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1课《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1课《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
生了解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为后续的分数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对整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分数对他们
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分数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考试成绩中的分数,但他们可能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分数的表示方法,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
比较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观察、思考、表达
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
趣。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大小比较。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五.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
中发现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黑板、粉笔、实物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合作伙伴等。

七.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比如一个苹果被切成了8份,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你想要吃其中的3份,你会怎么表示?”学生可能会回答“3/8”,这时教师引
入分数的概念,分数就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份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呈现(10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的生活实例,如考试分数、糖果的分配等,让学生观察并
尝试用分数来表示。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表示方法,即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了几份。

操练(10分钟)
教师给出一些分数,如1/4、2/5等,让学生尝试进行大小比较。

学生可以通
过观察、思考,发现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当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巩固(10分钟)
教师给出一些分数,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分数转
换为相同分母,以便于比较。

学生在转换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巩固分数的表示方法。

拓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可以表示哪些生活中的情景?学生可以举例说明,如
一碗饭被吃了一半,可以用1/2表示;一本书看了30页,还剩70页,可以用
30/100表示。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发现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大小比较。

同时,教师强调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

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分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5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板书重点知识点,如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大小比较等,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题和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分数,避免对学生产生过多的压力。

一. 教学情境分析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
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概念。

例如,我设计了一个分水果的游戏,让学生在分苹果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分数的概念。

又如,我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分数,从而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 教学活动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和合作交流法。

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
的过程中,发现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同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这样的教学活动,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 课堂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
现出对分数概念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这表明,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 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学生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存
在困难,他们不能很好地将分数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让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的方法,让他们在分水果等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概念。

又如,部分学生在进行分数大小比较时存在困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通过转换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形式,来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五. 改进措施
针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以下改进:首先,我
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将分数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其次,我将加强对学生进行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比较分数大小时更加清晰和准确。

最后,我将增加一些有趣的练习题和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教学分析、课堂反思和问题解决,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够更
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同时,我也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教学实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以一个分水果的游戏作为导入,让学
生在分苹果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分数的概念。

我拿出一个苹果,切成8份,然
后问学生:“如果我要吃其中的3份,该怎么表示呢?”学生回答:“3/8”。

我趁机
引入分数的概念,分数就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份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接着,我展示了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一个碗,碗里有半碗米饭,我问学生:“这半碗米饭该怎么表示呢?”学生回答:“1/2”。

我继续问:“如果还有一碗米饭,该怎么表示?”学生回答:“2/2”。

我引导学生发现,当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在操练环节,我让学生分组,每组给出一些分数,进行大小比较。

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他们还尝试将这些分数转换为相同分母,以便于比较。

在巩固环节,我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一碗饭被吃了一半,该怎么表示?一本书看了30页,还剩70页,该怎么表示?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

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可以表示哪些生活中的情景?学生举例说明,如考试分数、糖果的分配等。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发现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最后,我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大小比较。

同时,我强调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

二. 专家点评
专家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

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专家还指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存在困难。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将分数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此外,专家还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比较分数大小时更加清晰和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