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大学生道德缺失及心理健康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大学生道德缺失及心理健康教育
1 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当前大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发展主流是积极、健康的。

大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人生目标明确,且社会化程度较高。

而且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

尽管如此,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那些脱离社会现实,对高尚而空洞的价值观教育不屑一顾。

这些学生的道德观日趋现实,并且不少以个人为中心。

那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说法所占比重加大,而“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只有少数学生赞同。

更有不少学生赞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法。

这些同学的心中最重要的只有自己。

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功利化的倾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金钱至上的观念对他们毒害极深。

必要的互相帮助,有些学生也会认为是等价交换,是相互利用。

有的学生还认为“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是渣子;而多讲奉献,少讲索取,则是傻子”。

更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考试抄到了是光荣,考试抄不到就骂监考老师;偷窃和破坏他人财物已经成为习惯;同寝操戈欺负弱小的时有发生。

一些学生功利心理极强,担任班级干部就是为了升本、得奖助学金、入党,服务意识不强。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道德风尚已经到了不得不关注的地步,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难解的课题。

2 心理不健康容易导致大学生道德缺失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历时多年,对北京500多个班、两万多名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后所得出的结果也表明:当今中学生3个人中就有1人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

而心理的不健康,很容易导致道德的缺失。

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的社会背景更加复杂,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就会更大,道德缺失更值得关注。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受外在环境影响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无疑是最直接的,家庭教育不当会引发诸多心理问题。

学校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显然比在家里的有效教育时间更多。

作为学生的第二家庭,学校的教育偏差更能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道德缺失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长期的培养和引导,不能一蹴而就。

心理健康教育加工和塑造的直接对象是青年的心理素质。

即大学生在知、情、意、欲、需求等方面的素养和品质。

其中人格素养在心理素质中处于核心和首要的地位。

它决定一个人心理品质的特征和活动状态。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好不好与
其人格因素息息相关。

一个人的人格素养不健全其认知、情绪、品德、生活与工作等方面必然出现危机。

由此,也就容易导致大学生的道德缺失。

有些大学生有厌学情绪,有些是单亲家庭等,这些同学在缺少家庭关注的同时,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而变得更加自卑,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些同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就会表现出冷漠、孤僻、暴躁、多疑、自私等状况,严重的就表现出了道德缺失。

3 心理健康教育是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备受关注,但真正投入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并不多见,有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更是由其他教师兼任。

高校都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但往往是公共课,并不受学校重视,由于教学内容和形式枯燥,学生也厌于学习,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如果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把大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作为切入点,解决一些现实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调动内心中积极的有利因素,从而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都是养成教育,要把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要多关心他们,赏识他们,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勇于面对挫折和失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种关爱势必会影响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被关爱,才能关爱别人,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心理健康了,道德素养也就随之提升了。

4 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4.1 注重加强教师心理健康
由于大学生前面所述的心理特点,大学教师的心理素质要求相对高于其他职业。

有些大学生的心理本身就很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有的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

这就要求大学里的辅导员和科任教师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平时的表现。

针对不同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以免因为方法不对影响教育效果。

而且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阵地,教师对培养教育学生负有重大责任,心理索质不好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心理索质好的学生,所以教师心理健康应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在“为了学生好”的借口下,有意无意地伤害学生的心灵。

4.2 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情感交流
师生之间的感情能够荡涤一些学生暂时被蒙蔽的心灵,情感教育是医治学生心灵创伤的良方。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创造奇迹,存在人类最伟大最珍贵的事物”。

教师的爱是转化学生心理障碍,使他们重新站立起来的动力支柱。

有的同学入学后,产生对学校生活的排斥,不知道怎么生活,不知道怎么去和同学、老师沟通与交往,平时独来独往,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不好,甚至自理能力都很差。

这个时候学生需要的就是老师的关心与同学的关爱,让他感觉到学校的温暖和同学的友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通过心与心的交流使心理有偏差的同学从新找到生活的乐趣,与同学融合到一起,共同生活和学习。

4.3 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教师或是辅导员的任务,更是所有教师的职责。

目前各学科本身都蕴含着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因素,如德育中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美育中审美心理品质的培养,学科教学中的智力培养等,都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必不可少的因素,各科教学要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在教学目标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索质培养目标,学科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教育机构也要注重辅导员和科任教师的心理学知识培训,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民化发展。

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巨大的工程,是广大教育者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只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相配合,只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所有有责任心的人能用满腔的爱心,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对症下药,定能够为大学生筑起一道心理防线,为大学生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打好坚实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锡改,张慧.心理健康教育与青少年人格建塑[J].教育科学研究,2007(6).
[2] 刘丽萍,张月英.谈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