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版)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宁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Ι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1~3题
阅读有些像搏斗。

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地把读者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

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但思维(终于/最终)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

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
..,细细研读,琢磨
..他
们的一招一式,会在潜移默化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

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辩
..面前顶礼膜拜,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下惊诧.莫名……我知道大师们在云宵.注视着后人,;今人虽然暗淡,但我们年轻。

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退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蝴蝶。

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激发/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破绽(zhàn)秘籍 B.模具(mó)琢磨
C.角(jué)斗云宵 D.惊诧(zhà)思辩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终于蜕变激发
B.最终蜕变迸发
C.最终退变激发
D.终于退变迸发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他们虽然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B. 我们常常笑到最后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
C. 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
D. 我们常常笑到最后他们虽然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4.文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美朝两国明争暗斗,令东北亚局势动荡不安。

朝鲜一意孤行进行核试验,难辞其咎,
但孤掌难鸣
....,美国也应反思其霸权行径。

②安徽某县向公务人员发出最严“禁烟令”,有人觉得未免小题大作
....,但更多的公众拍
手叫好,认为这有利于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③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张大民,虽然无权可恃,无人可依,但他耳软心活
....,凭借着自己的“小”智慧,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④小舟老师是中国正反两体手抄长卷第一人,他的反体书法表演,犹如行云流水、天马
..
行空
..,秀丽之韵,蕴藏之力,令人拍案叫绝。

⑤美丽乡村建设给农村带来了繁荣的经济、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文明的新风,这
种欣欣向荣的新生活让老百姓甘之如
...饴.。

⑥刘海半生不熟地读了几卷经书,就天天肆意毁法谤佛,李教授的一番教导对他来说就
如当头一棒
....,把他从邪路上拉了回来。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凰岗镇党委书记江玉明强调,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对地方政府的工作方式、思路提出更高要求。

B.4月20日,有媒体发布“华北地区发现17万平方米工业污水渗坑”的图文消息,涉及河北、天津多地,广泛引起公众关注。

C.中国建造航母,是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并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D.为了摸清辖区环境状况,天津市成立16个局级干部组成的专项督查组,全面排查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生态保护问题。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儒家士大夫的身份及价值取向
朱汉民
儒家士大夫的社会身份是由“士”与“大夫”构成的,他们需要承担“士”的文化创造和“大夫”的政治管理两个不同的社会职能。

儒家士大夫首先是“士”,即从事文化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学者群体。

作为学者文人的士,他们往往要从事价值建构和知识创造。

“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者群体,并不依附于某一种具体的政治集团,故而他们秉持的思想视角、政治倾向有一定的超脱性。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群体,他们的政治观念、思想形态往往体现出超现实的甚至是理想主义的色彩。

但是,儒家士人还有一个强烈愿望,就是能够有机会进入权力核心成为“大夫”。

他们意识到,必须参与到“治国平天下”的系统,才有可能实现自己创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想。

所以,儒家士大夫特别希望与封建君王展开政治合作,参与到封建君王主导下的政治体系与经世治国活动中去。

而士人一旦分享了封建君王的权力成为“大夫”后,就成为朝廷命官,进而在国家政治上承担起相应的政治治理责任和社会责任。

儒家士大夫拥有“士”与“大夫”的不同社会身份,就需要承担文化创造和政治治理的不同职能。

因不同的思想视角、社会立场而拥有不同的价值理念,最终又形成了儒学内部的多元思想和不同学派。

儒家士大夫既可能因为坚持“士”的书生气而追求理想主义和价值理
性,故而与君王产生矛盾、形成冲突;也可能因追求“大夫”的立功而坚持现实主义和实用理性,并在追求政治功利的过程中与君王建立起密切合作关系。

由此可见,尽管儒家士大夫是思想信仰大体一致的社会群体,但由于这一群体中的每一个体对“士”与“大夫”不同社会身份的认同、不同思想视角的认识偏重,在思想观念、社会职能上的政治实践中往往会有很大差别,从而形成了内部分歧很大的不同思想体系和派别。

儒学内部的思想形态和各学派之间的差异,根源于儒家士大夫拥有“士”与“大夫”的不同社会身份。

在两千多年的儒学衍化中,出现了许多思想与学术的分野,产生了不同形态的儒学,如果追溯源头,均与“士”与“大夫”的不同社会身份认识偏重有关。

汉代以后,统治者的“独尊儒术”只是让一部分儒者步入庙堂,成为国家政治的组成部分,其学术思想也成为了国家学术和官方意识形态,使儒学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政治功能。

而另一部分儒家学者则留在民间,他们主要在民间继续从事儒学的研究和传播。

对于这两种儒学,学者们分别称为庙堂儒学与山林儒学。

显然,庙堂儒学与山林儒学的分野表现出儒家士大夫对“大夫”与“士”的不同职责的强调。

庙堂儒学的学者倾向于“大夫”的政治责任,所以,他们关注儒学的政治功能,注重儒学体系中有关典章制度、国家治理、社会教化等涉及经邦济世的社会功能。

山林儒学的学者倾向于“士”的学术情怀,关注儒学的思想创造和文化批判。

(选自2020年4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6.关于“儒家士大夫”,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士大夫兼有“士”与“大夫”的社会身份,所以他们承担了“士”的文化创造和“大夫”的政治管理两种社会职能。

B.由于“士”所秉持的思想视角、政治倾向有一定的超脱性,所以他们不需要依附于某一种具体的政治集团,具有独立性。

C.儒家士大夫之所以热切期望与封建君王展开政治合作,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创造的价值理想。

D.“士”进入权力核心成为“大夫”后,在承担相应的政治治理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其独立性。

7.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士人创造思想观念和价值理想的目的就是要与封建君王展开政治合作,参与封建君王主导下的政治体系与经世治国活动。

B.儒家士人一旦分享了封建君王的权力成为“大夫”、朝廷命官后,就只追求在国家政治上承担的相应政治治理责任和社会责任。

C.儒家士大夫坚持“士”的身份,就会与君王产生矛盾、形成冲突;而坚持“大夫”的身份,就会与君王建立起密切合作关系。

D.儒家士大夫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思想信仰大体是一致的,但其内部也确实存在很大分歧,形成了不同思想体系和不同派别。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往往从事价值建构和知识创造,“大夫”往往要参与到“治国平天下”的系统,而要成为“大夫”,必须先做好“士”。

B.儒家士大夫的分化先是因为有“士”与“大夫”的不同社会身份,进而认识有偏重,最后形成内部分歧很大的不同思想体系和派别。

C.汉代以后,不同形态的儒学就表现为庙堂儒学与山林儒学,两者分别对儒家士大夫的“大夫”与“士”有不同职责的强调。

D.庙堂儒学与山林儒学两个学派的区别在于两者强调的职责不同,以及两者的关注点不同:政治功能和思想文化建设。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云客谓众曰:“此地有无隐庵,极幽僻,君等有到过者否?”咸对曰:“无论未到,并未尝闻也。

”竹逸曰:“无隐四面皆山,其地甚僻,僧不能久居。

向.曾一至,已坍废,自尺木彭居士重修后,未尝往焉,今犹依稀识之。

如欲往游,请为前导。

”步行而往。

由上沙村过鸡笼山,忽流泉阻路不得进。

有三五村童掘菌子于乱草中,探头而笑,似讶多人之.至此者。

询以无隐路,对曰:“前途水大不可行,请返数武,南有小径,度.岭可达。

”从其言,南行里许,渐觉竹树丛杂,四山环绕,径满绿茵,已无人迹。

竹逸徘徊四顾曰:“似在斯而.径不可辨,奈何?”余乃蹲身细瞩,于千竿竹中隐隐见乱石墙舍,径拨丛竹间,横穿入觅之,始得一门,曰“无隐禅院,某年月日南园老人彭某重修”。

众喜曰:“非君则武陵源矣!”
山门紧闭,敲良久,无应者。

忽旁开一门,呀然有声,一鹑衣少年出,面有菜色,足无完履,问曰:“客何为者?”竹逸稽首曰:“慕此幽静,特来瞻仰。

”少年曰如此穷山僧散无人接待请觅他游言已闭门欲进云客急止之许以启门放游必当酬谢。

少年笑曰:“茶叶俱无,恐慢客耳,岂望酬耶?”
山门一启,即见佛面,金光与绿阴相映,庭阶石础苔积如绣,殿后台级如墙,石栏绕之。

循台而西,有石形如馒头,高二丈许,细竹环其.趾。

再西折北,由斜廊蹑级而登,客堂三卷楹紧对大石。

石下凿一小月池,清泉一派,荇藻交横。

堂东即正殿,殿左西向为僧房厨灶,殿后临峭壁,树杂阴浓,仰不见天。

星澜力疲,就池边小憩,余从之。

将启盒小酌,忽闻忆香音在树杪,呼曰:“三白速来,此间有妙境!”仰而视之,不见其人,因与星澜循声觅之。

由东厢出一小门,折北,有石蹬如梯,约数十级,于竹坞中瞥见一楼。

又梯而上,八窗洞.然,额曰“飞云阁”。

四山抱列如城,缺西南一角,遥见一水浸天,风帆隐隐,即太湖也。

倚窗俯视,风动竹梢,如翻麦浪。

忆香曰:“何如?”余曰:“此妙境也。


忽又闻云客于楼西呼曰:“忆香速来,此地更有妙境!”因又下楼,折而西,十余级,忽豁然开朗,平坦如台。

度其地,已在殿后峭壁之上,残砖缺础尚存,盖亦昔日之殿基也。

周望环山,较阁更畅。

忆香对太湖长啸一声,则群山齐应。

询少年何以冷落至此,曰:“四无居邻,夜多暴客,积粮时来强窃,即植蔬果,亦半为樵子所有。

此为崇宁寺下院,长厨中月送饭干一石、盐菜一坛而已。

某为彭姓裔,暂居看守,行将归去,不久当无人迹矣。

”云客谢以.番银一圆。

买舟而归。

余绘《无隐图》一幅,以赠竹逸,志.快游也。

【注】本文选自沈复《浮生六记》,有删改。

沈复,字三白,清人。

文中吴云客、毛忆香、王星澜是
他的友人,竹逸是一位僧人。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曾一至向:从前
B.度.岭可达度:估计
C.八窗洞.然洞:明亮
D.志.快游也志:纪念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似讶多人之.至此者
B. 似在斯而.径不可辨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C. 细竹环其.趾
D. 云客谢以.番银一圆
则或咎其.欲出者樊哙侧其盾以.撞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少年曰/如此穷山僧/散无人接待/请觅他游/言已闭门/欲进/云客急止之/许以
启门放游/必当酬谢
B. 少年曰/如此穷山僧散/无人接待/请觅他游/言已/闭门欲进/云客急止之/许以
启门/放游必当酬谢
C.少年曰/如此穷山/僧散无人接待/请觅他游/言已/闭门欲进/云客急止之/许以
启门放游/必当酬谢
D. 少年曰/如此穷山/僧散无人接待/请觅他游/言已闭门/欲进/云客急止之/许以
启门/放游必当酬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无隐庵的经历。

作者对这次游历非常满意,回来后创作了
一幅《无隐图》,送给一位同游者。

B.作者一行前往无隐庵的过程并不顺利:先是道路被大水阻断,后又为寻找路径费了一番
周折,最后还差点被看守者拒之门外。

C.无隐庵的看守者是一个衣衫破烂、面黄肌瘦的年青人,他说无隐庵生活环境恶劣,自己
过得非常清苦,不久就要离开这里。

D.无隐庵十分偏僻,并且已经坍废多年,但环境幽静,景色优美,游玩者可以在这里发现
一个又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妙境。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四山抱列如城,缺西南一角,遥见一水浸天,风帆隐隐,即太湖也。

(5分)
⑵四无居邻,夜多暴客,积粮时来强窃,即植蔬果,亦半为樵子所有。

(5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9分)
古风(第五十四)
李白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

苍榛①蔽层丘,琼草②隐深谷。

凤鸟鸣西海,欲集③无珍木。

鸒斯④得所居,蒿下盈万族。

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

【注】①苍榛:丛杂的草木。

②琼草:仙草。

③集:鸟栖树上。

④鸒(yù)斯:乌鸦。

⑴分析比较开头两句与结尾两句所寄寓的不同情感。

(4分)
⑵中间六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⑴在《论语•述而》中,孔子用“△,△”这两句话,强调对于他人好的
方面要善于学习,对于他人的缺点也能引以为戒,加以修正。

⑵杜甫《登高》一诗的颔联“△,△”,用极富表现力的文字,为我们营
造了一幅纵横交织、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⑶词人辛弃疾登高望远,想到孙权这位年轻有为的著名历史人物,不禁在《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中开篇就感叹:“△,△。


五、(12分)
16.李伯伯的亲友甲要结婚,亲友乙要生孩子,李伯伯打算各送他们两副对联。

请你帮李伯伯从下面的对联中作出恰当的选择。

(只填序号)(4分)
①杏花雨润韶华丽,椿树云深淑景长。

②春暖花开偕彩凤,冬寒雪飘获石麟。

③画屏射雀成双璧,玉树鸣鸾庆百年。

④诗歌杜甫其三句,乐奏周南第一章。

⑤水如碧玉山如黛,凤有高梧鹤有松。

⑥绕庭已喜临风玉,照室还欣入掌珠。

送给甲对联____和____,送给乙对联____和____。

1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
可以说,天山是体现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的最佳典范。

天空晴朗之际,在天山南北两侧旅行,天山上横向延展的一条条自然带清晰可见。

_____①_____,但在天山这里却不是这样。

在这里,地球一改以往深藏不露的风格,把她的奥秘尽情地、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

这种展示甚至不厌其烦地进行了一千多公里,_____②_____。

无数名人智者从天山南北走过,从古代的法显、玄奘、丘处机,到清代的纪晓岚、林则徐,都没有发现天山展现在光天化日下的垂直地带性规律这一秘密。

20.阅读下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4分)
这是一幅反映非洲大饥荒的照片,曾经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

照片中两只手的主人分别是一位儿童和一位神父。

⑴简要说明照片的内容。

(不超过40字)
⑵简要分析照片打动人心的原因。

(不超过60字)
六、(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
梁衡
①我曾游黄山,却未写一字,其云蒸霞蔚之态,叫我后悔自己不是一名画家。

今我游泰山,又遇到这种窘态。

其遍布石树间的秦汉遗迹,叫我后悔没有专攻历史。

呜呼,真正的名山自有其灵,自有其魂,怎么用文字描述呢?
②我是乘着缆车直上南天门的。

天门虎踞两山之间,扼守深谷之上,石砌的城楼横空出世,门洞下十八盘的石阶曲折明灭直下沟底,门楼上有一副石刻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我倚门回望人间,已是云海茫茫,不见尘寰。

③渐走渐高,泰山已用她巨人的肩膀将我们托在凌霄之中。

我登上山顶的舍身崖,凭栏望去,远处凄迷朦胧,不知何方世界。

近处对面的山或陡立如墙,伟岸英雄;或奇峰突起,逸俊超拔。

四周怪石或横出山腰,或探下云海,或中裂一线,或聚成一簇。

风呼呼吹过,衣不能披,人几不可立。

云急急扑来,一头撞在山腰上就立即被推回山谷,被吸进石缝。

这狂啸着、似乎要淹没世界的云涛雾海,一到岱顶石前,就偃旗息鼓,落荒而去。

此时此景叫我感到泰山就是天地间的支柱。

再回头看那些象征坚强生命的劲松,它们攀附于石缝间不过是一点绿色的苔痕;那些象征神灵威力的佛寺道观,填缀于崖畔岩间,不过是些红黄色的积木。

倒是脚下这块曾使孔子小天下的巨石,探于云海之上,迎风沐雨,向没有尽头的天空伸去。

泰山,无论是森森的万物还是冥冥的神灵,一切在你的面前都是这样的卑微。

④这岱顶的确是一个与天对话的好地方。

各种各样的人在尘世间活久了,总想摆脱地心的吸力向天而去。

于是他们便选中了这东海之滨、齐鲁平原上拔地而起的泰山。

泰山之巅并不像一般山峰尖峭锐立,顶上平缓开阔,这里有平台可徘徊思索,有亭可登高望日,有许多巨石可供人留字,好像上天在它的大门口专为人类准备了一个进见的丹墀,好让人们诉说自己的心愿。

我看过几个国外的教堂,你置身其中仰望空阔阴森的穹顶,及顶窗上射进的几丝阳光,顿觉人的渺小,而神虽不可见却又无处不在,紧攥着你的魂灵。

但你一出教堂,就觉得刚才是在人为布置好的密室里与上帝幽会。

而在岱顶,你会确实感到不是在密室而是在天宫门口与天帝对话。

同是表达人的崇拜,表现人与神的相通,但那气魄,那氛围,那效果迥然不同。

前者是自卑自怯的窃窃私语,后者是坦诚大胆的直抒胸臆,不但可以说,还可以写,
而天帝为你准备好的纸就是这些极大极硬的花岗石。

⑤这里几乎无石不刻,大者洗削整面石壁,写洋洋文章;小者暗取石上缓平之处,留一字两字。

山风呼啸,石林挺立,秦篆汉隶旁出左右。

千百年来,各种各样的人们总是这样挥汗如雨、气喘吁吁地登上这个大舞台,在这里留诗留字,借风势山威向天倾诉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意志。

你看,帝王来了,他们对岱岳神是那样的虔诚,穿着长长的衮服,戴着高高的皇冠,又将车轮包上蒲草,不敢伤害岱神的一草一木。

他们受命于天,自然要到这离天最近的地方,求天保佑国泰民安。

诗人来了,他们要借这山的坚毅与风的狂舞铸炼诗魂。

李白登高狂呼“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杜甫沉吟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志士来了,他们要借苍松,借落日,借飞雪来寄托自己的抱负。

一块石头上刻着这样一首诗:“眼底乾坤小,胸中块垒多。

峰项最高处,拔剑纵狂歌。

”将军来了,徐向前刻石“登高壮观天地间”,陈毅刻石“泰岳高纵万山从”。

还有许多字词石刻如“五岳独尊”“登峰造极”“擎天捧日”“仰观俯察”等等,其中“果然”两字最耐人寻味。

确实,每个中国人未来泰山之前谁心里没有她的尊严,她的形象呢?一到极顶,此情此景便无复多说了。

⑥我们步行下山,天将黑时到了泰安城里的岱宗庙。

这庙和北京的故宫一个格式,只是高度低了三砖。

在中国就像只有皇帝才配有一座故宫一样,哪还有第二座山配有这样一座大庙呢?岱岳之神不是寺院里的观音,更不是村口庙里的土地、锅台上的灶君,是整个民族心中的文化之神,是充盈于天地之间数千年的民族之魂。

我站在岱庙的城楼上,遥望夕阳中的泰山,默默地向她行着注目礼。

(原文有删改)20.作者在第4段说“岱顶的确是一个与天对话的好地方”,这种“好”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0.第5段大量引用了古人诗词和刻石文字,有什么作用?(4分)
21.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4分)
22.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和衬托手法,请找出3例并作具体分析。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900字的文章。

(60分)
市面上的各种香水,95%都是水,只有5%是不同的。

而那5%是各家的秘方,决定着每种香水的特性和优势。

人也是这样。

人和人之间大约95%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有5%;而这5%是关键性的部分,决定着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济宁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A(B模mú具,C云霄,D惊诧chà)
2.B(“终于”和“最终”都是副词,都强调最后结果;“终于”偏重强调这结果是期待已久的,与表转折的“却”不相容。

“蜕变”指发生质变,变化可好可不好;“退变”只指事物由优变劣,与语境不合。

“激发”是刺激使其奋发;“迸发”是由内而外地强力发出,与前后语境更相合。


3.C(根据下文的转折关系推断,前一句应该强调的是读者在与作者的争辩中败下阵来;根据前后文中的对比关系,后一句应该强调大师们的“凝固”。


4.D(①孤掌难鸣:比喻力量单薄难以成事。

③耳软心活:心意不定,指没有主见,容易轻信别人的话。

⑤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5.C(A成分残缺。

因滥用介词“随着”导致后面的句子缺主语;B语序不当。

应为“引起公众广泛关注”;D表意不明。

“16个”限制的中心词有分歧。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6.B(因果颠倒)
7.D(A颠倒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B“就只追求在……”理解偏颇;C两个“就会”不合文意,原文是“可能”)
9.A(“而要……必须先……”说法武断)
三、(12分,每小题3分)
9.B(度:越过)
10.B(A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一人称代词,我。

B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

C人称代词,它的/指示代词,那。

D介词,拿、用/连词,表承接关系)
11.C(少年曰:“如此穷山,僧散无人接待,请觅他游。

”言已,闭门欲进。

云客急止之,许以启门放游,必当酬谢)
12.D(“坍废多年”误。

据原文,后已重修)
四、(24分)
13. ⑴四面的山环抱着如一座城,只缺西南一个角,(从缺处)远远看见一片水映着天空,风吹船帆隐约可见,那里就是太湖。

(5分,每句1分,重点关注“城”“浸”“隐隐”等词和判断句式)
⑵(这里)四周没有邻居,夜晚多有强盗,常来抢走存储的粮食,就是种点蔬菜瓜果,也多半被打柴的人占为己有。

(5分,每句1分,重点关注“暴”“强”“植”等词和被动句式)
14.⑴开头两句通过倚剑、登高、远望的举动,透露出诗人胸怀天下的远大抱负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结尾两句借晋代阮籍穷途而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愤懑和自己生不逢时的悲伤(诗中用典,见王勃《滕王阁序》)。

(4分,每点2分)
⑵中间六句主要运用了比喻(象征、双关)和对比的表现手法。

诗人用“苍榛”“鸒斯”喻小人,用“琼草”“凤鸟”喻贤士,两者之间又形成对比的关系,形象地揭露了小人猖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