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语汉语中的习语、成语、委婉语看隐喻能力和隐喻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英语汉语中的习语、成语、委婉语看隐喻能力和隐喻运用
作者:焉丽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6年第03期
大约公元前300年,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诗学》和《修辞学》中多次提到了隐喻的构成方式和修辞功能。之后,隐喻作为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段,一直是传统修辞学的研究重点。20世纪70年代至今,认知语言学不仅仅把隐喻看作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段或语言现象,而把它上升为人类的思维现象去研究,把它看作一种认知模式,大大拓宽了隐喻研究的范围。本文通过几个英汉习语(成语)和委婉语的对比,试图讨论隐喻作为一种思维现象是全人类共有的思维能力,但民族文化的差异使隐喻又具有了民族约定性。
一、隐喻能力——人类的共性思维能力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实质上是从一个概念域(认知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初始概念域成为始发域,被映射的概念域叫目的域,人们通常是用具体范畴去映射抽象的范畴。Bolinger 曾指出:人们的隐喻机制自孩提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大自然并不以有序的方式自动地呈现在儿童面前,儿童被赋予感知世界的能力,儿童生来即有辨认相似性的能力。这种能力超越其他任何潜能。例如,二至四岁的儿童,常常将“妈妈”这一概念泛化,他们除了认识自己的母亲外,在认知其他事物时会得出“鸡妈妈”“鸭妈妈”等结论。可以说这是一种简单的隐喻思维能力,是以人类自己的亲缘关系去认知其他事物关系的结果。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了“导管隐喻”“时间即空间”等隐喻的存在具有普遍性,这也说明不同语言的使用者都拥有隐喻思维的能力。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模式,隐喻是我们运用相对具体、结构相对清晰的概念去理解相对抽象的概念的主要途径。例如: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人们常用空间概念种中“上”“下”结构去理解经济市场的结构,市场份额上升是rise,下降是go down ;也用“高”“低”去划分抽象的社会阶层,the poor(穷人)正在消失,代以the lower income bracketer(低收入阶层),相对的就是the higher income bracketer(高收入阶层)。
既然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和工具是全人类共有的,那么为什么英语使用者很难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为什么将《红楼梦》中的怡红院译成“green house”要强于“red house”?这主要是因为隐喻能力具体到语言运用上,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人对冰的认知是洁净、剔透,用冰清玉洁隐喻君子的高尚德行,而《红楼梦》中的“怡红”二字用颜色隐喻的是“温暖、
温柔”之意义,好的翻译是在英语中寻找到具有相同语义表达功能的对应词语,那就是“green house”。
二、隐喻作为语言现象受到文化的影响,具有文化差异性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很多语言中都存在“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ARGUMENT IS WAR”(争论是战争)、“LIFE IS JUORNEY”(人生是旅途)的隐喻。然而隐喻概念的最终形成,还要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在这里,笔者试图区分“隐喻思维能力”和“隐喻运用”两个概念。前者指人类共有的思维能力,后者指隐喻思维能力的具体运用,体现在语言上,是经过语言选择所产生的具体结果,这种具体结果的产生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决定语言选择的是民族文化,即具有共同地理环境、共同经济结构、共同社会制度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生活方式。”②既然语言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也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
1.英语习语与汉语成语
英语习语和汉语成语中有一部分构成方式是隐喻构成。人和动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有一些动物与人的关系尤为密切,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人是动物”(MANIS ANIMAL)的隐喻,有些汉语成语和英语习语中恰恰运用了“人是动物”这一隐喻。但是由于文化沉淀不同,两种语言赋予同一喻体的隐喻意义截然不同。中英两国人民都有养猫养狗的习惯,自然而然“猫”“狗”在汉语和英语中也充当重要角色。英国人对狗素有好感,因此常用“狗的生活”来喻指人的生活,例如:you are a lucky dog(幸运的人)、big dog(喻指要人、大亨、保镖)、top dog(斗胜了的狗,喻指优胜者)、under dog(斗输了的狗,喻指失败者)、clever dog (聪明的狗,喻指聪明的小孩)、sea dog (海狗,喻指老水手)、gay dog (快活的狗,喻指快活的人)、old dog (行家)。而在汉语成语中,笔者找到了49个与狗有关的成语,其中如狗眼看人低、狼心狗肺、狗仗人势、关门打狗、狐朋狗友等都喻指势利眼、没良心或不正经的人。可见,汉民族文化中狗是贱物,由它构成的语义往往具有贬义。
又如,有关“猫”的隐喻。猫是英美文化中的宠物,常用来比喻女人,很多女明星的绰号都是“sweet cat”(甜蜜的小猫儿),就连时装模特表演时走的台步也叫“cat walk”(猫步),因此,与猫有关的习语也很多。例如:a cat with nine lives(富有生命力的人)/a cat may look at a king(猫也可以看国王,喻指人人平等)/cat and dog life(猫狗生活,喻指争吵不休的生活,尤指夫妻不和睦)/When the cat'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 (猫儿不在,老鼠玩得自在,喻指
当权者不在时,其他人无法无天、调皮捣蛋)。而遍寻《汉语成语词典》,有关猫的成语少得可怜。可见,尽管隐喻能力相同,但文化背景不同隐喻运用也不同。
2.英汉委婉语中的隐喻
委婉语分狭义和广义,本文只讨论狭义的委婉语,即委婉词语。委婉词语一般是约定俗成的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在一定范围内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词或短语。说白了,委婉语即是“以此说代彼说”,其生成机制是相似联想。隐喻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相似联想,通过一个事物来说明某一类事物,具有间接表达的特征,这恰好符合委婉语的构成方式,因而我们说一部分委婉语是由隐喻构成的。
死亡是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不能回避的事,各民族语言中都有有关死亡的委婉语。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将死亡比作休息或回家的用法。事实上,这是“LIFE IS JOURNEY”(人生是旅途)的隐喻。JOURNEY(旅途)的特点是有始有终,有乐有苦,途中有休息,最终到达目的地或旅途结束后归家。反映在两种语言中,人们把“死亡”看作人生旅途的结束。如汉语有这样的说法:安息、长眠、回老家、长归;英语有:to be gone、to sleep、to be at rest、to go to one's long home。但是中西文化的差异也会导致隐喻的不同。“委婉语是各个时代,各个民族都有的,有些则带有时代性、民族性。”③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汉语中可说:见阎王爷去了、到了鬼门关;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法:go to meet his Maker、fallen asleep in the Lord(在上帝怀中睡去)。我们不难看出,尽管英语和汉语在这些委婉语的构成中都使用了隐喻构成,表明隐喻能力的存在及使用,但是由于文化信仰的不同,最终所形成的隐喻运用也不同。汉民族的神怪传说中,阎王是掌管死亡的神灵,说一个人死了,只等于说这个人阳间的寿命已尽,正开始他的阴间寿命,继续在阴间的旅途中跋涉,因而汉语有把“死亡”委婉作“见阎王爷”的说法。类似的,英语文化中信仰基督、天主,人们相信人类是有灵魂的,死亡不等于生命的完全结束,好人(拥有高尚灵魂的人)上天堂,坏人(拥有邪恶灵魂的人)下地狱,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死亡是回归天主怀抱的过程,因此也就产生了以上所说的这些委婉语。著名的“容器隐喻”是把人体看作容器,英语和汉语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也有反映。英语中如to breath one's last、to give up the ghost;汉语中有咽气、断气、绝气。这里的to give up the ghost(灵魂出窍)同样是由于受到宗教的影响。
既然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容器隐喻,那么这两种语言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如上所述)在将人看作“容器”方面是相同的,如此看来,隐喻运用也是相同的。而实际上,我们又明显感到它们的区别,因为汉语中有“灵魂出窍”的说法(但不常用,毕竟汉民族文化中不论灵魂,而论“神”,“形亡而神不死”,这是文化差别),与英语中的“to give up the ghost”只是近似,侧重点却不同,英语更强调个人性,从自身出发使用了“give up”(直译为放弃),而汉语中则更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