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育部考试中心调研座谈会(地理)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训练部考试中心调研座谈会(地理)记录安徽周兵
2021年11月5日上午训练部考试中心调研一行在巢湖市调研。
5日下午2点在合肥八中调研,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个学科分成九个小组进行调研。
我参与了5日下午2点在合肥八中的地理组调研。
来自全省每个市的教研员、省直管县市教研员、合肥一中、八中等约三十位老师参与了调研座谈。
座谈会议由合肥一中副校长方晓培主持,训练部考试中心张亚南老师参与。
张亚南:地理学科的各位要相互支持、不能相互指责,否则本学科会受到损害,本学科的地位在各学科中会减弱。
问:地理考难了会影响今后同学的选科,选地理的人少了。
张:要更多的了解浙江省的同学选科状况,选地理的约占40%。
地理老师最吃香,地理老师缺。
由于地理对文科同学难,但对理科同学来讲并不难,好多理科的同学来选地理。
全国卷不是难,是你不适应,是你没有考过,是老师担忧、家长担忧,是老师、家长在焦虑。
难只是由于第一次,经过几年考就好了。
若说全国难,说明安徽卷就简洁,说明安徽地理教学质量在下降。
只要你想上高校,就不行能轻松。
考试中心不对某项学问负责,只对课标负责,只对力气负责。
简洁题占30%,难题占20%。
地理界有建树的,确定是理科很强的。
搞自然地理的,理科学问强,我国出名地理学家都是搞自然地理的。
真正的专家、大家不会出难题,往往有中学老师参与命会出难题(1991的关于日界线的题)难度与2021年相当,不会起过15年的。
大家要多做近年的全国卷。
问:选修模块是否能只考一个或不考。
张:不是一个或不考的问题,而是考少了。
三个选修题少了,应当更多,历史就是四个吗,是顶着压力的才选三个的。
没有选择题你能保证中学的选修课都能正常上吗?能体现“满足不同同学的学习需求”吗?
问:综合题所给的材料有的过长,同学要用很长时间去审题。
有的材料太专业,同学不太看得懂。
(举例;15年的37题)
张:结论是材料生成的。
让同学去挖,老师只是给同学供应工具和方法。
老师是教练员,而不是运动员。
材料中每句话都不是白给的,话不是白说的。
要把给的条件弄明白。
要反复审题,材料中有。
考什么、不考什么,不是依据学问内容定的,而是所选的材料定的。
是选好材料后设计题目。
不是从内容动身选材料,而是选好材料考内容。
材料是否能考查地理主干学问、是否能考查同学的力气、是否能反应学科前沿、是否能宏扬我国正能量、张显国力(举铁路)。
材料不长没法把问题说清楚,我们也很犯难。
问:综合题是否每年都是以一道世界地理、一道中国地理为载体?最近几年,世界地理考非洲的较多,中国地理考西北、西南的地区较多,是否有确定的规律?
张:不要刻意去找规律。
世界地理有些大洲考的多点,是由于有这方面的材料,有的考的少些,是由于没有这方面的材料。
中国地理东部地区考的少些,也是没有合适的材料。
有材料就考,可能连续考,如铁路和沙子问题。
老师教的内容不愿定非要考。
原则上是以一道世界地理、一道中国地理为载体。
但也不愿定,还是要看所选的材料。
有材料就考,没有材料就不行能考。
问:综合题的答案给的较少,同学很难答到。
张:答案只是评分参考,不是评分标准。
各省都会定评分细则的。
人文地理答案确定要依据所给的材料做。
不要八股似的答。
(举例:云南有个海拔最高的水稻种植区)。
教会同学怎么学会分析问题,怎么学会猎取信息。
论述就是用地理的语言把问题说清楚。
综合题,要用地理术语、地理语言,说地理题中的问题。
有理由支持的结论才能得分。
问:力气立意是如何在试卷中体现出来的。
张:命题就是给同学搭架子,搭个平整、牢固的架子,让同学去唱戏。
小切口,坡度设问,一点点的把同学力气引伸出来,好题就是唤醒同学潜在的能量。
引伸出同学从没有过的力气是最成功的题目。
材料中的每个示意都是个小梯子。
同学要去记力,没有记忆,什么力气都没有。
问:安徽用了七年自主命题的试卷,一下子到全国卷,同学、老师、家长,都有点不太适应,是否能过渡平稳点,难度降低点。
张:安徽的同学、老师、家长要学会适应,要多做最近几年的全国卷。
不会由于安徽和几个省的加入而降低全国卷的难度、转变命题风格,要保持全国卷的连续性和相对的稳定,否则对其它已用全国卷的省区又不公正。
安徽要学会适应。
问:最近几年全国卷考地球运动,尤其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考的较少,有的年份还没有考,就是考了,也没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为什么?
张:安徽在这一块学问考的较好,受到好评,只是有一年有个题好象有点问题(操场)。
全国卷也在考这块学问,只是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
还是那句话,不是不考那块学问,或者考那块学问,关键看是否能选到合适的材料,有合适的、好的材料就考。
问:今年全国卷考试大纲是否有变化?是否要按考试大纲去复习?
张:考试大纲多年都没有变化,今年也不会变,不象安徽的考试说明几乎每年都在变。
由于课标没有变化,考试大纲也不会变。
是否要按考试大纲去复习,那是你们的事,复习的方法是多样的。
建议多做近年的全国高考试卷,通过做全国卷去理解课标,通过理解课标去指导复习。
目前高三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个人看法)1、课堂教学中同学参与的太少,师生互动的少,多数老师还是满堂灌,可以用“老师累、同学睡”来形容,没有体现“以同学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由于同学没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同学没有主动学习、乐观参与,因此,课堂教学效率、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建议课堂上要少讲,要精讲,围绕一到二个问题讲深讲透,直至同学真正的把握、领悟并会应用。
建议每节课堂上要有确定的“留白”,让同学思、让同学想、让同学悟。
2、从每次周考试卷命题的分值设定、小题设定、考查的学问与力气看,与近年来全国新课标卷1还有确定的距离,模拟的不是太准,“安徽的味道”始终挥之不去。
建议高三老师要争辩课标,要争辩全国卷的考试大纲,对近五年(尤其是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1的高考试卷要亲自做二到三遍,并思考、总结和沟通,从中悟出道理、规律和方向。
3、试卷评讲课上,老师对试卷分析的不够透彻、清析,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
缘由、条件、过程和结果分析的不够明白,文字、图、表等材料没有充分挖掘其内涵和用意。
老师往往说“这个题目很简洁,答案是什么、什么”。
建议试卷评讲课中,选择题不仅要讲正确答案选择的理由,还要讲其它三个错在那里,为什么错,讲错的缘由也是对学问的复习与巩固。
综合题确定要培育同学学会从文字、图、表中猎取信息的习惯和力气,学会利用地理专业术语,从文字、图、表等材料供应的信息中组织答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上述只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