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北京市八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北京市八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民歌,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属于口头艺术,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民歌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广泛传唱,充满艺术的感染力和强大的生命力,让人。

A.结晶薪火相传焕然一新
B.结晶口耳相传耳目一新
C.积淀薪火相传耳目一新
D.积淀口耳相传焕然一新
2、下列古今异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

)《苏武传》
B.皆为陛下所成就。

(取得的成绩。

)《苏武传》
C.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遵守约定)《廉颇蔺相如列传》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死的自谦说法,人死埋于地下。

)《张衡传》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法欣赏是书法创作的延伸,不同的________的欣赏层次、手法、识见有很大差距,因此作品被夸大、误读的现象也存在。

尤其是共时性的欣赏,受到此时审美________的影响,有所倾向性,因此需要历时的递进性欣赏。

不管优秀书法作品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对于欣赏水平不够的人来说,更多的只是一种感官消遣的作用。

譬如“好看”,或者“不好看”,是从日常生活的________出发的,其联想与想象也是非艺术性的,只是依生活________来理解一件迎面而来的作品。

消遣方式各种各样,价值向度也不同。

但展厅空间提供了一种与外界不同的外在形式,陌生的、新奇的,使人感到新鲜。

每一个欣赏者审美层次不一,在面对作品时感觉差异很大,但是让视觉感到顺畅、合适,也就成了最基本的条件。

所谓“外行看热闹”,也是要给外行提供热闹可看。

热闹就是形式,可以延宕人的欣赏时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创作者风气理性耳濡目染
B.欣赏者风气理解所见所闻
C.欣赏者习气理解耳濡目染
D.创作者习气理性所见所闻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优秀书法作品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对于欣赏水平不够的人来说,更多的只是起到一种感官消遣的作用。

B.尽管优秀书法作品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对于欣赏水平不够的人来说,更多的只是起到一种感官消遣的作用。

C.虽然优秀书法作品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对于欣赏水平不够的人来说,更多的只是导致一种感官消遣的作用。

D.尽管作为一种审美形态,优秀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对于欣赏水平不够的人来说,更多的只是--种感官消遣的作用。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是欣赏的外行,使其驻足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B.只有让欣赏的外行能够驻足,才更显得有意义
C.欣赏的外行能够驻足,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D.尽管是欣赏的外行,但使其驻足也是有意义的
4、在二十四节气里,部分节气,大小相对:如小暑与大暑,小雪与大雪,小寒与大寒。

但有特例,那就是只有小满,没有大满。

下列对这一特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满是--种将熟未熟的状态,意味着事物还有发展的空间。

B.小满是凡事要适可而止的提醒,也是内心不思进取的流露。

C.大满是对完美境界的描述,体现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

D.大满则易招损,一切达到极致后,往往容易走向相反方向。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钱
袁枚
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

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定清流。

空劳姹女千回数,屡见铜山一夕休。

拟把婆心向天奏,九州添设富民侯。

[注]①姹女:少女。

东汉灵帝刘宏母永乐太后好敛财,京城有童谣:“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
为堂。

”②铜山:汉文帝曾赐宠臣邓通铜山,让他自铸钱。

景帝时,邓家财被抄没,穷饿而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将钱拟人化,以“君”相称。

首联说日常生活“动辄烦君”,让“我”很发愁。

B.有钱要会用,不谈钱不一定就是真正清高,这种对世态人情的分析有道理。

C.嗜钱如命、不择手段聚敛财富是要不得的,前车之鉴,人们应该吸取教训。

D.颔联叙述描写,表达了诗人的金钱观;颈联运用典故,具有一定劝世功效。

2.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理想? (6 分)
6、(1)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喜爱穿戴汉服等传统服饰,在一定范围形成新的“古风”时尚。

稍深入了解,我们会发现,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活跃于当代中国年轻人感兴趣的诸多领域,包括音乐、网络文学、服饰、动漫、影视剧、纪录片、吟诵、射艺、艺术摄影等等。

简单概括,“古风”是一种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风格特征的当代文化现象。

其形成和传播可追溯到十余年前,主要在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群体中流行。

年轻人为何喜爱古风?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精神需求更加突出,加速发展的互联网为个性表达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满足精神需求提供丰富资源。

于是,不少有心者尝试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转化,形成富有个性时尚气息、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流行元素,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放大,受到众多青少年喜爱。

古风满足这些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也体现他们对生活仪式感的需求。

仪式感让生活更加有节奏和秩序、有期待和回味。

仪式形式和种类无限多样,但都是为营造富有意味的特殊氛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寻找文化差异和个性,跨越时代的“古风”是以流行。

认同感和仪式感都需要有足够丰富的形式因素。

影视剧、网游、社交媒体中的服装、化妆、道具等形式设计有时比情节和思想更吸引青少年关注,这种对形式美的追求联结着古与今。

诸如声音、颜色、线条、辞藻、姿态等形式因素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称为“文”,孔子讲到育人的高级阶段即“文之以礼乐”。

宫室、车马、衣冠、器物、乐舞等古代礼乐文化,多是当今古风的源头;宋词元曲的意象、戏曲表演的典范等也构成古风的创意资源。

当代青少年中流行的古风审美并不意味想要复古。

激发古风的触媒主要还是当代文化样式:动漫、网游、Cosplay、网络文学以至网络商铺等,从一开始就具备鲜明的新媒体特点。

正因如此,古风时尚与世界流行文化有着深刻的相通处——重在展示个性认同和审美偏好。

不过,与一般流行文化不同,基于古代文化符号的古风毕竟还有传统的制约。

古代文化符号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以规范性为首要考虑。

就像如今各种制服,不能怎样好看就怎样穿,就像戏曲表演讲
究“宁穿破,不穿错”。

对照这一标准,当前基于网络文化和流行时尚的古风审美则有碎片化、不稳定的特点。

这种特质的积极方面是有一定创造性,另一面则是随意和粗糙,有些作品或现象甚至被讥为“辣眼睛”。

此外,因对创新尺度理解不同,古风爱好者群体内存在各种取向:有的强调要严格尊重传统形制,有的只把古风作为设计元素来运用,两方面推向极端都有偏颇之处。

由此,古风发展过程中总有小众与大众、兴趣与商业之间的矛盾和平衡。

其实,音乐、服饰、文学等各个细分领域都存在相近规律:一开始,几个深度爱好者基于共同兴趣形成小圈子,交流作品,分享心得;随着知名度和吸引力越来越大,更多追逐时尚者进入,打破小圈子的交流语境;有了更大社会关注以后,商业模式介入,兴趣爱好不再是主要推动力量,出于成本考虑,商业运作难以支持初创者般的无条件投入,商业营销也常有标新立异之举。

所有这些,在忠实粉丝看来就是“变味”,于是,追求“纯粹”者又开始另起炉灶。

从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应该看到古风在年轻人中的流行,让传统文化以当代时尚的方式再一次迸发活力,文史专业研究者或可深入进来,帮助年轻人将兴趣爱好发展成为可持续、有后劲的创新之举。

全面审视和整合古今中外各种文化资源,跨度既大,歧路纷杂,经典也往往正是在大量试验和探索中淬炼出来的——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当代时尚为土壤,我们有底气和耐心静候这一流行文化的发展成果。

(摘自孙焘《挖掘传统文化的时尚之美》,《人民日报》2019年8月2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风之所以活跃于当代中国年轻人感兴趣的诸多领域,是因为年轻人追逐时尚的天性。

B.古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十余年前,其流行的群体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

C.虽然古风爱好者在古风审美上对创新尺度理解不同,但其内在取向还是一致的。

D.古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兴趣爱好和商业运作之间的矛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抽丝剥茧探究了“古风”流行的本质。

B.文章先对“古风”下定义,再分析“古风”流行的原因及发展特点,最后提出应对措施。

C.文章对“古风"的流行持完全肯定的态度,认为”古风”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文章对“古风”的议论分析极具辩证性思维,也具有深远的历史眼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少年轻人喜欢穿戴汉服等传统服饰,并不意味着他们想要复古。

B.“古风"满足了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因而受到众多青少年的喜爱。

C.商业运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古风”“变味”,但“古风”的发展并未因此而终止。

D.“古风”的流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积极的作用,不可简单粗暴地否定。

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看隧道的老表
李新勇
①离开故乡多年,每次探亲,除了想多陪伴年迈父母,我就想去看看我的傻子老表。

这一次,有机会把一年的公休假跟过年的长假绑在一起,终于如愿以偿。

②他的妻子,我的表嫂,一个拥有三百多号员工的土特产进出口公司董事长,说她派车送我去。

我说老表每次往返你这里,是你派车还是他自己乘车。

表嫂说以前他自己乘车,现在他自己开车。

我说,那我还是自己乘车去吧,看看他曾经走过什么样的路。

③出了门我想,我这傻子老表果然傻到家了,其他不说,表嫂是个前呼后拥、腰缠万贯的老板,而自己却是个隧道看守员,单凭这一点都能斩钉截铁认定,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傻家伙。

④我的傻子老表曾是我的偶像,他脑子好使,读书过目不忘,初中毕业考上铁路中专,一转身就脱离了农民身份,成为公家人。

1980年代,在面朝黄土背朝天靠老天爷赏饭吃的乡村,这种华丽的转身是具有模范效应的。

⑤我考上大学那一年,他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乘回来探亲之机,送了我一床毛巾被。

那时候,我们弟兄四个都在读书,家徒四壁。

这条毛巾被,是我最值钱的行李。

在大学里,白天搭在床沿上,当坐垫,以保持床单被子整洁,晚上当被盖,夏天直接搭到肚子上,冬天盖到被子上。

一直用到我沿江东下,定居江尾海头。

这份情谊,我断断忘却不了。

⑥人们开始认为他是傻子,是从他放走窃贼开始的。

据说一天晚上,窃贼趁他熟睡之际入室盗窃,被他捉了个现行,他不但不把那家伙扭送派出所,还问人家遇到了什么难处,拿出钞票给贼人,然后开门送贼。

用村里人的话说,是脑子缺八根筋的人才干得出来的。

⑦后来中专文凭不吃香了,遍地都是大学生,他便从车站被安排到更运的地方做了隧道看守员。

他妻子离职下海,生意越做越大。

接常理,他早该成为妻子的帮手。

即使什么都不干,窝在家里享清福,也不至于被人当作傻子。

⑧通过北斗导航,很快查到老表看守的隧道,一千多米长,在横断山的崇山峻岭之中,两头没有站点。

不到两百公里的路程,换了三种交通工具,打听了十多个人。

四围大山,面临深谷,谷底平原,四方八面全是草木和山树,没有人烟。

接到我的电话,他站在隧道口迎接找,左手手电筒,右手钢锤,头上有头灯,牛皮工具包向左斜挎腰间。

快三十年不见,他没有发福,仍然清瘦,只是容颜苍老,面皮黑得像擦亮的铁器。

⑨正是吃饭的点,没有火车经过,他从工具箱里取出一把手电筒递给我,把我往隧道中领。

进入隧道二十多米,黑暗立即把我们湮灭,两只手电和老表额头上的灯,证明还有两个活人存在。

在隧道中部有三个避车洞,中间一个摆上了两张凳子一个暖炉,旁边简易的工具桌上两个保温饭盒,就是我俩的中饭。

他招呼我坐下来,趁着没有火车经过,赶紧吃饭。

⑩我问他一年到头到底在防备什么,又没见他带枪,他说的确不需要枪,但需要钢锤、钢尺、数显扳手、电子硬度计、红外测距仪等十多种工具,都在挎包里,还需要眼晴。

这一条隧道虽不算长,但修建于1970年代,当年建筑材质和技术有限,加上处在构造地质上,容易出现裂纹和渗漏。

这条铁路很忙,每20分钟一趟火车往返,他每天要巡检三个来回。

查看哪里有裂纹、哪里有渗水空鼓,没有列车时敲敲铁轨,临时停车时敲敲车轮,判断情况,电筒不离手,
可以照明,还可以打信号,这活儿一干,快三十年了。

⑪我问他为啥不跟表嫂做生意。

他说他曾经停职了一年,两个月在他妻子的公司里吃闲饭,十个月在医院和家里养“心病”。

关键是脑子里全是隧道里的岩壁和铁轨,睡不着,心脏像被人挖走了。

妻子懂他,待他病愈,支持他来上班了。

正说着,一列火车驱赶着满隧道强烈得睁不开眼睛的光芒呼啸而过,巨大的咔嗒声震得耳鼓麻木失灵,疾驰的寒风带着沙粒和灰尘打在脸上,细小的疼痛在脸上像花朵一簇簇绽放。

老表笔直站立在避车洞中,表示隧道内一切平安,示意火车安心通过。

⑫吃了饭,巡检完剩下的隧道,返回到刚才他接我的地方,距隧道口十来米的一块平地上,一间十来平米的红砖小屋里,办公桌、电话、床铺、简易灶台,一应俱全。

我说,换了我,坚特不下来。

老表笑笑,“你一年到头写作,换了我,我也坚特不下来。

”说罢,我们对着眼前深邃的山谷笑起来。

(有删改)
1.从叙述方式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的作用。

2.结合第⑧段内容,分析作者是如问塑造老表形象的?
3.第⑪段画线句的语言运用很有表现力,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4.有人认为标题改为“傻子老表”更好,结合全文,从构思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全国各阶段学生视力不良率情况调查表
材料二:
近日,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在该中心举办的研讨会上发布了《国民视觉健康报告》。

研究估计,2012年我国5岁以上总人口中,近视和远视的患病人数大约5亿,其中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在4.5亿左右。

保守估计,2012年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将高达5600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高达1.1%左右。

若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

到时候,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行业领域,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可能面临巨大缺口,将直接威胁我国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安全。

报告指出,中国面临着比西方国家更为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

李玲建议,应系统地制定公共政策,可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将青少年视觉健康同国家发展、公共安全联系起来,将减少青少年近视率作为“十三五”发展的重点项目。

其次,将视觉健康纳入国家健康保障计划。

最后,加强视觉健康的社会宣传、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配套措施。

(摘编自李玲《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有删改)
材料三: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其中提到,到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同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近视成因分为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由先天因素为主导致的高度近视,其患病率较为恒定。

而后天环境因素中,生活方式特别是户外活动不足、学业负担过重等引起的近视越来越明显。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上海眼视光学研究中心主任周行涛表示,当前我国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特点,近视患病率仍在上升。

中小学生群体中近视率不断升高的问题,并非近年才出现的,而课内外负担过重一直被当作近视发生的重要原因。

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使孩子继续沉迷于各种电子产品中,对于降低近视发生的概率更是雪上加霜。

对此,《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控制电子产品使用。

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

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避免在孩子学习和娱乐活动中过多使用电子产品。

(摘编自《我国近视患者已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2018年08月20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0年以来,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不良率已超七成,这一现实给各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劳动力缺口。

B.2000年以来,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视力不良率上升幅度较大,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特点,这启示我们降低近视患病率要从小开始。

C.我国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增长迅猛,青少年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一,这样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亟需解决。

D.青少年的近视问题不仅关乎个人的视觉健康,也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安全,国家有必要进行有效的政策干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是青少年近视低龄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征求意见稿》指出家长必须禁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

B.《征求意见稿》将青少年的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地方政府和学校进行问责的规定有效降低了青少年近
视的患病率。

C.《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指出,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会加大社会经济成本,可借鉴国外经验化解危机。

D.近视的成因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环境因素,近年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的提高与他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关系越来越大。

3.降低我国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

好学,明经
..为郎,病去官,复为州从事。

..,后为都尉、太守功曹,举孝廉
大司马王商辟宣,荐为议郎,后以病去。

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为西曹掾,甚敬重焉,荐宣为谏大夫,迁豫州牧。

岁余,宣坐免。

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

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

是时,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始执正议,失傅太后指,皆免官。

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

上以宣名儒。

优容之。

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
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宣复上书,上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旬月皆复为三公
..。

拜宣为司隶。

丞相孔光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宣出逢之,使吏钩止丞相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宰相。

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

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下廷尉狱。

博士弟子济南王成举幡太学下,曰:“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

”诸生会者千余人。

朝日,遮丞相孔光自言,丞相车不得
行,又守阙上书。

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髡钳。

宣既被刑,乃徙之上党,以为其地宜田牧
..,又少豪俊,易长雄,遂家于长子。

平帝即位,王莽秉政,阴有篡国之心,乃风州郡以罪法案诛诸豪桀,及汉忠直臣不附己者,宣及何武等皆死。

时,名捕陇西辛兴,兴与宣女婿许绀俱过宣,一饭去,宣不知情,坐系狱,自杀。

(《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B.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C.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D.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文中指鲍宣以此科进入仕途。

B.孝廉,孝,指孝悌者;廉,清廉者。

汉朝选拔人才的科目,常合为一科,也指被推选者。

C.三公,文中指西汉时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的合称。

D.田牧,指打猎与放牧,又指农业和牧业,后泛指从事农牧生产,在文中即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