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
1 专业建设基础 (2)
1.1 行业背景 (2)
1.2 社会需求分析 (3)
2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5)
2.1 专业发展目标 (5)
2.2 专业发展模式 (5)
2.3 人才培养目标 (6)
2.4 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特色 (7)
3 建设内容 (8)
3.1 构建“两主两强”基于设施作物生产过程的项目教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
式 (8)
3.2 围绕职业能力选择课程内容,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9)
3.3 编写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实践一体的特色校本教材 (9)
3.4 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10)
4 改革举措 (10)
4.1 设立项目课程 (10)
4.2 重组课程内容 (11)
4.3 改革教学形式 (12)
4.4 考核模式的改革 (12)
5 绩效考核目标 (13)
6 专业建设预算 (17)
6.1 实训基地建设经费预算 (18)
6.2 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及相关内涵建设预算 (19)
6.3 教学团队建设经费预算 (22)
6.4 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经费预算 (24)
6.5 设施农业教材建设经费预算 (24)
6.6 教学研究经费预算 (25)
6.7 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预算 (26)
项目负责人:杨静
项目组成员:由农林系有一定的行业实际工作经历,又了解高职教育的资深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项目组,指导、实施及监督本专业建设。
项目组校内主要成员表
项目说明:本专业建设项目总资金为200万元,申请中央财政投资200万元,建设时间三年。
1 专业建设基础
1.1 行业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之一。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西藏区域、行业经济
和社会发展需要,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是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繁荣,全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设施栽培水平也不断提高,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设施种植的热潮,设施蔬菜栽培、果树栽培、设施花卉栽培和藏药种植已经成为增加农村收入的重要途径;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对新鲜园艺产品的需求大增,这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发展良机。
社会需要大量设施规划设计、设施工程施工管理、设施植物生产和养护管理等方面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同时,也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业设施的广泛应用必然导致设施生产方面人才的大量需求,但目前从事设施栽培、管理和经营方面的专业人才却不多,甚至有些地方特别是一些乡、村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专门人才。
由于不懂业务和管理,很多地区的设施农业生产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应,温室设计修建不合理,温室生产项目、茬口安排不得当,温室生产小气候环境调控方法不当,特别是温室生产病虫害防治不过关,造成设施农业生产效益低下,设施农业生产企业衰落、倒闭事件也时有发生。
快速培养一大批设施农业生产方面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已经成为我区社会的普遍需求,这正是我们职业技术院校的历史使命。
1.2 社会需求分析
西藏全区农牧民人口约210万,占全区总人口的80%。
解决农牧区和农牧民问题,关系全局,涉及根本。
自治区党委、政府将“三农”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全区农牧民生产生
活条件不断改善,农牧业生产步入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十一五”期间,西藏将投入涉农资金292.9亿元,重点支持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农牧区特色产业发展、农牧区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农牧业生产的直接补贴,增加农牧民收入。
根据自治区“十一五”农牧业发展规划和紧紧围绕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我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2010年,全区扶持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地(市)级龙头企业达50家,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20余家,延伸了农牧业产业链,提高了特色产业的转化增值水平,农牧产业化初具规模。
重点加强了优质青稞、干果、食用菌、藏药材、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技术研究,经过多年努力,我区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农牧业科研、推广机构,培养了一批农牧科技人才队伍。
目前,全区共有农牧业科研机构12所,涉农学术团体7个,自治区、地、县三级农牧科研推广机构151个,农牧科技人员只有1734名。
农业产业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型人才和大量的具备现代农业技术的新型农民,在2008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将加大对农牧民进行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培训教育力度,每年投入5000万元,培训人次达13万。
而我区现有农业科技人员数量来看,农业技术人员有1400多人,其中种植业技术人员只有400多人,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我系生源绝大部分都是牧区藏族学生,他们生活贫困,入学之前没有一技之长,只有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立足社会,这对整个西藏社会的稳定意义非凡。
在未来几年,西藏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直线上升,这给我区农业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2.1 专业发展目标
通过三年的建设,探索出适合本专业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出适合设施农业生产领域的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开发出工学结合的立体化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打造出具有设施农业生产专业双师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建成与项目课程相配套的生产教学一体化的校内外结合的实训基地;培养出职业道德素质好、专业技能强,具有较强专业适应性和岗位针对性的的设施农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专业建设总体水平达到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前列,同时带动园艺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2.2 专业发展模式
本专业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以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根据本课程特点,紧紧围绕“强实践、求创新”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充分发挥和利用我区设施园艺企业,特别是高原设施花卉、种苗及藏药种植生产企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争取在三年时间内,通过不断开展教学改革,全方位提升课程组教师教学水平,建立较完善的课程网络建设体系,不断增强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
2.2.1 专业发展定位
从事设施生产的花卉园艺师和中高级种苗工。
各级各类农业企事业单位设施农业技术指导工作。
常见园艺设施施工与管理。
各级各类农业企事业单位设施农业植物应用性科学试验与新技术推广工作。
农业企事业单位设施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与检疫工作。
农业企事业单位农药、化肥、生物制剂等推广工作。
农业企事业单位果品、蔬菜、花卉、藏药的贮藏、加工工作。
农业企业园艺植物种子、种苗生产工作。
各级各类农业企事业单位、设施农业植物生产组织管理工作。
独立从事设施作物及藏药植物的生产、经营工作。
2.2.2 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构建“两主两强”基于农作物生产过程的项目教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3 人才培养目标
2.3.1 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调研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在广泛调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原则是既要兼顾专业培养目标的多样性,使学生毕业后在职业选择、职业进修方面富有弹性,为学生留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又要考虑学生直接上岗的能力。
确定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从事设施栽培的企事业单位培养蔬菜、果树、花卉、设施育苗及设施建造和管理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3.2 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对设施农业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相关的职业标准分析,确定设施农业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设施蔬菜生产、设施果树生产、设施育苗、设施花卉生产、设施藏药种植、常见设施的建造及管理。
每个典型任务反映了对应
职业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
2.3.3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体系
以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为核心构建项目课程体系。
按工作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
这三大职业教育的功能。
2.3.4 根据职业能力选择教学内容
围绕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一致。
以项目为载体整合相应的知识、职能和态度,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2.3.5 以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和配置教学条件
在项目课程中根据每个项目的性质,设计教学载体和教学形式,把教室变为职业情境,把知识评价变为岗位要求评价。
以真实的企业环境为标准,以公司生产运营模式为实习程序,再现真实的企业氛围,按照生产流程或生产环节实施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教师由传授知识型转变为专业技术指导型,达到双师素质。
每个岗位或岗位群方向都要引进或聘请至少一名行业专家或能工巧匠参与建设与教学。
2.4 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建设的突出特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本着职业目标多级培养与专长培养结合;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与学生长远发展结合的原则。
课程体系按岗位要求设计项目,构建项目课程体系,它是工学结合模式在本专业的应用与创新。
全学程划分为三段,第1~4学期为素质培养和通用专业能力培养阶段,完成素质养成、园艺植株培育、商品花卉、蔬菜生产、温室设计、设施施工与管理等四
个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增强岗位适应性;第5学期是职业能力强化阶段,学生可根据兴趣和就业岗位自行选择某一岗位,在真实的生产或仿真环境下进行综合实训,强化学生的岗位针对性;第6学期是职业能力应用培养阶段,学生到企业顶岗学习,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便于学生毕业后与就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
园艺作物生产季节性强,设施栽培可以打破生产的季节性,四个典型任务都按项目课程模式实施教学,根据生产季节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在苗圃、温室、施工现场等职业情境中按工作过程的基本结构完成工作任务,融教、学、做为一体。
3 建设内容
3.1 构建“两主两强”基于设施作物生产过程的项目教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使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多岗位的就业潜力及长远发展的职业储备。
“两主”分别为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依据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对应的岗位或岗位群能力为核心构建项目课程体系,内容的选择依据岗位任务,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一致;教学模式以教、学、做一体为主体,四个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全部实现教、学、做一体,分别在校内实训基地相应的实训场或设计中心完成。
“两强”分别为强化某一具体岗位的能力培养,利用第五学期进行职业能力强化培养,学生可根据兴趣及需要选择岗位中任何一个,按照工作的过程,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训练,同时强化职业素质培养,使得学生掌握能力与企业的需求相一致,实现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教学与生产的协调一
致,具体体现为强调学生的培养是职业教育而不仅仅是技能教育、强调教室与实习地点一体、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体、教学季节与生产季节一体,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氛围中承担学生与员工的双重身份。
人才培养分三个阶段(2+0.5+0.5):第一阶段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温室蔬菜、藏药育苗生产,花卉育苗生产,果树生产,设施工程施工与管理五个项目的教学。
(即第一至四学期按基于项目的工作过程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完成专项的实践技能),同时开设专业拓展课程,对学有余力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必要的储备;第二阶段是职业能力强化培养阶段,学生可自主选择所有岗位中的任意一个岗位进行强化培养(第五学期按基于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和项目任务的毕业设计);第三阶段是职业能力应用培养阶段,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培养学生一线工作的能力(第六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3.2 围绕职业能力选择课程内容,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围绕项目课程方向,建设5门优质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内容。
以项目作为教学载体,以工作过程顺序安排教学顺序,实现教、学、做一体。
3.3 编写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实践一体的特色校本教材
高职教育注重的是实践技能(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也应该以实践技能为单位组合,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内容安排上以农时季节为主线。
专业课教材打破学科体系,打破总论与各论的划分,在保证必要的理论基础之上,主要讲授农业生产适用技术,实验课和实训课的总学时数要等于或大于理论授课的学时数。
所有课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根据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打破理论与实践二元课程模式,以项目为教学载体,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再结合行业的实际,围绕优质核心课程编写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实践一体的特色校本教材。
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将优质核心课程全部建成教学课件。
3.4 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以立体化为目标,以网络化为平台,建设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专业资源库内容主要包括: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项目课程标准、项目课程立体化教材、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专业技能标准、试题库、教学素材等等。
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在线答疑,将课堂教学进一步延伸到课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开辟空间,提供场所,使专业资源库不仅成为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辅助老师,也成为专业教师的好助手。
4 改革举措
4.1 设立项目课程
根据生产岗位设立项目课程。
在教学计划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以工作任务组织、调整课程的设置和具体的授课内容;经过岗位需求调研,依据岗位所需的能力构建岗位系列课程,进行专业细化培养;以完成某一项目或某一产品为宗旨组织教学,将各门课程有机的整合,边学习、边操作;通过综合实训或顶岗实训,达到直接上岗的目的;针对岗位的
需求,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强的实训项目,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并通过工学结合模式进行实施选择规模较大、管理相对规范、生产内容较多的企业作为顶岗实习单位,同时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技术指导,按专业系列岗位培养方向派出相应的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并为企业完成部分生产任务;教师可以兼任企业的技术顾问,同时进行实践培训,实现双方互利双赢的局面;学生实训结束后,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果用人单位满意并且学生本人同意,可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实现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就业统一协调,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4.2 重组课程内容
通过对就业市场的深入调研和以往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充分掌握了相关单位和就业市场的用人标准、人才需求情况及行业发展趋势。
根据岗位群的知识、能力要求,以能力为本的原则将课程合理地整合成若干主干课程,做到削枝强干、删繁就简、重点突出、强化应用。
课程内容的设置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行业特点,紧紧围绕社会需求,突出实效,按生产岗位的实际需要安排授课内容。
遵循技术、能力培养的规律,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各类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创新的技能培训模式,使学生技能的培养依托行业、企业,靠近市场,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习掌握融入行业和市场主流的实用技术。
按照专业课的内容要求确定专业基础课内容,种植类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和《农业气象学》合为一体,新编
成《植物生长与环境》。
公共基础课注重应用性,改《化学》、《高等数学》、《大学语文》为《应用化学》、《应用数学》和《应用写作》。
政治课的学习,结合当前的形势、农业生产的现状和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情况综合开展,改变课堂教学为社会和环境教学,改变课节教学为专题报告和形势报告,教学和学习贯穿于三年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而不局限于某个学期。
4.3 改革教学形式
对实践教学较强的课程改变以往先理论授课,再教学实习的单一教学方式。
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结合生产周期性,以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改革,根据生产任务、生产季节进行集中授课,边讲边做,深入现场,结合任务,反复训练。
在全真的环境中,学生可通过各实训项目的练习、考核及具体生产任务掌握各项技能,锻炼吃苦精神,培养合作能力,提高管理水平。
如植物栽培养护课程采取分阶段进行集中教学,操作内容与季节、生产紧密结合。
一些项目由学生自行设计、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根据最终的成活率确定任务的实施情况。
使学生的学习与生产、科研结合,掌握了技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4.4 考核模式的改革
进行教学考核模式改革,重点改革考试方式和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考核。
根据作物生产过程,探索实施“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法。
5 绩效考核目标
表5-1: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绩效考核表
6 专业建设预算
未来三年内,本专业建设需投入经费200万元。
其中,实验实训条件建设97万元;实验实训内涵建设15万元;师资队伍建设30万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0万元;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35万元;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建设13万元。
表6-1: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建设项目资金投入总预算表
6.1 实训基地建设经费预算
校内实训基地以真实的设施农业种植环境为标准,创建或改建设施作物种植实训场,保证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顺利实施。
充分挖掘校内实训基地的潜力,实现其功能最大化,并兼有社会服务功能。
设施作物种植实训场(日光温室)
建设目标: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的设施作物种植实训场;满足常规设施蔬菜、果树、花卉品种育苗、种植的实训作业要求及新植物品种展示园。
同时兼有科研、优新苗木生产的功能。
建设地点:堆龙教学基地。
建设功能:一是满足教学实训需要,具有80名学生同时实训的工位数;二是开展设施园艺植物生产示范和应用等科研活动;
建设内容:常规设施园艺育苗植物种植实训区、设施园艺植物生产示范区;
基本配置:主体骨架、覆盖材料、自然通风系统、外遮阳系统、内遮荫系统、湿帘风机强制降温系统、移动苗床、栽培槽、倒挂微喷、施肥系统、采暖系统、电动控制及配电系统等。
结构形式:采用标准文洛式6.4米跨双屋脊全智能PC板连栋温室类型。
以常规设施蔬菜、设施花卉、设施花卉的育苗及种植为主,兼顾优良设施园艺植物生产示范,为全智能化现代温室,占地约300平方米。
造价97万元。
表6-2: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分项预算表
单位:万元
6.2 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及相关内涵建设预算
根据农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整合实训资源,开发实训项目,紧密结合作物生产环节,加大校内外生产性实训,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
校内实训环节积极探索由系部组织教师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实训时与学生签订实训目标责任管理协议,并提供所需的材料、仪器、设备,学生按照协议在教师的指导下具体实施操作,实训成绩根据学生对仪器设备操作熟练程度、实训环节的完整性、协议执行情况、实训成果等进行评定。
校外实训环节积极探索“企业为主、学校参与、共建双赢”的管理运行机制,构建校外实训基地长期运行的互动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约束机制,实现校企双方的深度结合。
成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实训基地管理、指导小组,共同制订实训管理办法、实训计划,共同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共同组织实训管理。
实训期间合作单位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学生按照职业岗位要求担任临时性生产人员。
实训成绩根据实习态度、考勤、技能熟练程度、实习成果等由实训基地管理小组进行综合评定,重点考核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操作技能。
(表6-3、表6-4)
表6-3:实训大纲和操作规程建设分项预算表
单位:万元
表6-4:实验实训条件内涵建设分项预算表
单位:万元
6.3 教学团队建设经费预算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结构优化、梯队合理、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通过提高专业带头人水平;引进和聘请行业的能工巧匠;骨干教师培训和实践技能提高,打造高职教育理念先进、专业技能精湛、专业理论扎实,能引领行业发展的教学团队。
6.3.1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培养1名熟悉行业企业发展动态、把握专业发展方向的专业带头人,主持专业建设工作,完成专业建设任务。
到国内设施农业发达的省份进行学习交流,开展园艺植物生产设施、生产技术、良种选育技术及职业教育等领域进行学术研究,接受先进技术的培训。
使专业带头人能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引导行业的科学研究、生产经营、高职教学的方向。
6.3.2 骨干教师的培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按岗位核心课程确定相应的骨干教师,通过引进行业专家、在职培养、企业锻炼、国内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使骨干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精湛的专业技能;了解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熟练掌握相应岗位的先进技术。
6.3.3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聘请四个岗位的行业专家或能工巧匠4名,指导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