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 《墨池记》教案 鲁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兰芳学案鲁教版
教学指导:
1、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个外国人第一次听中国戏曲时的感受,是一种直观的感受。

可以让学
生把自己想象成这个外国人,情景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态。

另外,可以顺势补充一些欣赏戏曲时必须要具备的背景知识。

也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变生硬的教学进程为灵活多变的传授方法。

2、让学生体会国粹的魅力。

自主、交流、合作式地探讨文中有疑问的地方,教师适时点拨。

给学生相应的体验和感悟空间。

独立试航
问题导读
1梅兰芳(1894-1961),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一字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他是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勇于对传统戏剧进行创造革新,创立了独特风格的表演艺术,与、、
合称“四大名旦”。

他向海外弘扬祖国文化艺术,影响巨大。

2诺达尔格里格是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为了抗击德国法西斯进攻,投笔从戎。

他是爱国主义作家,著有小说,诗集。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聒耳()铿锵()魁梧()狂飙()
鼙鼓()驰骋()闪烁()粗犷()
炽热()鞭笞()奇葩()
4、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一愁莫展()色彩斑澜()漫骂()
走头无路()眼花瞭乱()骄健()
5、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格是:
3他像一阵狂飙似的旋进舞台。

4一条朱红色的小金鱼游过来用嘴吻他。

5于是这些丘八老爷们干脆都站到舞台上去。

关键信息
1 梅派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2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3 guō kēngqiāng kuí biāo pí chěng shuò
guǎng chì chī pā
4 筹斓谩投缭矫
5、(1)比喻
(2)拟人
(3)拆字
我发现的问题(编写说明:留出一定空白供学生填写自己认为应该掌握的重要问题或知识点。


合作探讨
主干知识
1.梅兰芳和中国的京剧艺术
2.作者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剧院看京剧演出,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3.作者认为梅兰芳的艺术魅力体现在什么地方?
4.作者是如何表现梅兰芳的艺术魅力的?
5.如何整合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6.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7.体味文本的艺术特色
创新解读
作者是如何表现梅兰芳的艺术魅力的?
梅兰芳在作者的心目中是“中国最伟大的戏剧表演家”,作者是怀着崇敬和期待的心情来看梅兰芳的演出的。

为了更好的突出梅兰芳的艺术魅力,作者很好地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在梅兰芳出场之前,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好几场其他演出情景,展现了中国京剧艺术的魅力,以及自己所获得的独特感受。

各种表演无不精彩,观众的反应也很热烈,但这一切似乎又都是为梅兰芳的出场进行了情节上的铺垫和环境上的渲染,因为在每场演出的中间,观众和作者总是有所期待的:“梅兰芳?”,“梅兰芳在哪儿呢?”,“他究竟是怎么回事?”在漫长的五个钟头的期待中,“清晨四点钟,梅兰芳终于来了。

”这种焦急的心理,苦苦的等待,就是为了一睹梅兰芳的演出,“观众们通宵达旦,翘首以待的一直坐等到他天亮出场,这证明他是了不起的,受人爱戴的。

”梅兰芳出场之前,观众们已经是疲惫的、慵倦-*的了,而梅兰芳一出场“所有人的疲容立刻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抖擞的精神”和“迸发出来的期望”。

这种众星拱月般的层层铺垫的写法,就是一种侧面烘托,“千呼万唤始出来”,有力地表现出了梅兰芳的艺术及人格魅力。

出场之后,作者又用了极其优美的语言细致地描写了梅兰芳的动作,优雅的姿势、端庄的神韵,使得“一个对此一窍不通的门外汉”都觉得美极了。

对于梅兰芳出演的《西厢记》,作者更是用饱蘸激情的笔墨盛赞了梅兰芳非凡的表演艺术。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极强的表现力。

要点透析
1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对于这类文章来说,如何刻画好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很重要的。

其中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运用正面描写刻画人物的外貌一般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的特点加以具体的描摹,给读者以直接、真实、具体的感受。

用景物来烘托人物,用器物来陪衬人物,借助他人的反应表现人物,通过与其他人物的对比突出人物等,这些手法都属于侧面描写。

如《陌上桑》这首诗在表现罗敷的美貌时,首先使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描写罗敷美好的住所,阳光照耀的秦氏楼,描写采桑用的精美器物,接着正面描写她的精美华丽的服饰,然后又运用侧面描写,借助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如痴如呆的反映表现对罗敷的倾慕,即使不再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读者也能够感受到她美丽的姿容了,此处的描写能给人以丰富的想像特别成功。

同时,在修辞上,由于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地美化了主人公,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效果更好。

只是解释这两种手法
2作者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剧院看京剧演出,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作者是一位外国人,首次在中国戏院看京剧演出,感觉是新奇和独特的。

京剧在他的心目中是有一定的分量的,“看到的确实不是易卜生,可是得到补偿得却是看到了莎士比亚!”在西方人看来,歌剧是一种极为高雅的艺术,涵盖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各种艺术形式,将我们中国的京剧与西方歌剧相提并论,可见京剧在作者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作者在用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一切,舞台上的故事,人物的装扮,人物的动作以及现场的氛围都深深吸引着他,令他由衷地赞叹和叫绝。

“所有的一切”都使作者“亢奋不已”。

京剧在作者的心中是“几千年来的文雅高尚和富于理智的传统所创造出来的佳作,是一朵经过精心栽培而开出来的形状别致、色彩绚丽的奇卉异葩”。

探究拓展
你了解梅兰芳的经典曲目吗?你是如何看待中国的京剧艺术的?
思路点拨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

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精心创造,善于革新,塑造了众多的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梅兰芳一生经常演出的代表作《宇宙锋》,早年到中年不断演出的代表作《贵妃醉酒》,中期演出的代表作《霸王别姬》,中晚期演出的代表作《生死恨》,新中国成立后编演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帅》等保留剧目,是梅氏演出本的精华,也是中国京剧艺术的精华。

中国的国粹艺术是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京剧之所以成为国粹,不仅是因为她载承的是中国古老戏剧极端完美的艺术形式,她更蕴藏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沉博久远的民族精神。

它所具有的无穷魅力,令古今中外的无数戏迷为之叹服,就如同本文作者一样,虽然是个门外汉,但依然不减对它的热爱。

精彩例题
1、选词填空
(1)看那边!一颗白色的彗星突然从我们头顶上呼啸而过,黑暗中一只手来,噗的一声将它接住。

(竖起、树起)
(2)电花火石般的动作、神奇的武艺把舞台化为一个波涛汹涌的大海。

(变换、变幻)
(3)平平义正词严的斥责他,向他吐出一连串冷酷无情的字眼:这个的学生是什么人,胆敢正眼盯着她看?(微不足道、微乎其微)
思路分析:要结合语境来判断词语的选用。

答案:(1)竖起(2)变幻(3)微不足道
2、下列语段存在两处语言表达上的毛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梅兰芳先生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继承传统,一丝不苟,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创造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
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

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

答案:“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继承传统,一丝不苟”应调整为“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之前加“他的戏曲表演艺术”。

整合全案
整合思路
1、整合文章的内容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来观看中国的京剧艺术,受到强烈震撼,对京剧艺术表现出顶礼膜拜般的歆羡。

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作者在中国戏院看京剧演出的经历,先写了观看其它演出的情形,又重点描述了梅兰芳的表演。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通过他细腻的观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感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京剧的魅力。

二是观看演出之后作者对梅兰芳的拜访,突出了自己对生活中的梅兰芳的印象。

2、体味文本的艺术特色
第一、客观地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自己的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呈现给每一位读者,在写作过程中,不太讲究技巧和章法,信笔写来,真实自然,与作者的身份和欣赏水平完全一致。

内容记叙上有详有略,看似内容庞杂而又重点突出,看似平铺直叙,而又跌宕起伏。

第二、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诗情画意的氛围。

在写梅兰芳演出的《西厢记》时,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西厢月夜描绘得如诗如画,将爱情故事演绎的生动感人。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营造了一个意境,月光和梅兰芳相互辉映,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散发着回味无穷的幽香。

例1:文章的题目是《梅兰芳》,但真正写梅兰芳的篇章只占了一小部分,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思路分析:结合文章的手法和作者本人的身份来看
答案提示:一方面作者是以虚衬实,以前文内容作衬托,以吊起读者的胃口。

另一方面从表达效果来说,如果对某一人物进行侧面描写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就用侧面描写;从写作条件来看,如果手中掌握的正面材料不够丰富时也可用侧面描写,侧面描写运用得好,既可以给人以真实感,又比较省力。

作者毕竟是一个外国人,是一个门外汉,欣赏程度和对梅兰芳的了解程度都有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以中国戏迷的反应来侧面刻画,效果反而更好。

例2: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写到了生活中的梅兰芳,他和舞台上的梅兰芳有什么区别?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思路分析:塑造人物形象要多角度,人物形象要丰满。

答案提示:在作者看来,舞台上的梅兰芳光彩照人,超凡入圣,他的形象是那样美丽动人,他的演技是那样精妙绝伦;生活中的梅兰芳学识渊博、谦恭有理、雍容高雅,给人以美好的印象。

这样的写法,使人物形象变得完整立体,有血有肉,真实可感。

迁移拓展
文章以《梅兰芳》为题,但它仅仅是为了写梅兰芳本人吗?
思路分析:
文章的叙述重点是梅兰芳,但并不能因此说是仅仅为了他一个人而写。

如果是仅描写梅兰芳,
作者没有必要用如此大的篇幅对其余的六场演出做不厌其烦的描绘。

再加上对梅先生演的《西厢记》的情节的刻画,可以看出作者是想借梅先生的精湛演技来反映中国京剧的魅力。

资料链接
1、梅兰芳的高尚人格
艺术家的艺术素养和道德品质,往往是密切联系着的,艺术美和心灵美往往互为表里,这两者高度结合,才能产生伟大的艺术。

梅兰芳就是这样心灵愈美艺术愈真的千秋楷模。

梅兰芳一生律己甚严,他是在淳厚的家风和人民的优美道德传统的影响下,致力于自己的道德修养的。

新中国成立后,他直接受到马克思主义的薰陶,逐步达到共座主义的道德境界。

梅兰芳青少年时代经历过八国联军帝国主义侵略、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的腐败,自幼从平话、戏剧里知道一些爱国的故事。

两次南下,受到一些戏剧革新的影响,他懂得立身处世要辨明美丑善恶,“中国人不当亡国奴!”抗日战争时期,蓄须辍演的爱国主义精神,更令人敬慕,光耀千秋!
在民族危难的岁月里,梅兰芳表现了人民艺术家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

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曾感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2、中国京剧是全面继承我国戏曲优秀传统的艺术,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文化。

但很久不为外国人所重视,在茶园式的戏馆里,几乎看不到外国人的踪迹。

梅兰芳是第一个把中国戏剧带到外国去演出的艺术家,最早把中国戏剧介绍给世界剧坛的戏剧家,在促进我国与国际文化交流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当时外宾到中国旅游,往往向外交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观光长城;二是浏览颐和园;三是访问梅兰芳。

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他去世前,梅兰芳曾先后三次访日,一次访美,四次访苏,一次访朝,数次游历欧美亚各国,把中国人民的情谊带给了世界人民,使中国的民族瑰宝京剧跻入世界戏剧艺术之林。

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布莱希特的戏剧艺术,并称为世办三大戏剧表演体系。

3、梅兰芳与光彩四射的舞台艺术形象
梅兰芳编演主要剧目及扮演妇女形象概述。

戏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不仅是中国著名的美男子,而且也是在舞台上扮演女性的杰出乾旦,并成为京剧旦行创世立派的第一人。

他在整整五十六个春秋(1904-1961)舞台生涯中,先后塑造了许许多多、真切感人的不同时代、不同地位、不同遭遇的妇女艺术形象,颂扬善美、鞭挞美丑,美化女性,净化之社会,世称国剧“美神”,风靡全球。

梅兰芳的一生,是从事艺术活动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又是美化社会的一生。

他先后创作排演四百出左右的大小剧目,有资料可查的常演剧目约在百出以上,其中既有青衣角色行当,也有闺门旦、花旦、刀马旦以及反串小生等角色行当。

他的优美的歌声、庄静的姿态、娴雅的动作,塑造了为数众多、情态各异的女性。

这些舞台艺术优美的妇女形象,不是一般的妇女形象,而是以艺术的手段,创造并再现了中国女性的本质特征和意象,处处象征化,着力追求美,显示了中国女性温柔,刚烈、含蓄、高雅等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