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 真诚地依恋着她。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 (2)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 落花、流水、残月 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涯,情何以堪!
诗人用那些意象来烘托游子相思之情?
春梦,落花,流水,斜月
春江——流春(春半) 前后意象的变化: 花林——落花 明月——斜月(落月)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游子思妇,地北天南,空间 距离远。 归心似箭——不知道今夜有 几人趁着月华回家了!他那无
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 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小结:明月西下,抒写游 子思妇于明月之夜的相思离别 之情。
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
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填空归纳分析其中哪些表达思妇相思,哪些表达游子思归?
(1)“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思念,而是用 “ 月 ”来 烘托 她的思念之情。 诗篇把“月” 拟人 化,“ 徘徊 ”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月的光影明灭不定;二是 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由此进一步对人生离情作抒写,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有机统一在月亮这一
意象中。
(三)融情于景。(开头部分良辰美景使人渴望团圆,后面写“月徘徊”、 “鱼龙”、“鸿雁”既是情也是景;“落月”、“流水”等都是游子思念的 载体)
(四)感情基调:哀而不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此
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
(1)此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
两地思念。
(2)白云与扁舟子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漂浮不定
(3)“不胜”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胜: 能承担,能承受。
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断肠之愁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
停地流着,什么时候才把她期待的人送来呢?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般情况下,面对自然或宇宙, 人易产生渺小、短暂继而悲伤。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
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其基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第二部分: 哲理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1、请找出承接上文与启发下文的文字。 2、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么样的遐想?
作者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既有人生短暂,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断绝,相思无着落。
思妇怀远,
相思无着落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不停地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更斜向西边,想借 明月来寄托相思也几乎是不可能了。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 游子的青春。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的 凄苦寂寞
之情。
月之色----春江花月(景) 月之问----宇宙人生(理) 月之情----思妇游子(情)
完 美 融 合
(3)游子思归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
(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
(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
情。
(3)以 “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
(4) “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
宇宙无穷的惆怅;又有人类代代相传,无穷无 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的欣慰——哲理美
3、诗人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人生哲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
名句赏析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描述: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没有什么
变化,她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好象在等待什么人,可是总没等到.长江的水不
落月摇情满江树。
小结 (一)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外在线索(月生——月照——月斜—— 月落)。随着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
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又以月光统
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
静。
(二)开头对春江花月夜景的描写,引发了第二部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并
(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
(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
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 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 念。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 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 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 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
情感内容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
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
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
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
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
李白: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调应是哀而不伤、郁而不堕的, 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 之音的回响。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哲理的角度——
在永恒的人类、永恒的明月、永恒的流水面前,一个人的生命只是瞬间,人生 易老啊!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翻出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 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这样,“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 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诗人以群体生命的延续回答了这个令人类永远感伤的宇宙命题。
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抒情的角度——
相思
写江月待人,实际上是写月下的人在等待。也许是漂泊的诗 人自己在等待见到家中的亲人,也许是家中的亲人在等待远出的
诗人赶快回家。
第三部分:
情感美
青枫浦:一名双枫浦。这里泛指离别地点。
何处相思明月楼?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 ,不止一家、 一处有离愁别恨。 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思妇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1、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