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肥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菌肥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雄英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丽新农业技术服务站,浙江 丽水 323000)
摘要:为研究微生物菌肥对大豆生长的影响,以化肥处理为对照,设置4个微生物菌肥处理,研究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微生物菌肥能够显著提高大豆株高、结荚高度和有效分枝数,提高大豆每株粒数、百粒质量和产量。

其中,聚谷氨酸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较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豆;生物菌肥;生长;农艺性状;产量;影响;田间试验
王雄英. 微生物菌肥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J]. 农业工程技术,2022,42(17):31+33.
大豆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蛋白质,是唯一能够代替动物性食品的植物产品[1]。

由于大豆种植中连作、不合理施肥等问题,导致大豆产量降低、土壤生态破坏严重[2]。

微生物菌肥富含微生物,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养分结构,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同时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3]。

本研究以大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使用量下的大豆生长及产量变化特征,为微生物菌剂的使用提供参考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为苏豆19。

供试微生物菌剂为多酶粉微生物菌剂,有效活菌数≥3.0亿/g ;三炬微生物菌剂,有效成分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烟草节杆菌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2.0亿/g;聚谷氨酸复合微生物菌剂,有效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50亿个/g;西多里微生物菌剂,有效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5 亿/g,有机质≥45%。

无机肥料为尿素(46%N)、过磷酸钙(17.5%P 2O 5)和氯化钾(60%K 2O)。

1.2 试验设计
大田试验于2020年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不施生物菌肥为对照,根据推荐用量设置4个菌肥处理,分别为,多酶粉微生物菌剂10 kg/亩(T1)、三炬微生物菌剂15 kg/亩(T2)、聚谷氨酸复合微生物菌剂5 kg/亩(T3)、西多里微生物菌剂15 kg/亩(T4)。

化肥处理为对照(CK),每亩施氮肥(N)5 kg、磷肥(P 5O 2)10 kg、钾肥(K 2O)8 kg,所有肥料做基肥播前一次性施入。

栽培密度为2.2万株/亩,小区面积39.6 m 2,3次重复,其他田间管理方法均相同。

1.3 测定内容和方法
1.3.1 农艺性状测定。

在大豆结荚期测定植株高度、结荚高度、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

1.3.2 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测定。

成熟期在小区内连续选择有代表性的10株进行考种,统计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质量,实收小区中间2行测定籽粒产量。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2010统计和计算数据,采用SPSS24.0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生物菌肥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各处理的大豆农艺性状表现详见表1,可知微生物菌肥显著影响大豆农艺性状。

株高由高到低依次为T3、T4、T2、T1、CK,各处理均显著高于CK,T1、T2、T3和T4分别比CK 高2.22%、2.97%、4.85%和3.53%。

主茎节数T2处理和CK 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CK,T1、T3和T4分别比CK 高3.37%、7.59%和6.00%。

有效分枝数由高到低依次为T3、T4、T1、T2、CK,各处理均显著高于CK,T1、T2、T3和T4分别比CK 高7.94%、6.54%、14.02%和11.21%。

DOI:10.16815/ki.11-5436/s.2022.17.018
(下转第33页)
表1 微生物菌剂处理下大豆农艺性状
表2 微生物菌剂处理下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注:同一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下同。

处理
株高
(cm)结荚高度(cm)主茎节数(个/株)有效分枝数(个/株)CK 75.67 d 15.89 d 16.33 c 2.14 d T177.35 c 16.24 c 16.88 b 2.31 bc T277.78 c 16.33 bc 16.43 c 2.28 c T379.33 a 16.66 a 17.57 a 2.44 a T478.34 b
16.45 b
17.31 ab
2.38 ab
处理有效荚数(个/株)每株粒数(粒/株)百粒质量(g)产量(kg/亩)CK 40.48 a 74.80 d 17.95 d 132.52 d T140.19 a 81.84 b 19.52 b 150.85 b T240.48 a 78.32 c 18.71 c 138.43 c T341.07 a 86.24 a 20.87 a 159.52 a T4
40.77 a
85.36 a
20.05 ab
154.04 ab
2.2 微生物菌肥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各处理的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详见表2。

终实现增产。

3 结论与讨论
肥料中加入磷素活化剂,可增加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和移动性,活化效应可维持在5~15 cm 处。

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肥料中加入磷素活化剂,可提高肥料利用率6%以上,底肥和滴灌肥均添加磷素活化剂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

同时,施用活化处理的肥料可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增产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王 洋,李东波,齐晓宁,等. 不同氮、磷水平对耐密型玉米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6,28(2):184~188.
[2] 何传龙,马友华,李 帆,等. 减量施肥对菜地土壤养分淋失及春甘蓝产量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11,42(2):397~401.[3]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有效荚数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

每株粒数由高到低依次为T3、T4、T1、T2、CK,各处理均显著高于CK,T1、T2、T3和T4分别比CK 高9.41%、4.71%、15.29%和14.12%,T3和T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百粒质量表现趋势和每株粒数相似,各处理均显著高于CK,T1、T2、T3和T4分别比CK 高8.75%、4.23%、16.27%和11.70%。

产量各处理均显著高于CK,T1、T2、T3和T4分别比CK 高13.83%、4.46%、20.37%和16.24%。

3 结论与讨论
微生物菌剂含有大量活性微生物,不仅能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物理性质,还能够分解腐殖质等活性物质,释放大量的生长素、赤霉素和各种维生素代谢产物,促进植株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从而促进植株生长[4]。

大豆产量是土壤状况、施肥水平、管理技术等综合因素的反映[5]
,本此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肥可显著提高大豆株高、结荚高度和有效分枝数,提高了株粒数、百粒质量和产量。

主要是由于可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矿化,提高土壤肥力肥效,减少病原菌数量,加强植株养分吸收,提高光合利用率,有利于地上部的生长。

综合可知,
本次研究的几种微生物菌肥均可促进大豆生长、提高大豆产量。

其中,聚谷氨酸复合微生物菌剂效果为佳,可在大豆生产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建秋,于晓波,何泽民,等. 不同熟期类型大豆品种在玉豆间作模式下农艺性状和产量的比较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43(6):1077~1086.
[2] 胡铁军,张怀杰,魏 杰,等. 微生物肥对小麦产量、赤霉病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21,38(5):48~51.[3] 肖 娴,桂一峰,朱 艳,等. 微生物菌肥对水稻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活性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21,34(10): 2174~2181.
[4] 乔志刚,刘红波,王永铭,等. 不同微生物菌肥品种对甘蓝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韶关学院学报,2021,42(9):53~57.[5] 牟保民,刘 雅,郑殿峰,等. 不同时期高氮施肥对大豆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21, 33(6):7~13.
10 cm 土层一致。

结合净增等级可知,底肥和滴灌肥加入磷素活化剂后活化效果较好,活化效应可维持在15~20 cm 处;单一滴灌肥活化效果优于单一底肥活化效果,但活化效应多在10~15 cm 处。

2.2 对棉花农艺性状与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上接第31页)
表2 各处理的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肥料利用率
表3 各处理的棉花产量
处理株高(cm)果枝数(台)单株有效铃(个)肥料利用率提高
(%)A157.55 6.7 4.28.95B156.01 6.7 4.1-A258.92 6.8 4.411.21B2
57.24
6.7
4.2
6.87
处理单铃质量(g)
产量(kg/亩)
增产(%)A1 5.41382b 7.30%B1 5.25356c -A2 5.69408a 14.60%B2
5.43
378b
6.17%
由表2可知,通过定株调查,不同处理间株高、果枝台数和单株有效铃数差异不大,不同处理肥料利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2、A1、B2、B1。

与B1处理相比,A2、A1和B2处理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11.21%、8.95%、6.87%。

由此可知,无论是底肥或者滴灌肥中加入活化剂均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底肥活化效果优于滴灌肥活化效果。

2.3 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A2处理棉花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B1处理增产14.60%。

A1处理虽然比B2处理产量高,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肥料中添加磷素活化剂后,可促进作物生殖生长,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