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8年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8年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参考答案:
C
民族工业的兴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民族工业的产生是在中国自然经济初步解体的基础上发生的,同时产生后又进一步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变革,但其出现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以答案选C,A B D 三项不是其共同作用所在,且A项表述错误,B项发生在第三次热潮时期,D “第三次热潮”开始时辛亥革命已经结束。

2.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这说明他认为西方近代文明的长处主要在:
A.文化方面B.政治方面C.军事方面 D.经济方面
参考答案:
C
3.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

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据此判断,以下各项最有可能属于“第二次重大打击”的是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D.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运动定律”
参考答案:
C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生物进化论·影响。

4. 古罗马政治家、法律思想家西塞罗认为,“法律是根据最古老的、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表述的对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分。

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

”这表明
A.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B.罗马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律
C.自然法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D.立法的标准和共同本质是正义
参考答案:
D
5. 毛泽东曾说过:“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是因为孙中山
A.首先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首先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C.首先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
D.首先发动了反清的武装起义
参考答案:
C
6.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
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参考答案:
C
7.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各派集中反对的目标是()
A.罗马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
B.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专制
C.罗马教廷对各国的经济掠夺
D.罗马教皇垄断教职的任免权
参考答案:
B
宗教改革。

A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矛头指向;B项是宗教改革时期各派的反对的共同的目标;CD项与各派的主张并不符合。

故选B。

8. 下图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人群像,他们从左起分别是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

这座群像最有利于纪念()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胜利 D.湘赣边秋收起义
参考答案:
B

9. 1959年3月28日,周恩来总理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进行民主改革,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民主改革取得伟大胜利,这表明西藏()
A.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B.实现了和平解放,开创了西藏历史新纪元
C.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平等
D.废除农奴制,步入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
D
10. 在启蒙精神指引下,法国的仁人志士历经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将法国建成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其标志是
A.《人权宣言》颁布
B.1791年宪法颁布
C.《拿破仑法典》颁布
D.1875年宪法颁布
参考答案:
D
11.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D.北伐战争的开始
参考答案:
B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故B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诞生,故A排除;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故C排除;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之后的产物,故D排除。

故选B。

12. 佛教在宋代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有
A.宋代,佛教与儒学、道教三教合一,丰富了儒学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程朱理学B.宋朝的儒家学者除了研读传统的儒家经典著作,还从佛教中汲取智慧,形成了新儒学C.宋代的理学不以儒家的礼治思想和伦理学说为核心
D.宋代佛教思想中的哲学和思辨色彩影响朱熹的思想
参考答案:
C
13. 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和资产阶级的要求。

其内容的相同点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要求平等、民主和自由
C.反对殖民压迫,要求民族独立D.建立资本主义法治社会
参考答案:
B
14. 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12亿亩。

其中,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

下列属于明清时期“瘠卤沙冈”“陡绝之地” 成为耕地的重要条件是()
A.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B.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不断推广
C.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的引进和推广
D.发明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参考答案:
C
15. 以下对文艺复兴实质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是对古代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
C是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运动
D预示着新的社会到来的曙光
参考答案:
A
16. 《贞观政要》载:“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夺农时,其可得乎?”这段话最能体现唐太宗的什么思想?()
A、存百姓
B、减轻农民负担
C、重视农业
D、抑制商业
参考答案:
A
17. 一位古代思想家提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对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作为明清之际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B.否定君主专制,体现对民众的重视
C.直接推动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继承了前朝思想家的唯物主义思想
参考答案:
B
根据材料可知,天下的“治”和“乱”,不在于(皇帝)一家的兴亡,而在于天下百姓的忧乐,可知否定君主专制,体现对民众的重视,B项正确。

该思想家的思想是明清进步思潮的体现,该思潮没有成为主流思想,排除A。

C项错在“直接推动”,对对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排除。

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唯物主义思想,而是强调否定君主专制,体现对民众的重视,排除D。

18. 变法之法,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作者提出的“变官制”的含义是()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中体西用”
B.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C.改革中国的官僚制度,进行吏治改革
D.改革科举制,为国家选拔人才
参考答案:
B
19. 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

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参考答案:
考点: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措施,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从材料中看出,工程振兴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很显然工程振兴局就是罗斯福新政的一个重要思路:以工代赈,就是给你提供就业机会,来代替赈灾,避免不劳而获.所以A项符合;
材料中“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说明重点在兴建项目,而不金融干预,故B排除;
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材料中没有控制市场的含义,故排除.
故选A.
20. 古书多为绵长卷轴,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

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书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

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源于
A.商品经济发展
B.造纸术的改进
C.科举制的盛行
D.印刷术的革新
参考答案:
D
【详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A;宋代造纸术未得到大的改进,B错误科举制的盛行于材料无关,排除C;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书籍格式的变化和书籍发行量的增长,D正确。

21. 在1915年的一篇论文中,爱因斯坦比较了经典的牛顿引力和他自己的理论,并发现他们如何预测水星轨道运动的差异。

虽然两种计算都预测了岁差,但广义相对论与数据一致,而牛顿则没有。

这一现象
A.表明牛顿经典力学存在致命错误
B.说明相对论只适合于宏观物体的研究
C.标志爱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诞生
D.表明相对论修正了经典力学的缺陷
参考答案:
D
【详解】根据“但广义相对论与数据一致,而牛顿则没有”说明广义相对论修正了经典力学的缺陷,故D正确;A项中“致命错误”言过其实,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相对论只适合宏观物体的研究,排除B;爱因斯坦提出的引力场方程标志着广义相对论诞生,并非材料现象标志相对论诞生,C错误。

22. 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的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参考答案:
C

23. 《齐民要术》卷一《耕田》对耕耱技术有详细要求。

首先,要求“犁廉耕细”,即要求所耕犁条不能太宽,宽了就耕不深,耕不细。

其次,要求根据墒情(土壤湿度情况)确定耕作时间。

再次,耕地的深度,要求因时而定。

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农业
A.因时耕作,集体劳动
B.分工细致,技术先进
C.重视农时,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参考答案:
C
【详解】由材料“犁廉耕细”“根据墒情(土壤湿度情况)确定耕作时间”“耕地的深度,要求因时而定”可知是对农业的精耕细作,故C正确;材料未体现集体劳作,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农业的分工,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精耕细作,不是男耕女织,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农业的精耕细作。

由材料“耕耱技术”技术的记载可知反映的是农业的精耕细作。

24. 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

此类小说()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
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参考答案:
考点:明清小说.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小说的相关知识.分析理学的本质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仁、忠、义等内容也属于封建礼教的一部分,故A项错误.
理学强调对封建制度的遵守和服从,以及对自身的修养,而明清小说里还有很多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义”,故B项错误.
一定时期的文学总是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价值观,故C项正确.
这些小说的内容亦有反封建的内容,与民主思想不矛盾,故D项错误.
故选C.
25. 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有()
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③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④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B
26. 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突出表现为()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
B.选举资格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C.在村社之上建立乡级行政机构
D.地方掌握实权的行政官僚由沙皇任命
参考答案:
A
27. 西汉时期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善能,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这反映了
A.“君权神授”的主张
B.“天人感应”学说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的学说
参考答案:
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的主张。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是强调为了让人们变善才立王的,这是天意,这是神的意志,是神授予君主的权力,即材料反映了“君权神授”的主张,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天人感应”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大一统”主张,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没有体现“三纲五常”的学说,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8.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这说明汉字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参考答案:
B
汉字。

A错误,应是由繁到简;C项错误,汉字有六种造字法,并非都是象形文字构成;D 项说的是中国的绘画。

故ACD错误。

汉字的起源是最早的刻划符号,即图画文字,后发展为象形字逐步发展而来。

故选B
29. 1921年3月上海《时事新报》刊登了一篇驻德国记者的特约稿,评论“爱因斯坦的革命事业,比之
昔日的德国路德之宗教革命,其影响还要重大,这位先生把旧科学的概念一齐推翻”,材料中“旧科学的概
念”是指( )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牛顿的经典力学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
参考答案:
B
30.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的标志是()
A.德意签订“柏林协定”
B.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C.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D.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参考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孙中山手书

1
图2
材料三: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4分)变法活动实践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二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4分)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1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历史背景: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不超过4分)
积极影响: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4分)
(2)世界潮流: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

(2分)
重要思想: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分)
历史作用: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4分)
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分)
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分)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分)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1) 根据材料一中“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可知是因为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等。

变法活动实践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是思想启蒙作用。

(2) )材料二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就经济而言是资本主义发展,就政治而言是民主共和;材料二图2中的驱除鞑虏等内容可知,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这一思想,后来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候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变化表现在: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民生方面增加了“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民权方面增加普遍民权。

(3)本题一定要注意审题: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要想到,中国的指导思想用的是马克思主义,而且是有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等,这里涉及的是邓小平理论的开始形成,这里容易错答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地位了,写成重要转折就错了。

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解决了人们思想上的迷茫。

(4) 20世纪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通过材料一的维新思想,材料二的三民主义,以及材料三的邓小平理论,可见他们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发展,始终是与历史潮流发展为依据,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这样的思想才有恒久的生命力,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

——《史记》卷68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
——《史记》卷87
(1)材料一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一标准的认识(4分)
(2)据材料二、三,从军事、经济、治安、外交四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成效(8分)(3)有人认为“秦能迅速吞并六国,全赖商鞅的军事改革”,谈谈你对该认识的看法。

(6分)
参考答案:
(1)主要着眼于个从品质的评价。

(2分)忽略对变法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不能全面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分)
(2)军事:人民勇于为国战战斗;经济:百姓富足,国家富强;治安:人人路不拾遗,无盗贼,无私斗;外交:诸侯都推举秦国为霸主。

(8分)
(3)同意:商鞅的军事改革加强了士兵的纪律性,激发了士兵的斗志,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

(3分)。

不同意:除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外,秦能迅速吞并六国,与商鞅的经济、社会等改革也有一定的关系。

(3分)
33.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近代的英国两院国会制、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议会制与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及法国三级会议,乃至古代希腊民主传统有着历史渊源的关系。

——摘自《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它或许是英国通过建筑和特定样式来代表它自身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两排绿皮椅,坐席间距为两个半剑身……丘吉尔说:“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


丘吉尔概括了议会下院最为重要的两大特征:“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

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是穿过发言席的行为则需要慎重的考虑……其次,它的会议厅不用大到同时容纳所有的议员……否则十分之九的讨论将在拥挤而迫切的氛围中进行。


——(美)迪耶。

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英国议会大厦外观
材料三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
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

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

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
制。

——邓小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为后世创造出哪些民主运作方式?(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分)
(3)材料三中“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具体指什么?从现代化视角来看,材料三所指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分)
(4)结合材料四,指出中美两国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根本依据。

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途径:通过思想家著作流传。

(2分)
方式: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

(2分)
(2)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实行责任内阁制;政党通过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控制国家政权。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