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共49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革时期的电影如报刊一样题材狭 隘,表现手法单一,中国的电影事业走 入低谷。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 辉煌。
八十年代有《阿Q正传》、《红高粱》 等影片。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 《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一个都 不能少》等影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20世纪 更是好片迭出。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 大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了国际 影星。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
新民主主 《新华日报》 发展 义革命时期 《解放日报》
新中国
《人民日报》
成立初期 《光明日报》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 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 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 介绍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及事 迹;传播生产生活的知识
繁荣
改革开放后
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 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
《高中历史》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 (1)识记:近现代报刊产生、发展及繁荣;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的
概况;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四大媒介; • (2)通过对近代传媒的发展变迁,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
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电视迅速普及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 • (3)通过学习近代传媒的发展变迁,比较出四大媒介不同的特点,探
任景丰
1905年11月,北京丰泰
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在自 家照相馆中的露天空地上, 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 部电影──京剧《定军山》。 这部电影的主演是京剧界须 生泰斗谭鑫培。
1926年,美国华纳兄 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 试拍摄有声电影。同年8月, 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 红牡丹》。
导入新课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 纸的故乡在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 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
思考: 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整理出我国报刊业。
1、报刊业的形成阶段
表现: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 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昭 文新报》(艾小梅 1873年 汉口)
(1)形成与发展:
电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它所利用 的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
因为人的视觉具有一种短暂的记忆功能,能将迅 速连续移动显示的图像连接起来,如图像的形状和位 置相差甚微,并以每秒10幅以上的速度在人眼前显示 的话,人眼所看到的将是一组活动着的图像。
1895.2,法 国的卢米埃尔兄弟 为他们发明的“连 续摄影和放映的机 器”申请了专利
一、是出现一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的新闻类节目;
二、是现场直播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 赛;
三、是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
三、互联网的兴起
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却是一 日千里,发展态势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
截至1996年10月31日,上网电脑29.9万台,www网 站1 500个,上网人数62万人,到了1999年底,上 网电脑即已达到350万台, www网站有15153个, 上网人数890万个。到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 达到1580万,次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而位 居世界第五。
随后上海、哈尔滨等地也建成了地方性电视台,但 全国也只不过十几家。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中国的电视事业发展缓慢,尤其 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停 滞。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 中的普通电器;
(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 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
影响:开阔眼界,影响观念;
1907年,上海金融世家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买下申报馆全部产业,从此《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人。
从1998年开始实施,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
“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
2,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发明的“连续摄影和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
1996年,中宣部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报业集 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该集团目前有19种报 刊, 日均发行量达163万份, 2000年广告总收 入达13亿,连续几年居全国报纸收入第一位… 目前我国报业集团有31家
年份
报纸
刊物
1978
186
930
2000
2007
8725
请完成: (1)当前我国报刊事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2)你喜欢哪方面的报刊,谈谈这些报刊对你产
生了什么影响?
(3)你觉得报纸不足的方面有哪些?
特点:种类增多;数量增大,集团化,市场化 原因: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支持,
重视对科技文化的传播等. 影响:开阔眼界,影响观念;
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局限:普及面不广,直观感染力不强.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事业
(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
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 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 实施,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 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7 000 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
(2)作用: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报刊业发展的综合归纳
阶段 时期或时间
代表刊物
形成 19世纪中前期《《中万国国丛公报报》》_
1873年 《昭文新报》
影响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国人自办报的开始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 和新文化的武器,发 挥着制造舆论、唤醒 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①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 难点:如何认识大众媒介的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②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1905年11月,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
重视对科技文化的传播等. 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 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整理出我国报刊业。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报》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
③、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文革” 时期不少报纸停办。
3、报刊业的繁荣阶段
(1)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 荣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 到2000年的2 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 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 加到2000年的8 725种。
(3)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
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3)通过学习近代传媒的发展变迁,比较出四大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究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 2、过程与方法: • (1)通过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和历史比较法对本课探讨和学习; • (2)通过历史分期、社会调查、文字表达等方式渗透历史学习的新思
维、新方法; • (3)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
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 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 难点:如何认识大众媒介的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导入新课
“知讯者生存!” ——广告 语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
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 未有。请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 哪些方式获得信息?
书籍、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互联网……
书籍、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互联网……
③、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
特点:种类增多;数量增大,集团化,市场化
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昭文新报》(艾小梅 1873年 汉口)
“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周润发
李安 王家卫
王 晶
周 星 驰
(2)特点:
①时效性不强 ②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
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③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2、电视事业
(1)发展:
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台)是 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标志 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事业的发展以及互联 网的优势等文化媒介的学习,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 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文化和生活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 (2)大众传媒的百年变迁,其实就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社 会生活发展史,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 发展促进了不同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各种媒介在产生后, 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样,通过 辨证地认识、分析这些媒介,就能使它们为我所用,为社 会造福,从而进一步明确大胆借鉴、用于创新的重要性。
1872年4月,一份中文报纸 《申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 国商人美查。《申报》创刊之初, 每两天出版一次,从第五期起改为 日报,星期日休刊。1907年,上海 金融世家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买下 申报馆全部产业,从此《申报》的 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人。1912年史 量才成了申报馆的大股东,并对申 报原班人员和版面作重大调整,业 务大有进展,成为上海发行量和影 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据上海市邮政 局1931年的报告,当年《申报》发 售量为十五万份。1945年抗战胜利 后,《申报》被国民党接收,解放 前夕,该报终刊。
害处大还是益处大?
互联网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
获取信息
互联网害处: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报纸、影视、互联网等媒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希望每个同学能将每种媒介发展的历程简单概括出来。 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张艺谋 冯小刚
陈凯歌
巩俐
李连杰
八十年代有《阿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
书籍、广播、电视、电影、报刊、速度却是一日千里,发展态势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
北第京一电 卷视名台《(青北年京杂电志视》台,正第式二改卷为起中改央名电《视新台青)年是》中,国一第般一笼家统电地视称台为,《新于青19年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葛,标优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2、报刊业的发展阶段
(1)表现:
①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五四新文化运 动时期《新青年》。
《时务报》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1896年创办 。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11月创刊于日本东京。
《新青年》,由陈独秀1915年9月在 上海创办。第一卷名《青年杂志》, 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一般笼统 地称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 的主要阵地。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风云儿女》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三、是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
杨紫琼
“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
2、从信息传播和交流的角度看,如果你欣赏一场精彩的球赛,你会选择下列哪一种传播媒介? 为什么?
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
1905年11月,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 电影──京剧《定军山》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 影──《歌女红牡丹》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 片。
《风云儿女》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主 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