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拐点”争议综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才比较接近现实.(
2)按照劳均耕地来看,我国农业
中有 大 量 剩 余 劳 动 力.从 大 数 估 计,全 国 近 7
8 亿
劳动力中,城镇固定劳动力大约为 2
8 亿人,农民工
2 亿人,在农村从事农业的有 3 亿 人.目 前,农 业 的
指出,研究中国的劳动力进入城市时,必须在其从事
资,这样农村劳 动 力 才 愿 意 转 移. 而 最 近 几 年 中 国
荒”以后,“民工荒”现 象 不 仅 没 有 消 失 或 者 缓 解,反
出,“民工荒”现象 是 我 国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由 无 限 供
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吴要武也认
为,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时间应当在 2002~2004 年
蔡昉认为,中国从 2004 年 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的 “民 工
我国“就业难”和“农民工短缺”现象同时存在.如果
无限剩余向有限剩 余 的 阶 段;刘 易 斯 第 二 转 折 点 是
现.
浙江大学钱文荣教 授 也 认 为,我 国 农 业 劳 动 力
没有制度变革和政 府 的 引 导,“刘 易 斯 拐 点”在 中 国
不会自动到 来. 天 津 社 会 科 学 院 唐 茂 华 副 研 究 员
易斯拐点”.只有到 2020 年以后,才有可能出现“刘
易斯拐点”.尽管各执一词,但是,争议双方都认为,
有必要创新制度,加强对劳动力就业的管理,促进经
学家刘易斯提出的,因此,这个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
易斯转折点’.”④ 蔡昉认 为,农 村 不 再 如 人 们 习 惯 上
所说的,有 1/3 甚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绝对数量高
期性的,是工资转折的体现,不可等同于劳动力的全
这个“由农转工”的 过 程 在 今 后 十 年、二 十 年 还 将 继
面短缺.
续.如果说,当一个 国 家 以 农 业 为 主 要 收 入 的 劳 动
在国 内 学 者 激 烈 论 战 的 同 时,国 外 学 者 也 加 入
力占劳动力总量的比例下降 到 10% 左 右,预 示 着 工
2015 年达到 2
15 亿,未来几 年 内,中 国 依 然 能 为 非
农部门的发展提 供 充 足 的 剩 余 劳 动 力. 另 外,他 还
只有城市化 水 平 达 到 70% 时,说 刘 易 斯 拐 点 来 临,
农业收入所能获得的基础上额外提供一定金额的工
的城市化水平为 46
59% ,处 于 低 城 市 化 水 平 国 家.
— 95 —
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
折点有两个标志:一 是 农 业 剩 余 劳 动 力 数 量 大 幅 度
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
下降,二 是 农 业 工 资 率 大 幅 度 上 升. 从 1992 年 开
最终枯竭.
上海财经大 学 教 授 伍 山 林 认 为,当 劳 动
目前,对中国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的讨论,主要集中在
中国是否越过了刘 易 斯 第 一 转 折 点,即 劳 动 力 从 无
限剩余转向有限 剩 余 的 阶 段. 在 这 个 阶 段 上,并 非
意味着中国不存在剩余劳动力.如果把刘易斯转折
龄人口为 8
6 亿 人,到 2016 年 将 达 到 峰 值 10
1 亿
实质上是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的理解不同引起
求趋势.无论是从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还是从每
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千人拥有的企业,特 别 是 能 吸 收 劳 动 力 就 业 的 小 企
(一)对“刘易斯拐点”认识的分歧
业数量来看,中国远 远 没 有 到 劳 动 力 需 求 把 农 村 剩
蔡昉 认 为,农 村 劳 动 力 迁 移 的 刘 易 斯 模 型 有 两
增长阶段.由于二元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是由经济
地区出现的农业剩 余 劳 动 力 供 给 的 不 足,仅 仅 是 短
短缺的转变,即是二 元 经 济 结 构 转 换,也 被 称 为 ‘刘
供给转向有限供 给. 另 一 种 观 点 则 认 为,我 国 局 部
暂的、结构性的,农业 剩 余 劳 动 力 供 给 尚 未 到 达 “刘
⑩
剩余 劳 动 力 从 有 限 剩 余 转 变 为 完 全 吸 收 的 转 折
经过 测 算 后 认 为,刘 易 斯 拐 点 应 在 2030 年 左 右 出
点.
中国社会 科 学 院 王 诚 研 究 员 认 为,所 谓 的 “刘
总体上还有大量的过剩.但是,在制度、历史等多方
剩转变为开始出现 普 遍 紧 张,而 劳 工 工 资 从 开 始 不
力从剩余走向稀缺、经济结构从二元走向一元时,经
济发展的特征将具 有 明 显 差 异:经 济 发 展 从 具 有 古
典特征转变为具有 新 古 典 特 征,“刘 易 斯 转 折 点”表
现为工资从不变生存水平转变为在此基础上逐步上
升. 中国人民大学周祝 平 博 士 也 认 为,刘 易 斯 第 二
转折点更重要.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大幅度下
— 94 —
在蔡昉等人提出 “刘 易 斯 转 折 点”的 同 时,以 樊
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 们 认 为,“民 工 荒”只 是 劳 动 力
«经济学动态»
2011 年第 7 期
真正的劳动力总 量 供 给 的 不 足. 樊 纲 认 为,尽 管 如
观.中国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是短期性、结构性、周
今同过去相比,农村人口外出打工的速度在放慢,但
⑨
余劳动力吸收得已经没 有 的 时 候. 中 国“刘 易 斯 拐
个转折点:第一转折 点 是 农 业 剩 余化 推 进 70% 以 上 之 时,大 概 要
给转变为有限剩余的转折点.第二个转折点是农村
等到 2020 年以后. 湖南 农 业 大 学 黄 正 泉 教 授 等 人
斯拐点”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但是争论双方都认为,创新制度,加强劳动力就业和
培训管理,是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 农业剩余劳动力 工资
我国农业 剩 余 劳 动 力 供 给 的 “刘 易 斯 拐 点”之
不利于劳动者,城 乡 收 入 差 距 持 续 保 持. 按 照 发 展
理论综述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的“
刘易斯拐点”
争议综述
刘 钧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学术界正在激烈争论的“刘易斯拐点”,并详细介绍了争议双方
的主要观点.笔者认为,从表面上看,争论的焦点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刘易斯拐点”到达时
间、判断依据的分歧,实际上是对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理解不 同 引 起 的.尽 管 争 议 双 方 预 测“刘 易
达1
5 亿到 2 亿人.根据 测 算,
2004 年 农 业 剩 余 劳
动力的比例为 23
5% ,还不到全部农村劳动力的 1/
4.真正剩余 的 农 村 劳 动 力 中 的 50% 是 40 岁 及 以
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的
“刘易斯拐点”之争
面对 2004 年 我 国 东 南 沿 海 地 区 出 现 的 “民 工
基 尼 系 数 从 1988 年 的 0
382 上 升 到 2002 年 的
了激烈的论战之中.Gr
e
en 在向渣打银行提 供 的 特
别报告中,反驳了蔡昉的论断,指出中国还没有进入
业化基本完成.我国 从 人 口 红 利 时 代 跨 入 “刘 易 斯
拐点”,至少还有 5~15 年 的 路 要 走 .⑧ 中 央 党 校 教
授周天勇也认为,目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的
“刘易斯拐点”并未到来,理由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刘易 斯 转 折 点.他 利 用 2005 年 中 国 国 家 统 计 局 的
数据进行 预 测,认 为 2005 年 中 国 20~30 岁 的 劳 动
力数 量 下 降 只 是 暂 时 的,
2010 年 将 达 到 1
9 亿,
(
1)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很低,农村人口还要继续向
城镇流动,包 括 劳 动 力.从 统 计 来 看,我 国 2009 年
争是目前学术界正 在 争 议 的 热 门 话 题,主 要 存 在 两
的逻辑,这个过程一 直 持 续 到 劳 动 力 从 无 限 供 给 变
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已
为短缺,增长方式实现一个质的飞跃,进入现代经济
经到达“刘易斯拐 点”,农 业 剩 余 劳 动 力 已 经 从 无 限
荒”、“返乡潮”、“技工荒”等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
上的经济活 动 人 口,也 就 是 说,
40 岁 以 下 的 农 村 剩
余劳动 力 充 其 量 只 有 5800 万 人,剩 余 比 例 只 有
11
7% .40 岁以上的劳动力大 多 不 愿 意 流 动,
20~
30 岁的劳动力数量在逐年下降,未 来 农 业 劳 动 力 为
点讨论理解为第二个转折点,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会
多,就业压 力 大,劳 动 力 供 大 于 求 的 矛 盾 仍 难 有 改
志刚则认为,“刘易 斯 拐 点”是 劳 动 力 剩 余 向 短 缺 的
人.由 此,未 来 五 年 甚 至 更 长 一 个 时 期,中 国 人 口
出现认识上的分歧和偏 差.
相 反,复 旦 大 学 教 授 袁
段变化必经阶段,这意味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⑦
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一个二元经济发展
纲、周天勇、钱文荣 等 为 代 表 的 一 些 专 家、学 者 则 提
提供了低廉的劳动力供给,工资增长较慢,雇佣关系
供给的短期性、结构性短缺.目前,我国不可能存在
②
蔡昉进一步解释了刘易斯转折点的发展过程.他认
的过程,其突出特征 是 农 村 劳 动 力 的 剩 余 为 工 业 化
面因素的作用下,广 大 农 民 工 无 法 享 受 与 城 市 居 民
变转变为开 始 出 现 普 遍 上 涨 的 现 象.
中国社会科
同等的社会保障、工资福利,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无
学院王德文副研究员也认为,刘易斯模型中,有两个
法顺利转移出来,造成农民工结构性短缺十分严重,
关键性的转折点:即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劳动力供给
而蔓延到中国的其他地区,到了 2007 年中西部省份
也出现了广泛的 劳 动 力 短 缺. 蔡 昉 认 为,这 个 现 象
之间,从此以后,城镇劳动力市场开始感受到普通劳
不是短期或周期性 的,而 是 人 口 转 变 和 经 济 发 展 阶
动者的短缺,并 引 起 了 工 资 的 快 速 增 长. 2007 年,
认为,根 据 «中 国 劳 动 和 社 会 保 障 事 业 “十 一 五 ”
(
2006~2010 年)规 划 纲 要»和 «国 家 人 口 发 展 战 略
研究报告»的预测,
2000 年我国 15~64 岁 的 劳 动 年
易斯拐点”即指劳 工 市 场 上 的 劳 动 力 供 给 从 长 期 过
有限剩余的劳 动 力 被 完 全 吸 收 殆 尽. 王 德 文 认 为,
政府大力进行了新 农 村 建 设,实 施 各 项 有 利 的 农 业
政策,免除农业税,加 大 农 村 投 资,促 进 了 农 村 平 均
实际收入的增加.
劳动生产率很低,农业劳动力从全世界看,也属于极
度过剩的国家.(
3)“刘 易 斯 拐 点”来 临 的 一 个 重 要
标志,是农村的劳动 生 产 率 和 工 资 水 平 与 城 镇 的 劳
经济发展提 供 的 劳 动 力 将 是 非 常 有 限 的.⑤ 劳 动 力
无限供给到劳动力 有 限 剩 余 的 转 变 正 在 发 生,这 意
口与劳动经济研 究 所 的 蔡 昉 等 人 于 2005 年 首 次 提
味着局部性 和 结 构 性 的 劳 动 力 短 缺 将 经 常 出 现.⑥
给向有限剩余过渡的一个转折性标志.①2007 年,中
降是难以测算的. 日本 学 者 南 亮 进 也 认 为,判 断 刘
易斯转折点应当根据边际生产力,而不是工资水平,
因为工资上涨可能 是 经 济 景 气 造 成 的,就 像 第 一 次
世界大战时期日本 城 市 产 业 工 人 工 资 高 涨,并 不 能
说明转折点的到来;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正在恶化,
动生产率和工资水 平 基 本 接 近,我 国 农 业 和 城 镇 在
二、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的
“刘易斯拐点”之争的实质
这方面还差得太远.(
4)分 析 “刘 易 斯 拐 点”是 不 是
来临,既要看供给曲线,也要看劳动力需求曲线和需
目前,我国 学 术 界 发 生 的 “刘 易 斯 拐 点”之 争,
2)按照劳均耕地来看,我国农业
中有 大 量 剩 余 劳 动 力.从 大 数 估 计,全 国 近 7
8 亿
劳动力中,城镇固定劳动力大约为 2
8 亿人,农民工
2 亿人,在农村从事农业的有 3 亿 人.目 前,农 业 的
指出,研究中国的劳动力进入城市时,必须在其从事
资,这样农村劳 动 力 才 愿 意 转 移. 而 最 近 几 年 中 国
荒”以后,“民工荒”现 象 不 仅 没 有 消 失 或 者 缓 解,反
出,“民工荒”现象 是 我 国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由 无 限 供
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吴要武也认
为,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时间应当在 2002~2004 年
蔡昉认为,中国从 2004 年 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的 “民 工
我国“就业难”和“农民工短缺”现象同时存在.如果
无限剩余向有限剩 余 的 阶 段;刘 易 斯 第 二 转 折 点 是
现.
浙江大学钱文荣教 授 也 认 为,我 国 农 业 劳 动 力
没有制度变革和政 府 的 引 导,“刘 易 斯 拐 点”在 中 国
不会自动到 来. 天 津 社 会 科 学 院 唐 茂 华 副 研 究 员
易斯拐点”.只有到 2020 年以后,才有可能出现“刘
易斯拐点”.尽管各执一词,但是,争议双方都认为,
有必要创新制度,加强对劳动力就业的管理,促进经
学家刘易斯提出的,因此,这个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
易斯转折点’.”④ 蔡昉认 为,农 村 不 再 如 人 们 习 惯 上
所说的,有 1/3 甚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绝对数量高
期性的,是工资转折的体现,不可等同于劳动力的全
这个“由农转工”的 过 程 在 今 后 十 年、二 十 年 还 将 继
面短缺.
续.如果说,当一个 国 家 以 农 业 为 主 要 收 入 的 劳 动
在国 内 学 者 激 烈 论 战 的 同 时,国 外 学 者 也 加 入
力占劳动力总量的比例下降 到 10% 左 右,预 示 着 工
2015 年达到 2
15 亿,未来几 年 内,中 国 依 然 能 为 非
农部门的发展提 供 充 足 的 剩 余 劳 动 力. 另 外,他 还
只有城市化 水 平 达 到 70% 时,说 刘 易 斯 拐 点 来 临,
农业收入所能获得的基础上额外提供一定金额的工
的城市化水平为 46
59% ,处 于 低 城 市 化 水 平 国 家.
— 95 —
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
折点有两个标志:一 是 农 业 剩 余 劳 动 力 数 量 大 幅 度
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
下降,二 是 农 业 工 资 率 大 幅 度 上 升. 从 1992 年 开
最终枯竭.
上海财经大 学 教 授 伍 山 林 认 为,当 劳 动
目前,对中国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的讨论,主要集中在
中国是否越过了刘 易 斯 第 一 转 折 点,即 劳 动 力 从 无
限剩余转向有限 剩 余 的 阶 段. 在 这 个 阶 段 上,并 非
意味着中国不存在剩余劳动力.如果把刘易斯转折
龄人口为 8
6 亿 人,到 2016 年 将 达 到 峰 值 10
1 亿
实质上是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的理解不同引起
求趋势.无论是从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还是从每
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千人拥有的企业,特 别 是 能 吸 收 劳 动 力 就 业 的 小 企
(一)对“刘易斯拐点”认识的分歧
业数量来看,中国远 远 没 有 到 劳 动 力 需 求 把 农 村 剩
蔡昉 认 为,农 村 劳 动 力 迁 移 的 刘 易 斯 模 型 有 两
增长阶段.由于二元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是由经济
地区出现的农业剩 余 劳 动 力 供 给 的 不 足,仅 仅 是 短
短缺的转变,即是二 元 经 济 结 构 转 换,也 被 称 为 ‘刘
供给转向有限供 给. 另 一 种 观 点 则 认 为,我 国 局 部
暂的、结构性的,农业 剩 余 劳 动 力 供 给 尚 未 到 达 “刘
⑩
剩余 劳 动 力 从 有 限 剩 余 转 变 为 完 全 吸 收 的 转 折
经过 测 算 后 认 为,刘 易 斯 拐 点 应 在 2030 年 左 右 出
点.
中国社会 科 学 院 王 诚 研 究 员 认 为,所 谓 的 “刘
总体上还有大量的过剩.但是,在制度、历史等多方
剩转变为开始出现 普 遍 紧 张,而 劳 工 工 资 从 开 始 不
力从剩余走向稀缺、经济结构从二元走向一元时,经
济发展的特征将具 有 明 显 差 异:经 济 发 展 从 具 有 古
典特征转变为具有 新 古 典 特 征,“刘 易 斯 转 折 点”表
现为工资从不变生存水平转变为在此基础上逐步上
升. 中国人民大学周祝 平 博 士 也 认 为,刘 易 斯 第 二
转折点更重要.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大幅度下
— 94 —
在蔡昉等人提出 “刘 易 斯 转 折 点”的 同 时,以 樊
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 们 认 为,“民 工 荒”只 是 劳 动 力
«经济学动态»
2011 年第 7 期
真正的劳动力总 量 供 给 的 不 足. 樊 纲 认 为,尽 管 如
观.中国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是短期性、结构性、周
今同过去相比,农村人口外出打工的速度在放慢,但
⑨
余劳动力吸收得已经没 有 的 时 候. 中 国“刘 易 斯 拐
个转折点:第一转折 点 是 农 业 剩 余化 推 进 70% 以 上 之 时,大 概 要
给转变为有限剩余的转折点.第二个转折点是农村
等到 2020 年以后. 湖南 农 业 大 学 黄 正 泉 教 授 等 人
斯拐点”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但是争论双方都认为,创新制度,加强劳动力就业和
培训管理,是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 农业剩余劳动力 工资
我国农业 剩 余 劳 动 力 供 给 的 “刘 易 斯 拐 点”之
不利于劳动者,城 乡 收 入 差 距 持 续 保 持. 按 照 发 展
理论综述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的“
刘易斯拐点”
争议综述
刘 钧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学术界正在激烈争论的“刘易斯拐点”,并详细介绍了争议双方
的主要观点.笔者认为,从表面上看,争论的焦点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刘易斯拐点”到达时
间、判断依据的分歧,实际上是对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理解不 同 引 起 的.尽 管 争 议 双 方 预 测“刘 易
达1
5 亿到 2 亿人.根据 测 算,
2004 年 农 业 剩 余 劳
动力的比例为 23
5% ,还不到全部农村劳动力的 1/
4.真正剩余 的 农 村 劳 动 力 中 的 50% 是 40 岁 及 以
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的
“刘易斯拐点”之争
面对 2004 年 我 国 东 南 沿 海 地 区 出 现 的 “民 工
基 尼 系 数 从 1988 年 的 0
382 上 升 到 2002 年 的
了激烈的论战之中.Gr
e
en 在向渣打银行提 供 的 特
别报告中,反驳了蔡昉的论断,指出中国还没有进入
业化基本完成.我国 从 人 口 红 利 时 代 跨 入 “刘 易 斯
拐点”,至少还有 5~15 年 的 路 要 走 .⑧ 中 央 党 校 教
授周天勇也认为,目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的
“刘易斯拐点”并未到来,理由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刘易 斯 转 折 点.他 利 用 2005 年 中 国 国 家 统 计 局 的
数据进行 预 测,认 为 2005 年 中 国 20~30 岁 的 劳 动
力数 量 下 降 只 是 暂 时 的,
2010 年 将 达 到 1
9 亿,
(
1)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很低,农村人口还要继续向
城镇流动,包 括 劳 动 力.从 统 计 来 看,我 国 2009 年
争是目前学术界正 在 争 议 的 热 门 话 题,主 要 存 在 两
的逻辑,这个过程一 直 持 续 到 劳 动 力 从 无 限 供 给 变
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已
为短缺,增长方式实现一个质的飞跃,进入现代经济
经到达“刘易斯拐 点”,农 业 剩 余 劳 动 力 已 经 从 无 限
荒”、“返乡潮”、“技工荒”等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
上的经济活 动 人 口,也 就 是 说,
40 岁 以 下 的 农 村 剩
余劳动 力 充 其 量 只 有 5800 万 人,剩 余 比 例 只 有
11
7% .40 岁以上的劳动力大 多 不 愿 意 流 动,
20~
30 岁的劳动力数量在逐年下降,未 来 农 业 劳 动 力 为
点讨论理解为第二个转折点,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会
多,就业压 力 大,劳 动 力 供 大 于 求 的 矛 盾 仍 难 有 改
志刚则认为,“刘易 斯 拐 点”是 劳 动 力 剩 余 向 短 缺 的
人.由 此,未 来 五 年 甚 至 更 长 一 个 时 期,中 国 人 口
出现认识上的分歧和偏 差.
相 反,复 旦 大 学 教 授 袁
段变化必经阶段,这意味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⑦
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一个二元经济发展
纲、周天勇、钱文荣 等 为 代 表 的 一 些 专 家、学 者 则 提
提供了低廉的劳动力供给,工资增长较慢,雇佣关系
供给的短期性、结构性短缺.目前,我国不可能存在
②
蔡昉进一步解释了刘易斯转折点的发展过程.他认
的过程,其突出特征 是 农 村 劳 动 力 的 剩 余 为 工 业 化
面因素的作用下,广 大 农 民 工 无 法 享 受 与 城 市 居 民
变转变为开 始 出 现 普 遍 上 涨 的 现 象.
中国社会科
同等的社会保障、工资福利,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无
学院王德文副研究员也认为,刘易斯模型中,有两个
法顺利转移出来,造成农民工结构性短缺十分严重,
关键性的转折点:即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劳动力供给
而蔓延到中国的其他地区,到了 2007 年中西部省份
也出现了广泛的 劳 动 力 短 缺. 蔡 昉 认 为,这 个 现 象
之间,从此以后,城镇劳动力市场开始感受到普通劳
不是短期或周期性 的,而 是 人 口 转 变 和 经 济 发 展 阶
动者的短缺,并 引 起 了 工 资 的 快 速 增 长. 2007 年,
认为,根 据 «中 国 劳 动 和 社 会 保 障 事 业 “十 一 五 ”
(
2006~2010 年)规 划 纲 要»和 «国 家 人 口 发 展 战 略
研究报告»的预测,
2000 年我国 15~64 岁 的 劳 动 年
易斯拐点”即指劳 工 市 场 上 的 劳 动 力 供 给 从 长 期 过
有限剩余的劳 动 力 被 完 全 吸 收 殆 尽. 王 德 文 认 为,
政府大力进行了新 农 村 建 设,实 施 各 项 有 利 的 农 业
政策,免除农业税,加 大 农 村 投 资,促 进 了 农 村 平 均
实际收入的增加.
劳动生产率很低,农业劳动力从全世界看,也属于极
度过剩的国家.(
3)“刘 易 斯 拐 点”来 临 的 一 个 重 要
标志,是农村的劳动 生 产 率 和 工 资 水 平 与 城 镇 的 劳
经济发展提 供 的 劳 动 力 将 是 非 常 有 限 的.⑤ 劳 动 力
无限供给到劳动力 有 限 剩 余 的 转 变 正 在 发 生,这 意
口与劳动经济研 究 所 的 蔡 昉 等 人 于 2005 年 首 次 提
味着局部性 和 结 构 性 的 劳 动 力 短 缺 将 经 常 出 现.⑥
给向有限剩余过渡的一个转折性标志.①2007 年,中
降是难以测算的. 日本 学 者 南 亮 进 也 认 为,判 断 刘
易斯转折点应当根据边际生产力,而不是工资水平,
因为工资上涨可能 是 经 济 景 气 造 成 的,就 像 第 一 次
世界大战时期日本 城 市 产 业 工 人 工 资 高 涨,并 不 能
说明转折点的到来;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正在恶化,
动生产率和工资水 平 基 本 接 近,我 国 农 业 和 城 镇 在
二、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的
“刘易斯拐点”之争的实质
这方面还差得太远.(
4)分 析 “刘 易 斯 拐 点”是 不 是
来临,既要看供给曲线,也要看劳动力需求曲线和需
目前,我国 学 术 界 发 生 的 “刘 易 斯 拐 点”之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