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练习:专题九第一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组一人物形象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解析本题干的关键词源于诗的首联,“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本诗是一首律诗,首联统领全诗,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

因此,要把握“开颜”的原因,就要立足于整首诗。

联系诗歌标题,结合诗的首联,可知是朋友新居落成,自己心情闲适;颔联和颈联写景,有山有水,有松有花,景色优美;颔联写新居的自然环境,颈联写新居主人对新居环境的营造,疏种碧松,可筛明月;多栽红药,以妆春天,此联也见诗人品味高雅;尾联既是对朋友的赞
美,也是抒写志趣相同之感.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解析“九日驱驰”说明诗人是欣然前往的;“寻君不遇又空还”说明诗人是怅惘的;说友人“诗思清人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欣赏。

认真把握、解读每句诗,就能够体悟作者的情感。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解析“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经过城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猿啼”;“柴扉”,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日暮归来雨满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亦隐也.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遣悲怀①
元稹
谢公②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 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

②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

③黔娄: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颔联和颈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笔下的妻子是一位能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颔联借写妻子为自己翻箱寻衣、卖钗沽酒,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颈联借写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饥、以槐树落叶为柴,表现其安于贫苦的美好品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本诗应抓住描
写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搜荩箧”在草编的箱子里翻找衣服。

“拔金钗"拔下金钗换钱买酒,可以看出关心、体贴丈夫。

“甘长藿”以野菜充饥,“落叶添薪"以落叶为柴。

这些都表现出妻子贤惠、淑良。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出都留别诸公(其二)①
[清]康有为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②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③!
[注] ①康有为第一次上书请求变法,但备受阻挠攻击.次年愤而返乡,临行时作七律五首赠予友人.②战国:指帝国主义列强。

③啸青锋:啸,剑鸣声;青锋,剑。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豪情万丈;志趣高远;忧国伤时;雄心不渝。

(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诗人形象特点,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人平生追求与诗歌内容来分析,概括诗词中描写形象相关语句,结合注释、时代背景等,分析形象特征。

题组二景物形象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属于诗歌意境题.题干已经给出了答题的方向,“写景精细”,可见应从写景的角度入手.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如下:先找出诗句中的景物,“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有“风”“林”“叶”“露"“草”“虫”;然后分析每个景物的特点,风是微风,叶子“下”,露水沾湿秋草,虫是“鸣”;接着把这些
景物合为一处,分析其营造的意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语概括,树叶飘落,露水沾湿秋草,这个画面是凄清或萧条的,虫“鸣”以声衬寂,写出秋夜的寂静.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诗歌景物描写的鉴赏能力.首先要找出诗歌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明确绘景意象,然后结合诗句总结。

题干中要求的是“雨后的哪些景象”,故本题的答题区域在二、三、四、五、六句,抓住第二句中的“净无车马尘"、第三句中的“渐散紫烟”、第四句中“回晴日丽”、第五句中“花飞”“衣袖”“湿"、第六句中“柳”“绿色匀"等,即可整理出答案。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乌夜啼
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注],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注]秦川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窦韬秦州,被徙沙漠,其妻苏氏.秦州临去,别苏,誓不更娶。

至沙漠,便娶妇。

苏氏织锦,端中作此回文诗赠之。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结合文本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描绘出傍晚时分归乌栖枝,织锦秦川女在空房中思念丈夫,自伤孤寂的情景。

夕阳暮云,归乌盘旋喧嚣,将栖未栖;织锦女子深深思念远方的丈夫,悲愁郁结,停织落泪。

解析描绘诗中展现的景象,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词语。

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无所忧愁的人听了,也会感物应心不免惆怅,更何况是心绪愁烦的思妇。

远方的丈夫何时归来?“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追忆昔日恩爱,感念此时孤独,种种思绪涌上心来,不禁泪如雨下。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其一)
潘大临[注]
白鸟没飞烟,微风逆上船。

江从樊口转,山自武昌连。

日月悬终古,乾坤别逝川。

罗浮南斗外,黔府若何边。

[注]潘大临:黄州(今湖北黄冈)人,早年应试不第。

善诗文,苏轼、黄庭坚对其诗才十分赞赏.诗中“罗浮"指广东罗浮山,当时苏轼被贬在此;“黔府”指四川彭水,当时黄庭坚被贬在此.
本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做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开头四句描绘了一幅江流浩荡、山水相连的优美画面。

作者起笔便把视线投向烟斜雾横的远方:白色的水鸟在空中自由地翱翔,很快便消失在远处的雾霭之中。

作者乘一叶扁舟迎着微风从流漂荡,长江在樊口转向东去,青山延绵不断直连武昌(鄂州)。

整个画面气势恢宏,境界开阔。

解析描绘诗人展示画面的内容,应善于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创造。

此诗,开头两句写乘船入江,白色水鸟向远处飞去。

颔联两句写沿江行进时看到的景色,江山秀丽。

题组三事物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

这里考查的物象是“烟”。

烟,即雾气、云气,诗中用三个句子来表现.第二句重在做铺垫做映衬;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回答时,除了要解释句子含意,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辞,刻画了“烟”怎样的特点,并与主旨保持内在的一致.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
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内涵的理解。

本题鲜明地体现了江西诗歌鉴赏“重内容,轻技巧"的特色,答此题一方面要读懂词的意思,同时要注意注释中的暗示,联系所学过的屈原的《离骚》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手法,用各种香草来比喻自己高洁的情操与品德。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赏荷
蔡松年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胭脂雪瘦熏沉水①,翡翠盘高走夜光②。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

醉魂应逐凌波③梦,分付④
西风此夜凉.
[注]①沉水:沉香的别称,闺房熏用.②夜光:珠宝名。

③凌波:世人称荷花为凌波仙子。

④分付:打发,消遣。

概括上片所描写的荷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所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荷色静谧,荷香袭人,荷花白里透红,荷叶碧绿高耸。

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对美好年华的眷恋之情。

荷香月影,凉夜清风,应当及时享受,不然年华逝去,将难追悔。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事物形象特点,这里考查的物象是“荷”,这首咏荷词描写的是初秋时节,黄昏月下的荷塘月色。

先写出荷塘总体风貌,荷塘美景让人留连不舍。

“胭脂……夜光"句拉近人们视野,由远及近,写水中荷花,花下荷叶。

下片立意颇新,面对荷花香艳,凉夜秋景清风,作者不由慨叹,良宵美景应赏,别负青春美少年。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清平乐
张炎
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

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①枝上数笔,斯可矣。

赋此以纪情事云。

孤花②一叶,比似前时别。

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

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

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注] ①所南翁:指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无根墨兰,宋亡后,隐居苏州,不仕。

②孤花:有的版本作“三花”。

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兰花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片分别从形和神两方面来描写兰花。

前两句从画中墨兰的形态入手,写出此兰花和作者以往见到的兰花不同,突出了墨兰超凡脱俗的特点。

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和映衬的手法,借“烟水茫茫”的环境来映衬墨兰“无处说”的孤独,借“西湖残月”的清冷来衬托墨兰的孤高寂寞。

(从正、侧面描写,对比联想等角度合理分析,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内涵的理解。

本诗将“兰”的清影勾勒的分外鲜明,幽兰生于深山,脱俗于红尘.如特定时代文人保持姿态:清高、孤傲。

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他笔端的兰,正是他自己的写照,那脱俗的风姿,不正展现了他的高雅性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