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儿吹呀吹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儿吹呀吹教学设计
《风儿吹呀吹》是人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中的第三课。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风儿吹呀吹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风儿吹呀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风儿吹呀吹》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册(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的第四个主题,它包括“风在哪里”“风与我们的生活”“与风一起玩”四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来感受自然现象“风”的特征,观察生活中与“风”有关的现象,感受“风”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体会“风”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往往对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的热爱,他们想象力丰富,对周围一切都充满好奇心,小脑袋里都装着十万个“为什么”。

他们既处在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期,也是品德潜能开发的黄金时期。

此时学生的智慧潜能逐渐突显,并迅速发展。

他们喜欢游戏探究,渴求探索未知的大干世界,总是会出现许多新奇的想法。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乐于探究身边的问题,以便为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

2.情感与态度: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感受自然的美,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3.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用不同的方法制造风来吹灭蜡烛。

活动准备
风车、有关大自然中“风”的课件、蜡烛、彩带、彩旗、风铃、风扇。

活动过程
游戏激趣,引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件玩具,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那就请小朋友们先把眼睛闭上,等老师数到3的时候再把眼睛睁开,好吗?
(出示五彩的风车)
生:哇一一!
师:这是什么?
生:(高兴地)风车!
师:漂亮吗?
生:(情绪高涨地)漂亮!
师:(激情调动)谁能让风车转起来?
生:(激动地)我!我!我!
师:我们请3位小朋友上台,比比看谁的风车最先转起来,而且转得快!其他小朋友就为自己的支持者加油、助威吧!
(三位学生自己想办法把风车转动起来了,两位用嘴把风车吹动,一位跑动使风车转动。

)
生:(全情投入)加油!加油!
师:3位小朋友的风车都转起来了,而且都转得很快,所以你们都是胜利者!
(师举起获胜3方的小手,其他小朋友热情地鼓掌、呐喊!)
(分析点评:游戏是儿童学习的有效方法,对培养儿童的情趣,儿童体验乐趣、理解规律、学习知识等都是非常有用的。

本课以3组竞赛玩风车的游戏形式展开,采用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紧密配合的活动方式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
探究“风”的成因
师:风军为什么能转起来呢?
生:因为有风。

师:对了。

就是因为有风,风车才转起来了。

在小朋友们身边到处都充满了空气,刚才小朋友使劲吹、用力跑,空气也跟着小朋友们
动起来了,这样就形成了风。

风,就形成于空气的流动。

(分析点评: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这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相对深奥,理解起来较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以直观的教具──风车为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口吹、跑动等)让它转动,配以讲授的形式,帮助学生体会空气流动产生风的原理,同时注意了讲述的生动性和形象化。

)
走进生活寻找“风”
师:听!“风姑娘”来了。

(多媒体播放风声,并出示教材30页~31页图画)刚才“风姑娘”和小朋友们玩风车累着了,她想藏在这幅画里悄悄地休息休息,我们把她找出来,和我们继续玩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风姑娘”藏在什么地方呢?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并说说你怎么知道“风姑娘’’藏在哪儿的。

(集体交流,上台指说……)
生1:“风姑娘”藏在小朋友的头发和衣服那儿,因为那个小女孩的头发和衣服都被风吹起来了。

生2:柳条被风吹动了,所以这儿有风。

生3:“风姑娘”藏在这儿!还好这个同学用手把帽子捂住了,不然他的帽子就要被风吹走了。

生4:这个小女孩闻到花香了,说明有风。

师:为什么说“风姑娘”在这儿呢?
生:因为风吹过会把远处的花香带过来,虽然我们离花很远,也能闻到花香。

师:所以小姑娘说了一句一一
生l:(齐声回答)我闻到了花香!
生2:这个小男孩在河边玩帆船,帆船要依靠风才能行驶,而且河水都被风吹皱了。

生3:远处房子上的炊烟也被“风姑娘”吹弯了。

生:小姑娘手里拿着的手绢都飘起来r。

(分析点评:在找图中的“风”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加深对“风”的感知。

先以讨论形式,分小组说说“风姑娘藏在哪儿”,再进行集体交流,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对“风”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找到风”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

)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风姑娘”啊,无处不在。

她,也藏在我们的教室里、校园里、生活中,你能找到她吗?注意教室的前、后、左、右、上、下,还有窗户外边儿。

(生离开座位找“风”,然后汇报交流。

)
生1:“风姑娘”藏在那儿!(指着空调上飘动的彩带说)空调有风,把彩带给吹动了。

生2:这儿有风!(指着墙边微微晃动的一串彩色气球说)没有风,气球是不会动的,所以肯定有风!
生3:“风姑娘”藏在窗口的风车那儿!你们看,风车还在转呢!
生4:那儿,风把窗帘吹动了。

生5:教室上边的彩旗在动,也有风!
生6:铁栏杆上挂着的风铃在响,只有在有风的时候,它才会发出很动听的声音。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

(请学生静静地仔细倾听风铃悦耳的声音。

)
生:还有窗外的国旗在飘动,说明有风。

(师生一起往窗外看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

)
生:在老师的讲台上也有风,杯子上的热气全都往左边动。

因为有风,热气才会往一边动。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

你观察得可真仔细呀!
(生掌声鼓励。

)
(分析点评:本环节旨在把风与学生生活实际切实地联系起来,进一步感知“风”。

让他们走下座位,走出教室,走出课堂,充分调动感官,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去观察、感受与风有关的生活现象。

同时也把课堂延伸至课外、课下,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一些与风有关的资料,让家长带学生到公园或街上去感受风。

)
欣赏大自然中的“风”
师:“风姑娘”逃不过小朋友们的火眼金睛,她夸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生活的孩子,决定带咱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感受“风”。

(随着教师的叙述,多媒体播放大自然中“风”的录像片段。

)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大海,海风轻拂海面,海浪轻轻拍打着海岸,海鸥从海面掠过,似乎也在感受着海风带来的清爽;一整片的芦苇也和着“风姑娘”的拍子跳起了舞蹈……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在北京天安门,红旗迎风飘扬,看,多么壮观!……
(师生一同欣赏大自然中的风。

)
师:大自然的风多美呀!所以古往今来许多著名的大诗人写下了不少与“风”有关的千古名句,我们语文课刚学过几首,你们还记得吗?
(师生齐背古诗《春晓》《村居》。

)
(分析点评:欣赏是一种以儿童的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

本课就利用了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海风的清爽、红旗迎风飘扬的壮观,欣赏和感受大自然的美。

这一环节也注意了学科间的渗透,与欣赏语文学科中有关“风”的千古佳句联系起来,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欣赏风。

)
制造“风”
师:嘘!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块儿把眼睛闭上,静静地听,用心去感受,你们感觉到了什么?
(打开电风扇。

)
生:风!
师:这风是从哪儿来的?
生:风扇。

师:这风是大自然制造出来的吗?
生:不是。

师:那是谁制造的?
生:人类!
师:对,我们人类是非常聪明的,可以自己制造风,风扇就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

小朋友们,你们也可以自己动手制造风,你们看
看这是什么?(出示蜡烛,并点燃)这下“风姑娘”可要出题考考你们啦!谁能自己动手制造风,使燃烧的蜡烛熄灭?注意了,你可以用你身上的任何一个器官,任何一件东西,做任何一个动作来制造风,我们比比看,谁的方法和别人的不一样,谁的方法最特别。

(四人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并请学生上台演示方法。

)
生1:用嘴吹灭蜡烛。

生2:用书能扇出风,使蜡烛熄灭。

生3:直接把蜡烛拿到空调窗口,使蜡烛熄灭。

(其他同学情不自禁地为这一方法鼓起了掌。

)
生4:脱下外衣,用外衣扇动使蜡烛熄灭。

生5:扇动扇子使蜡烛熄灭。

生6:用手使劲扇动,使蜡烛熄灭。

生7:取下头上的帽子,用它来制造出风,让蜡烛熄灭。

生8:今天外边很大的风,我把蜡烛伸出窗外,它就熄灭了。

生9:把蜡烛拿到门边,门一开一关能制造出风,使蜡烛熄灭。

生10:拿出口袋里的气球,使劲吹大,然后把气球口对准蜡烛,让它熄灭。

(分析点评: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风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中的问题开展探究的兴趣,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造风来让燃烧的蜡烛熄灭,目的在于在让孩子了解风这种自然现象的基础上,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动脑动手制造风去熄灭蜡烛,去探究、解决问题,增加对风的了解,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展现和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
和“风”做游戏
师:小朋友们的点子可真多,“风姑娘”直夸你们呢!她很开心,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现在清你们把和“风姑娘”有关的玩具拿出来,咱们一块儿到操场上和“风姑娘”做游戏吧!(师生一起到操场尽情地放风筝,玩竹蜻蜓,玩风车……)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块儿学习了“风”的形成,一起寻找“风”,欣赏“风”,制造“风”,还和“风姑娘”做了游戏。

“风姑娘”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呢!她等着小朋友们用自己聪明的头脑,智慧的双眼,勤劳的双手去发现!
(分析点评:开展与风相关的游戏,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风带给人们的快乐。

)
风儿吹呀吹教学反思
《风儿吹呀吹》是人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中的第三课。

该单元的单元目标是让学生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通过各种活动理解活动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培养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鉴于这些目标,我采用的是自然实验教学方式,增强教学中的活动性和开放性,注重创设情景。

设计了一个虚拟的人物“风姑娘”,用新颖的课件展现在学生面前。

整节课以“风姑娘”贯穿,让学生与“风姑娘”进行对话,共同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到风的存在,体会风带来的快乐与危害,使学生认识风有力量,了解风的作用。

并通过动手实践学会制作纸风车。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

本着品德与生活课的课程标准:“热爱生活”、“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和新课程理念,在本课中设计多种活动,我尽量利用活泼多样的活动来展示“风”这一主题,让儿童主动参与活动,不断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不同的活动形式,展示主题的深度也不同,能让具有不同生活经历和理解能力的儿童都学有所得。

整节课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我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儿童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传授者。

课一开始,我通过让学生猜谜、与“风姑娘”交朋友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然后我沿着谈风、找风、用风、玩风的思路来设计本课的活动,在谈风这个环节中,我利用了学生喜欢的谜语形式作为导入,学生在快乐的猜谜活动中,走进本课,同时对风有了初步了认识。

在接下来的找风环节中,我则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们用语言去描绘他们感觉到的风,这时学生们用他们的眼光、童真的语言来找风,有的说风吹在脸上痒痒的,我找到了风;有的说我的头发飞起来了,我找到了风;还有的说红旗飘起来了,水起波浪了,小帆船走了......在这个环节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观察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生活阅历,使学生在观察中互相产生感悟和共鸣。

在找风活动中,我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看、去听,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直接体验去获得对风的感知,教学重点得以突破。

玩风的过程中学生一起动手做了纸风车,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又学会了一门小技巧,特别的是在制作过程中,使孩子们的感情更融洽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教学难点在孩子们的玩耍中轻松解决。

总之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受最深的是课堂中我们要设计多种活动,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们的兴趣,更给了学生不同的锻炼机会,特别是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还可以让学生们看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就像本课当中,有的孩子表达能力很好,所以在前半节课中表现非常活跃,可是也有些学生却只能听,但是在后面的动手操作中,有些学生却找到了自信,很高兴的去帮助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