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模试卷(十)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生物模试卷(十)
总分:90分,时间:4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中
B. 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
C. 都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
D. 都存在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2.下列实验与所用试剂对应正确的是()
A. 检测尿糖的含量--双缩脲试剂
B. 检测酵母菌酒精的产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C. 观察生活状态的线粒体形态和分布--健那绿染液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
3.以下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病毒增殖所需的能量来自自身的呼吸作用
B. 病毒外壳蛋白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C. RNA病毒都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分子
D. 通常DNA病毒比R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
4.对野生型枯草杆菌进行紫外线照射,获得抗链霉素的突变型枯草杆菌。
分子水平的研究发现,突变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S12蛋白质第56位氨基酸与野生型不同,导致链霉素无法与突交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结合。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第56位氨基酸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紫外线干扰翻译过程
B. 链霉素可与野生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过程
C. 突变型枯草杆菌的变异类型可能是基因突变或者染色体变异
D. 链霉素可对枯草杆菌进行选择,提高链霉素抗性基因的频率
5.科研人员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处理豌豆茎切段得到茎的伸长量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未添加抑制剂前,茎切段中内源IAA的浓度大于最适浓度
B. 20mg•L-1的IAA合成抑制剂能直接促进茎切段生长
C. 40mg•L-1的lAA合成抑制剂对茎切段的伸长生长无明显的作用
D. 160mg•L-l的IAA合成抑制剂作用下,茎切段中IAA浓度低于最适浓度
6.某坡耕地退耕还林后,经历了草地、灌木、森林阶段的演替。
P为生产者同化的太阳能总量,R为所有生物总呼吸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退耕还林是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的生态工程
B. 群落演替过程中,P和R都逐渐增大,森林阶段P/R小于1
C. 从灌木演替到森林群落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保持相对稳定
D. 群落演替到草地阶段,只具有水平结构,不具有垂直结构
二、非选择题:
29.如表表示某水稻发生突变后,其叶绿素相对含量、固定CO2的酶活性的变化情况。
如图是野生型和突变型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容易被破坏,所以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进行研磨时需加入______以保护叶绿素。
(2)据表和图分析,光照强度低于P时,野生型光合作用暗反应强度高于突变型的原因是______。
(3)当光照强度等于P时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总光合速率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或“不一定相等”)。
(4)如果将这两种植物混合种植在一个密闭玻璃罩中,给予适宜的光照能存活较长时间的是______。
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
30.人体血浆中的蛋白质、缓冲物质以及激素,对内环境的稳态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_______________的含量决定。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下丘脑合成的___________(激素)增多,最终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减少水分散失;也可以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___________________的渗透压升高而引起的渴觉。
(3)运动员在参加短跑比赛时,肌肉会产生大量乳酸,但其血浆pH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生态农业是利用生物学原理,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的现代农业。
下面是某农村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从生产措施上来讲,可以____,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
(2)食用菌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填“消费者”或“分解者”)。
如果把食用菌房与大棚蔬菜相通,则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建立的过程中,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_____,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2.某种野鸡的羽色有灰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由常染色体上的A、a基因控制。
某研究小组对该性状进行了研究,相关结果如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l)亲本灰色鸡的基因型为____,灰色鸡雌雄随机交配,子代有___ 种表现型。
(2)白色鸡的基因型可能为___,A基因可突变为a;a也可以突变为A,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
(3)该鸡的喙有长喙和短喙两种,分别由Z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现有一对亲本杂交,发现子代雌比雄的比例总是为1:2,出现此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若子代雄性个体既有长喙又有短喙,则说明是____。
37.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5分,除注明外均为每空2分)
I.果酒和泡菜是经过发酵制成的食品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泡菜与制作果酒相比,相同点是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
(2)在家庭制作葡萄酒初期,需要偶尔拧松容器的盖子,这样处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在制作葡萄酒的中后期,需要密闭容器,如果密封不严混入空气,发酵液会变酸,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人们发现在制作原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糖,可以提高酒精含量,原因是
___________。
Ⅱ.现有一种新分离出来的果胶酶,为探究温度对该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3)生产果汁时,用果胶酶处理果泥可提高果汁的出汁量。
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
总称,包括___________等,其作用是___________。
(4)图中步骤B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需要设置对照,简述设置对照的思路___________。
(6)图中D步骤中,可通过测定滤出的果汁的体积大小来判断果胶酶活性高低,原因是
___________。
在不同温度下,果胶酶的活性越大,苹果汁的体积就___________(填“越小”或“越大”)。
38. [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除注明外均为每空2分)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猪细胞中,然后通过核移植技术培育基因编辑猪,可用于生产基因工程疫苗。
下图为基因编辑猪培育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1号猪使用_________处理,使其超数排卵,收集并选取处在__________时期的卵母细胞用于核移植。
(2)采集2号猪的组织块,用__________处理获得分散的成纤维细胞,放置于37℃的CO2
培养箱中培养,其中CO2的作用是________。
(3)为获得更多基因编辑猪,可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进行__________。
产出的基因编辑猪的性染色体来自于_________号猪。
(4)为检测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是否被导入4号猪并正常表达,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DNA测序②染色体倍性分析③体细胞结构分析④抗原—抗体杂交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详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中,A正确;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B正确;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因此不具有生物膜系统,C 错误;所有细胞都存在ATP和ADP的相关转化,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
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答案】C
【解析】1、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详解】用葡萄糖试纸(尿糖试纸)进行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中,判断“尿糖”含量高低的方法是把检测结果与标准比色卡对比,从而判断尿糖的多少,A错误;检测酵母菌二氧化碳的产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B错误;观察生活状态的线粒体形态和分布是健那绿染液,呈现蓝绿色,C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实验结果是细胞质呈红色,细胞核呈绿色,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观察线粒体的结构和分布、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答案】B
【解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病毒的外壳蛋白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只有逆转录RNA病毒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分子,C错误; DNA 是双链结构,比较稳定,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因此通常RNA病毒比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答案】D
【解析】1、分析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6位的氨基酸序列不同,野生型枯草杆菌和突变型
枯草杆菌的区别是核糖体S12蛋白第56位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使突变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不能与链霉素结合,进而影响其翻译过程。
2、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受到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的影响。
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详解】第56位氨基酸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紫外线导致控制核糖体S12蛋白质的基因突变,A错误;链霉素可与野生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过程,B错误;突变型枯草杆菌的变异类型可能是基因突变,枯草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染色体,C错误;链霉素能杀死野生型枯草杆菌,而不能杀死突变型枯草杆菌,可增加突变型枯草杆菌在种群中的比例,提高链霉素抗性基因的频率,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5.【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处理豌豆茎切段得到茎的伸长量,由图中信息可知,不同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具有两重性。
【详解】由柱形图可以看出加一定量IAA合成抑制剂处理,茎的长度大于不加IAA合成抑制剂处理,说明未添加抑制剂前,茎切段中内源IAA的浓度大于最适浓度,A正确;由曲线可知,20mg•L-1的IAA合成抑制剂能通过抑制生长素合成促进茎切段生长,B错误;40mg•L-1的lAA合成抑制剂对茎切段的伸长生长与未添加抑制剂前几乎相同,说明该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对茎切段的伸长生长无明显的作用,C正确;由曲线可知,160mg•L-l的IAA合成抑制剂作用下,茎切段的伸长量较小,低于20mg.L-1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作用下的茎切段的伸长量很多,说明茎切段中IAA浓度低于最适浓度,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要求考生理解生长素的运输及作用的两重性,合理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答案】A
【解析】1、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设想一块抛荒土地的生态演替),其结构不断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物种增多,食物链网状化),所以物质循环量逐渐增大,群落代谢过程中向环境中排出的产物逐步增多,碳循环由相对封闭趋向于更加开放。
2、由于生物量增加,生物的总呼吸量增多,而生产者同化总能量变化基本不大,故P(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值逐渐减小。
3、由于物种增多,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加。
【详解】退耕还林可以改善环境,利于生物生存,是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的生态工程,A正确;群落演替到顶级群落的过程中,P和R都逐渐增大,到顶级群落时,P/R=1,此时生态系统比较稳定,B错误;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生物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群落演替到草地阶段,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群落演替的基本过程。
29.【答案】 (1). 碳酸钙 (2). 光照强度低于P时,光照强度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野生型的叶绿素含量远高于突变型的,可以吸收更多的光能,为暗反应提供更多的[H]和ATP (3). 相等 (4). 突变型 (5). 二者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光合强度大于呼吸强度,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会不断下降;突变型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酶的活性高,能适宜更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所以突变型能够在密闭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中数据,野生型植株的叶绿素含量高于突变型植株,但野生型植株体内固定CO2的酶的活性比突变型植株低;分析曲线图: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在P点之前,野生型的净光合速率大于突变型,光照强度大于P点后突变型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
【详解】(1)提取光合色素时,需要在研磨时加入碳酸钙保护色素。
(2)光照强度低于P时,光照强度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野生型的叶绿素含量远高于突变型的,可以吸收更多的光能,为暗反应提供更多的[H]和ATP,所以野生型光合作用暗反应强度高于突变型。
(3)图中突变型与野生型的呼吸速率相等,P点时的净光合速率相等,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所以二者的总光合速率也相等。
(4)将这两种植物混合种植在一个密闭玻璃罩中,给予适宜的光照,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会不断下降;突变型固定CO2的酶的活性高,能适宜更低浓度的CO2,所以突变型能够在密闭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尤其是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联系。
30.【答案】 (1). 血浆蛋白和无机盐 (2). 抗利尿激素 (3).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4). 细胞外液 (5). 缓冲物质能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以维持血浆pH 的稳定
【解析】
【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1)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以减少水分散失;也可以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而引起的渴觉。
(3)运动员长跑过程中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但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缓冲物质能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血浆pH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与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关知识点,能够分析水盐平衡调节的详细过程,明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其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31.【答案】 (1).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2). 分解者 (3). 食用菌产生的CO2使大棚内CO2浓度升高,蔬菜光合速率加快 (4). 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解析】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详解】(1)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
(2)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如果把食用菌房与大棚蔬菜相通,其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使得使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进而导致蔬菜光合速率加快。
(3)据图分析可知,该生态农业遵循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大大提高了能
量的利用率。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生态农业的概念,明确图中各营养级产生的废物中不能利用的能量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以被农作物利用,进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2.【答案】 (1). Aa (2). 3种 (3). AA或aa (4). 不定向性 (5). Z B W 或Z b W的个体死亡 (6). Z B W的个体死亡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某种野鸡的羽色有灰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由常染色体上的A、a基因控制,说明A对a为不完全显性,Aa表现为中间类型的颜色。
根据表格分析,花斑色与白色杂交,子一代全部为灰色,说明灰色的基因型为Aa;灰色与白色或花斑色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都是1:1,则无法判断花斑色和白色的显隐性关系。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灰色的基因型为Aa,灰色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Aa:aa=1:2:1,因此后代有三种表现型。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不能判断花斑色和白色的显隐性关系,白色公鸡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A基因可突变为a,a也可以突变为A,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3)根据题意分析,一对雌雄亲本杂交,后代雌雄比例为1:2,说明亲本雄性基因型为Z B Z b,雌性(ZW)后代中有一半不能成活,可能是Z B W或Z b W的个体死亡。
若子代雄性个体既有长喙(Z B Z b)又有短喙(Z b Z b),则说明亲本雌性的基因型为Z b W,也说明死亡个体的基因型为Z B W。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实质,能够根据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有三种表现型判断该对等位基因为不完全显性,进而根据表格判断灰色的基因型。
37.【答案】 (1). 都是利用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2). 泡菜是乳酸发酵,产物是乳酸,果酒是酒精发酵,产物是酒精(乙醇)和二氧化碳或:参与的微生物不同 (3). 酒精发酵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拧松瓶盖可排出二氧化碳气体,有利于发酵的持续进行 (4). 醋酸菌大量增殖,进行醋酸发酵 (5).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可以为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能源物质,还可以作为酒精发酵的原料 (6).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 (7). 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更容易、果汁变澄清。
(8). 可以保证底物和酶在混合时的温度是相同的,避免果泥和果胶酶混合时影响混合物的温度,从而影响果胶酶的活性 (9). 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形成相互对照 (10). 果胶酶将果胶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滤纸(或尼龙布),因此,果汁的体积大小反应了果胶酶的催化分解果胶的能力 (11). 越大【解析】
【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果胶酶能破坏细胞壁,有利于液泡中的果汁出汁,因此,果汁的出汁量能反应果胶酶的活性。
【详解】I.(1)制作泡菜所需的菌种为乳酸菌,为厌氧菌,制作果酒所需的菌种为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故制作泡菜与制作果酒相比,相同点为:都是利用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不同点是泡菜是乳酸发酵,产物是乳酸,果酒是酒精发酵,产物是酒精(乙醇)和二氧化碳。
(2)由于酒精发酵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拧松瓶盖可排出二氧化碳气体,有利于发酵的持续进行,所以在家庭制作葡萄酒初期,需要偶尔拧松容器的盖子。
醋酸菌为好氧菌,在制作葡萄酒的中后期,如果密封不严混入空气,会使醋酸菌大量增殖并进行醋酸发酵,使发酵液变酸。
由于糖类是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在制作原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糖,可以为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能源物质,还可以作为酒精发酵的原料,故在家庭制作葡萄酒时,往制作原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糖可以提高酒精含量。
Ⅱ.(3)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等,其作用是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更容易、果汁变澄清。
(4)图中步骤B是将果汁和果胶酶分别放在相同的恒温水浴中保温处理,处理的目的是可以保证底物和酶在混合时的温度是相同的,避免果泥和果胶酶混合时影响混合物的温度,从而影响果胶酶的活性。
(5)本实验的目的为“探究温度对该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所以实验自变量为不同的温度,因变量为果胶酶的活性,实验过程中可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形成相互对照。
(6)由于果胶酶将果胶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滤纸(或尼龙布),因此,果汁的体积大小反应了果胶酶的催化分解果胶的能力,所以图中D步骤中,可通过测定滤出的果汁的体积大小来判断果胶酶活性高低。
在不同温度下,果胶酶的活性越大,苹果汁的体积就越大。
【点睛】本题考查传统的发酵技术和果胶酶的组成和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