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化学上册期中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生成物不属于空气质量标准监控对象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
2.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3.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有关的实验是()A. B. C. D.
4.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5.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6.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 .实验说明水由H 2和O 2组成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O=2H 2↑+O 2↑
D .a 管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7.在下列四种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
A .Cl 2
B .NaCl
C .HClO
D .KClO 3
8.某纯净物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纯净物中含有C 、H 元素,不含O 元素
B .该反应中2O 和2CO 的质量比为14:11
C .该反应中2O 和2H O 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 .该纯净物中C 、H 原子的个数比为1:4
9.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
C .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
D .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10.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A B.B C.C D.D
11.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12.在一定条件下,12g碳和20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最后容器内的气体为
()
A.CO2B.CO C.CO和CO2D.CO2和O2
13.下列微观模拟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A.B.C.D.
14.下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
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
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
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
15.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 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
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 5﹕3
1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C.读出液体体积D.加块状固体
1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蒸馏海水和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D.蒸馏水、自来水都是纯净物
18.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是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A.B.
C.D.
19.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小明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
对于可能是食盐,下列他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尝一尝,如果有咸味就是食盐
B.用手指捻一捻是否有颗粒感
C.观察瓶子标签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么
D.实验室药品都是有害的,不能碰
2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某气体X可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解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
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NaOH溶液用于吸收CO2)。
(1)请根据下表中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推测气体X的组成情况,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气体X的组成A中液体B中黑色粉末C中液体
①不浑浊变成亮红色不浑浊_____
②不浑浊变成亮红色变浑浊_____
③变浑浊变成亮红色不浑浊_____
④变浑浊变成亮红色变浑浊_____
(2)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
22.化学科学十分重视实证和理性思维。
在课堂学习中,通过选用典型物质进行典型实
验,采用实证法进行有关物质化学性质的研究。
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得出一些科学结
论。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图中所示的是探
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
据图回答问题
(1)图③中的现象:铁丝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
体。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木炭在图⑤中燃烧与木炭在图④中燃烧剧烈程度_____(选填
“不同”或“相同”)。
图⑥的实验目的是_____。
(2)根据上述木炭和铁丝燃烧的实验,你能归纳出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有关。
与
燃烧一样,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因此,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
或抑制化学反应,使之满足人们的需要。
请举一个生活中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实例:
_____。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在通常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够与水、碱
溶液等物质发生反应。
(1)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之前,小聪曾用紫色干燥的石蕊小花做了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
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结论,各实验的目的或结论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I IIⅢ
实验现象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色紫色石蕊小花不变色紫色石蕊小花变
实验目的和结论证明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色
证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证明二氧化碳与
石蕊变红色
小明同学对小聪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其理由是_____。
两位同学讨论后补充做了一个实验,从而证明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
补充实验的操作方法和现象分别是_____和_____。
(2)化学课上,老师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有明显现象,后者无明显现象。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①如图所示,甲的实验现象:“在水下取出试管口的橡胶塞,试管内液面上升”;乙的实验
现象:“气球慢慢胀大”;丙的实验现象:“软塑料瓶变瘪”。
小智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
的,其共同原理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使容器内压_____大气压(选填“大
于”或“小于”)小慧同学提出了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
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小慧思考后,对比甲实验装置又
补充了一个对比实验,使实验方案更完善。
小慧的补充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将甲实验中
的_____换成_____。
②小慧同学认为还可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我们来帮她完成:
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小慧第一方案_____
二氧化碳和氢氧
确实发生了化学
_____
小慧第二方案
_____(短线上文字说明,不要再选用盐)
(探究收获)通过上述对比实验的探究,同学们总结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要判
断反应的发生,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情境来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判断反应
的发生;也可以_____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2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质置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甲组同学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
的实验来探究,乙组同学用图二进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镁条燃烧时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甲组同学待镁条燃烧后,称量留在石棉网上
固体的质量。
发现比反应前镁条的质量要轻,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经过分析后,该组同学在燃烧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夹持的镁条完全燃烧并使生成物全部
收集起来称量,则称得的质量和原镁条质量比____________(填“相等”或“变大”或“变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实验现象是:天平____________(“保持平衡”或“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
24.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b_____。
(2)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装置A试管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
收集完气体后,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
(3)装置B与D组合,可以制取多种气体:
①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_____和_____。
②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用D装置收集气体,其原因是_____。
④在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原因是_____。
25.实验室制下列三种气体
A.O2:2KClO32KCl+3O2↑
B.CO2:______
C.Cl2:MnO2+4HCl(浓)MnCl2+Cl2↑+2H2O
说明: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
(1)写出制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下列有Ⅰ、Ⅱ、Ⅲ三种制气装置和Ⅳ、Ⅴ两个收集装置
①制取CO2应选取的装置是______,制取氯气应选用的制气装置是______;
②用Ⅳ装置收集Cl2时,Cl2应从______口(填导气管接口处的字母)进入瓶中。
(3)A装置用于制取氧气后,从剩余固体中分离出MnO2的实验操作步骤有溶解、过滤和洗涤。
其中过滤时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4)用100g 36.5%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混合加热,理论上能制得Cl2的质量为______g,而至到反应停止时,实际收集到的Cl2质量远远小于这个数值,若操作正确,装置不漏气,则可能的原因是(只需答一条合理的原因)______。
26.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1标示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可选一种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注射器与装置B相连可用于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_____。
②将注射器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到_____,说明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
(4)学生甲选装置F制取CO2,F装置相对于B装置具有的优点是_____。
甲在把石灰石装入试管时,不慎打破管底,其原因可能是:_____。
后来学生乙用这支底部有破洞的试管和一个广口瓶组装成另外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如图2所示).在铜网上应盛放
_____,广口瓶中应盛入_____。
两种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图G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
27.学习了铁在空气中生锈条件后,小明和小红对铜在空气中生锈条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过程:
(查阅资料)铜锈是绿色的,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铜绿加热能分解生成三种常见的氧化物。
(猜测)小红猜测铜生锈与空气中的下列物质有关:
小明认为铜生锈与氮气一定无关,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几天后观察到,A试管中铜片在水面附近有绿色物质,B、C、D试管中铜片均无明显现象。
请帮助分析实验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得出,铜生锈与空气中相关物质有______;
(2)上述实验______用序号表示可以证明铜生锈与氮气一定无关。
(3)上述实验______用序号表示说明铜生锈与氧气一定有关。
(实验反思)通过学习,他们认为铁和铜在空气中更易生锈的是______。
(探究拓展)设计实验探究铜绿受热分解的生成物是什么:
(1)若有生成,检验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生成物中有氧化铜,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请猜测另一种生成物应该是______。
28.现用下面两种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说明:实验二中集气瓶内壁的铁粉除氧剂是用水湿润后均匀涂附上去的,其中的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
(1)实验一中,红磷燃烧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_。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一、实验二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对应下面图1、图2,依据图1、图2信息,_________(填“实验一”或“实验二”)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实验一或实验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写两点)。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C
解析:C
【解析】
由题目所给信息判断该反应为:2CO+2NO=2CO2+N2,通过该反应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
生成单质为N2,故A正确;
空气质量标准监控对象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故B 正确;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故C错误。
两者的质量比为:14×2∶2×(12+16×2)=7∶22 。
故本题选C。
点睛:注意把握反应特征及物质的性质。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
B、分子之间有间隙,正确;
C、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正确;
D、分子在不断运动着,不需要外力作用,错误。
故选D。
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大,聚集在烧杯底部,又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下方的蜡烛先灭,既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也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A选项错误;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B选项错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C选项错误;二氧化碳可以像倒水一样倾倒,说明其密度较空气的大,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D选项正确。
故选择D项。
【点睛】
此题主要是对二氧化碳性质进行的考查,明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会灵活应用。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正常燃烧的为空气,燃烧更旺的为氧气,熄灭的为二氧化碳,故答案选择B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将微观示意图转化为化学式,反应前的物质是HgO,反应后的物质是Hg、O2和剩余的HgO。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gO2Hg+O2。
【详解】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错误;
B、生成物是汞和氧气,是两种,错误;
C、对于化学反应来说,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改变,正确;
D、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即氧分子,错误。
故选C。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都不变,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由实验可知,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但不能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水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O2↑;
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a管收集的气体为氢气,能燃烧,b管收集的气体是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Cl2中Cl的化合价为0;NaCl中Cl的化合价为-1;HClO中Cl的化合价为+1;KClO3中Cl 的化合价为+5;故选择B。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氢元素一定来源于有机物,碳元素的质量为2.4g,氢元素的质量为0.6g,所以该纯净物中只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是正确的叙述;
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8g+5.4g-3g=11.2g;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4:11是正确的叙述;
C.有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水的质量可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
(11.2g/32):(5.4g/18)=7:6,是正确的叙述;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2.4g/12):(0.6g/1)=1:3,故是错误的叙述,故选D。
9.B
解析:B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甲元素的名称是溴,带“氵”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
B、甲是溴(Br),溴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乙元素是钠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乙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乙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不是中子数为11,错误;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甲原子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错误。
故选B。
10.D
【解析】
【分析】
【详解】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变红,不能使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选D。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氧气不足时,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此时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4;而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由于密闭容器内碳与氧气的质量比=12g:20g=3:5,可判断此时12克碳和20克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故选C。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是由两种单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错误。
C、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正确;
D、每个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故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是由几种分子构成的,如果由多种分子构成就属于混合物。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14.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A 、金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 、由信息示意图可知,197为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错误;C 、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错误;D 、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则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197+79=276,正确。
故选D 考点:元素周期表。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化学方程为2222CH O+O CO +H O 催化剂
,据此分析。
【详解】
A 、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错误;
B 、乙为氧气,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错误;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未发生改变,故错误;
D 、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301):(181)=5:3⨯⨯,故正确。
故选D
1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操作不正确,因为给是观众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
B 、利用热胀冷缩原理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是正确的操作;
C 、读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是正确的操作;
D 、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平放是正确的操作;故答案选择A
17.A
解析:A 【解析】
A .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防止水污染,正确;
B .明矾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小颗粒,不能软化硬水,错误;
C .蒸馏海水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电解水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错误;
D .蒸馏水是纯净物,自来水是混合物,错误。
故选A 。
18.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
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
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
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
故选A。
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在化学实验室中,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故错误;
B.在化学实验室中,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故错误;
C.可以观察瓶子标签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么,故正确;
D.在实验室中,并不是所有的药品都有毒、有害,不能接触,故错误。
故选:C。
20.B
解析:B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错误;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仅能出现红热现象,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而不是现象),错误。
故选B。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氢气一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和氢气二氧化碳和氢气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解析】
【分析】
【详解】
(1)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
解析:氢气一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和氢气二氧化碳和氢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分析】
【详解】
(1)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若不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产生.B中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说明气体中有还原性的气体.即
(2)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对一氧化碳的检验造成干扰。
故填: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22.不同验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氧气的浓度
通过控制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来控制反应的速率没有检验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将紫色石蕊试液
解析:不同验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氧气的浓度通过控制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来控制反应的速率没有检验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将紫色石蕊试液和滤纸做成的紫色小花,干燥后放入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
小紫花不变色小于氢氧化钠水产生白色沉淀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检验生成物的存在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氧气具有助燃性,木炭在空气中加热持续红热,而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现象不同;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反应后的集气瓶内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故填:不同;验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
(2)氧气浓度影响反应的现象和剧烈程度,所以木炭、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在空气中只是发红并未燃烧,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或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如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填:氧气的浓度;通过控制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来控制反应的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