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细胞呼吸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素养目标]
1.基于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形成物质与能量观。

(生命观念)
2.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 2的曲线模型分析,理解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科学思维)
3.通过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形成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科学探究)
考点一 细胞呼吸的实质、方式与过程
1.呼吸作用的实质及方式
(1)实质:细胞内的有机物 氧化分解 ,并 释放能量 。

(2)方式
①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酵母菌在 有氧 条件下,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 二氧化碳和水 ;在 无氧 条件下,通过细胞呼吸产生 酒精 ,还产生少量的 二氧化碳 。

②细胞呼吸方式
细胞呼吸可分为 有氧呼吸 和 无氧呼吸 两种类型。

2.有氧呼吸
(1)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a .① 外膜 ;② 内膜 ;③ 嵴 ;④ 基质 。

b .线粒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 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 。

c .有氧呼吸的酶分布在: 线粒体内膜上和线粒体基质以及细胞质基质中 。

d .线粒体的功能:进行有氧呼吸的 主要场所 。

(2)化学反应式: C 6H 12O 6+6O 2+6H 2O ――→酶6CO 2+12H 2O +能量 。

(3)过程
(4)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 氧 的参与下,通过 多种酶 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彻底氧化分解 ,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 大量ATP 的过程。

(5)与体外燃烧相比的不同点
①在 温和 的条件下进行。

②能量是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 逐步 释放的。

③释放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 ATP 中。

3.无氧呼吸
(1)生物种类:除酵母菌以外,还有许多种细菌(如乳酸菌), 马铃薯块茎 、水稻根、苹果果实等植物器官的细胞以及动物 骨骼肌的肌细胞 等。

(2)过程: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完全相同 。

第二阶段的产物是 酒精和CO 2 或 乳酸 。

其全过程都在 细胞质基质 中进行。

(3)反应式
①分解成酒精的反应式为: 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少量能量 。

②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为: C 6H 12O 6――→酶2C 3H 6O 3+少量能量 。

(4)无氧呼吸的概念
在没有 氧气 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 不完全 分解,释放 少量能量 的过程。

(5)细胞呼吸的概念及意义
①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 细胞 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 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 , 释放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②意义
a.所有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生物体代谢的枢纽。

4.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①传统食品制作:生活中制作馒头、面包、泡菜等。

②现代发酵工业:生产青霉素、味精等产品。

(2)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①中耕松土、适时排水,就是通过改善氧气供应来促进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以利于作物的生长。

②在储藏果实、蔬菜时,往往需要采取降低温度、降低氧气含量等措施减弱果蔬的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深度挖掘]
1.教材必修1P93“图5-9”(改编):分析葡萄糖能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吗?
提示:不能,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

2.教材必修1P93“相关信息”(改编):细胞呼吸产生的[H]指的是什么?
提示:还原型辅酶Ⅰ(NADH)。

3.教材必修1P93“思考·讨论”(节选):在细胞内,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以释放出2 870 kJ的能量,可使977.28 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

请你计算一下,有氧呼吸的能量转换效率大约是多少,这些能量大约能使多少ADP转化为ATP?提示:34%,1 mol葡萄糖能够使32 mol的ADP转化为ATP。

4.教材必修1P94“文字信息”: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释放能量吗?
提示:只有第一阶段释放能量。

5.教材必修1P94“相关信息”(改编):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怎样被再度利用?
提示: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能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

[易错诊断]
1.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只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
2.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都能产生大量ATP。

(×)
3.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
4.细胞内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反应,不能发生在细胞无氧时。

(×)
5.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
6.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
1.(生命观念)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2.(生命观念)细胞呼吸中[H]和ATP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
项目来源去路
[H] 有氧呼吸:C6H12O6和H2O;无氧呼吸:
C6H12O6
有氧呼吸:与O2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
还原丙酮酸
ATP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无氧呼吸:
只在第一阶段产生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案例探究]
@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为情境信息考查生命观念及科学思维1.据图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
(1)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填序号)。

提示:②①②④
(2)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种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了水。

(3)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直接原因是催化反应的酶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生物的DNA不同。

(4)如果是以脂肪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的量要大于产生CO2的量,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与葡萄糖相比,脂肪含H量高,因此有氧呼吸消耗O2的量大于产生CO2的量。

@以有氧呼吸的探索过程为情境信息考查科学探究
2.为揭示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生化反应途径,科学家经历了复杂的探索。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分别发现线粒体内存在两个反应过程,表示如下(字母代表不同中间产物)。

过程1:A→B→C→D→E过程2:E→F→G→H
两个反应过程存在什么关系呢?科学家利用丙二酸(抑制E→F过程)和中间产物F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过程1与过程2最可能连成(填“线性”或“环形”)代谢途径,请写出三点推测证据。

证据1:。

证据2:。

证据3:。

提示:环形第2组和第1组相比,注射物质F,使过程1中的A和C增加,说明过程2可以促进过程1第3组和第2组相比,由于第3组注射了丙二酸,抑制了E→F的过程,但第3组注射F后,却导致E物质积累,使E含量远远高于第2组,支持环形代谢的假设第3组和第1组相比,虽然都注射了丙二酸,抑制了E→F的过程,但第3组因为注射了F,使得A、C、E 都比第1组增加许多,说明过程1与过程2是环形代谢途径
命题点1围绕细胞呼吸的过程考查生命观念及科学思维
1.(2020·山东等级考模拟)线粒体中的[H]与氧气结合的过程需要细胞色素c的参与。

细胞接受凋亡信号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可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与Apaf-1蛋白结合引起细胞凋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氧呼吸过程产生[H]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B.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
C.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细胞将无法合成ATP
D.若细胞中Apaf-1蛋白功能丧失,细胞色素c将不会引起细胞凋亡
解析:选C。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H],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正确;依据题意,细胞色素c参与氧气和[H]的结合,即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但有氧呼吸除了第三阶段产生ATP外,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也产生ATP,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也产生少量ATP,故B正确,C错误;若细胞凋亡需要细胞色素c与Apaf-1蛋白结合,若细胞中Apaf-1蛋白功能丧失,细胞色素c不会引起细胞凋亡,D正确。

2.(2019·全国卷Ⅱ,T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解析:选B。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A错误;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由丙酮酸转化成乳酸,B正确;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第一阶段,该过程产生少量ATP,C错误;氧气浓度升高,抑制无氧呼吸,不会增加酸味的产生,D错误。

————————————————
(1)马铃薯块茎储藏的过程中能产生ATP的具体细胞结构有哪些?
提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

(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时能量去向与正常储藏时有何不同?
提示:储藏不当时大量能量转移到乳酸中,少量以热能形式散失和储存在ATP中;正常储藏时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

————————————————————————
命题点2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和有关计算
3.(2020·全国卷Ⅰ,T2)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的CO2相等
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
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
解析:选D。

若CO2的生成量=酒精的生成量,则说明不消耗O2,故只有无氧呼吸,A正确;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O2量=生成的CO2量,B正确;若只进行无氧呼吸,说明不消耗O2,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会产生CO2,C正确;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则消耗的O2量小于CO2的生成量,若无氧呼吸产乳酸,则消耗的O2量=CO2的生成量,D错误。

4.现有一瓶葡萄糖液,内置有适量的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比为7∶6,这是因为(假设两种呼吸作用消耗葡萄糖的速率相等)()
A.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6/7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D.有1/7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解析:选C。

有氧呼吸中吸收的O2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无氧呼吸中不消耗O2,消耗1 mol葡萄糖生成2 mol CO2。

假设进行有氧呼吸的酵母菌的比例为X,则进行无氧呼吸的酵母菌的比例为1-X,故[6X+2(1-X)]∶(6X)=7∶6,解得X=2/3,故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方法提炼]细胞呼吸反应式中各物质间的关系比(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
(1)有氧呼吸时:C6H12O6∶O2∶CO2=1∶6∶6。

(2)无氧呼吸时:C6H12O6∶CO2∶酒精=1∶2∶2或葡萄糖∶乳酸=1∶2。

(3)消耗等量的C6H12O6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摩尔数之比为1∶3。

(4)消耗等量的C6H12O6时,有氧呼吸消耗的O2摩尔数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CO2摩尔数之和的比为3∶4。

考点二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其应用
[易错诊断]
1.同一叶片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细胞呼吸速率有差异。

(√)
2.严格的无氧环境有利于水果保鲜是因为此条件下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最少。

(×)
3.粮食种子适合在零上低温、低氧和中等湿度的环境中储藏。

(×)
4.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
5.剧烈运动时,氧气供应不足,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
1.温度
(1)原理:细胞呼吸是一系列酶促反应,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呼吸速率。

(2)曲线模型(如图)
(3)应用⎩⎪⎨⎪⎧低温储存⎩⎪⎨⎪⎧
粮食水果、蔬菜:零上低温种植大棚作物⎩⎪⎨⎪⎧白天:适当升温夜间:适当降温 2.O 2浓度
(1)原理:O 2是有氧呼吸所必需的,且O 2对无氧呼吸过程有抑制作用。

(2)曲线模型(如图)
①O 2浓度低时,无氧呼吸占优势。

②随O 2浓度增大,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有氧呼吸不断加强。

③当O 2浓度达到一定值后,随O 2浓度增大,有氧呼吸不再加强(受呼吸酶数量等因素的影响)。

(3)应用
①选用透气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抑制破伤风杆菌等厌氧细菌的无氧呼吸。

②作物栽培中的中耕松土,保证根的正常细胞呼吸。

③提倡慢跑,防止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④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3.CO 2浓度
(1)原理:CO 2是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积累过多会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

(2)曲线模型(如图)
(3)应用:在蔬菜和水果保鲜中,增加CO 2浓度可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4.含水量
(1)原理:水作为有氧呼吸的原料和环境因素,影响细胞呼吸的速率。

(2)特点: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慢(如图)。

(3)应用⎩
⎪⎨⎪⎧粮食:干燥储藏,降低呼吸,消耗有机物水果、蔬菜:一定的湿度 [案例探究]
@以氧气影响细胞呼吸的情境材料为载体考查科学思维
1.如图是氧气影响细胞呼吸的曲线模型,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O 2浓度在2.5%~10%之间时、在10%以上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方式有什么不同? 提示:O 2浓度在2.5%~10%之间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O 2浓度在10%以上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2)O 2浓度为C 时,AB =BC ,此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CO 2量相等,二者消耗的葡萄糖是不是也一样多?
提示:不是。

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可以看出:有氧呼吸时,1C 6H 12O 6→6CO 2;无氧呼吸时,1C 6H 12O 6→2CO 2。

所以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CO 2量相等时,二者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1∶3。

(3)在保存蔬菜、水果时,应选择哪一点对应的O 2浓度?为什么?
提示:应选择R 点对应的O 2浓度,因为此时总CO 2释放量最少,有机物的损耗最少。

@以种子呼吸的情境材料为载体考查科学思维与社会责任
2.干种子萌发过程中,CO 2释放量(QCO 2)和O 2吸收量(QO 2)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假设呼吸底物都是葡萄糖)。

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萌发过程中的12~30 h 之间,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提示: 酒精、水和CO 2。

(2)若种子萌发过程缺氧,将导致种子萌发速度变慢甚至死亡,原因是什么?
提示:种子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不能满足生命活动所需,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3)与种子萌发时相比,胚芽出土后幼苗的正常生长还需要的环境条件包括什么?
提示:适宜的光照,CO 2和无机盐。

命题点1围绕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考查基础性及应用性
1.如图表示光照、贮藏温度对番茄果实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番茄果实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B.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2 ℃时比15 ℃时更强
C.低温、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贮存番茄果实
D.贮藏温度下降时果实呼吸减弱,可能与细胞内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有关
解析:选B。

番茄果实细胞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故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由题图可看出,2 ℃时,黑暗条件下与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差值比15 ℃时大,即2 ℃时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更强;低温条件下呼吸强度较低,但黑暗条件下比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高,所以低温、光照条件下更利于番茄果实的储存;低温仅抑制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2.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P点时,该器官的无氧呼吸强度最低
B.O点时,该器官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
C.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
D.Q点时,该器官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
解析:选C。

P点时,该器官的CO2释放量最低,但不一定是无氧呼吸强度最低,A错误;无氧条件下,细胞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CO2,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当O2浓度大于Q 时,CO2释放量小于O2吸收量,说明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C正确;由于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该器官只有有氧呼吸时,CO2释放量小于O2吸收量,因此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时,该器官中还存在无氧呼吸,D错误。

————————————————
(1)若该植物仅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呼吸作用,当氧气浓度为P时,对应的氧气吸收量为1,CO2
释放量为3,产生CO2的具体场所有哪些?那么该植物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多少?
提示: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1∶3。

(2)与糖类物质相比,从元素组成上分析为什么脂肪参与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较多?
提示:脂肪的元素组成上氢原子的比例较高,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较多。

————————————————————————
命题点2围绕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考查科学探究
3.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经过一系列脱氢过程,其中间产物琥珀酸在琥珀酸脱氢酶催化下脱下的氢可将蓝色的甲烯蓝(一种指示剂)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

丙二酸和琥珀酸分子结构相似,可以竞争性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但不会脱氢。

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实验假设: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
B.实验取材:大白鼠心肌细胞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可从其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
C.实验分组:对照组加琥珀酸、实验组加丙二酸,两组都加入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
D.观察指标: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时间的长短
解析:选C。

根据试题分析,本实验假设可以是: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A正确;实验取材: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要获取琥珀酸脱氢酶,可以从大白鼠心肌细胞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B正确;实验分组: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丙二酸,对照组加琥珀酸、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实验组加琥珀酸、丙二酸,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C 错误;本实验的观测指标可以是: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时间的长短,D正确。

4.为探究环境因子对土壤表层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科研工作者在田间裸地上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据此回答:
(1)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表层微生物进行细胞呼吸的最适土壤水分含量大约为,土壤水分含量超过50%时,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土壤表层微生物呼吸速率逐渐下降,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2)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会影响土壤表层微生物的呼吸速率,该现象说明细胞内的自由水具有的作用是(至少答出两点)。

温度影响微生物呼吸速率的原因是。

(3)土壤表层微生物呼吸速率的日变化趋势主要与有关;在该地区,不同年份土壤表层微生物呼吸的年际差异特征显著,这种年际差异特征主要与年平均密切相关。

解析:(1)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表层微生物进行细胞呼
吸的最适土壤水分含量大约为50%。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含水量的升高,土壤微生物的呼吸速率增加,但含水量超过一定范围,会导致土壤中氧含量降低,从而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2)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会影响土壤表层微生物的呼吸速率,该现象说明细胞中的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提供反应介质;参与物质运输;作为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

温度影响微生物呼吸速率的原因是影响呼吸相关酶的活性。

(3)大多数情况下,一天中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大,所以引起土壤表层微生物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温度;不同的年份降水量往往有差异,而气温变化不大,所以在不同年份,年累积土壤表层微生物呼吸的年际差异特征显著,这种年际差异特征与年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密切相关。

答案:(1)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含量50%随着含水量的升高,氧含量降低,从而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2)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提供反应介质;参与物质运输;作为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影响呼吸相关酶的活性(3)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含量考点三(实验)探究酵
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及相关实验拓展
1. 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 mL)和锥形瓶B(500 mL)中。

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2)组装实验装置
①有氧条件装置
②无氧条件装置
(3)细胞呼吸产物的检测
①CO 2的检测⎩⎪⎨⎪⎧a.使
澄清的石灰水 变混浊,混浊程度越高, 产生的CO 2越多b.使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由蓝变绿再变黄, 变化所需时间越短,产生CO 2
越多 ②酒精的检测: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 灰绿色 。

1.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的条件控制
(1)有氧条件:装置甲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歇性地依次通过三个锥形瓶,既保证O 2的充分供应,又使空气先经过盛有NaOH 溶液的锥形瓶,除去空气中的CO 2,保证第三个锥形瓶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 2所致。

(2)无氧条件:装置乙中B 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待酵母菌将B 瓶中的O 2消耗完,再连通
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 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2.明晰该实验的四个易错点
(1)本实验中的自变量为是否有氧气,因变量为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滴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的颜色变化等,无关变量为酵母菌以及培养液的用量、培养时间、温度等。

(2)进行实验前必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否则细胞呼吸产生的CO 2不能全部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会导致实验误差。

(3)不能依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即是否有CO 2产生)来判断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4)由于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

3.根据液滴移动方向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1)实验试剂分析
①装置一、二中试剂的作用:NaOH 溶液吸收CO 2,清水作为对照。

②在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的条件下,装置二中有氧呼吸气体体积不变,无氧呼吸气体体积增加。

(2)实验结果分析 装置一
装置二 结果 红色液滴左移
红色液滴不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红色液滴不动 红色液滴右移 只进行无氧呼吸
红色液滴左移红色液滴右移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1)实验装置
(2)实验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液滴左移。

单位时间内液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

装置乙作为对照。

(3)误差的校正
①如果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装置应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②如果实验材料是种子,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对装置及所测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③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灭活(如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

命题点1教材基础
1.(2018·天津卷,T5)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 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

培养液中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如图所示。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
C.若降低10 ℃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解析:选C。

在t1~t2时,单位时间内氧气的减少速率越来越慢,说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t3时刻,培养液中氧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酵母菌基本不再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主要进行无氧呼吸,t1和t3产生CO2的速率相同,所以单位时间内产生相同量的CO2,所以单位时间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因此t3时,溶液中消耗葡萄糖的速率比t1时快,B正确;图示所给温度是最适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高,反应速率最快,因此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