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三模语文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市2024 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三)
语文参考答案
2024.03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7 分)
1 .(3 分)A
2 .(
3 分)D
3 .(3 分)B
4 .(4 分)
①可夯实“夏王朝信史说”这一共同认识基础,使夏文化公共考古传播内容更具科学性。

②可唤醒公众对夏王朝的“历史记忆”,推进夏文化公共考古传播。


对一点给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 .(4 分)
①改变不重视公共考古的态度,提升公共考古教育的自觉性。

②加强对公众的了解、研究,提高公共考古传播的针对性。

③通过新兴媒体的传播平台,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公共考古。

答对一点给2 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8 分)
6 .(3 分)B
7 .(3 分)C
8 .(6 分)
①由一位战友从回忆的角度来叙述,使叙事更详细;
②由亲历事件的战友以第一人称叙事,使故事更真实;
③在叙事中融入在场战友切身感受的描述,使故事更有感染力。

答对一点给2 分,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6 分)
要点:(生活化的笔)①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以“替写家书”这一平凡小事为线索展
开叙事;②用实录笔法写战士们的对话争论;③语言质朴自然、口语色彩鲜明。

(军营里的世态人情)①真实展现了基层官兵日常工作、生活的场景;②塑造了生活常态中朴实、真诚、高尚的军人群体形象;③具体表现了基层战士的奉献精神和军营中深厚纯朴的战友情谊、亲如一家的军民情谊。

答对一个方面给3 分,其中每个要点1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20 分)
10 .(3 分)B
11 .(3 分)C
12 .(10 分)
标点:寺在山之阴,山高,月出岭背,比树头发白,夜阑矣。

翻译:寺在山的北面,山势高峻,月亮从山岭的背面升起,等到树梢挂满月光,夜将尽了。

加对标点符号给4 分;译对大意给4 分;译对关键词给2 分,“阴”“比”两处,译对一处给1 分。

13 .(4 分)
①都运用贴切的比喻;
②都从视觉角度写日的颜色。

答对一问给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文本一:
西洞庭山上古寺很多。

我依次一一游览。

十七日从包山到达罗汉坞。

这天登临了缥缈峰,沿着山后的坡路下来,询访西湖寺,并在寺中住宿。

稍稍坐定,便听到隆隆的声响,那是由于寺院靠近太湖,奔涌的波涛震响着,在霜天的月色之下,听了这波涛声让人分外感到凄凉清冷。

半夜里从梦中醒来,听到巨大的水声轰鸣撞击,使我的身心都感到不寒而栗。

第二天早晨,沿着湖边进入村庄水坞。

将要抵达水月寺,一长溜的松树在两旁夹着道路。

寺前有几棵银杏树,都有一人合抱那么粗,霜天的树叶凌空飞舞,看了令堂堂男子汉的心胸变得古朴而淡雅。

越过山岭,觅得华山寺。

寺在山的北面,山势高峻,月亮从山岭的背面升起,等到树梢挂满月光,夜将尽了。

第三天,离开华山寺,越过一小座山岭,橙子、橘子花更为繁茂,篱笆内外村落之间显得十分艳丽妖冶,但橙与橘的风格是严肃端直的。

走走就到了长寿寺。

离寺院半里路,见到松树环绕的高台、巨大的石块。

面对着百棵霜橘,又为青青的树林点缀了一株绛色。

为游览甪庵,取道柯家岭。

这里的山岭如同衣襟衣带萦回着西太湖。

这天风和日丽,群峰历历可数,晴天的湖面如同明镜,但是无风而涛声砰砰作响,依然在夜间声声敲击于枕边。

到了甪庵,信步擅入果园。

有道短墙插入湖中,靠墙西望。

残阳快要西下,云蒸霞蔚瞬息生发,目光驻留送别夕阳。

夕阳由一块通红的圆盘变为半块玉玦,直至成为一道深红的线。

夕阳已浸在山下,湖光倒映着晚霞,忽然如同长虹,但四面的山峦也是冥色合拢了。

二十三日又从包山到天王寺。

松林无边无际,横向披覆有数亩地之广,松树的大小类似水月寺的。

同一天,游资庆寺,看到黄叶纷飞,疑为置身水月寺的银杏树下。

但是此刻斜阳映在树上,如同发白胡须老翁,脸上为云彩所布呈现出微醉的红晕,不光是棱棱的傲霜之气。

这就是包山、华山景色之所以美妙的主要因素。

文本二:
一年四季各有其不同的自然景物,而各种景物又呈现不同的容貌;感情随着自然景物的不同而变化,文辞又是由于情感的激动而生变。

因此,《诗经》作者在受到自然景物的感召和触动时,就会产生无限的联想和类比;在景象万千的大自然中流连欣赏,在看到和听到的范围内低声吟咏。

描写、图摩景物的气势、状貌,既能随着自然景物的变化而委婉尽致;联属、比附景物的色彩、声音,也能应合内心的感触而反复斟酌。

所以,《诗经》中,用“灼灼”来形容桃花色彩的鲜艳,用“喓喓”来模仿草虫吟唱的声韵。

用“皎”字来形容太阳的洁白明亮,用“嘒”字表现星星的微笑,只用一个字就曲尽了事物的特性:这都是以最少的文字来概括丰富的内容,把景物的形貌神情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了。

即使此后经过文家千百年来的反复思索,又有谁能用什么字将它们更改替换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14 .(3 分)C
15 .(6 分)
同:都表达了希望社会和平安宁的情怀。

异:①刘诗以野花稀少衬托战后开垦的耕地之多,还暗含对友人治理能力的肯定;
②岑诗写菊花在战场边开放,还含有对故园的思念和对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的同情。

答对“同”给2 分;答对“异”给4 分,答对一点给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
16 .(6 分)
(1)举杯断绝歌路难吞声踯躅不敢言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古之人不余欺也而臆断其有无
答对一空给1 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 小题,13 分)
17 .(3 分)A
18 .(6 分)
示例:
原文“菜”单独成句,强调了老董吃得简单;原文的语言节奏更贴合吃饭的过程,“咬一口”和“吃几口”对举,将老董吃得津津有味的场景写得更传神。

答对第一点给2 分;答对第二点给4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 .(4 分)
示例:
这时节奏逐渐加快,用的全是短句,一连串的动词铺陈,连用呼告
答对一个语句给1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 小题,7 分)
20 .(3 分)
④但因为这些词语乍听起来都是一样的(但因为这些词语初听起来都是一样的)
⑦本来应该存在于论证不同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便被切断了
⑨这种联系是不可或缺的(这种联系不可或缺)
答对一处,给1 分。

21 .(4 分)
示例:
第一处的“论辩”指的是正确使用证据和推理来支持观点的过程,而第二处的“论辩”指的是逞口舌之利的争吵。

这个关键词的词义不统一,结论“逻辑课只会给社会增加紧张气氛”也就无法成立。

答对词义辨析给3 分,答对第一处给1 分,答对第二处给2 分;答对结论分析给1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 分)
22 .(60 分)(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