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潜能开发与经典诵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烈推荐:儿童经典诵读与潜能开发——包剑英各位家长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讨论儿童经典诵读与潜能开发的话题。

在今天这个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会看到人们面对压力越来越大。

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轻松愉悦,有的孩子表现的疲惫不堪,为什么有的孩子他感觉到学习很快乐,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厌学烦学,原因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在讨论儿童的潜能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一个南瓜的潜能有多大。

在美国玛森理工学院,进行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实验人员用很多鉄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的捁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的长大时对这个鉄圈产生的压力有多大。

最初科学家们估计,南瓜最能够承受大约500磅的压力。

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

实验到第二个月的时候,这个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

并且,当这个小南瓜承受的压力达到2000磅的时候,研究人员必须要对鉄圈加固,否则,南瓜就会把铁圈撑开。

最后,当研究结束的时候,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才产生了瓜皮的破裂。

当科学家们打开南瓜,发现这个南瓜已经没法再食用了。

因为它的中间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试图想要突破包围它的鉄圈。

并且这个小南瓜为了充分吸收它的养分,以便于突破限制它成长的那个鉄圈,它的根部甚至延展超过八万英尺,所有的根往不同方向伸展。

最后,这个南瓜独自地接近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与资源。

各位家长,我们去体会,一个小小的南瓜,在科学家们最初估计只能承受500磅的压力,而实验的结果却承受了5000磅的压力。

表明这个南瓜的潜能是被人们所估计的整整超过了十倍。

一个南瓜甚至有如此惊人的潜能,那么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呢。

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家们是怎样来看待人的潜能的。

人的潜能主要分为体能和智能。

体能又分为热能与机械能。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个人一昼夜浪费掉的体能,如果全部转化为热能,可以把它相当于自己体重的水烧
热到50度。

美国有家电信电话公司,就是通过有效的吸收全楼三百多名职工散发出来的热量转化为电能,来照明调温的。

而那座大楼它的温度可以常年保持到摄氏18度到29度之间。

各位,我们想一想,全世界现在有六十多亿人,如果把每年浪费掉的人体能,相加起来相当于十二座核电站所发挥出来的电力,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浪费。

那么智能的浪费就更为可观了。

如果人类能够将一半的大脑功能发挥出来,那么可以轻易的学会四十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十二个博士学位。

在六十年代科学家认为,已知人类的头脑目前只发挥了不到10%的功能。

想想看仅仅这不到10%的功能,就已经造就了今天的科技及进步。

那么如果把剩下的90%的潜能再能发挥出来,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奇迹呢。

到了七十年代,一位名叫马克利得米德的科学家说:我看人类的潜能发挥出来的不超过6%,也就是说人类的潜能还有94%没有发挥出来。

到了八零年,沸声世界的心理学家奥托他又说:据我最近估计,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到他全部能力的4%,那也就是说还有96%的潜能没有发挥出来。

更令人兴奋的估计还在后头,他便是世界赫赫有名的控制论奠基人之一恩维纳,他说:可以完全有把握的说,每一个人,即使像爱因斯坦这样做出了辉煌创造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他自己的大脑潜能还不到百亿分之一。

我们估计的数字只所以越来越低,是因为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源泉之强大,根据现代的发现,远远超于我们过去十年前乃至五年前的预测。

各位,人的潜能毋庸置疑。

我们看一看,在这个世界上,有人的成就比我们高出十倍、高出百倍、高出千倍、甚至高出千万倍的人都有。

那人和人的差异到底在哪里呢。

既然人具有如此大的潜能,那又是什么事束缚了人的潜能发挥不出来呢。

那又如何来开发人的潜能呢。

这我想,像我一样,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家长都很关心这个问题。

不仅关心如何让我们的儿童、让我们的孩子的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也关注我们自己的潜能得更大的开发。

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这个社会中可以更轻松的完成我们手头的工作,可以更轻松的达到高效的目标。

因此人类从有文明以来,哲人智士、科学家们都在孜孜以求、来探索,到底如何发挥人的潜能,到底什么制约了人的潜能的发挥。

那,一直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有一批科学家们,他们经过对世界
顶尖人物的拜访、研究,他们宣称他们发现了如何开发人的潜能的技术。

因此,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学问,就是那样的一批科学家们,在那个时候,他们发展出来的一套潜能开发的理论。

这个理论呢,简单的说,叫神经语言程式学。

可能刚刚听到这个名称,对很多人来觉得非常陌生。

的确,它是一个前沿的学科。

是心理学科、认知学科、管理学科、行为学科这四大领域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理论成果与技术成果之一。

那这批科学家他们说神经语言程式学,揭示了人的潜能。

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如何释放人的潜能、开发人的潜能的方法与工具。

如果我说神经语言程式学,我们很多家长是很陌生的,如果我说受这个学问所培养出来的人,那么我们很多人都很熟悉。

比如说克林顿、比如说戈尔巴乔、比如说戴安娜王妃、比如说麦克乔丹、比如说那个拳王泰森、比如说那个明星施瓦辛格,这些世界顶级人物,他们都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接受了神经语言程式学的训练。

今天,这个世界上,世界五百强的百分之80%的企业领导人,他们都接受了神经语言程式学的训练。

那这个理论它到底在讲什么,它对于我们儿童的潜能开发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和价值,那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理论它到底要讲什么。

神经语言程式学的这批创始人,这批科学家他们本身有数学家、有语言学家、有电脑学家,他们本身也是当时杰出的科学家。

他们去研究世界上这些顶级人物,不仅是古代的这些顶级人物,更重要的是当代的那些世界顶尖人物,他们和我们普通人到底有什么不同。

当然,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看到的是这些顶尖人物,他们做出的成就比我们普通人要大得多。

同样一个脑袋、同样一个肩膀、同样一个身体,为什么这些人他们创造的成就比我们高出这么多倍呢,成就背后的差异到底是什么呢。

科学家们经过对这些等级人物的研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原来他们的成就不同是因为他们拥有不同的能力。

各位,这是不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也许,我们在座的说这算什么伟大的发现。

你觉得,我不研究也知道啊,人的成就不同,当然是能力不同造成的了。

好像在是一个公理,是一个不证自明,是一个常识。

事实上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讲,并不认为他的成就不同,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同。

那我们身边都有很多人说:你看我的
能力比他强,为什么我今天的成就没有他大呢。

是因为他有一个好爸爸,是因为他逮着一个好机遇,是因为他得到领导的赏识,等等。

有多少人真的认为,他的成就不同真的是根源于能力不同呢。

而科学家们的结论是,没有任何原因,没有任何方面的外在因素,人的成就不同根源于能力不同。

那要想拥有好的成就,就要拥有好的能力,那能力受什么决定呢,能力到底受什么制约呢。

有所谓的天赋吗,有所谓的天才吗。

科学家们当然也承认天赋、也承认天才。

那天赋和天才是怎么产生的呢。

对于我们普通的儿童又如何让他们拥有像天才一样的成就呢。

于是这批科学家们继续研究,能力到底是由什么制约的。

结果他们发现我们,所有的能力都奠基于人的神经系统。

而神经系统是指什么。

在当时科学家们是指我们每一个人的脑神经系统。

科学家们发现,每一个人天生下来,人刚生下来,我们的脑神经系统都差不多。

这样说吧,我们每一个人的脑神经,生下来的时候大概有一千亿个脑神经细胞,人和人之间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人有一千亿个脑神经细胞,而猴子有一百亿个,是人的十分之一,老鼠有五百万个。

了解到这个数据,我们在座的家长是不是会想,哦,人的能力的差别,为什么人比猴子聪明,猴子又比老鼠聪明,看来,一定是脑细胞的个数起到了这样一个差别的作用。

事实上科学家们进一步的研究,人的智商、人的聪明程度、人的能力于人的脑细胞的个数并没有多大关系。

很有意思的是,我们人在娘肚子里的时候,在怀胎二十个月的时候,我们的脑细胞的个数高达二千亿个,那出生下来的时候呢,却变成了一千亿个。

那我们在座的就会知道了,我们不能说在娘肚子里的孩子,他有二千亿个脑细胞,他的能力就比出生下来的孩子就多两倍,事实上不是这样。

我们由此可以看到脑细胞的个数与人的能力没有多大差别。

还有一个例子,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狼孩、猪孩。

如果这个孩子生下来,被500万个。

狼抱走了,被猪抱走了,变成狼孩、猪孩。

若干年之后,他已经长为成人了。

那么我们知道狼孩、猪孩的智商,他的能力,和狼和猪也差不了多少。

由此证明细胞的个数与人的能力没有多大差别。

那人的能力到底与什么有关呢,受什么决定呢。

科学家们的发现结论是,与脑细胞的个数没有关系,却与脑细胞和脑细胞之间产生的连接网络有关系。

什么叫链接
在学习的研究上,我有一个高峰理论。

什么叫高峰理论,当你在学习的时候,如果你直接学这个学科领域最顶尖、最前沿的东西,那么你学习的效率是最好的,学习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我当年在警官院校,给学生来讲宪法、法学基础理论,法哲学这些课程。

他们看教材,他们看不懂,觉得学起来很费劲。

这个时候我就让他们去背诵孟德斯鸠问法的精神。

他们背诵来背诵去也没背诵下来,而且也不懂,然而当他们背诵一个学期下来后,再看所谓的法学教材,再看那个法哲学理论,他觉得轻轻松松就看懂了。

同样,我指导过学生上大学的时候学哲学,他如果看教材学不懂,我就让他去读原著。

那些原著很晦涩、很艰深。

他也读不懂,他也背诵不下来。

然而当他背诵一学期以后,他再看教材,原来觉得很艰深的教材简直想小儿科一样。

这叫学习的高峰理论。

学最顶尖的,然后中等水平的,教材属于基础水准的,那当然就轻而易举。

那么我们都渴望我们的孩子在上学去以后,能够更轻松的学习他的学业,完成他的学业,那如何来做呢。

我们做了大量的这样的研究和实验。

让孩子在三岁之前、六岁之前去读经典。

那经典,什么叫经典,有人说四大名著叫经典。

四大名著当然是经典,属于文学经典。

如果用国学,现在是国学热,国学里面要谈国学的经典,四大名著根本排不上,因为它太小儿科。

那要谈到经典,什么才是经典。

中国文化的经典——先秦百家。

先秦诸子里,四书五经是中国文化最高的高峰。

如果让你的孩子在三岁之前、六岁之前背诵了几本四书五经中的著作,那先秦百家就容易了。

先秦百家如果读了,唐宋八大家叫中等水平。

唐宋八大家中等水平,唐诗宋词就是儿歌了。

这叫经典。

所以我们提倡三岁之前读尽世界经典名著。

你要读中国就要读孔子的《论语》、就要读老子的《道德经》,包括《孙子兵法》、包括《易经》都可以去读。

那么,如果读西方,要学英文,那也从莎士比亚学、从荷马史诗学,一开始让孩子就背诵荷马史诗、就背诵伊索寓言、就背诵莎士比亚。

我想我们在座的很多家长和我都会有同感,我们在上初中的时候开始接触英语。

那学英语的时候,我们都会学:this is a dask、that is a book,今天我都记得。

问题是,这是桌子、那是书,这个东西对我们有什么用呢,我们学会了又有什么用呢。

而如
果我们那个时候一开始就是背诵的,就是记住的是莎士比亚是名句,是荷马史诗中的那些经典的描述,那这个对我们一生中有多少的启迪和启发。

所以,我们提倡要读经典著作。

那对于经典著作是这样,它不仅表现的是这种文字的经典。

同样,经典还有绘画。

今天我看到有很多的大学生,包括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他们说,我们带付眼镜也好歹是知识分子了,然后我们也想能够鉴赏一下名画,也能够欣赏一下这些艺术作品。

然而,他们看到这些名画,别人看的那么激情澎湃。

有人看到这么一幅画,会泪流满面。

而他说:我看不懂。

为什么不会鉴赏。

同样,今天我们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去陶醉、欣赏那个古典音乐呢。

好像,我就听到有博士生对我说:哎呀,我们也是学的到博士了,我怎么听那个命运交响曲对我来讲就是噪音啊。

哎,听流行歌曲他能听得进去,却听这些经典音乐鉴赏不来,欣赏不来。

那我也知道,在北京大学、在人大、在清华,现在也都在办艺术鉴赏的总裁班。

那么我也跟这些总裁们有交流。

尽管是上了这些艺术鉴赏的总裁班,这些总裁们知识有了,然而却没有办法真正去体验、陶醉、感悟那个艺术的魅力。

他懂得了很多知识,却感受不到这份魅力。

为什么会这样。

我跟大家在这里分享一个例子,有一位老总,他陪我去看李苦禅的画室。

我们到了李苦禅的画室,然后我们一幅一幅的在看。

那我们在看的时候呢,我一边在看,一边跟这个老总做了一些交流。

运用一些潜意识的心理学的一些东西给他做了一些交流。

那他本身呢是当地人,到李苦禅的画室呢,他每年都要接待他的朋友、客户,都要去李苦禅的画室,每年都要去五、六次,甚至多的时候一二十次。

然而,他说:我每次来就是陪客户,啊转一转,就转过去,花十来分钟、二十来分钟时间,就看完就走了。

然后我们就到下一个景点去了。

而这一次,他跟我细细的我们来欣赏着个画,结果,在欣赏李苦禅的一幅《劲竹图》的这幅画的时候,我们在那里默默的大概有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我们俩个人都泪流满面。

各位家长,我想我们在座的,也有很多看过这样的名画。

而你看到的名画,会引起你情感的波动吗,会令到你泪流满面吗。

从艺术的鉴赏角度讲,我们见到一个艺术品,大致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呢叫:表性。

你看到的就是这么一个画。

上面有什么样的景物,这个叫表性。

是最表面层次的,
那是一个客观的东西。

第二个层次呢叫:理性。

什么叫理性呢,就是你知道它的画风、你知道它的画派、你知道它的画技、你也知道它的着墨的这种配色、颜色的搭配、你也知道这个画家的生平往事,这个都属于知识层面的东西。

这个叫做理性。

然而,你看到是理性,它与你依然没有多少关系。

第三个层面,是当你看到这幅画,也许你知道作者、画家本身的故事,也许你只是在看到这幅画的时候,突然在内心里,产生一个促动,然后,引起一个强烈的情感,这个叫做:感性。

当你进入到感性的层次,才表明这个艺术品的艺术魅力与你的生命、体验有了对接。

意味着,这个艺术品对于你的生命有了滋润、有了滋养;对于你的人生有了启迪、有了启悟。

这,是你的了。

第四个层次,是更高的层次了,是达到灵性的层次。

我带过一些企业家们去到过五台山、到过一些风景名胜区。

那么我们会看到,到这些旅游的景点,很多人就是在那里拍个照,然后留此存照,到此一游。

那对他来讲,这些旅游景点都是表性的层次,充其量是理性的层次。

然而真的到这些名山大川,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胸襟、感受到自己的智慧、感受到自己的能量、感受的自己的生命中注入了一些名山大川的那种精魂,与你的血脉相通,与你的精魂相连。

有这样的感悟吗。

如果没有,那么它只是表性,只是理性。

那为什么我们今天,我们这么多人,在这些名山大川、在这些名画、这些名曲中、名著中,我们感受不到这份美了呢。

吸收不了它的那种巨大的艺术能量呢。

是因为我们在童年时期,就欠缺这种经典魅力的影响。

关于这一点,我建议各位去了解一些比如说,国际上非常著名的一位华人教育家王财贵先生,他在这方面有过更多的介绍。

在这里今天我不多做介绍,让大家能够了解为什么三岁之前要看尽世界名画,三岁之前听尽世界名曲,三岁之前读上三本、五本这种经典名著。

这个对孩子一生中就具有了非常浑厚的童子功。

对他一生中未来的成功、快乐、智慧的启迪,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

在最后,我要跟大家来讲一讲这个案例。

我自己的女儿,当我明白这一点的时候,我的女儿已经快六岁了。

在心理学上是这样,六岁之前,儿童是用潜意识学习。

六岁之后,儿童是用显意识学习。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我们的家长们,当你的孩子六岁之前的时候,大家家长们聚在一起,啊,很不可思议的讲:我的孩子有多
么多么聪明,我的孩子怎么怎么就容易学到了这些东西。

六岁之后,孩子上学之后,家长们再聚到一起,很多家长就头疼,哎呀,我孩子做作业咋这么慢;哎呀,我孩子写作业就错行;哎呀,我的孩子做应用题就不会做等等,就抱怨更多的是孩子如何笨。

在六岁之前谈到孩子,啊,觉得孩子是天才,六岁之后,觉得孩子怎么变成蠢材。

这里,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六岁之前,生理的本能,是令到我们大量的建神经连接网络。

那它本身的变数就是非常快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六岁之前的孩子在潜意识状态中学习,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在六岁之前,你给他教巧言令色鲜仁矣,涵德之厚比于赤子,和跟他教小兔子乖乖俩只耳朵竖起来,对孩子的智能、对孩子的潜能、对孩子的接收程度来讲,完全一样,没有什么差别。

所以、我是明白这一点的。

可是那个时候,我不懂得经典诵读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当我明白这一点时,我的孩子还差几个月就六岁了。

我立即就做了一个决定,让我的孩子开始背诵老子、背诵《道德经》。

那到了六岁学前班毕业了,那么应该去上小学了,我下决心,这个孩子,不送到学校去,让孩子就跟着在家里呆着,我们跟她教背《老子》。

因为我知道,一上学了以后,就会对孩子有学习的压力了,那么她要做作业、她要完成这些,就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学老子了。

所以,没有让孩子去学。

那经过一年等到她七岁多,开始去上小学的时候,我跟大家来分享,我自己都没有想到,经典诵读对孩子产生多么大的不可思议的神奇效果。

那是九月一号,孩子放学回来,啊,孩子都很兴奋。

我已经多年没有看一年级的语文教材是怎样了,所以孩子回来后很兴奋,书包背上,啊,里面有她的这样书、那样书,就给我拿上来翻着看。

然后,我一面看她的语文课本,一面就听到我孩子很兴奋的在讲。

我越翻越惊奇的发现我的孩子,百分之七八十的文章都背下来了。

各位,我们注意,我们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第一天拿到翻这个语文读本,当然她没有刻意去读,没有刻意去背,只是她带着那种强烈的兴趣在读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记住了。

为什么会记住,因为她已经能够背诵整本在《道德经》,从第一章到八十一章,可以连续的背诵下来。

而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一个孩子
在六岁之前,能够连续背诵二千字的作品,那么这个孩子终生的记忆力和专注力就超越常人,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各位家长,从你成长到现在,有几位你能够背诵二千字的东西。

反正我目前也没有背下来。

而这个要对一个孩子来讲,我们用了一年时间,虽然已经超过六岁了,到七岁的这个阶段,我们让她背诵了整本《老子》,五千字,可以一气背下来。

她的记忆力、专注力奠定了基础。

我的孩子呢在四五岁的时候,她的妈妈在辅导这个孩子,那个时候我们跟很多家长一样啊,都渴望孩子起码要学点数数呀,给她教几首诗。

然后我们会发现,这个孩子好像这个学画画有兴趣,然后让她背诵也还马马虎虎,然后让她学什么1+1=2,她搞不清楚,而且也不耐烦,她不喜欢学。

所以我的太太呢就跟我讲,她说:这个孩子天生不喜欢数学,这怎么办呀、这怎么办呀。

果然,上小学一年级她数学成绩不好。

上小学二年级,数学成绩开始好一些,上小学三年级,我们孩子数学就拿全班第一,拿一等奖,而且她觉得学数学很轻松。

为什么,因为她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语文能力强,那么学数学当然就轻松自如。

我再来跟大家来分享我们孩子的故事。

那到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看她的教材,语文教材。

然后呢,当时他们班上还有一个同学也都在家里,然后我就问她的这个同学。

这个同学叫莎吉丹,我说莎吉丹、莎吉丹,你最喜欢你们课本中哪一篇,然后莎吉丹说:我最喜欢《一片枫叶》,我一看小学语文课本第二课叫:一片枫叶。

刚说到这里,我的孩子立即就大声说,爸爸:我最喜欢《枫桥夜泊》和《夜宿山寺》。

各位,大家去体会,这有什么不同。

我称之为阅读品味的不同。

对这个孩子来讲,她能够感受到唐诗的美了,所以她说她最喜欢的是这个。

而我要跟大家讲,我迄今为止,给我的孩子就教《论语》、《老子》,其它的唐诗、宋词、三字经之类的,我根本不教她。

千字文,我根本不教她。

她上了小学,学校里面读三字经,她就朗读,学校里面搞千字文,她就是领读。

因为她一看,背过论语、老子,什么三字经、千字文,对她轻而易举、轻轻松松。

所以她带着自豪、带着骄傲,带着快乐去读。

这就叫高峰理论。

你读了背诵了那个难背的,然后这些中等水平的对她来讲,她就会充满兴趣,主动要求去背,我们根本不教,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