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5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
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 了解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在三大国际工人组织和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了解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理论建树。

体会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2. 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简述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举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电气化设想。

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体会列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巨大的创新精神。

3. 了解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

了解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贡献,感受毛泽东、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造精神。

高效课堂
史料研析
史料阅读:
1985年9月23日《时代》周刊,画面很清楚地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

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美国《时代》杂志1985年某一期的封面,说“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

问题设置:此说法对吗?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参考:对材料中的观点出现误解的原因一是不能读懂周刊的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二是不能正确理解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时代差异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答案:该观点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歪曲。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这不是远离马克思主义,而是坚持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

从政治上看,我们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从经济上看,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达标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19世纪中叶诞生的一门伟大科学。

但和当代大学生真正探讨这一主题时,他们中有人就会流露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无知,甚至误解和偏见。

——摘自2011年6月《社会纵横》材料二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

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也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
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
以这个纲领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节选) 材料三柏林卡尔——迪茨出版社社长尤尔根·施特隆普说:“现在,马克思又成为时尚。

我们看得非常清楚,现在马克思的书非常热销,我们预计到了今年年底,销量还会增加很多。

因为很多人都会选择这本书做圣诞节的礼物。

”现在这本书的主要读者是青年学者,因为这次金融危机的大爆发告诉青年一代,新自由主义的幸福诺言并没有实现。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 材料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原理?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3) 联系材料三并结合当今现实说明,马克思主义为何重新成为“时尚”?对此你有何认识? 答案:(1) 必然性: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时代呼唤科学的革命理论;独
立工人运动的兴起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科学研究的突破,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为马克思主义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来源。

(2) 发展的原理。

举例:列宁主义(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

(3) 当今世界经济危机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当前欧洲经济不景气引发人们特别是青
年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追怀。

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没有过时,且仍然是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武器。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内容及现实意义。

第(1)问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基础从社会基础、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三方面来回答。

第(2)问从材料二中“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概括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即发展的原理。

举例可举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第(3)问要结合当今欧洲遭遇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反思现实社会。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

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
材料二1920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

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现代卷材料三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报道:2000年12月31日,也即20世纪最后一天,在莫斯科红场上,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

而此前不久所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人教版教材《历史·选修4》请回答:
(1) 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同下层脱离的”和“实行退却”的经济政策分别指的是什么?
(2) 材料二中列宁提出的经济政策的着眼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实施这一经济政策的成功经验。

(3) 材料三中列宁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上述材料体现了列宁怎样的精神?
答案:(1) 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2) 着眼点: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的优秀成果,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成功经验: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要有机结合。

(3) 依据:建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建立(或巩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精神:实事求是、创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列宁的评价。

第(1)问分别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第(2)问从材料二中“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来分析概括。

第(3)问主要依据列宁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回答。

3. 19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探索经历了从“西学东渐”到“走自己的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

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

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孙中山。

材料二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材料三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现代史》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主要救国理论和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
(2) 材料二中说“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创造的民主革命道路指什么?
(3) 材料三中所说的“继承和发展”分别指什么?
答案:(1) 救国理论:三民主义。

主要贡献:创建民国,维护共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2) 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 继承是指继承毛泽东思想中“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

发展是指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解析:注意毛泽东和邓小平各自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
践相结合。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

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手、沙井蚝。

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

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材料二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

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邓小平文选》第2卷材料三12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

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

分配的问题大得很。

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

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

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材料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
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
(2) 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3) 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4) 综合上述材料回答,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这最主要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品质?
答案:(1) 原因: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问题)。

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2) 变化: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公平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3) 特点:敢于创新(实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

(4) 宗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实现共同富裕)。

品质:以民为本(或爱民、富民)。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这一历史人物,主要考查其改革开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1)(2)(3)问依据材料信息回答;最后一问,依据上面的问题可以得出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宗旨是实现人民富裕。

5.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部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

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

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

……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

…… 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想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
(3) 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
(4) 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 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

(2) 实践: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3) 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认识:经典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完善与发展理论。

解析:本题考查了马克思、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相关理论及成就。

第(1)问从材料一中概括,注意“……”将材料分成三层,每层概括一点即可。

第(2)问围绕第(1)问的答案联系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实践说明。

第(3)问指出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4)问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加以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