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南北朝民歌的异同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南北朝民歌的异同点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在不同历史天空下产生了不同的文学。
文学有许多的分类标准。
文学从国度来说,可以分为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
文学从历史时期来说,可以分为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又可分为先秦文学、汉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朝文学、元明清文学等。
文学从社会阶层来说,可以分成平民文学和贵族文学。
那些接近人民大众的思想和生活的文学作品称为平民文学,而另一些能够体现官僚士大夫的思想情趣、文学素养、生活方式的文学称为贵族文学。
民歌自然归属于平民文学。
民歌以其清新流丽朴拙见长,不同于个人的文字作品,体现了一定地域内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是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作品。
南北朝民歌是继《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民间口头创作,属于中国魏晋南北朝的平民文学范畴,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新的发展。
当然,南北朝民歌的出现、发展、繁荣并不是偶然的。
一、南北朝民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分裂时间最长的年代,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而后由西晋实现短暂的统一,但为时不过二、三十年,又是连年混乱南北分裂,直至隋重新统一。
由于战争不断,导致政权更迭频繁。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东晋和北魏存在时间超过一百年外,其余王朝生命都不长。
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代,最长的宋立国约六十年,最短的齐仅二十余年。
国家分裂,政权不稳,政治集团互相伐戮,斗争激烈。
南北方政权虽一时偏安,但南征北讨亦时起时伏。
动乱的年代,使统治阶层像平民百姓一样感到世事无常,人心惶惶。
所以宗族血统成了统治阶级巩固政权采取的一种手段,因而产生了士族门阀制度。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庶族在政治上出路艰难。
虽然国家分裂社会动乱,但南北朝时期也并非就是暗无天日。
这段时期中国传统的以农业和小手工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也有相当
大的发展。
尤其是东南地区还建成了并达到了较为发达的经济、文化水平。
在社会思想上更为自由活跃。
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人们思想了许多新问题,在哲学本体论,思辨逻辑,社会伦理观,人与自然关系诸方面提出了重要看法,对女性地位开始给予关注。
政治的乱世便是文化与思想的治世,这是继战国‘百家争鸣’后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尤其是对个性和自我价值的重视,是文学对于‘人学’的一种靠拢。
因为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导致文人作家的社会地位一般都比较高,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疏离,其作品多体现在宴饮酬答,纵情声色,游山玩水上。
又由于政治上的不自由不独立,使他们的美学趣味有明显的贵族意味,内容偏狭。
又因为这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平民增强了劳动的积极性。
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又从文人作家的享乐作品中脱身而出,产生了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这就是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民歌来自于民间,表达了人民的普遍情感和美好愿望。
又由于南北方政权一时偏安,就使南北朝民歌出现了不同的特点。
二、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的不同点
1、南北朝民歌在内容上的不同点
南朝民歌,有书籍记载的以《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前者计三百二十六首,后者一百四十二首。
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使流传至今的南朝民歌在内容上以情歌为主,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乐府诗集》说:“《晋书·乐志》中曰:‘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
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
’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
”又说:“《古今乐录》曰:‘吴声十曲:一曰《子夜》,二曰《上柱》,三曰《凤将雏》,四曰《上声》,五曰《欢闻》,六曰《欢闻变》,七曰《前溪》,八曰《阿子》,九曰《丁督护》,十曰《团扇郎》。
……又有《七日夜女歌》、《长史变》、《黄鹄》、《碧玉》、《桃叶》、《长乐佳》、《欢好》、《懊恼》、《读曲》,亦皆吴声歌曲’。
由此可见,“吴声歌曲”的产地虽不广阔,
其曲调却极繁富。
《乐府诗集》尝云:“按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声亦异,故因其方俗而谓之西曲云。
”建业是当时的首都,荆(今湖北江陵县)、郢(今湖北宜昌县)、樊(今湖北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也是当时的重镇,商业都非常发达。
《乐府诗集》载:西曲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故因其方俗而谓之西曲。
“西曲歌”是南朝乐府民歌的重要部分,其中《石城乐》、《乌夜啼》、《莫愁乐》、《襄阳乐》、《三洲歌》、《采桑度》、《那呵滩》、《拔蒲》等,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很有特色。
南朝民歌多‘都市之歌’,少‘郊野之歌’,这就规定了南朝民歌的局限性:与劳动相对脱离,却与声色犬马联系了起来;与自耕自足相对脱离,却与宴饮颓唐联系了起来。
因为南朝民歌多出于‘都市巷陌’,还带有小市民的一些庸俗意味。
梁裴子野《宋略》说当时“王候将相,歌伎填室;鸿商富贾,舞女成群,竞相夸大,互有争夺”。
又加上妓女介入上层社会娱乐场所,又理所当然地增加了南朝民歌的色情味。
南朝民歌中的情歌内容包括:男女缠绵之情。
南朝民歌往往对爱情作出大胆天真的抒写,相对而言江南的《吴歌》艳丽柔弱,荆楚一带的《西曲》浪漫热烈。
如《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丁督护歌》(督护初征时,侬亦恶闻许。
愿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等。
《华山畿》是南朝宋代乐府曲调名,属于《清商曲》中的《吴声歌曲》,原有歌辞二十五首。
据《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说,南朝宋少帝时,镇江的士子往丹阳去途经华山脚时,喜欢上当地客店的一位姑娘,因无法表达倾慕之情回家后就病倒了。
姑娘听说此事解下自己的围裙相赠,告知偷偷放在其褥子下面,士子的病有所好转,但是后来当他发现围裙竟抱住不放,又激动地把它吞到肚子里去了。
结果病又复发。
士子死后母亲按他的意思让灵车还从华山脚下过,姑娘走出来对着棺材念了《华山畿》这首歌,棺材自动张开,姑娘纵身跳入后又重阖上。
后任人敲打再无动静。
于是人们将其合葬,
称之为“神女冢”。
《华山畿》歌颂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又因为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的补充,让人心生向往。
后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可能即由此而来。
《丁督护歌》是晋宋间的乐府曲调名,亦属于《吴声歌曲》,原歌辞五首。
作品表现了一个女子送他的丈夫随督护出征时不忍分离的心情。
据《江湖纪闻》说:“石尤风者,传闻为石氏女嫁为尤郎妇,情好甚笃。
夫为商远行,妻阻之不从。
尤出不归,妻忆之病亡。
临亡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
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
’自后商旅发船值打头逆风,则曰‘此石尤风也’,遂止不行。
”
南朝乐府《大子夜歌》中写道: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
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这里提及的《子夜歌》是南朝民歌的名篇,相传是晋代一个名叫子夜的女子所创作,现存四十二首,基本上是情调缠绵的情歌,声调哀苦。
《大子夜歌》和《子夜四时歌》都是《子夜歌》的变体。
《子夜歌》其一: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其二:自从别郎来,何日不咨嗟?黄蘖郁成林,当奈苦心多。
其三: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都非常生动地写出了思念之情。
又譬如《读曲歌》其六: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
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子夜四时歌·春歌》:绿荑带长路,丹椒重紫茎;流吹出郊外,共欢弄春英。
两情相悦、惺惺相惜、相乐相得的心情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显露出来,又化入字里行间。
自然并且率真。
《读曲歌》其六徐陵曾经袭用:“绣帐罗帷隐灯烛,一夜千年犹不足。
惟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
”可徐陵只见文字不见真性情,因此二者高下自现。
《乐府诗集》收读曲歌八十九首。
《宋书·乐志》说:“读曲歌者,民间为彭城王义康所作也(义康于公元四五一年被杀)。
其歌云:‘死罪刘领军,误杀刘第四’是也。
”《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说:“读曲歌者,元嘉十七年(公元四四○),袁后崩,百官不敢作声歌。
或因酒宴,止窃声读曲细吟而已。
以此为名。
三、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的相同点
在形式主义文风泛滥的时期,南北朝民歌以其自然质朴,通俗易懂,不用奥字僻字,采用口语入诗,能反映民众日常生活而在文坛上光辉夺目。
南北朝民歌都具有自然性、生活性的共性,是对当时文坛无新意的腐朽文风的强烈抨击。
这种抨击首先体现在社会生活生产、政治、思想意识等方面。
由于南北朝文学是求实的文学,主流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所以各个方面的反抗性又或多或少地表露在文学中,让南北朝文学具有鲜明的反抗性。
南朝民歌如前面提到的《将士谣》,《吴孙皓初童谣》。
《华山畿》:懊恼不堪止。
上床解腰绳,自经屏风里。
以死来求得解放,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生动诠释。
北朝民歌如前面提及的《陇头歌》。
还有《企喻歌》其四: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
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
通过白骨遍野满目凄凉的场景来控诉战争的残酷
民歌大多数繁简得当,详略适宜,如在《西洲曲》中细描女子对情人的无尽相思,热恋的欢乐,离别的伤怀,殉情的决绝激愤,娓娓道来,丝毫不觉得繁琐累赘。
而在《木兰辞》中对木兰在战场上发生的事通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来描述,意义一目了然,又不让人觉得敷衍搪塞。
民歌一般又都具有生动活泼、浅显流畅的特色,也受到文人的喜爱,对文人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齐梁时代的诗人,也开始反对诗歌语言过分追求书面化的典雅,主张雅俗结合,具有音乐感,这和民歌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由于阶层、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关系,南北朝民歌都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现也无法细观全貌。
流传至今的作品都收入了《乐府诗集》中。
除收入书目相同外,南北朝民歌都有描写爱情的作品。
南北朝民歌对爱情的描写,基本上是健康严肃的,那些不正当两性关系的描写和对****的沉醉与轻薄淫亵之语,是统治阶级所作或是受其思想影响。
《乐府诗集》载《子夜歌》四十二首,
最后两首为梁武帝所作就是一证。
北朝民歌对爱情的描写更显天真质朴。
南朝民歌如《三洲歌》:****不暂停,三山隐行舟。
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
把男女双方的爱恋比作比目鱼,永远相伴畅游。
虽****含情,但运用比喻曲折写出,自不失优雅严谨。
北朝民歌如《折杨柳歌辞》: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
该民歌用的也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大胆地设想愿意成为情郎的马鞭,让两人能相伴左右,热情奔放却豪气尽显,让人对这样的爱心生向往,自然不会激起淫邪之念。
南北朝民歌在产生之初都是可以用来歌咏的。
在形式上,南北朝民歌都带有浓郁的地方风习和地方特色。
如前所述南北朝民歌都运用了比喻、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
对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更突出了民歌的个性。
在表现手法方面,南北朝民歌对唐代诗人也有许多启发。
例如杜甫《草堂》诗:“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里喜我归,沽酒携葫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一连用四个“喜”字造成排句,便是从《木兰诗》“爷娘闻女来”等句脱化而来的。
在诗歌体裁上,南北朝民歌开辟了一条抒情小诗的新道路,这就是五、七言绝句体,是唐代绝句的真正源头。
前人说李白的《长干行》以《西洲曲》为粉本,说他的绝句从六朝清商小乐府来,也都是信而有征的。
如《子夜四时歌·秋歌》写道:“秋夜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与李白的著名绝句《静夜思》意境非常相似。
南北朝民歌多用口语,对后代诗人是很好的借鉴,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也善于提炼口语入诗。
四、总论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
这一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各族人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士族地主集团之间的勾结争夺战争频繁不断。
从晋室南渡到隋代统一,不管中间的朝代有多少变迁,南北始终处于对立局面。
在这
一时期,南北朝民歌突破了当时文坛上固步自封的形式主义的禁锢,与被门阀制度左右的官僚士子不同,他们用自己的心声来编歌,唱出了与当时文坛上迥然不同的清新之音。
正因为文字是真实而无伪的,所以感人。
官僚士子或许知道这个道理,但有心无力者有之,无心无力者有之,无心有力者不屑之,所以,文坛上必定推举出一个盟主。
当时的南北朝民歌敢言之官僚士子之不敢言,敢为之文人学士之不愿为,从自身的所感所想出发,将自已的生活实事寄之于歌,从而用文字写心,用心来唱歌,从而用民歌抒写了心中的情感,也用情感谱出了一曲曲的清歌。
这是社会所造成的时势,是时势所引就的必然,是文人敢怒不敢言后崛起的一股强大的力量。
高尔基告诉我们:“人民不但是创造一切物质财富的力量,同时也是创造一切精神财富的唯一无穷的源泉,他在创作的时间、美和天才上都是第一流的哲学家和诗人,这样的诗人写出了人间一切伟大的诗篇和悲剧,也写出了其中最伟大的一篇——世界文化史。
”所以人民完全有能力在文学的低谷中给文化界吹入一股清新之风。
南北朝民歌是南北歌文学的亮点,是中国民歌史的亮点,是能够补中国文人诗之不足,是民俗民风的质朴无华的诠释。
南北朝民歌承继了《诗经》“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传统,并在这个传统上大胆创新。
在当时社会的推动和思想的影响下,自前期文人作品理性的囚笼中解脱出来,加入了更多的感性、思维和主观想法。
从而呈现出了与《诗经》不同的精神面貌和前期文人作品的不同思想倾向。
就好比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一样,南北朝民歌也有自身的特点。
南朝民歌温柔旖旎,不大起大伏声嘶力竭,但是别有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是柔软的,不强硬的,好比月光是阴柔的。
但是于弱之外还有一层静谥,在理性之外别藏着一种感性。
她的意蕴是悠长的,仿佛一串珠子,让人感慨其精致华美。
北朝民歌大气雄浑,生活起居、爱情战事纯用直白之笔写出。
他是刚性的,好比日光的热烈。
他是争雄的,快人快语。
他仿佛一把宝剑,剑
气逼人。
在劳动工作之余,或独自哼首小曲,或情侣间对唱,或引两三知已即兴而歌,或者大家一起借民歌表达胸怀抱负,舒心中郁结之气,给平凡的生活增加些音符、文字、还有乐趣,这是民歌对生活的贡献。
南北朝民歌亦是如此。
南北朝民歌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也留存了许多对文字的心得体会和探索经验,这些心得体会和探索经验是不可抹杀的成绩——继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又开启了文化的道路。
南北朝民歌是不可小窥的。
南北朝民歌以其质朴显示着独特的个性与魅力。
南北朝民歌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也留存了许多对文字的心得体会和探索经验,这些心得体会和探索经验是不可抹杀的成绩——继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又开启了文化的道路。
南北朝民歌是不可小窥的。
南北朝民歌以其质朴显示着独特的个性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