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教案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第二册(上)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第一节(两课时)第一课时。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圆锥曲线方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课既是对前面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延展,也是为学习双曲线和抛物线作了铺垫。因此掌握好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意义非常重要,因此说本节课不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难点与热点,既是曲线与方程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对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带动作用.。
(二)教材分析处理
本课是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及其性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的基础上,学生对解析几何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已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开始学习圆锥曲线方程的第一课时.掌握椭圆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发现、概括、探索等能力,又为后续学习双曲线、抛物线甚至整个解析几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状况:
由于学生的各方面差异,学生的自学效果差异很大,课堂上,要对各个知识点逐一夯实,达到使每一个学生知识掌握扎实准确,做到唤求知、促求成;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挖掘不到位,课堂上,要给予引导、点拨和讲解,使学生既有自己自学知识的成功体验,又有课上交流加深理解的学习乐趣,做到以教师教法的改变促进学生学法的改变
三.教育教学目标
考虑上述原因,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椭圆的定义、焦点、焦距的概念,能由椭圆定义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②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从已有知识出发,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得出椭圆的定义,用坐标法
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并总结特点相互比较的教学过程.采用探索发现,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渗透化归与转化思想,运动变化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建系推导方程使学生体会数学中的对称美和简洁美.
②形成学生向书本学习,向同学学习,向老师学习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四、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确立依据:为了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大学生的思维量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确立依据:定义中蕴含着分类讨论的思想,对于带根式的方程化简是学生感到较困难的,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将其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法说明:
本课教学采取师生研讨的教学方法(课上学生、师生之间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力争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将传统手段(让学生画椭圆等)与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整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始终处在问题的探索和研究状态之中,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算能力、探索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六.学法分析
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学会独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对涉及到的旧知识不断的进行复习,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学”有新“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学生才会逐步感到数学美,会产生一种成功感。
七.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思想: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把学生的能力培养落实到实处,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本节课作如下的安排:.通过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②结合实例,给出定义③适当建系,推导方程④运用概念 ,加深理解⑤归纳小结,整体把握⑥布置作业,巩固提高。几个模块来实现的.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形象,动态,演示入手,使学生对椭圆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有效地解决了重点与难点,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中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比如:这里有一个上下粗细相同的杯子,盛有水时,把杯子水平放置,大家观察水面边缘呈什么图形,杯子倾斜呢? 学生回答:前一种情况是圆,后一种情况是椭圆。
教师:好,它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实验,一方面让学生对椭圆有个感性的认识,以及了解一下椭圆的实际应用,引起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产生问题意识,使学生感到知识的欠缺,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㈡结合实例,给出定义
1.学生举例
追问: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和椭圆有关的例子?
学生回答:一些天体运行轨道,油罐车的截面,鸡蛋的截面边缘(不是),古罗马角斗场等
教师:如何严格来判定椭圆呢?古希腊科学家阿波罗尼奥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圆锥曲线论》,其中第一次明确给出了“椭圆”一词,后经帕斯卡和笛卡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总结出今天椭圆的定义。
2.给出椭圆定义
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 (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教师:分析定义,要想构成椭圆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3.动手实验,画出图形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完成教材中绘制椭圆的实验,教师展示学生
劳动成果并适当点评。
设计意图: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增加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4.结合图形,归纳特点
教师:观察椭圆图形(学生的成果)思考它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封闭曲线,对称性。
追问:对称性方面,如何简单验证一下。
学生:对折的办法
5.判断实例
教师: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刚刚举的例子,鸡蛋的截面边缘不是椭圆。 6结合图形,分析定义
教师:结合椭圆图形重新审视定义,我们须注意什么?
注意:(1)在平面内 (2)21F F a 2> 追问:为什么要强调21F F a 2> ,如果 21F F a 2=呢?21F F a 2<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着分类讨论的思想。培养了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通过讨论交流以及发现的种种问题,因势利导。在学生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提炼了总结能力。
㈢适当建系,推导方程
1. 回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和一般步骤。
学生回答:坐标法;步骤是建系、设点、列式、化简.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推导椭圆标准方程作准备。
追问:如何恰当建立直角坐标系求椭圆方程呢?
设计意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他们自己思考,探讨,学习。这也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注:此时学生会说出多种建系方案,教师应给予点评,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2. 学生自主推导椭圆方程
设计意图:本步是本节课的难点,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去分析整理,探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巡视,适当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