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多,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愈加频繁。

这对涉外秘书工作人员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比比皆是,作为秘书工作者要处理好跨文化交际活动,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出现,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因此,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等就十分必要了。

本文就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三个方面对涉外秘书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涉外秘书;文化差异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涉外活动日益增多,我们常说:“中国经济要与国际接轨。

”但是,我们在“经济接轨”的同时也应重视“文化接轨”。

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日益增多。

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活动、相互交流的过程。

而跨文化交际与普通交际的差别就在于一个“跨”字,即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格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与事物越来越多的走进我们的视野,它为我们提供了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

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对来自陌生文化和国度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交往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从而最终导致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失败。

因而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等就成了涉外秘书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
题。

一、了解与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与信仰,注意与尊重各国习俗禁忌(一)尊重习俗和信仰是国际交往中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

因为不同国家的习俗、宗教信仰有别,社会制度不同,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有较大的差别,因此,秘书在涉外商务活动中就要注意区别对待和谨慎从事。

1、饮食安排。

秘书要注意了解来宾的饮食习惯,特别是与宗教相关的饮食禁忌,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查好相关的背景资料,对来宾的饮食禁忌做充分的了解。

如美国人大多数吃西餐,喜欢清淡、咸中带甜的口味。

早餐喝牛奶吃烤面包,平时喜欢喝的饮料有冰水、矿泉水、可乐、啤酒、威士忌、白兰地等;英国人每餐都吃水果,不爱吃带粘汁和辣味的菜,爱喝清汤;法国人忌食无鳞鱼,不吃辣味食品,吃肉时喝红葡萄酒,吃海味时饮白葡萄酒;德国人不吃大鱼虾、海味,他们口味偏酸甜,不喜欢油腻、太辣的食物,爱喝啤酒等。

2、住宿安排。

住宿安排同样要尊重外宾的习俗和信仰,稍有疏忽会被认为是无礼。

如日本人和韩国人对“四”非常反感,因为“四”与“死”同音,所以在安排住宿时忌讳出现“四栋”、“四楼”、“四号”之类。

对于此类习俗,秘书人员容易了解,一般在安排时会予以重视。

但对于下面的个人细节,秘书就很难把握了:某学校聘请一名加拿大外教,学校专门安排的外籍教师宿舍设施配置齐全,还铺了腈纶地毯。

不想外教住进不久,就要求将腈纶地毯换成草席地毯。

原来该外教是个环境保护主义者,一切不利于环保的日常用品均不使用。

这一事例提醒秘书,在涉外交往活动中应尽可能了解每一位外宾的个人情况,包括兴趣爱好、经济状况、性格特点等。

(二)禁忌是风俗礼仪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正所谓“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旨为崇敬主人之意,这也是当今国际交往中的一条普遍原则。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禁忌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人们有着强有力的现实约束力。

有些禁忌犹如希腊神话中刀枪不入的大力士阿契
里斯隐藏在脚踝上的死穴一样怕被触及。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语言模式和文化圈之间的接触,最容易引起误会和引发冲突的就是禁忌,了解有关禁忌,并服从禁忌是有效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之一。

1、交谈禁忌。

东西方交际习惯有许多不同之处,西方人不愿他人问及年龄、婚否、收入、住址、经历及信仰。

西方男性一般不参与妇女圈内的议论,更不可面对妇女说长论短;交谈时,一般不喜欢他人上前旁听,更不可随意打断他人的谈话。

如跟英国人交谈,忌两膝张得太宽,不可架二郎腿,不可背手或手插入口袋,更忌拍打肩背;美国人最忌询问私人财产及收入。

2、行为禁忌。

与我国习惯不同的是,欧美上年纪的人,他们在上楼梯或爬山时,千万不能扶他们;印度、缅甸等国忌用左手传递东西;巴基斯坦人忌拍打后背,也忌以手帕为礼物;美国人忌穿睡衣迎客;泰国人忌用脚指东西给人看或用脚踢东西给人。

在西方国家,双方握手时,千万不要越过另两个人拉着的手与第三个人握手。

3、颜色禁忌。

欧美一些国家忌黑色;巴西、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忌黄色,认为它是凶色、丧色;日本人忌绿色,认为其为不祥之色;泰国人死后姓名用红色书写,故忌红色;比利时人认为碰到蓝色会遭不幸,所以忌蓝色;蒙古人厌恶黑色,认为黑色象征贫穷、不幸、背叛及暴虐;白色则不为摩洛哥人接受,认为白色为贫穷色;乌拉圭人则忌青色,认为它预示黑暗的来临,会带来不幸。

4、数字禁忌。

欧美国家普遍忌讳“13”这个数字,在涉外接待活动中切记不能安排在13号房间,不坐13号桌子,不设13次航班。

另外他们也忌周三和周五,认为这两天不吉利,因而在安排涉外交往活动时应避开,如果“星期五”正巧和“13”日重合,则更为凶险,被称为“黑色星期五”。

在东方一些国家则忌讳“4”这个数字,在日本“4”和“死”同音,所以,日本的医院都没有4号病床和4号病房,谁也不愿意躺在“死”号房、“死”号床等“死”。

海外华人和港澳同胞中的广东籍人也忌用“4”字,在非说不可时则用“双二”或“两个二”来替代。

日本
商人忌2月和8月,认为这两个月是淡季,会影响生意,因而与日本客人做生意,不要选择2月和8月。

6、花卉禁忌。

法国人忌黄色花;英国人忌黄玫瑰;德国人忌郁金香;意大利人忌菊花;印度人和日本人忌荷花;南美国家的人忌紫色花;另外各国普遍忌纸花。

二、尊重各国的交往礼仪
世界上有着众多的国家和民族,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各个国家和民族又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礼仪。

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活动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成为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要取得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成功,必须首先成功把握各国各地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这样才不至于让传承上千年文明的中国在跨文化交往中“非礼”于人。

作为秘书工作者,在涉外交际活动中要熟悉对外交往礼仪,这样才能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成功。

(一)欧洲地区。

欧洲人比较保守,因而更注重礼仪,握手是他们基本的问候形式,注重互换名片,喜欢准时守约,特别厌恶他人在饭桌上抽烟。

英国人特别重视礼节,约见时切不可提前到,尽量准点;交谈中也切忌谈有关宗教及君主制的问题。

法国人比较浪漫,会见时不妨赠送一些高雅且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小礼品;另外法国人也喜欢准时赴约,一般不愿谈几个人、政治或钱等话题。

德国人同样注重守时,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交往时习惯于互称头衔,千万不要直呼其名。

(二)亚洲与太平洋地区。

亚洲人注重礼貌,不要一落座就开始谈生意。

在此地区,英语是商业用语,因而你的名片须一面印英文,另一面印母语。

日本人时间观念很强,注意穿着仪表,见面一般不握手,只是互相鞠躬。

日本人很重视名片,名片上最好印有日文。

澳大利亚人喜欢热情握手,并直呼其名,时间观念极强。

新加坡人很注重清洁卫生,谈话应避免涉及宗教与政治,安排洽谈要准点到达。

(三)美洲地区。

美国人热情好客且不拘礼节,自由平等观念较强,没有论资排辈的习惯,喜欢直呼对方名字。

洽谈时,美国人喜欢直截了当,
直奔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企业均是五天工作制,周六周日休息,一般不进行商务交际活动,在圣诞节前后两周也不进行业务洽谈。

且会晤时间应事先约定,业务洽谈多在午餐时进行,参加人员应穿正规西装。

三、语言与非语言交际
(一)语言交际。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总是同该民族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形成不同的语用规则。

语言也是信息的载体,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维和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

我们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往时,如果对语言背景不了解就会很容易产生误解,从而导致不同文化间交际的失败。

不管是从工作性质还是工作内容上来看,涉外秘书都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且无可争议的“国际通用语言”,所以涉外秘书工作者,要掌握较高的英语语言运用技能,避免在涉外交际中出现中式英语,阻碍跨文化交际的进行。

语言交际的两条重要指导原则是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准绳,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

涉外秘书人员应该掌握礼貌原则,尤其要注意汉英礼貌的跨文化用语差异。

如,“贬己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汉民族听到别人的赞扬时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示谦逊有礼;英语民族则没有贬己尊人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是总会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欣然接受。

由于存在着文化价值差异,汉民族认为英语民族过于自信,缺乏谦虚;而当英语民族听到中国人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非常惊讶,认为汉民族惯于言不由衷或过于直率。

(二)非语言交际。

所谓的非语言交际是指通过对时空的利用、身体行为、声音行为和外表形态来传递信息的交际方式。

语言是人们进行商务活动时的主要交际手段,但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往往会伴之以一系列的非语言行为。

非语言行为包括声音的变化(音高、音调、音质和语速),面部表情的变化,身体语言的表达(体态、身体距离、空间方位、手势、
姿态和触摸)。

有些非语言行为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不同的文化对它们有不同的理解与使用。

例如,中国人都知道点头表示“是”摇头表示“不是”,但对尼泊尔人、斯里兰卡、一些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却恰恰相反。

又如,一些身体语言在中美文化中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

中国人跺脚以示愤怒,美国人将此解释为不耐烦;中国人演讲完毕,通常为自己鼓掌,而美国人认为这是不谦虚的表现等等。

非语言行为常常难以捉摸,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成败,在涉外商务交往中需要特别注意,要尊重对方的非语言行为习惯或习俗,区别不同文化和种族背景的客人,分别以礼相待。

经济全球化发展,跨文化交际增多,这对涉外秘书工作人员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是社会对涉外秘书工作者的需求越来越大;挑战则是面对各国不同的语言与文化背景,对涉外秘书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涉外秘书必须从各方面了解与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与信仰、注意与尊重各国习俗禁忌、尊重各国的交往礼仪、注意语言与非语言行为的理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处理与避免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能力,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涉外秘书实务》杨剑宇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
[2] 《秘书礼仪》陆予圻郭莉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年
[3] 《涉外礼俗知识必读》刘玉学刘振强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年
[4] 《涉外商务交往中应注意的礼仪》杨启华
[5] 《经济全球化视域下涉外秘书职业挑战与应对》宋灏鑫
[6] 《跨文化秘书接待工作》李炯标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课程设计)评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