹿鼎记》假太后被抓,受到康熙审讯:
毛东珠见他脸色变幻不定,叹了口气,缓缓道:“吴三桂造反,皇上也不必太过忧急,总要保重身子。
你每天早晨的茯苓燕窝汤,还是一直在吃(转载于: 在点网:金庸小说续写)罢?”康熙正在出神,听她问起,顺口答道:“是,每天在吃的。
”毛东珠道:“我犯的罪太大,你……亲手杀了我罢。
”康熙心
中一阵难过,摇了摇头,对韦小宝道:“你带她去慈宁宫朝见太后,说我请太后圣断发落。
“
康熙的生母就是被假太后毛东珠杀害的。
从这个角度看,康熙应该恨毛东珠。
但另一方面,如书上所说,康熙做小皇帝那些年,除了假太后和韦小宝,又有谁真正关心他爱护他呢?毛东珠被捕,康熙审讯她时,这些思想已经在脑海里反复摆动,所以脸色变幻不定。
这时倒是毛东珠先开口了:皇上要保重身子,吃茯苓燕窝汤。
这种话不正是一个关爱儿子的母亲说出来的吗?毛东珠又要康熙杀她,康熙这时感到一阵难过,然后把这个难做的事推给了韦小宝。
康熙大帝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小说《鹿鼎记》中,都是以一个板着面孔形象出现的大皇帝。
但康熙也是人,他也有人的感情。
《鹿鼎记》的这段描写精彩之至,几句对话把康熙
在情感上的那种缠绵,矛盾表现的淋漓尽致。
篇三:浅谈金庸小说描写的“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浅谈金庸小说描写的“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武侠小说的魅力不容置疑,刀光剑影,侠骨柔情的江湖让人心潮澎湃,据说,邓小平在工作之余也喜欢看金庸先生的小说。
那么,除了飞檐走壁,开山裂石的功夫外,武侠小说中还有什么神奇的事物呢?也许可以介绍一下里边“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照相记忆力。
《笑傲江湖》的令狐冲,“记性特佳”,“花了一个多时辰”,便记住了三千余字的“独孤九剑”的总诀,“一字不错”。
故事,是金庸编的。
不过,像这样记忆力超群之人,实是有的。
金庸本人即以记忆力甚好自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却不曾细说。
陈寅恪、钱钟书二先生记性绝佳,几乎人尽皆知,这里,也不必赘述。
再如杨宪益先生,“我的记忆力当时相当好,一般的书分两段读两遍就可以背诵下来??我把《左传》全部背下来当时也不过用了三四天。
”杨先生背下整部《左传》,约在十一岁时,清代学者孙星衍则“年十四能背诵《文选》全部”。
另一位清代学者毛奇龄亦以博闻强记见称:“毛西河默写染肆账册毛西河尝入染肆,与肆伙闲话,坐定,吸淡巴菰,且阅其账册,星火落焉,乘风而燃,册遂毁。
肆伙窘而大号,毛曰:‘勿惧。
’取别纸,一一书之,凡染物人姓名、绸布、日期均无讹。
”(《清稗类钞·异禀类》)
《射雕》中黄药师的夫人,更是记忆力惊人,从周伯通手中
接过《九阴真经》,“她从头至尾慢慢读了一遍,足足花了一个时辰”,之后,“她又从头再瞧起。
不过这次读得很快,只一盏茶时分,也就瞧完了”,这样,“只看了两遍,可是她已一字不漏地记住啦”。
在《射雕》故事背景所设定的宋代,像黄夫人这样的“扫描仪”,也非仅一具。
例如:
“葛君强记绝人。
尝谒郡守,至客次,一官人已先在,意象轩骜,葛敝衣孑孑来揖之,殊不顾。
葛心不平,坐良久谓之曰:君谒太守亦有衔袖之文乎?其人曰:然。
葛请观之,其人素自负,出以示,葛疾读一过即以还之,曰:大好。
斯须见守,俱白事毕,葛复前曰:某骫骳之文,此官人窃为己有,适以为贽者是也。
使君或不信,某请诵之。
即抗声诵其文,不差一字,四座皆愕,视此人且杂靳之。
其人出不意,无以自解,仓皇却退,归而惭恚得疾,几死。
”(费衮《梁溪漫志》)
金庸应该读过很多类似的故事,最先读到的,定是《三国演义》。
张松说曹操的《孟德新书》“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黄夫人也告诉周伯通“这是一本江南到处流传的占卜之书??我们江南的孩童,十九都曾熟读”;最终,曹操“令扯碎其书烧之”,周伯通也差不多,“随
手把那部书撕得粉碎,火折一晃,给他烧了个干干净净”。
《射雕》学步《三国》,痕迹很是明显。
《三国演义》这一情节,并无历史根据,是作者编的。
罗贯中杜撰此节,应该也是多受前人作品如《却扫编》、
《梁溪漫志》影响。
回归现实,也许我们没有天生的这种“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照相式记忆力。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精英特快速阅读及奇像记忆、思维导图等阅读技巧与记忆技巧的学习,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达到新的人生境界。
篇四:金庸先生一共写了15部小说
金庸先生一共写了15部小说,写作的先后顺序是:
《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
《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飞狐外传》
《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
《越女剑》
1955
创作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金庸」笔名首次出现
1956
《碧血剑》开始在《香港商报》连载
1957 写《射雕英雄传》连载于《香港商报》
1959 《神雕侠侣》开始在《明报》创刊号连载
《雪山飞狐》连载于《新晚报》
1960 为《武侠与历史》杂志撰写《飞狐外传》
1961 《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开始在《明报》连载
1963 为《东南亚周刊》撰写《连城诀》
《天龙八部》开始在《明报》连载
1965 创作《侠客行》
1967 创作《笑傲江湖》
1969 创作、发表巅峰之作《鹿鼎记》
1970 写《越女剑》。
开始修订全部武侠小说作品
1972 《鹿鼎记》连载完毕,宣布就此封笔不写武侠小说金庸小说年代排序——
一.春秋时期
1.《越女剑》:公元前五世纪前叶
二.北宋后期
2.《天龙八部》:公元1094年前后
三.南宋中后期
3.《射雕英雄传》:公元1206年-1227年(郭母怀胎到铁木真逝世)
4.《神雕侠侣》:公元1239年-1260年(杨过出场到蒙哥归天)
四.元朝末期
5.《倚天屠龙记》:公元1337年-1360年(张三丰90岁到张无忌22岁)
五.明朝
6.《笑傲江湖》:估计是明朝中期
因为有武当派,而且书中官职是明朝的,并且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没有辫子,还有在《鹿鼎记》中澄观老师侄曾想到“前朝有一位令狐冲大侠,以无招胜有招”,那自然是明朝了
7.《侠客行》:明朝
因为有武当派,并且书中好象没有什么民族矛盾,而且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没有辫子
8.《碧血剑》:公元1634年-1644年(袁承志从10岁到20岁)
六.清朝
9.《鹿鼎记》:公元1670年-1689年
鳌拜死的时候史书上记载为1670年,韦小宝签订《尼布楚条约》后归隐,那是1689年
10.《书剑恩仇录》:公元1756年前后
因为《飞狐外传》中赵半山曾对小胡斐说过福康安在十年前被红花会抓住过
11.《飞狐外传》:公元1766年-1770年
由《雪山飞狐》推算,从胡斐13岁到17岁
12.《雪山飞狐》:公元1780年3月15日(阴历)
书上开头就写了“这是乾隆四十五年叁月十五”
13.《鸳鸯刀》:清朝
书上倒数第二段写道“满清皇帝听说这双刀之中,有一个能无敌於天下的大秘密”,自然是清朝了
14.《连城诀》:清朝
这个没什么大道理,因为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有辫子,这可是金庸授权的,而且从官职、地名上也可以看出是清朝 15.《白马啸西风》:清朝
原因和前面的一样,书上插图中的男人有辫子
篇五:浅谈金庸小说的爱情描写
浅谈金庸小说的爱情描写
金庸小说作为一部武侠小说,其武侠情结必然惊心动魄,引人入胜。
但是同样精彩的还有爱情描写。
在金庸小说里,合理的张扬了人的本真生命,对传统的禁锢社会和人的发展的“理”进行了合理突破,或是讴歌富有现代意识的乃至恒久的价值的爱情,或是提供认识价值,使人引以为戒,把传统的爱情赋予了浓郁的文化。
首先,来看看金庸小说的经典式爱情。
郭靖和黄蓉,一位豪迈大度,一位活泼俏皮,手足互补。
他们美丽邂逅,出生入死,喜结良缘,长相厮守。
相对于现实生活中,他们之间
没有真正的第三者,华筝、欧阳克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爱情在一次次磨难中升温,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危机,他们仅仅相守。
这种至死不渝,生死不离的爱情成了金庸小说当之无愧的经典。
有一段,郭靖不让黄蓉一同跟她去冒险,黄蓉就跟他说了一句话,说:“你的好意我领了,就是你自己去冒险去死了,然后把我留这,你不想想,你死了,我能独个活着吗?”这是黄蓉说的话。
那么这个话好像很平常,但是它会让人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因为“爱情”这个词今天说了太多了,好像大家都有爱情似的。
即使大家都有爱情,这个爱情是分很多层次的。
我们理想中的爱情是两个人成为一个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谓你怜我爱惺惺相惜。
都是要出于一种没有功利目的的本心,也就是本来是两个人,但是两个人都把自己投入到共同组成的一种大我之中。
对于现代人来说,爱情不在平淡琐碎的生活中消磨褪色,战胜时间这个强大的对手,能够相守一生,是我们所追求的。
再看理想式的爱情。
杨过和小龙女,一位身世凄苦,愤激飞扬蔑视俗规;一位长于古墓不谙世事不存心机。
记得有一段,小龙女满心欢悦,望着他脸,低声道:“这是你的真心话吗?是不是为了让我欢喜,故意说些好听言语?”杨过道:“自然是真心。
我断了手臂,你更加怜惜我;你遇到什么灾难,我也是更加怜惜你。
”小龙女低低地道:“是啊,世上除
了你我两人自己,原也没旁人怜惜。
” 这恐怕是不带世俗和功利色彩的的最基本爱情,而所经历的磨难也是最多的。
那个时候,他们的爱情不被理解,与自己的姑姑兼师傅结婚是多么不可被理解的事。
想想,如果再现代,喜欢上了自己的老师,父母会同意吗?肯定不会。
在那个时代,这种离经叛道实属大胆。
爱情理想,可是过程却不理想。
一个断臂,一个失身。
但就是这样,唯美的情景仍然让我们感动。
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之后,他们找到了人生最大最快乐的价值,种种曲折归为平淡,所谓“平平淡淡”才最快乐。
程灵素对胡斐可以说是无奈的爱情。
平凡的容貌下掩藏的是才华,淡淡的言语后掩藏的是深情。
明知胡斐不爱他,却仍然默默付出,包括自己的生命,至始至终伴随自己的是寂寞。
爱一个人就是深深地爱着,明知道不可能,也丝毫不放弃,亦是可怜可悲之处。
现代社会必然有这种人的存在,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感天动地。
相对于以上几种,阿紫对乔峰的爱则是自由式爱情。
当知道乔峰是那样爱自己的姐姐,她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的情感存在,那就是爱情。
她单方面的爱巧粉,正如游坦之单方面的爱阿紫。
这种自由,或许也是一种深深地伤害。
从整体上看,金庸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为我们构建了一种携手走天涯的人生范式。
这种人生范式既是对传统的僵化、腐烂的人生模式的突破,又是一种诗意的人生。
由郭靖
和黄蓉、杨过和小龙女、令狐冲与任盈盈、袁承志与温青青、程家洛与霍青桐等人构建起来的这种人生范式的突破具有恒久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我们为这些唯美的爱情故事而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