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汤辨证加味治疗粉刺60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结节囊肿难以消退 、疤痕形成者 : 加重活 血 、软坚散结之品 ,如 :莪术 、夏枯草 、海藻 、牡蛎 。 212 用法 :每剂药物水煎 3 次 ,得药液约 200 mL ,
作者简介 :李承革 ,男 ,1967 年 11 月生 ;中医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 :心血管疾病和皮肤病临床研究 。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本资料 60 例患者其临床表现均有 :局部皮肤出 现毛囊性丘疹 ,多数呈黑头样粉刺 ,四周为色红 ,用 手指挤压有小米或米粒样白色脂栓排出 ,少数呈灰 白色的小丘疹 ,以后色红 ,顶部发生小脓疮 ,破溃后 痊愈 ,遗留暂时色素沉着或有轻度凹陷的疤痕 。少 数患者皮损部位形成脓肿 、疤痕个别病例其至破溃 后形成多个窦道和疤痕 。 2 治疗方法 211 药物 :以四物汤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为基 本方 ,根据不同证型进行适当加减 。其加减方法如 下:
2003 年 3 月第 25 卷第 1 期 Mar. 2003 ,Vol. 25 ,No. 1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19 ·
四物汤辨证加味治疗粉刺 60 例
李承革
(成都中医药大学 峨眉学院 , 四川 峨眉山 614201)
摘 要 : 目的 探索粉刺治疗的中医药新方法 。方法 将 60 例粉剌患者 , 根据辨证论治原则 , 分 为邪热壅肺型 、肝经湿热型 、脾胃湿热型等 3 种证型 。以四物汤为基本方 , 配合辨证分型加减用药 。结果 痊愈 28 例 , 显效 16 例 , 有效 14 例 , 无效 2 例 。显效以上 44 例 , 占 73133 % , 有效以上 58 例 , 总有效 率 96167 %。结论 四物汤配合辨证分型加减用药 , 对粉剌有较好疗效 。
疗效判定 。其标准如下 。
(1) 痊愈 :面部皮肤潮红消失 ,皮疹消失 ,无癍
痕形成 。
(2) 显效 :面部皮肤潮红消失 ,较小皮疹消失 ,
局部有少许较大的皮疹 ,无脓肿 。
(3) 有效 :较小皮疹消失 ,面部皮肤潮红 ,部分
较大的皮疹有脓肿 。
(4) 无效 :皮疹未消失 ,面部皮肤潮红 ,较大的
皮疹有脓肿 ,甚至有癍痕形成 。
( %)
92 69 75100 3 3 18
5
87 94157 3 3
48 16 33133 15 17
31 64158
3 3 两组两比较 , P < 0101
4 讨论
喉源性咳嗽属中医内科的“咳嗽”病范畴 ,其病
因多系患者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 ,以致在冷热失常 、
气候突变的情况下 ,六淫外邪从口鼻而入 ,侵犯肺系
参考文献 1 王春堂 1 喉源性咳嗽病因病机探讨[J ]1 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报 ,2000 ,24 ⑶:2041 2 李景春 1 久嗽一服饮治疗喉源性咳嗽 138 例[J ]1 中医杂
志 ,1998 ,39 ⑵: 821 3 明·虞抟 1 医学正传[M]1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19631991 4 清·程钟龄 1 医学心悟[M]1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19631881
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患者共 60 例 ,均系笔者治疗的门诊病 例 。其中 ,男性 28 例 ,女性 32 例 ,年龄 :17~28 岁 。 病程 :最短为 3 月 ,最长为 5 年 ,平均 2 年 。除粉剌 皮损外 ,无其它严重疾病 。经辨证属热邪壅肺者 28 例 ;肝经湿热者 11 例 ;脾胃湿热者 21 例 。 112 诊断与辨证分型
本资料参照文献[2 ] 之相关论述进行痤疮病名 诊断 ,并按中医辨证原则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辨 证 。本资料 60 例患者大致可分为热邪壅肺 、肝经湿 热和脾胃湿热等 3 型 ,其分型标准如下 。
(1) 热邪壅肺型 :颜面潮红 ,粉刺 (火欣) 热 、疼 痛 ,或伴有脓疮 ,发病与季节有明显关系 ,以夏季发 病者为多 。舌红 、苔薄黄 、脉数 。
关 键 词 : 粉刺 ; 四物汤 ; 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 : R27519 ; R75817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20668 (2003) 0120019202
粉刺是指颜面 、胸 、背等处生丘疹如刺样 ,可挤 出白色碎米样粉汁 ,此病好发于青春发育期男女 ,成 年的男女均可发病 ,发病率为 4 %左右 ,男女比例相 当[1 ] 。好发于颜面 、胸背上部及肩胛等处 ,胸前 、颈 后 、臂部等处亦可发生 ,发作时有瘙痒感或疼痛 ,常 因患者搔抓而导致感染 ,甚至形成疤痕 。部分患者 常因此产生自卑心理 ,从而影响了心理健康 。该病 病程缠绵 ,治疗困难 ,往往此伏彼起 ,新疹不断发生 , 有时可迁延数年或 10 余年 。在此病的中医治疗方 面 ,常分为肺经风热证 、肠胃湿热证和脾虚失运证 , 分别采用枇杷清肺饮 、茵陈蒿汤和参苓白术散治 疗[1 ] ,但疗效多不甚理想 。笔者于 1997 年~ 2000 年 ,采用四物汤为主 ,结合辨证分型加味用药 ,共治 疗粉剌患者 60 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 如下 。
(1) 热邪壅肺者 :配伍清热解毒 、凉血散结和宣 肺清热之品 。如 :薄荷 、黄芩 、杏仁 、菊花 、天花粉 、红 花等 。
(2) 肝经湿热者 :配伍清肝热 ,利湿热及活血行 瘀之品 。如 :茵陈 、栀子 、薄荷 、虎杖 、红花等 。
(3) 肠胃湿热者 :配伍清热燥湿及活血行血之 品 ,如 :黄芩 、葛根 、黄连 、红花等 。
失 。停药后不复发 。(2) 有效 :服药半月 ,自觉症状
基本消失 ,遇寒热风等剌激偶有复发 ,继续服药 2 —
3 天则自觉症状又控制 。(3) 无效 :服药超过半月症
状无明显减轻 。
312 治疗结果
治疗组 对照组
治愈 治愈率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总有效率
n (例) ( %) (例) (例) (例)
而致 。多数患者经中西医治疗 ,表邪已去 ,但咳嗽频
频难愈 。追溯患者病史 ,多数具有慢性咽喉炎或上
呼吸道感染史 ,因此 ,咽喉部炎症是本病发生的病理 基础 ,上呼吸道感染则是本病的诱因 。
《素问·宣明五气论》有“五气所病 ……肺为咳” 的论述 。《重楼玉钥》又云 “: 喉者空虚 ,主气息出入 呼吸 ,为肺之系 ,乃肺气之通道也 。”,肺之经脉过喉 咙 ,故喉源性咳嗽 ,即是肺气的通道病变 。顽咳汤由 《医学正传》的九仙散[3 ] 和《医学心语》的止嗽散[4 ] 加减化裁而成 。九仙散有敛肺 、润肺 、止咳之功 ,止 嗽散则是宣肺止咳化痰名方 。正如止《医学心悟》作 者医家程钟龄所言 “: 本方温润和平 ,不寒不热 ,既无 攻击过当之虞 ,大有启门逐贼之势 ,是以客气易散 , 肺气安宁 ,宜其投入有效欤”[3 ] 。从顽咳汤的组成 可知 ,此方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 ,止咳化痰之功 。全 方组成 ,体现了宣肺与敛肺结合 ,润肺与化痰并施 , 局部与整体兼顾的法则 。此方妙在一收一散 ,一动 一静 ,开合相济 ,相辅相成 ,且有清热利咽之品 ,去除 导致咳嗽的咽喉病灶 ,如此配伍 ,故而疗效确切 。
论》有云 “: 面疮者 ,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 ,头如米大 , 亦如谷大 ,白色者是”,在治疗方面 ,过去对此病 ,多 以清热利湿为主 ,但其疗效较低 ,疗程亦相对较长 。 笔者治疗此病 ,始终抓住凉血 ,活血 ,散结三个关键 , 以四物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 。
“四物汤”首载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 代以来历代医家均熟知的有效名方 。原书用于补血 调经 ,历代对此方的运用 ,多有发展 ,其治疗范围亦 不断扩大 。笔者在运用此方治疗粉剌时 ,根据前述 治疗原则 ,以生地易熟地 ,且重用其分量 ,意在清热 、 凉血 ;以赤芍易白芍 ,意在避其收敛之弊 ,增其凉血 、 活血之效 。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 ,灵活进行加减 ,据 观察疗效尚可 。如果将药液涂抹在患者清洁面部后 的处 ,其疗效则更佳 。
(2) 肝经湿热型 :颜面潮红 ,皮疹色红 ,伴有脓 疮且疼痛 ,极易反复 ,个别病例皮损局部伴皮肤破 溃 、形成多个窦道 ,并兼有口干苦 ,烦燥易怒 ,或有胸 胁胀闷不舒 。舌红 ,苔黄腻 ,脉弦数 。皮色微红多数 患者嗜食辛辣 。
(3) 脾胃湿热型 :颜面潮红 ,皮疹红肿 ,疼痛 。平 素嗜好辛辣之物 ,尤以食辛辣之后 ,发作更甚 ,兼便 秘溲赤 、腹胀 、舌红 、苔黄腻 、脉滑数 。 113 症状体征
312 治疗结果见表 1 。
表 1 60 例粉剌疗效统计表 (例 , %)
n 热邪壅肺型 28 肝经湿热型 11 肠胃湿热型 21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显愈率 总有效率16 840来自335
0
9
5
5
2
60 28 16 14 2 66167 96167
4 讨论 对于粉剌一病 ,祖国医学早有认识《, 诸病源候
参考文献 1 顾 伯 康 1 中 医 外 科 学 [ M ] 1 上 海 : 上 海 科 技 出 版 社 ,
198611501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 M ]1 临床疾病诊断依
据治愈好转标准 1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198715631 (收稿日期 :2002206220)
(上接第 18 页)
(收稿日期 :2002209211)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12 对照组 :口服青霉素 V 钾片 ;每次 015 g ,
每日 3 次 ;咳平片 ,每次 10 mg ,每日 3 次 ;口含化华
素片 ,每次 115 mg ,每日 3 次 ,儿童酌减 。
3 疗效观察
311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 [ 2 ]制定的喉源性咳嗽疗
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判定 。
(1) 痊愈 :服药 10 天 ,咳嗽及其它自觉症状均消
·20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26 卷
分 2 日服 。每日口服 3 次 ,每次 20 mL 。每日早晚 ,
用温水或祛油脂洗面液作面部清洁后 ,再用前述煎
液涂抹患处 ,每次约 20 mL ,2 h 后洗净 。口服外抹
相结合 ,连用 2 周 。
3 疗效观察
311 疗效标准 : 采用文献[2 ] 所载之疗效标准进行
作者简介 :李承革 ,男 ,1967 年 11 月生 ;中医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 :心血管疾病和皮肤病临床研究 。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本资料 60 例患者其临床表现均有 :局部皮肤出 现毛囊性丘疹 ,多数呈黑头样粉刺 ,四周为色红 ,用 手指挤压有小米或米粒样白色脂栓排出 ,少数呈灰 白色的小丘疹 ,以后色红 ,顶部发生小脓疮 ,破溃后 痊愈 ,遗留暂时色素沉着或有轻度凹陷的疤痕 。少 数患者皮损部位形成脓肿 、疤痕个别病例其至破溃 后形成多个窦道和疤痕 。 2 治疗方法 211 药物 :以四物汤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为基 本方 ,根据不同证型进行适当加减 。其加减方法如 下:
2003 年 3 月第 25 卷第 1 期 Mar. 2003 ,Vol. 25 ,No. 1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19 ·
四物汤辨证加味治疗粉刺 60 例
李承革
(成都中医药大学 峨眉学院 , 四川 峨眉山 614201)
摘 要 : 目的 探索粉刺治疗的中医药新方法 。方法 将 60 例粉剌患者 , 根据辨证论治原则 , 分 为邪热壅肺型 、肝经湿热型 、脾胃湿热型等 3 种证型 。以四物汤为基本方 , 配合辨证分型加减用药 。结果 痊愈 28 例 , 显效 16 例 , 有效 14 例 , 无效 2 例 。显效以上 44 例 , 占 73133 % , 有效以上 58 例 , 总有效 率 96167 %。结论 四物汤配合辨证分型加减用药 , 对粉剌有较好疗效 。
疗效判定 。其标准如下 。
(1) 痊愈 :面部皮肤潮红消失 ,皮疹消失 ,无癍
痕形成 。
(2) 显效 :面部皮肤潮红消失 ,较小皮疹消失 ,
局部有少许较大的皮疹 ,无脓肿 。
(3) 有效 :较小皮疹消失 ,面部皮肤潮红 ,部分
较大的皮疹有脓肿 。
(4) 无效 :皮疹未消失 ,面部皮肤潮红 ,较大的
皮疹有脓肿 ,甚至有癍痕形成 。
( %)
92 69 75100 3 3 18
5
87 94157 3 3
48 16 33133 15 17
31 64158
3 3 两组两比较 , P < 0101
4 讨论
喉源性咳嗽属中医内科的“咳嗽”病范畴 ,其病
因多系患者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 ,以致在冷热失常 、
气候突变的情况下 ,六淫外邪从口鼻而入 ,侵犯肺系
参考文献 1 王春堂 1 喉源性咳嗽病因病机探讨[J ]1 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报 ,2000 ,24 ⑶:2041 2 李景春 1 久嗽一服饮治疗喉源性咳嗽 138 例[J ]1 中医杂
志 ,1998 ,39 ⑵: 821 3 明·虞抟 1 医学正传[M]1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19631991 4 清·程钟龄 1 医学心悟[M]1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19631881
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患者共 60 例 ,均系笔者治疗的门诊病 例 。其中 ,男性 28 例 ,女性 32 例 ,年龄 :17~28 岁 。 病程 :最短为 3 月 ,最长为 5 年 ,平均 2 年 。除粉剌 皮损外 ,无其它严重疾病 。经辨证属热邪壅肺者 28 例 ;肝经湿热者 11 例 ;脾胃湿热者 21 例 。 112 诊断与辨证分型
本资料参照文献[2 ] 之相关论述进行痤疮病名 诊断 ,并按中医辨证原则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辨 证 。本资料 60 例患者大致可分为热邪壅肺 、肝经湿 热和脾胃湿热等 3 型 ,其分型标准如下 。
(1) 热邪壅肺型 :颜面潮红 ,粉刺 (火欣) 热 、疼 痛 ,或伴有脓疮 ,发病与季节有明显关系 ,以夏季发 病者为多 。舌红 、苔薄黄 、脉数 。
关 键 词 : 粉刺 ; 四物汤 ; 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 : R27519 ; R75817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20668 (2003) 0120019202
粉刺是指颜面 、胸 、背等处生丘疹如刺样 ,可挤 出白色碎米样粉汁 ,此病好发于青春发育期男女 ,成 年的男女均可发病 ,发病率为 4 %左右 ,男女比例相 当[1 ] 。好发于颜面 、胸背上部及肩胛等处 ,胸前 、颈 后 、臂部等处亦可发生 ,发作时有瘙痒感或疼痛 ,常 因患者搔抓而导致感染 ,甚至形成疤痕 。部分患者 常因此产生自卑心理 ,从而影响了心理健康 。该病 病程缠绵 ,治疗困难 ,往往此伏彼起 ,新疹不断发生 , 有时可迁延数年或 10 余年 。在此病的中医治疗方 面 ,常分为肺经风热证 、肠胃湿热证和脾虚失运证 , 分别采用枇杷清肺饮 、茵陈蒿汤和参苓白术散治 疗[1 ] ,但疗效多不甚理想 。笔者于 1997 年~ 2000 年 ,采用四物汤为主 ,结合辨证分型加味用药 ,共治 疗粉剌患者 60 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 如下 。
(1) 热邪壅肺者 :配伍清热解毒 、凉血散结和宣 肺清热之品 。如 :薄荷 、黄芩 、杏仁 、菊花 、天花粉 、红 花等 。
(2) 肝经湿热者 :配伍清肝热 ,利湿热及活血行 瘀之品 。如 :茵陈 、栀子 、薄荷 、虎杖 、红花等 。
(3) 肠胃湿热者 :配伍清热燥湿及活血行血之 品 ,如 :黄芩 、葛根 、黄连 、红花等 。
失 。停药后不复发 。(2) 有效 :服药半月 ,自觉症状
基本消失 ,遇寒热风等剌激偶有复发 ,继续服药 2 —
3 天则自觉症状又控制 。(3) 无效 :服药超过半月症
状无明显减轻 。
312 治疗结果
治疗组 对照组
治愈 治愈率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总有效率
n (例) ( %) (例) (例) (例)
而致 。多数患者经中西医治疗 ,表邪已去 ,但咳嗽频
频难愈 。追溯患者病史 ,多数具有慢性咽喉炎或上
呼吸道感染史 ,因此 ,咽喉部炎症是本病发生的病理 基础 ,上呼吸道感染则是本病的诱因 。
《素问·宣明五气论》有“五气所病 ……肺为咳” 的论述 。《重楼玉钥》又云 “: 喉者空虚 ,主气息出入 呼吸 ,为肺之系 ,乃肺气之通道也 。”,肺之经脉过喉 咙 ,故喉源性咳嗽 ,即是肺气的通道病变 。顽咳汤由 《医学正传》的九仙散[3 ] 和《医学心语》的止嗽散[4 ] 加减化裁而成 。九仙散有敛肺 、润肺 、止咳之功 ,止 嗽散则是宣肺止咳化痰名方 。正如止《医学心悟》作 者医家程钟龄所言 “: 本方温润和平 ,不寒不热 ,既无 攻击过当之虞 ,大有启门逐贼之势 ,是以客气易散 , 肺气安宁 ,宜其投入有效欤”[3 ] 。从顽咳汤的组成 可知 ,此方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 ,止咳化痰之功 。全 方组成 ,体现了宣肺与敛肺结合 ,润肺与化痰并施 , 局部与整体兼顾的法则 。此方妙在一收一散 ,一动 一静 ,开合相济 ,相辅相成 ,且有清热利咽之品 ,去除 导致咳嗽的咽喉病灶 ,如此配伍 ,故而疗效确切 。
论》有云 “: 面疮者 ,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 ,头如米大 , 亦如谷大 ,白色者是”,在治疗方面 ,过去对此病 ,多 以清热利湿为主 ,但其疗效较低 ,疗程亦相对较长 。 笔者治疗此病 ,始终抓住凉血 ,活血 ,散结三个关键 , 以四物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 。
“四物汤”首载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 代以来历代医家均熟知的有效名方 。原书用于补血 调经 ,历代对此方的运用 ,多有发展 ,其治疗范围亦 不断扩大 。笔者在运用此方治疗粉剌时 ,根据前述 治疗原则 ,以生地易熟地 ,且重用其分量 ,意在清热 、 凉血 ;以赤芍易白芍 ,意在避其收敛之弊 ,增其凉血 、 活血之效 。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 ,灵活进行加减 ,据 观察疗效尚可 。如果将药液涂抹在患者清洁面部后 的处 ,其疗效则更佳 。
(2) 肝经湿热型 :颜面潮红 ,皮疹色红 ,伴有脓 疮且疼痛 ,极易反复 ,个别病例皮损局部伴皮肤破 溃 、形成多个窦道 ,并兼有口干苦 ,烦燥易怒 ,或有胸 胁胀闷不舒 。舌红 ,苔黄腻 ,脉弦数 。皮色微红多数 患者嗜食辛辣 。
(3) 脾胃湿热型 :颜面潮红 ,皮疹红肿 ,疼痛 。平 素嗜好辛辣之物 ,尤以食辛辣之后 ,发作更甚 ,兼便 秘溲赤 、腹胀 、舌红 、苔黄腻 、脉滑数 。 113 症状体征
312 治疗结果见表 1 。
表 1 60 例粉剌疗效统计表 (例 , %)
n 热邪壅肺型 28 肝经湿热型 11 肠胃湿热型 21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显愈率 总有效率16 840来自335
0
9
5
5
2
60 28 16 14 2 66167 96167
4 讨论 对于粉剌一病 ,祖国医学早有认识《, 诸病源候
参考文献 1 顾 伯 康 1 中 医 外 科 学 [ M ] 1 上 海 : 上 海 科 技 出 版 社 ,
198611501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 M ]1 临床疾病诊断依
据治愈好转标准 1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198715631 (收稿日期 :2002206220)
(上接第 18 页)
(收稿日期 :2002209211)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12 对照组 :口服青霉素 V 钾片 ;每次 015 g ,
每日 3 次 ;咳平片 ,每次 10 mg ,每日 3 次 ;口含化华
素片 ,每次 115 mg ,每日 3 次 ,儿童酌减 。
3 疗效观察
311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 [ 2 ]制定的喉源性咳嗽疗
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判定 。
(1) 痊愈 :服药 10 天 ,咳嗽及其它自觉症状均消
·20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26 卷
分 2 日服 。每日口服 3 次 ,每次 20 mL 。每日早晚 ,
用温水或祛油脂洗面液作面部清洁后 ,再用前述煎
液涂抹患处 ,每次约 20 mL ,2 h 后洗净 。口服外抹
相结合 ,连用 2 周 。
3 疗效观察
311 疗效标准 : 采用文献[2 ] 所载之疗效标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