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雷州第一中学2018年高二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第一中学2018年高二地理联考试卷
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读东南亚区域图,回答18—19题:
18.b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b国的某一岛屿,该岛屿是
A.苏门答腊岛 B.爪哇岛 C.巴厘
岛 D.苏拉威西岛
19.K群岛是全球多火山、地震分布区,其主要原因是
A..地处二大板块交界处 B.地处三大板块交界处
C.地处四大板块交界处 D.地处五大板块交界处
18.B 19.B
2.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该技术属于
A. RS
B. VR
C. GIS
D. GPS
参考答案:
A
【详解】RS主要功能是通过电磁波信号获取地理信息,VR是指虚拟现实技术,GIS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地理空间信息,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根据题干可知,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需要利用卫星遥感,即RS,故A正确。
3. 某地年平均气温为15℃,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为750毫米,且各月分配均匀,该地位于
A.亚洲东部 B.非洲北部 C.欧洲西部 D.北美洲东北部
参考答案:
C
略
4.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各题。
27. 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 西南区
B. 西北区
C. 南方区
D. 北方区
28.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 北方区和南方区
B. 北方区和西南区
C. 西北区和西南区
D. 西北区和南方区
27. C 28. B
27.由图可知,南方区人口数量、GDP占全国的比重均最大,故选C。
28.由图可知,北方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小,西南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大,故选B。
5. 海南省琼北火山口地区分布着许多火山遗迹和大面积的岩浆岩,地表缺水,农业生产十分困难,若要开发该地区,较好的利用方式是
A.大力发展耕作业
B.开采火山石出售
C.开发为住宅区
D.利用特殊景观发展旅游业
参考答案:
D
6. 时尚产业起源于制造部门,与后工业经济密切相关、高度依赖于知识、创新和社会网络,下图示意时尚产业的空间组织。
读图,完成23~24题。
23.高级成衣制作成本昂贵,极具时尚含量,品牌优势明显,主要分布在米兰、纽约、巴黎等著名的大城市。
影响时装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 B.科学技术 C.交通条
件 D.原材料
24.地区化集聚和都市化集聚的区别在于()
A.企业利润 B.环境文化 C.生产规模D.产
品质量
参考答案:
23.B 24.C
7. 下图是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
读图,完成30-31题。
30. 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A. 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B. 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了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C. 快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D. 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31. 下列属于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表现的是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②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生态经济发展③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参考答案:
B C
8. 右图表示某一天气系统过境时的气温(虚线)与气压(实线)的变化。
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示过境天气系统为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19.图中反映28、29日两天气温偏低的原因是
A.冷气团入侵
B.云量增多削弱太阳辐射
C.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D.云量少,保温作用弱
参考答案:
A B
9. 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①长江“黄金水道”②土地价格较低
③劳动力价格较低④经济基础雄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8. 产业转移对“长三角”的影响是
①利于产业升级换代②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③利于环境质量改善④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参考答案:
27. B 28. C
试题分析:
27. 因为长三角城市群也具有长江“黄金水道”的便利条件,皖江城市带发展相对于长三角城市群而言经济基础薄弱,皖江城市带在我国安徽省长江沿线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相对于东部经济地带具有劳动力价格低和土地价格低的优势。
28. 长三角地区主要转移出的产业以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污染较严重的工业,这样的产业转移有利于其改善环境质量以及资源短缺的问题。
10.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 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两地均为荒漠
B. ②地年降水量最多
C. ③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D. ④地年降水量最少
9. ④地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其主要原因是
A. 海平面升高
B. 全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
C. 大型工程建设不当
D. 地势低平,容易积水
参考答案:
8. C 9. D
【8题详解】
①受热带沙漠气候影响形成荒漠,②为地中海气候,没有形成荒漠,A错误。
③位于印度半岛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故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C正确。
④地位于青藏高原的南坡,为西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在四地中最丰富,BD错误。
【9题详解】
图中④地地势低平,容易积水,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因而经常发生洪涝,D正确。
海平面上升不是其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A错误;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大,集中在夏季,B错误;孟加拉国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原因,大型工程建设不当是人为原因,C错误。
11. 被世界三个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A、北美洲
B、南美洲
C、非洲
D、亚洲参考答案:
A
12. 下图中阴影表示黑夜。
读图,完成
当地球出现乙图所示的现象时,地球公转至甲图中的
A.A点
B.B点
C.C 点
D.D点
参考答案:
D
13. 某校一地理兴趣小组同学为测量地球周长设计了一个实验:夏至日,在太阳直射点正北d千米处的校园内测得正午太阳光线与建筑物夹角为7.2°。
回答下列各题。
19. 则地球周长约为
A. 7.2 d
B. 50 d
C. 82.8 d
D. 360 d
20. 该日之后一个月内,晨昏圈与极昼圈交点的移动方向为
A. 向东北
B. 向西南
C. 向东南
D. 向西北
参考答案:
19. B 20. D
19.由材料可知,该地在直射纬点正北地区,在同一条经线圈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是7.2°,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一个经线圈即地球周长是360°,期中7.2°的经线长为d 千米,一共有50个7.2°,即地球的周长是50d,正确答案选B。
20.夏至日是6月22日,一个月后是6月22日至7月22日,太阳向南移动,速度是8°/月,可计算出太阳直射北纬15度,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在不断减少也在逐渐增长,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是北纬75度及其以北地区逐渐缩小,极昼圈逐渐向北缩小,在地球上
看,太阳和晨昏圈是相对不变的,都是自东向西移动,因此与极昼圈交点的移动方向为西北,正确答案选D。
【点睛】注意:在地球上看,太阳和晨昏圈是相对不变的,都是自东向西移动,地球自西向东转,太阳东升西落。
14.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梯级开发B.防洪C.航
运D.旅游
参考答案:
A
15. 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图,回答
图中四个省中,地跨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B
16. 下图所示为沿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③所代表的大洋分别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2.图中地形西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东部为高原的陆地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图示区域穿越了全球六大板块中的
A.五大板块B.四大板块C.三大板块 D.两大板块
参考答案:
1.D 2.A 3.A
试题分析:
1.图中所示为沿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结合经度可以判断①为太平洋,②为大西洋,③为印度洋, 故答案选D。
2.图中所示为沿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结合经度可以判断甲为南美洲大陆,乙为非洲大陆,丙为马达加斯加岛,丁为澳大利亚大陆,沿23°26′S地形西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东部为高原的陆地是应该是南美大陆, 故答案选A。
3.23°26′S纬线沿线分布的板块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共五大板块,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7. 从旅游规划的组成要素来看,旅游区设立的商店和银行属于()
A、基础设施
B、住宿设施
C、其他旅游设施和服
务D、社会因素
参考答案:
C
18. 水稻不能生长
在
A.热带季风气候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
C.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D.地中海气候区
参考答案:
D
19. 全球化乃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我们惟有顺势而动、因势利导,积极推动全球化向前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指出:经济全球化像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市场开放、加强竞争、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向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如何维护自己经济安全的新课题。
据此完成世界经济全球化可能带
来
A.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很快超过发达国家
B.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受么冲击,将会产生弊大于利的结果
C.发展中国家具有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
D.南北差距进一步加大
参考答案:
D
20. 下图为某山峰周围情况示意图,假若积雪边缘气温为0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此时,c点的气温大约为( )
A. 0.6 ℃
B. 1.8 ℃
C. 2.5 ℃
D. 4.6 ℃
13. 沿图中a~b剖面线所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12. B 13. D
根据图示等高线数值,判断等高距是100米,雪线边缘相当于一条等高线。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计算出c点的温度。
注意剖面线穿过的地形区,穿过湖泊,剖面线向下凹,穿过山顶,剖面线向上凸。
12. 读图,图示等高距是100米,积雪边缘相当于是等高线,海拔大约是2500米。
c点与积雪边缘高差约300米,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若积雪边缘气温为0℃,此时,C点的气温大约为1.8℃,B对。
A、C、D错。
13. 根据图例,ab剖面线穿过2300米等高线后,穿过一湖泊,剖面线应向下凹。
可以判断图A、图B错。
在2500米以上穿过山顶,只有一个山顶,C错,D对。
21. 据报道,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所降的酸雨,大部分是从西欧国家工业区的排放源传送过去的,其传送方式是
A.东北信风 B.中纬西风 C.极地东风 D.台风参考答案:
B
22. 若图8为等温线且数值自a向d递减,等温线弯曲是受洋流的影响,则该洋流是
A.位于北半球的暖流B.位于北半球的寒流
C.位于南半球的暖流D.位于南半球的寒流
参考答案:
A
23. 读图6,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 )
①气温年较差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
15.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 )
A.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B.日本南北温差大
C.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参考答案:
A A
24. 下图为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31. 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B. 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C.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
D. 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32. 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A. 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 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逐年减少
C. 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D. 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
参考答案:
31. D 32. C
31. 读图,该市总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A错误。
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B错误。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经济因素,C错误。
人口数量的变化中,机械增长占的比重大,以机械增长为主,D对。
32. 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原因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劳动力,C正确。
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升级出现“民工荒”,A 错误。
生态环境恶化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
农村污染较轻,生存环境不如城市优越,D
错误。
25. 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和终点是()
A、四川盆地、上海
B、川渝地区、北京
C、塔里木盆地、北京
D、塔里木盆地、上海
参考答案:
D
26. 图11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
读图,回答24~26题。
24.该地区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江淮平原 C.黄河三角洲 D.三江平原
25.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C.灌溉技术的提高 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26.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区最有可能()
A.自然灾害多发 B.农业人口比重上升
C.农业投入不足 D.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参考答案:
A A D
24、根据图中农业的种植结构可知,大量种植甘蔗和花卉,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25、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
市场是最终决定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选择A项。
26、发展到第Ⅲ阶段时,经济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专业化生产导致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选择D项。
二、多选题(共10分)
27.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
读图,回答
问题:
69. 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A. 红外线
B. X光
C. 可见光
D.紫外线
70. 根据上图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A. 划分植物类型
B. 判断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C. 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D. 估测粮食作物的产量
参考答案:
AC CD
28. (双选题)
图34为水循环示意图。
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①的影响
B.人工降雨会改变③的时空分布
C.对亚马孙雨林的破坏会造成⑤的异常
D.植树造林种草会造成⑥的增加
参考答案:
CD
29. (双选题)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5. 该“环境变迁”可能是
A. 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B. 火山、地震频发
C. 荒漠化日趋严重
D. 全球温室效应
26. 该“环境变迁”对图示可能发生区的影响有
A. 增加粮食产量
B. 减少滩涂面积
C. 不利于航海
D. 不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答案:
25. AD 26. BD
25. 读图,该“环境变迁”分布范围广,是全球性问题。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可能是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A对。
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在板块内部出现的可能性小,B错。
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或西部沿海,大陆东部季风区或雨林区很少出现,C错。
可能是全球温室效应影响,D对。
26. 结合上题分析,该“环境变迁”是全球变暖引起的海面上升,对图示可能发生区的影响有淹没沿海低地,耕地减少,减少滩涂面积,B对。
减少粮食产量,A错。
海面上升,原来的航道变深,有利于航海,C错。
港口陆域面积减小,不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D 对。
30. 美国中央大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交通便利 B.高温多雨
C.科技先进D.以中小型农场为主
参考答案:
AC
三、综合题(共38分)
31. 读下列资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
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
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
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
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
(1)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问题?(3分)
(2)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3分)
(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3分)
参考答案:
(1)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1分)
洞庭湖调蓄功能降低(1分)
洪涝灾害严重(1分)
(2)自然原因:暴雨、长江洪水倒灌、泥沙淤积(1分)
人为原因:①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
使入湖泥沙增多,湖底抬高;(1分)
②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湖底缩小,蓄洪能力大大降低。
(1分)
(3)①长江上游植树造林、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等(3分)
32.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2010年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52分,A地出现了太阳直射头顶的现象,由此可知该地的经度位置是,此时海口市的人影朝
向方向。
(2分)
(2)图中B是铁路,该铁路线所经过地区是典型
的地貌区。
(2分)
(3)C河是我国正在建设的三大水电基地之一,试从地形、气候两方面简要分析该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
因。
(4分)
(4)圆圈所示范围内地势低洼地区特有的农业生产模式
是,按农业的地域类型划分,这种农业属于。
(2分)
(5)简述图示区域为什么会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2分)
参考答案:
(1)107°E 西南
(2)南昆喀斯特
(3)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流域内降水丰沛,河流水量丰富
(4)基塘农业混合农业
(5)受夏季风及台风的影响,降水丰沛
33. 右面的三幅图为我国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图中甲、乙两箭头,能正确表示出当地风向的是。
(1分)
(2)三图按治沙时间顺序,正确的排序为。
(1分)
(3)目前世界上许多沙漠边缘地区出现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自然原因是(3分)。
(4)我国受风沙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是、、。
为防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我国正在建设的世界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是。
(4分)
参考答案:
(1)甲(1分)
(2)C→A→B(1分)
(3)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且降水变率大;②多沙质土壤;③风力强盛,风蚀作用显著;④植被条件差(3分)
(4)西北华北东北“三北”防护林体系(4分)
34. 下图为 1950~2050 年世界上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的变化差异。
(2)据图分析 2010 年之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3)补画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率折线图,据此推断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特点。
参考答案:
(1)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 2010 年前增加,之后递减;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逐步减少。
(2)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过剩;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交通和信息发展;政府日渐开放的许可政策等。
(3)画图如下;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断缩小。
试题分析:
(1)本题是读图能力考查,读图,根据曲线判断,图中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2010年前增加,之后递减。
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逐步减少。
(2)随着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劳动力过剩。
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人口减少。
(3)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断缩小。
所以画图时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率曲线上升幅度要大,与发达地区的曲线要不断接近,缩小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