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课制对当今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启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考课之制的演进和经验总结
(一 )战 国 的 上 计 制
1制度内容 战国 的 官 吏 考 核,实 行 “上 计 制”,该 制 度 的 形 成体现了战国时期官吏考课制度已经初创并走向完 善,也 是 中 国 考 课 制 的 正 式 开 始。 上 ,向 上 汇 报; 计,登计在簿 。地方专门长官先对部属官吏实施稽 核 ,并且整理相关资料 。 最 后,该 长 官 把 考 察 状 况 书写在竹简之上,汇 编 整 理 成 集 册,上 报 朝 廷,君 主 再进行检查考核。计书涉及的范围很广 ,通常包括 垦 田 赋 税 、刑 罚 治 安 、户 口 数 目 、财 政 支 出 、属 吏 治 状 以及监狱在押人 犯 等 情 况。 一 年 考 核 一 次,年 终 进 行 。 [1] 上计之细目主要有六,称之为六计[《周礼 · 天 官·小宰》:“以 听 官 府 之 六 计,弊 群 吏 之 治。 一 曰 廉善,二 曰 廉 能,三 曰 廉 敬,四 曰 廉 正,五 曰 廉 法,六 曰 廉 辨 ”。]。 “廉 善 ”即 指 廉 洁 并 且 政 绩 优 秀 ,“廉 敬 ” 则 为 廉 洁 并 且 恪 尽 职 守 ,“廉 正 ”则 是 廉 洁 而 且 正 直 , 如此三项皆是考 察 道 德 品 质。“廉 能”即 廉 洁 能 干,
第 16 卷 第 5 期
华 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Vol.16 No.5
2016年9月 Journ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Sep.2016
文 章 编 号 :2095-2708(2016)05-0025-05
古代考课制对当今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启示
赵陇波
(华北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唐山,063000)
关 键 词 :考 课 制 度 ;公 务 员 考 核 ;启 发 ;公 务 员 法 摘 要 :考 课 ,即 指 国 家 对 官 员 一 定 时 期 内 的 工 作 、品 德 、学 识 、才 能 等 情 况 进 行 考 核 评 定 ,并 根 据 考 核 结 果 给 予 官 员 相 应 的 奖 励 、惩 处 或 者 人 事 处 置 。 中 国 的 考 课 制 度 发 端 于 战 国 、精 盛 于 唐 宋 ,历 朝 历 代 多 有 沿 袭 ,在 古 代 的 职 官 考 核 与 职 官 行 政 能 力 的 保 障 方 面 ,功 勋 卓 著 。 当 下 ,为 使 我国公务人员考核制度具体化、可操作化以及实际 效 能 化,借 鉴 考 课 之 制,特 此 提 出 七 项 措 施 建 议 :细 化 公 务 员 法 考 核 内 容 、奉 行 才 德 并 举 理 念 、构 建 三 线 贯 通 的 考 核 体 系 、优 化 分 类 考 察 参 数 、引 入 公 开 宣 讲 考 核 模 式 、坚 持 抗 辩 原 则 、科 学 使 用 考 察 结 论 促 进 实 效 。 中 图 分 类 号 :D630.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核 方 式 ,已 经 倍 受 朝 廷 重 视 。 西 汉 时 期 ,由 丞 相 府 和 御 史 府 作 为 负 责 考 课 的 主 要 机 关 ;东 汉 时 期 ,则 尚 书 台成为负责考课的主要机关 ,即尚书台下属六曹之 一的三公曹就是主管官吏考课的机构。汉朝课计, 每隔一年进行一次 小 型 考 课 即 年 考,每 隔 三 年 再 进 行 一 次 大 型 考 课 。 并 且 ,逐 级 进 行 考 核 ,即 中 央 职 官 考 察 各 个 地 方 郡 国 ,地 方 郡 国 官 员 再 考 课 属 县 官 吏 。 除 此 之 外 ,还 有 一 种 特 殊 的 考 课 层 级 ,即 各 级 长 官 考 课 属 吏 。 具 体 言 之 ,则 为 公 府 考 课 掾 属 ,诸 卿 考 课 属 官 ,郡 国 、县 考 课 属 吏 。
每年 从 秋 天 开 始 年 考,年 底 再 由 各 级 官 员 把 自 己的考核簿子上 交 皇 帝,这 样,一 次 年 考 才 算 结 束。 接 踵 而 来 的 便 是 会 课 ,主 考 官 提 问 郡 国 官 吏 ,并 且 当 面做出回答,以此来 考 课 职 官 的 道 德 品 行 与 行 政 能 力 ,最 终 实 施 奖 励 或 者 惩 罚 。 至 于 ,中 央 机 关 的 一 般 官吏 ,则由三公九卿负责,按照其所属进行考核 。 [4]
2经验总结 上 计 制 度 规 定 ,计 书 内 容 需 要 上 报 中 央 ,接 受 ,符 合 时 代 需 求 。 同 时 ,战 国 时 期 官 员 考 核 注 重 官 吏 品 德 ,迎 合 了 社 会 风 气 ,淘 汰 了 百 姓 心 目 中 的 酷 吏 贪 官 ,从 而 稳固了社会基础。 然 而,由 于 相 应 的 监 察 体 制 尚 不 完善,战国 时 期 考 课 制 度 无 疑 还 存 在 着 不 少 弊 端。 官吏考课成绩并不 一 定 都 是 客 观 真 实 的,职 官 下 属 贿 赂 上 级 ,弄 虚 作 假 、敷 衍 了 事 ,以 求 自 保 ,如 此 现 象 也是屡见不鲜 。 [3]
“廉 法 ”即 清 廉 守 法 ,“廉 辨 ”即 廉 洁 而 且 明 辨 是 非 ,如 此 三 项 则 考 核 官 员 为 政 能 力 。 由 此 可 见 ,战 国 时 代 , 官员道德品质和能力俱佳才是朝廷考核的需求。其 实 ,最 早 在 西 周 春 秋 此 六 项 标 准 已 见 雏 形 ,只 不 过 及 至战国 时 代 才 成 定 型。 “六 计 ”之 中,以 “廉 善 ”为 首,反映了战国时期 官 吏 考 课 制 度 仍 然 首 重 品 德 的 基本特点 。 [2]
(二 )秦 与 汉 的 课 计 制
1制度内容 在秦 朝 已 经 施 行 的 考 课 制 度,到 了 汉 朝 则 日 渐 趋 于 完 备 。 课 计 (即 考 课 与 上 计 )作 为 秦 代 的 官 员 考
收 稿 日 期 :2016-05-10 修 回 日 期 :2016-05-23
26
华 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