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诊学之——望神,得神、失神、少神、假神,都有什么表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望诊学之——望神,得神、失神、少神、假神,都有什么表现?中医药科普胡医师
三甲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望神
神是⼈体⽣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以精⽓作为物质基础,是脏腑⽓⾎盛衰的外露征象。

因此,通
过观察病⼈的精神状态、意识活动、语⾔⽓息等,可以判断脏腑⽓⾎阴阳的盛衰和疾病的轻重
和预后。

望神,应重点观察⼈的精神、意识、⾯⽬表情、形体动作、反应能⼒等,⽽眼神的变化则应是
望神中最为重要的,中医常讲“神藏于⼼,外候在⽬”。

可见眼神的变化是神的外在表现,所以应
重点观察眼神。

另外在望神时,还应注意区分得神、少神、失神和假神等不同情况。

望神的主要内容
包括⽬光神情、⾯⾊表情、语⾔声⾳、体态举⽌、呼吸⽓息、⾆象及脉象等诸多⽅⾯,
其中尤以两⽬、⾯⾊、神情及体态的表现为观察重点。

1.望神的重点
(1)两⽬
机理:⽬为五脏六腑精⽓汇聚之地,⽬系通于脑,其活动直接受⼼神⽀配,故观察两⽬对于望
神显得尤为重要。

表现:若⽬光炯炯,精彩内含,两⽬运动灵活为有神,说明脏腑精⽓充⾜;若⽬⽆光彩、晦
暗,两⽬运动呆滞为⽆神,说明脏腑精⽓虚衰。

(2)⾯⾊
机理:⼼主藏神,其华在⾯,故⾯部⽪肤的颜⾊及光泽的变化,能较准确地反映⼼神健旺与
否。

表现:⽪肤荣润,红光满⾯,为神⽓充盛之象;⽪肤枯槁,⾯⾊晦暗,乃神⽓衰败之征。

(3)神情
机理:神情是精神意识和⾯部表情的综合体现,是⼼神和脏腑精⽓盛衰的外在表现。

⼼为五脏
六腑之⼤主,⼼神为⼈体⽣命活动的主宰。

表现:若神志清晰,思维有序,表情⾃然,表明⼼神健旺;若神识不清,思维紊乱,表情淡
漠,表明⼼神已衰。

(4)体态
机理:形体的强弱胖瘦、动态的⾃如与否,均与脏腑精⽓的盛衰密切相关。

表现:凡形体丰满,动作敏捷,转摇⾃如者,多属精⽓充盛;若消瘦枯槁,动作迟缓,转侧艰
难者,多属精⽓衰败。

神的判断
⼀、得神
两眼灵活,明亮有神,⾯⾊荣润,表情⾃然,神志清楚,语⾔清晰,呼吸调匀,肌⾁不削,肢
体活动⾃如,反应灵敏,⼤⼩便顺畅,这些情况,称为得神或有神,它表明⼀个⼈的正⽓未
伤,脏腑功能良好,即便此时如为病⼈,预后也⼤多良好。

我们说了,要重点看眼神的变化,
在⽣活中有许多⼈患近视眼,当他们摘去眼镜时,却看不到⼀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多少显得有
些别扭,这时我们应侧重于他们的眼球活动灵活性及其他⽅⾯的观察,综合评定,不难得出他
们与那些⽆神的⽬光相⽐,仍有很⼤的区别。

⼆、少神
就是说神⽓不⾜。

⼤多表现为精神不振、⾷欲不佳,注意⼒不能集中,疲倦嗜睡等,如能除外⼀些外界因素,如劳累、开夜车、情绪等,多表⽰有⼼脾两亏或肾阳不⾜等。

如长期如此或新近出现,则需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进⾏检查,看是否已有某种疾病正悄悄侵⼊您的⾝体,这些往往都是疾病的早期表现。

三、失神
往往表现为⽬⽆光彩,瞳孔呆滞,⾯⾊晦暗,反应迟钝,甚⾄昏迷,胡⾔乱语,⼆便失禁等。

这种情况多见于⼀些危重病⼈,说明此时已精⽓⼤伤,预后多不良。

平常我们所见的⼀些癌症晚期病⼈或⼀些脑⾎管病意外的病⼈,多属此类。

四、假神
这是说⼀些病⼈在垂危阶段出现的貌似有神的⼀种假象。

⽐如久病之⼈很久不能饮⾷,突然想吃东西;原来神志极度颓丧,突然清醒,⽬光炯炯,想做某些事情;这种情况往往给⼈以错觉,以为病情好转。

殊不知,这正提⽰病情恶化,危在旦⼣。

也就是⽼百姓常说的“回光返照”。

此外,在⽇常⽣活中我们还可见到这样⼀些情况。

如表情淡漠,沉默少⾔,随之却出现语⽆伦次或喃喃⾃语;或狂躁不安,胡⾔乱语,打⼈摔物;或突然昏倒,⼝吐⽩沫,⼝中发出怪叫,⽽醒后却如正常⼈⼀样;以上这些神志异常,多提⽰病⼈有精神或神经⽅⾯的疾病,需注意并及时进⾏检查或治疗。

望神的注意事项
1.以神会神
①以医者之神会病者之神,达到“⼀会即觉”的境界。

②重视对患者神⽓盛衰的第⼀印象。

2.神形相参
①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舍。

体健则神旺,体弱则神衰。

②当神形表现不⼀时,应注意综合判断:如久病形羸⾊败,虽神志清醒,亦属失神;新病神昏,虽形体丰满,亦⾮佳兆。

3.审慎真假
①假神:见于垂危患者,特点是突然“好转”、局部“好转”,所表现的“好转”假象与整体病情恶化不相符合,⼀般为时短暂,此后病情迅速恶化。

②好转:多表现为逐渐好转,并与全⾝状态的改善相⼀致,好转呈持续恢复。

4.明辨得失
神乱与失神的患者都有神志异常的表现,但临床意义有所不同。

①失神:所见神昏谵语、循⾐摸床等,⼀般出现于全⾝性疾病的危重阶段,是脏腑功能严重衰败的表现,属病情重笃;
②神乱:神志错乱的表现多反复发作,缓解时常⽆“神乱”现象,是疾病某⼀阶段⼼神受扰的表现,并不标志着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

我是中医药科普胡医师,每⽇分享中医正统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