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语文S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8课《只听半句》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听半句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13个生字,会写“丁”等8个字。
积累“告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的小朋友屁股印上两道杠杠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要养成倾听的习惯,不能只听半句。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养成良好的处事习惯。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有一个小朋友听谁说话都只听半句,不等别人说完就以为自己知道了。
后来,这个小朋友闹出了笑话。
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笑话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只听半句》。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词语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
2.同桌读,相互正音。
三、学习生字
1.带拼音拼读。
(课件出示)
2.直呼,再开火车读。
3.去拼音读,打乱顺序读;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
4.你觉得哪个字最难,你是怎样记的?先抽学生说,再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5.猜字游戏。
(课件出示)
6.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课件出示)
四、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听录音,配场景图。
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课件展示)
2.学习第一小结。
3.学习第二至第五小结。
重点指导第二小结。
(1)小男孩都听了谁说话?生答师板书。
(2)奶奶是怎样说的?说完了吗?请学生体会着读一读。
(稍慢、停顿。
)
(3)小男孩说了什么?你能学学他的语气吗?抽学生读,再同桌相互体会读。
(读出不烦燥的语气,语速稍快。
)
(4)分角色读第二小结,学生评义。
(5)分小组按刚才的方法分角色读第三、四、五小结。
(6)分角色表演读。
4.学习第六、七小结。
你知道园丁想什么吗?小男孩闹出了笑话的原因。
五、体会感悟。
1.只听半句好吗?应该怎样听别人说话?
2.你闹过这样的笑话吗?请生说说。
六、有感情地齐读全文,深化认识。
七、小结全文。
我们不要学习文中的小男孩,而要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语文(S)教学设
计
教材:语文(S)四年级
下册课文:1 种子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
同时结合文本特点,借助其语言形式,关注情感,重视感悟,注重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槐、掺、涩、兜、俊”等 5 个生字,会写“略、涩、裤、惭、愧、掠、唯、恐”等 8 个字,掌握“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3.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儿交树种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体会小女孩的心情。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小女孩交的树种少,“我”却很感动?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
片2.实物
投影3.多
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三)展示学生作业,师生共评。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板题,读题。
(二)复习生词。
(三)自由朗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边听边画出描写种子的语句。
(展示课件第三屏)
(1)交流。
(2)再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2—8 自然段。
1.默读,边读边画出描写小女孩交的树种句子。
(1)指名说。
(展示课件第四屏)
(2)再读句子,与大家交来的种子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展示课件第五屏)
2.小女孩交来的树种粒粒饱满,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那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交来的呢?请大家再读课文 2—8 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交树种时的动作(展示课件第六屏)、神态(展示课件第七屏)、语言(展示课件第八屏)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心情,并简单写写批注。
3.汇报交流,重点:从小女孩儿的外貌、神情和动作中体会出她有些不好意思,感到愧疚,甚至因为采得不如同学多而深深自责。
4.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5.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通过对比文中两处描写种子的语句,学生自然产生对小女孩儿的初步评价。
通过再读课文、体会心情、简写批注这些环节,小女孩儿纯朴、诚实的形象就在学生心中逐渐丰满、生动起来。
在此基础上,“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这一重点顺势解决。
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努力做到把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布置收集树种的活动,既 丰富学生生活,又为学生提供一次好的练笔机会。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题目与 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之间的联系,既是一种阅读训练, 也是写作方法的指导。
同时培养
学生思维的深入性,增强其
思维品质。
饱满
掺杂 诚 实
认 真 (三)学习最后一段。
1. 有感情地朗读。
2. 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
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总结延伸
(一)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本文以“种子”为题?
(二)布置一次收集树种的活动,让学生把采集树种的经过写下来,适当运用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推荐阅读
《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下册)中的《红玫瑰》和《小铁球》。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