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第一节 心理学、教育学与科学研究
一、科学与科学研究
1、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表现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2、科学研究的特征:
①继承性②创新性③系统性④控制性
二、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目的和功能
1、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目的:
①描述②解释③预测④控制
2、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功能:
2.复本信度
以一种测验的两个等值复本施测同一组受试者,然后计算其得分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是复本信度。复本信度表示信度有一定的优越性,它能避免再测法的一些问题,如记忆效果、练习影响方面也很有用。同时,它也可减少辅导或作弊的可能性。复本信度的计算公式一般也采用积差相关公式来计算。
在使用复本法计算信度时,要求使用的两个测验,在题目数量、形式、难度、区分度、时限以及所用的例题、公式和其他方面都应相同或相似。这对编制的要求较高。不过,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可以采用让半数受测者先作A套再作B套,另一半受到者先作B套再作A套的办法来进行,这样可以抵消施测的顺序效应及两复本不完全等值等方面的影响,可减小误差。
2.有助于研究者选择研究课题、形成研究假设;
3.有助于研究者搞好研究设计;
4.有助于研究者解释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第二节 研究文献搜集的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文献搜集的原则
1.采用倒查法,先查最近的,再插过去的文献;
2.在范围和数量上应该有所限制;
3.应注意搜集第一手的资料;
4.应注意搜集有代表性的各种观点,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资料;
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国内外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或者某一时期的发展历史、当前状况及发展趋势。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与内容
序言
历史发展
现状分析
趋向预测
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目录
三、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搜集文献应当全面,应用资料和数据要真实;
2.坚持材料与观点的统一;
3.总数要有针对性;
4.应提纲絜领,突出重点;
5.适当使用统计方法描述资料;
满足人类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需要;
促进社会和人类的发展;
解决个体发展中的矛盾,为个人健康协调发展服务。
三、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处理分析资料检验假设并作出结论
四、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特殊性
㈠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
研究对象是有意识的人;
研究对象即是生物体,又是社会体;
2.参考文献查找法
研究文献阅读的原则
计划性原则
顺序性原则
批判性原则
同时性原则
四、研究文献阅读的方法
浏览:普遍地、粗略地翻阅文献;
粗读:了解文献的基本观点,搜寻基本数据依据;
精读:求深、求通、求精、求创新的阅读。
五、研究文献记录的方法
标记与批语式
抄录式
提要式
札记式
综述式
第三节 研究文献的综述
一、研究文献综述的特点
一、研究假设的作用
第一,使得我们的研究目的更加具体、研究范围更加确定;
第二,使得我们能够根据假设内容的性质,设计具体的数据收集程序,检验假设中的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假设的基本类型
预测性假设:对客观事物存在的某些情况作出推测判断,尤其是差异情况;
相关性假设:对事物相互联系的性质、方向、密切程度做出推测;
第三层次为教育学、心理学科的具体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等。
一、科学的心理观与教育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这一思想是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运动变化”思想在心理观上的具体表现。
1.心理是客观现象的反映;
2.人的心理反应具有社会性;
3.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
rxx =2rhh/1+rhh
4.评分者信度
对一些无法完全客观地评分的测验来说,评分者之间的变异,也是误差来源之一。这就需要考查评分者信度。一般情况是,随机抽取数份试卷,由两位评分者分别评分,然后计算两位评分者所评试卷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如果评阅分数以连续性分数计分,可采用积差相关公式计算其相关系数;如果以等级记分或将连续分数划为等级,则可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公式计算其相关系效。
2.有关部门、基金会、评审专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研究者的科学态度、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3.是课题评审工作的需要;
4.有助于对课题的检查评估。
二、课题论证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封面
封二
简表
课题申请者学习、进修与科研工作简历
课题申请者已经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申请者以及课题参加人员的有关情况
对课题目的、意义的简要说明
2.研究假设应该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间的关系作出推测;
3.研究假设应该以陈述句的形式清楚加以说明;
4.研究假设应当是可以检验的;
5.研究假设应当简单明了。
第四节 研究课题的论证与评价
研究课题选定之后,研究者一般要对研究课题的价值、科学性和可行性等进行认真的论证。
一、课题论证的意义
1.有助于进一步详细阐述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具体研究问题,明确将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指明预期研究成果;
因果性假设:对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推测判断。
举例
1.问题:智力和儿童的学习情况是否有关?
假设:儿童在韦氏智力测验中的得分与其期末语文和数学成绩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2.问题:出生季节对婴儿爬行行为的获得有何影响?
假设:出生在秋季和冬季的婴儿爬行的起始年龄早于出生在春季和夏季的婴儿。
三、评价研究假设的标准
1.研究假设的提出应该有一定的依据,以一定的理论、经验、观察和事实为依据;
课题研究内容和工作方案
课题经费预算
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的评审意见
第三章研究文献查阅
任何一项研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研究文献查阅在心理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研究文献的类别
一、研究文献的类别
书籍、期刊、学位论文与学术会议文献、报纸、专题文献汇编、电子期刊……
二、研究文献查阅的意义与作用
1.有助于研究者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系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
(一)研究的信度
信度即测验的可靠性,是指测验能否稳定反映实际水平的程度。信度一般用测量同一对象的两次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表示。根据计算方法,可将信度分为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评分者信度。信度是良好测验的必要条件。
1、再测信度
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内前后试测两次,再根据这两次测验分数计算出相关系致,这种相关系数就是再测信度。再测信度实际上反映的是测验分数的稳定程度,所以又可称为稳定性系数。如果现实条件允许重复施测,而又没有复本可用,一般可采用这种再泅法来估计其信度。
4.人的心理反应具有主体性;
5.人的心理反应具有发展性;
6.人的心理具有系统性。
二、科学的哲学方法论的基本观点
1、普遍联系观
2、动态发展观
3、矛盾统一观
4、质量结合观
三、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论
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
四、系统论对心理与教育研究的指导作用
1.把心理与教育现象本身作为整体的系统来加以研究;
6.注意区分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
四、文献综述的步骤与方法
确定综述选题
搜集资料
筛选文献
撰写初稿
修改提炼
第四章研究的设计
确定研究课题之后,就需要考虑如何设计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节 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与标准
一、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
(二)选择研究方式与设计方式
(三)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
五、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
②系统性原则
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④教育性原则
⑤伦理性原则
六、心理与教育理论的特征与功能
㈠特征:
客观性;相对真理性;逻辑性;系统性;简单性。
㈡功能:
指导研究的功能
整合已有知识的功能
解释心理与教育现象的功能
预测心理与教育现象发展的功能
㈢评价心理与教育理论的标准:
精确性;可检验性;概括能力;简洁性。
2.把心理与教育运动发展过程看作是一个信息控制的自组织系统加以考察;
3.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五、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
㈠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主要类型:
①个案研究与成组研究
②研究室研究与现场研究
③研究研究与非研究研究
④发展研究与非发展研究
㈡心理与教育研究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①观察法
第二节 心理与教育研究的方法论
第一层次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或方法沦)和逻辑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一切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沦,对教育研究起着根本的指导作用。
第二层次为一般科学方法论,即人们通常所称的系统科学。一般科学方法沦,它是在当代科学发展的前沿,产生的一组揭示无机界和有机界、自然界和社会物质运动的普遍联系和共同规律的横向学科群,对研究各门具体学科具有一定普遍意义,是指导各门学科的方法理论。
(四)选择研究工具与资料
(五)制定研究程序与选择研究环境
(六)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
二、研究设计的标准
在心理与教育测验领域中,为了保证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客观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长期探索和不懈努力,测验工作者建立起了一套以信度、效度为中心的较为完善的、科学的、客观的测验编制与评价标准、程序,对于提高测验的科学性起了重大的作用。
选择研究课题是进行心理学研究的起点。如何选好研究课题不但是十分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门艺术。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课题选择
一、研究问题的特征
研究问题通常涉及两个以上的变量,并询问其关系如何;问题应以提问的形式出现;研究问题应当具有可解答性;研究问题不带有任何主观色彩,不带有任何道德判断。
举例:
①智商与学习成就存在什么关系?
由于研究对象复杂,所以研究具有相对性;
研究对象很难控制;
人的发展行会对研究结果具有影响;
人的心理的差异性使研究具有复杂性;
研究中研究这与被研究者的交互作用。
㈡研究过程的特殊性:
研究者效应
被试效应
㈢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研究中的人伦性与道德性;
由于发展所限,多数研究属于“黑箱方法”;
由于研究中的控制很难,所以一些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很难确定。
二、理论发展与课题选择
三、研究文献与课题选择
四、研究过程与课题选择
五、科学技术发展与课题选择
第三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
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研究问题确定之后,一般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日常观察,根据以前的研究基础,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设想,这些设想爱能够就是假设。
研究假设有2个特点:有一定科学依据;有一定的推测性质。
②学生区分词类的能力与年龄和受教育水平有何关系?
③惩罚对儿童的不良行为有何影响?
二、研究课题的类型
㈠根据研究目的:
理论性课题&应用性课题
㈡根据研究深度:
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预测性课题
三、课题选择的原则
⑴需要性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⑵创造性原则
⑶科学性原则⑷可行性原则
四、课题确定的程序
初步选出研究课题对选题进行初步探索将选题具体化撰写选题报告征求意见,修改
在用再阅法计算信度时,必须注意两次测验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过长和过短都要影响测验的稳定性;时间间隔过短,受测者可能会记忆犹新,以致于夸大测验的稳定性;间隔时间过长,受测者由于经验积累或学习练习等的影响,成绩会与第一次有极显著差异,因而会降低测验的温定性。时间间隔的长短应根据测验目的而定,最适宜的间隔以六个月以内为宜。
②研究法
③访谈法
④问卷法
⑤测验与量表法
㈢心理与教育研究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①定性分析
②定量分析
③模型法
第三节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特点
1.研究背景的现场化;2.研究方式的多学科化;3.研究方法的综合化;4.研究手段的现代化;5.研究结果的数学化;6.研究的生态化;7.跨文化研究。
第二章研究课题的选择
3.内部一致性信度
内部一致性信度是指测验的同质性程度。再测信度和复本信度分别注重测验跨时间的一致性(稳定性)和跨形式的一致性(等值性),而内部一致性信度则主要反映的是跨题目的一致性,表示测验的同质性。
考查测验内部一致性的主要方法是分半法。也就是把测验题分成对等的两半,一般是按奇数题和偶数题来分,再根据各人在这两半测验中所得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即可得分半信度。相关系数的计算也采用积差相关公式来计算。不过,求得的信度仅仅是半个测验的信度,这会低估信度,因此,需要用斯皮尔曼一布朗公式进行校正。
5.不仅收集直接与自己的研究课题直接相关的资料,还应该收集跨学科、跨领域的资料。
二、研究文献查阅的渠道
1.通过图书馆搜集文献;
2.通过专门研究机构的资料室搜集资料;
3.通过大学有关系所资料室搜集资料;
4.通过学术会搜集资料;
5.通过个人交往搜集资料。
三、研究文献搜集的方法
1.检索工具查找法
目录卡片目录索引文摘
五、选题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对应用性课题重视不够
2.研究选题的系统性、连续性、积累性差
3.描述性选题多,因果性、预测性选题少;
4.研究课题的理论背景弱,选题时理论指导性差;
5.研究选题缺乏宏观调控,自发性强;
6.单一性课题多,综合性课题少;
7.对研究方法方面的课题重视不够。
第二节 课题选择的策略
一、社会需要与课题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