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及答案【A4打印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及答案【A4打印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A.一月 B.二月 C.七月 D.八月
2、我国的某山脉,以北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主,以北的耕作制度是两年三熟,以南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这条山脉是()
A.天山B.阴山C.秦岭D.南岭
3、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的影响B.地形复杂多样的影响
C.海陆位置的影响D.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
4、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B.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
C.阳光、土地、水、草原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
5、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中,港澳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丰富的自然资源B.众多的劳动力资源
C.先进的管理经验D.广大的消费市场
6、关于亚洲位置和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北临大西洋 B.白令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C.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D.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7、读四地气温、降水资料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可能是伦敦,丁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
B.乙地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C.丙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D.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四种气候都有分布
8、下列地点不属于亚洲与其他大洲分界线的是()
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B.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C.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D.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9、读东非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图,引起东非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的根本原因是()
A.降水的季节差异B.地形的空间差异
C.热量的季节差异D.地势的空间差异
10、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的地形是()
A.高原B.丘陵C.山地D.平原
11、古诗词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下列诗句中,描述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A.才从塞北踏春来,又向江南看杏花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D.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12、读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地为河套平原,降水丰富
B.地形区②位于中温带,农作物一年两熟
C.地形区③气候冷湿,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D.地形区④多为内流河,气候干旱
13、马六甲海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小明在此海峡的见闻不可信的是()
A.香蕉、椰子等热带水果味美而价廉 B.当地华人华侨众多
C.众多船只穿梭于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 D.当地午后多对流雨
14、亚洲大部分地区所处的温度带是()
A.热带B.北寒带C.南温带D.北温带
15、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是()
A.多瑙河B.伏尔加河C.莱茵河D.塞纳河
16、中纬度是指()
A.0°~30°B.23.5°~66.5°
C.30°~60°D.60°~90°
17、东南亚的位置特点是()
A.三洲五海之地B.连接东西方的铁路枢纽
C.“十字路口”的位置D.位于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
18、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地区的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水乡泽国﹣﹣﹣华北平原 B.千沟万壑﹣﹣﹣黄土高原
C.山青水碧﹣﹣﹣内蒙古高原 D.林海雪原﹣﹣﹣柴达木盆地
19、亚洲南面三大半岛从东向西依次是()
A.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B.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C.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D.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20、中国各地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有多种菜系,下列四种菜系相对应的省区及省会城市正确的是()
A.“粤菜”—广东—福州B.“湘菜”—湖北—武汉
C.“鲁菜”—山东—青岛D.“川菜”—四川—成都
21、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
A.青海湖B.鄱阳湖C.洞庭湖D.纳木错湖
22、台湾岛有“东方甜岛”之称,是因为()
A.樟脑的产量多 B.四季鲜果不断,香蕉、菠萝驰名中外C.甘蔗和蔗糖的产量很大 D.岛上水稻种植普遍
23、关于板块构造和板块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阿拉伯半岛属于亚欧板块 B.台湾岛属于太平洋板块
C.红海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D.喜马拉雅山脉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24、欧洲气候与亚洲相比最显著的特征是 ( )
A.大陆性显著B.气温年较差大
C.海洋性显著D.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25、关于图8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8
A.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C.甲—乙的实际距离小于丙—丁的实际距离
D.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二、综合题(第1题12分,第2题10分,第3题15分,第4题13分,共50分)
1、2017年7月,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该桥的贯通极大地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铁路线为_________。
(2)深圳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图中表示深圳的是_________。
(填序号)(3)港珠澳大桥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点即可)
(4)粤港澳大湾区中,以博彩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是__________。
(5)香港之所以“上天”(建筑高层建筑)、“入海”(填海造陆),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
(6)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改革开放期间,在与港澳地区的经济合作发展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主要是__________。
A.国际金融、航运中心 B.科学的管理水平
C.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 D.相对廉价的土地资源
2、读下列三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一和图二中的大圆圈是__________,图三中的__________点刚好位于这个大圆圈上。
(2)图一是__________半球,请在图一上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__________。
(3)地球上的最北端是图一和图二中的__________(a、b)点,其纬度是
__________。
(4)写出图一和图二中字母、数字代表的大洲、大洋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F__________;G__________;①__________;③__________。
(5)写出大洲分界线:A与C大洲:__________;A与D大洲:__________。
(6)今天考试时,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图__________(一、二)这个半球,最有可能直射图三中__________点,考试当天会出现极夜现象的是图一和图二中的__________(a、b)点。
3、读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
(2)图中②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
A处地形区是_____,作物熟制是______。
(3)③土地利用类型是___,从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来看,该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_____区。
(4)B处地形区是______,该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_________。
(5)图所示为我国贵州某山地景观素描图,图中梯田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图中________一致(填数字代号),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
(6)若图山上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带来的影响有(_______)
①造成水土流失②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引发冰雹等灾害性天气④河流含沙量增大⑤诱发地震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4、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填空。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高原);B________(山脉);C________(山脉);D________(河流)
(2)写出数字代表的城市。
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
(3)黄土高原上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________。
(4)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________带;从季风区看,属于________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_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________阶梯。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人为原因有________。
防护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C
2、C
3、C
4、C
5、C
6、C
7、C
8、D
9、A
10、D
11、D
12、D
13、C
14、D
15、A
16、C
17、C
18、B
19、A
20、D
21、A
22、C
23、D
24、C
25、D
二、综合题(第1题12分,第2题10分,第3题15分,第4题13
分,共50分)
1、(1)京九线
(2)②
(3)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协调发展
(4)澳门
(5)人多地狭
(6)D
2、赤道 C 南逆时针 b 90°N 亚洲欧洲南极洲大洋洲北冰洋大西洋白令海峡苏伊士运河二 D a
3、秦岭—淮河旱地小麦东北平原一年一熟林地湿润区内蒙古高原畜牧业①水稻 B
4、内蒙古高原太行山秦岭黄河太原呼和浩特郑州
西安兰州煤炭暖温季风北方第二①土质疏松、多空隙、易溶于水;②植被少,地表裸露;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①过垦过牧;②修路采矿破坏地表;①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退耕还林、还草,减少过度放牧地区的牲畜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