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21-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21-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三部分,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试号等相关信息用0.5毫米黑色墨水
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答题时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
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考生答题时必须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
谦 (gōng) ▲②欣 (wèi)▲
满腔热 (chén)▲④无边无(yín)▲
下面两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
这一带的假山迂回屈折,路复山重,要是慢不经心地随意游览,就好像误入了诸葛孔明的八卦阵,迷迷糊糊地找不到出路。
苏州之水,没有选择江河的奇险,更没有选择苍海的磅礴,而是在吴中大地上,选择了一种平静的意态,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向人们提供更为丰饶的水乡物产。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或篇名。
(lo分)
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
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名著阅读。
(5分)
了成功押运生辰纲,杨志一路上小心谨慎,殚精竭虑。
请至少说出三个能表现杨
志使用计谋或小心谨慎的细节。
(3分)
5.在“饮水与健康”主题班会上,老师让你做一个“关于饮水的重要性”的专题发言。
下面是老师为你提供的材料,请你从中提取三条主要信息。
(3分)
【材料】
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人体内2/3以上是水。
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需的物质。
水可以溶解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对维持人体组织的正常功能必不可少。
喝足够的水可以预防感冒,使感冒患者早愈。
因为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足够的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
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
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
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身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6-7题。
(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
试从诗人的思想感 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8─11题。
(13分)
范仲淹为将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
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
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
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
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
②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
③韩琦:北 宋大臣,公元1040年出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时人称“韩范”。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①遂.
改参知政事 ( ) ②请罢.
举正用仲淹 ( ) ③固.
辞不拜 ( ) ④复除.
参知政事 ( )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故贼亦不敢辄犯其.
境 A
从其.
真无马邪(《马说》) 故.
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B
温故.
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会.
王伦寇淮南 C
会.
宾客大宴(《口技》)
执政可由谦官而.
得乎 D
虽多忌克,而.
能以天下事为(《赵普》)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4题。
(8分) {{{{
珍惜弱点(姜维群)
①人皆有弱点,但弱.x不同于缺点。
缺点是行为道德上的不足之处,然而弱点大都是心理性格上的不如人处,若说缺点可以改正,可以克服,那么弱,毅不仅与生俱来,还要伴人一生。
物本身都有正反两个方面。
据说海南岛的柏油路面很抗热,零上40摄氏度以上也
样,事物的某方面愈弱,它的反方面愈强。
诸葛亮最大的弱点谁都知道,一生太
谨小慎微了,当年大将魏延曾提出偷袭长安的奇计,但被诸葛亮所否,致使魏延至死都认为这是诸葛亮的大失误。
然而街亭失守,诸葛亮被迫摆空城计,司马懿之所以不敢贸然进城,是诸葛亮凭借一生用兵谨慎的“弱点”赢得了这步险棋。
可以这么说,弱点也是强点,所以弱点也需珍惜。
④任何一个物种身上都存在弱点,但这并不影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规律。
善用“弱点”者不仅不弱,反而会成为强中强。
以老鼠为例,其相貌卑琐,鬼鬼祟祟,无犬之忠,无猫之乖,无牛羊之肉香,无鸟禽之美丽。
正因为它的“弱点”,人不仅不驯化它,还要打杀之而后快。
兵法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老鼠在千百年的厄运中反而存活,鼠的家族绝对数量超过人的数量。
⑤世界万物无绝对的强点和弱点。
弱点于人不是什么赞疵,生出来便是人的累赘。
因为弱点在任何一个物种中,犹如物体与影子的关系,根本谁也离不开谁。
性格急躁失之鲁莽但决断性强,慢性子的人稳重有余但反应迟缓。
世界上没有谁会有一个绝对的优势,也没有谁一点儿优势也没有,基于这一点我们任何人不须自卑,更不用自暴自弃。
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视自己的弱点,进而利用自己的弱点,学业上事业上都能进取。
譬如大画家黄宾虹,晚年双目几近失明,然而他凭借感觉绘画,反而开创另一境界,成一大家。
⑦珍惜弱点是人生的不气馁,是完善人格的进取,是在弱音上奏出强音的大手笔。
利用自己的弱点是弥补,是反弹,可弱点一旦被他人利用便不是吉兆了。
像吕布好色的弱点被人掌握,一个美女貂禅便让他如木偶般任人摆布,最后英雄身首异地:珍惜自己的弱点别让他人利用弱点,在某种程度上是生存的保护色,是缺憾之中的聪明。
12.文章认为,缺点与弱点有两点不同,请写出这两点不同。
(2分)
14.根据文意,简要说说应该怎样珍惜弱点。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
(17分)
七月的底片(纪效成)
①当我的双脚踏上故土时,林荫里坪儿弹唱着的乡曲就不知不觉地翻出了我儿时七月
的乡村底片,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在我平静的记忆里丰腴地站了起来。
③蒲棒燃着,红红的光,袅袅的烟,传送着蒲穗的清香,而在这清香里的我们,沐浴着夏季的风雨,茁壮成长!
④林荫里有许多不知名的树,但也有像这碗口粗的榆树的。
对,就是这榆树,有过我们多少亲切的记忆啊。
⑤雨后,椭圆形的榆树叶清新流翠,我们轻轻地摘下几片叶子,放在唇边,于是就有了纯真浪漫的童谣了。
风吹干了枝叶,冷不丁的有蝉蜕立在皱纹深深的枝干上。
啊,我们高兴了,抢着将蝉蜕收入口袋,然后便在林荫里、家前屋后的树林里寻找着,这样就可以将它卖入药店而有点零花钱了。
对,就是为了这蝉蜕,我们还动过手呢。
⑦记忆里,家前有一颗大榆树,它可是我们的快乐了。
假期,我们近十人坐在榆树下编织着蒲包,只听见蒲儿欢快地吟唱,在我们的怀里快乐地跳着舞儿。
或许是人多,不知不觉地就较真了,没有讲话说笑的声音。
偶尔,一阵风洒下一点鸟屎,立刻就引发一阵哄笑,平静随即不复存在!是才艺展示吧,爬树!五六个孩子一起爬,突然在一条较细的树枝上发出“咯咬”一声,人还未反应过来,就有一个伙伴双手紧拽树枝地往下落,耀眼的弧线,像坠落的风筝似的,我们吓死了,还好,没有出事,真是虚惊一场!
⑧日落时,余晖下的榆树更是显得宽厚仁慈。
邻居家的收音机便立在树下的小桌上,刘兰芳老师的声音飘了出来,织包的、谈闲的,都在这富有磁性的声音里汲取营养,走过如花的童年!
⑨终于到了河边了,以前宽阔的水面窄了许多。
我摇头叹息,人们的聪明才智使河流失去了灵性和激情,在河里凫水已是我记忆的珍藏了。
那时的我们像是水里的游鱼,偷藕、捕鱼、打水仗、比潜水等等,围观的人们,尤其是女孩子的欢呼声,让我们浑身充满了力量,溪水就是表演的舞台了。
⑩一阵笑声惊醒了我,原来是几个孩子嬉戏着从我面前经过,我看着他们手里拿着冰棒,嘴里说着上网打游戏的内容,我知道他们已没有我们儿时的影子了,我们儿时的底片再也不会有他们的身影了,是一种悲哀还是一种进步,我不得而知。
我只知道,七月的底片紧紧属于我自己!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第①段中“丰腆”一词的含义。
(2分)
16.文章围绕儿时七月的乡村底片写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4分)
17.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现特色及其作用。
(4分)
18.文章最后一段说“我们儿时的底片再也不会有他们的身影了,是一种悲哀还是一种进
第三部分(60分)
20.作文。
(60分)
请以“含泪的微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及所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