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抗疫情英雄事迹故事精选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抗疫情英雄事迹故事精选5篇
抗疫情英雄的事迹,感动着无数中国人,向英雄们致敬!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抗疫情英雄事迹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欢!
抗疫情英雄事迹故事(一)
眼下,武汉市的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已经下降至2000例以下,如何继续加强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是当前救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天(3月22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重症医生马承恩。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患者老徐不仅双肺感染严重,还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基础病,好几次都在死亡线上挣扎。
气管插管、血液透析、心肌恢复,一周多的时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助湖北国家医疗队队长马承恩带领队友进行了三次大抢救,老徐终于转危为安。
为了赶在患者病情恶化前提前介入,马承恩经常连续六七个小时在病区,查看、监测病人情况,上呼吸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马承恩始终奋战在救治一线。
别人轮休的时候,他还要参加疑难病例讨论、会诊。
在马承恩和队友们的努力下,截至目前,他们已累计治愈患者46人。
抗疫情英雄事迹故事(二)
从来到武汉的那天起,他就奔波在各大收治重症患者的医院之间,对他来说,指导救治最好的方式就是离患者再近一些。
这是位于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9楼的一间普通的会议室,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领域的国内顶尖级专家团队正在紧急会诊。
杜斌,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
从1月中旬接到任务,加入由钟南山院士担任组长的国家高级别专家组,杜斌已经扎在抗疫最前线50多天,他奔波在武汉所有接收新冠肺炎重
症患者的医院之间,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巡查5家医院的ICU病房。
数据显示,在疫情暴发最初的一个多月时间,重症患者从发病到住院平均需要9.84天,很多患者病情的发展速度让大家措手不及。
争分夺秒完善诊疗措施,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这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锚定目标,也是国家医疗救援队的核心使命。
在杜斌的心里,指导大家救治最好的方式就是带头守在床旁、守在患者身边。
情况紧急时,给病人气管插管、吸痰,杜斌都自己上。
记者拍摄的这天晚上,来自意大利、法国等几个国家的同行要和他预约同时在线交流探讨疫情相关情况。
一个多小时的跨洋连线,从疾控到治疗,外国同行的问题具体到病人临床的诊断细节,他们希望能从中国办法中获得更多更充分的借鉴。
随着治愈率的提升、病亡率的下降,中国也在为全球防疫、抗疫争取宝贵的时间。
抗疫情英雄事迹故事(三)
有这样一位院长,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后,他依然在病房内从早到晚不停地处理各种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时58分,一个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线不懈抗争的白衣战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刘智明。
走进刘智明生前的办公室,他的工作证和围巾还挂在墙上。
许多同事直到现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经离去的事实。
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刘智明所在的武昌医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
1月21日,刘智明去市里开会接到任务,要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数仅次于金银潭医院。
而武昌医院只有三天的时间来完成院区改造和病人的转运。
不眠不休的三天,刘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武昌医院是综合性医院,短时间内按照传染病医院要求改建,难度极大。
增加床位、调配医务人员、解决物资,每一件事都需要刘智明协调。
而此时的刘智明已经住进了本院的ICU。
1月24日,他的CT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染,随后的核酸结果确诊为阳性。
在ICU里,刘
智明的身份变了,可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却没有放下。
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一会儿问病人收进来了没有,一会儿问院内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没有。
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却说:“我是院长啊,我丢不下!”并让大家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复出院,再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的护士长。
丈夫感染后,她曾想过赶过去照顾病重的丈夫,然而,刘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
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线,把她留在岗位上,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2月14日,刘智明病情突然恶化,被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抢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斯人已逝,在刘智明所带领的武昌医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抗疫情英雄事迹故事(四)
20日,武汉市江夏区卫生健康局发布公告,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彭银华,在抗击疫情一线不幸感染新冠肺炎。
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于2月20日21时50分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去世。
“疫情不散,婚期延迟” 从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到隔离病区组建,作为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彭银华深知“有场硬仗要打”。
他推迟了原定正月初八的婚期,主动请缨上一线。
彭银华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得到了未过门妻子的理解和支持。
坚守在隔离病区抗击疫情的日子里,“白班加夜班”轮班倒,工作强度很大。
虽然陆续有更多医生加入进来共同抗击疫情,压力得到缓解,但随着疫情的发展,彭银华再次选择坚守。
大年三十,同事们心疼他,让他回家休息,多陪陪未过门的妻子。
他却说:“让更多有家人的同事多休息,我年轻,我先顶上!”和未婚妻简短通话后,彭银华再次义无反顾穿上隔离衣,全身心投入到更需要他的战场。
但是不幸还是发生了,正月初一这一天,彭银华倒下了。
从1月25日(正月初一)到2月20日(正月二十
七),彭银华在医院里被救治了整整27天。
一位微博网友曾在2月2日给彭银华拍照,照片里,他躺在病床上,一只手摆出“胜利”的手势,看着镜头,微微笑着。
如今他办公桌抽屉里的结婚请柬还没来得及发出去,推迟的婚礼也永远无法举行彭医生,一路走好!
抗疫情英雄事迹故事(五)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
某公立总医院ICU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某,就是这样一个无惧危险、义无反顾的共产党人。
2月4日,虽然是阴霾天气,但注定将是许多某市民难忘的一天。
这一天,某主动请缨,向党组织递交了战书,成为某公立总医院首位援鄂医疗队员。
上午11点,某接到医院护理部同事的通知,请她于12点前回家收拾出差用品,准备集结,奔赴某。
此时,某正在某市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学观察点,给观察对象量体温、测血压,纾解他们的焦虑情绪,消除恐慌心理。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严重形势,某几天前就主动申请到某市防控疫情最危险的医学观察点岗位工作。
她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浅蓝色的羽绒服,坚定的眼神和亲切的态度,给被隔离群众留下了深刻而良好的印象。
来接某回家的工作人员一再催促,可她放心不下观察对象,反复叮嘱前来交接工作的同事,“老李有高血压,照顾的时候要仔细点,要提醒他定时吃药,多运动”“小林胆子小,告诉她别害怕,在这里是最安全的”......十几分钟时间,仿佛有一个世纪一般漫长,她交代了这个事儿,想了想,又交代那个事儿。
某回到家里,看得出家人的担心和焦虑,但她不知道说些什么,因为说多了怕情绪失控。
因为之前抗击过非典、支援过汶川抗震救灾,所以某也算积累了一些打硬战的经验。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她把所有脑袋里能想到的东西往包里装。
手机不停地响,她知道这是领导在催促集结,是使命的召唤。
11点半,某公立总医院门诊大楼,医院护理部为某准备的两大箱医学装备,已经在大厅码放妥当。
同事们为她准备了“太平面”,招呼她趁热吃。
望着碗里热腾腾的面条,某吃掉了放在最上面的两颗荷包蛋。
不到几分钟,来为她送别的同事集聚得越来越多,有本科室的,还有其他科室的,站满了大半个大厅。
“今天出征某,变得是工作场所,不变的是使命、责任、担当!感谢大家的关心,我感到很温暖、很感动。
请大家放心,我必定平安凯旋。
”看见汹涌的人潮,某的眼眶泛红,忍不住哽咽了起来。
出征消息已经传开,同事一个一个打电话,或通过微信问某需要什么。
护理部督导张素艳、护理部干事鲍玲等人买来了酸奶、饼干、尿不湿、护理垫等。
还有一些同事带来了萝卜干、豆腐乳、辣椒酱。
出征仪式很简短,某跟医院领导和同事们匆匆合影。
萝卜干、豆腐乳、辣椒酱都来不及带上车。
某很高兴,这是战友亲人般的情谊,她脸上抑制不住的笑容,内心却已感动流泪。
车已启动,某叫同事们不要再送了,再送真的要哭啦。
正午十二点。
某踏上了与病毒抗争、为生命接力的疫情一线战场,还带着某市民对英雄的深深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