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滴注β-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滴注β-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滴注β-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减少
静脉炎的发生。

方法对48例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保护
性静脉穿刺、热敷、输入加温液体、2%山莨菪碱湿敷等护理措施。

结果 48例患
者中,14例未出现静脉炎;30例患者用药3-5天后出现较轻的静脉炎,经热敷后平均3天红肿消退;4例患者用药3-7天后静脉炎较重,经给予综合治疗护理后,5-7天症状缓解。

结论护士在临床应用β-七叶皂苷钠时,只要加强责任心,采取
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就可避免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

【关键词】β-七叶皂苷钠静脉炎预防护理
β-七叶皂苷钠为中药婆罗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取的三萜皂苷的钠盐,具有
抗炎、抗渗出、消肿胀、化淤血、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可恢复毛细血管正常通透性,提高毛细血管张力,加快静脉血流,促进淋巴回流,改善微循环,并有神经
保护作用。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颅内血肿伴发的脑功能障碍及静脉回流
障碍性疾病。

但临床应用过程中,对血管刺激较大,有大部分患者在静脉滴注3-
5天内穿刺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及周围组织损伤,出现酸、麻、胀痛等刺
激症状,并以静脉穿刺针眼为中心向上及左右扩散,局部皮肤发红、灼热并有压痛,静脉呈条索状、变硬、弹性降低甚至消失,部分病人伴有肢体肿胀,不能继
续输液,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

2008年5月-2009年3月,我科对接受静脉滴
注β-七叶皂苷钠的48例患者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对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共48例,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32-76岁,平均54岁。

其中脑梗死30例,脑出血12例,面神经炎4例,格林-巴利综合症2例。

1.2 用药方法病人均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加β-七叶皂苷钠20mg
静脉滴注,每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

用药前均采用保护性静脉穿刺、局部血
管热敷、将液体加温输入措施,对血管弹性差的老年人加用2%山莨菪碱湿敷。

1.3 血管反应情况 14例患者未出现静脉炎;30例患者用药3-5天后出现静脉炎症状较轻,临床表现为穿刺肢体轻度肿胀、疼痛,沿静脉穿刺点出现一条较短
的红线。

经局部热敷后最短1天,最长5天,平均3天肿胀消退。

4例患者用药
3-7天后静脉炎症状较重,临床表现为沿静脉穿刺点向上出现条索状红线,静脉
壁变硬,血管弹性降低,局部组织发红,并有灼热感。

经给予红花酒精、止痛消
炎膏外敷,5-7天症状缓解。

2 静脉炎的预防
2.1 心理护理用药前向病人耐心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取得病人
的合作。

2.2 保护性静脉穿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输液的各个环节无菌。

2.2.1 严格选择和使用静脉选择粗、直、有弹性、易固定、血流通畅的大血管
进行穿刺,保证一针见血,将注射肢体适当抬高以利于静脉回流。

避免多次重复
使用同一静脉,长期用药者12h-24h更换注射部位。

提倡应用留置针或中心静脉
穿刺,以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对浅静脉的破坏,从而减少输液渗漏和静脉炎
的发生。

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首次静脉滴注时应先将滴速调至
15-20滴/min,如发现皮肤瘙痒及出现红色丘疹等变态反应,应立即处理,如无
不良反应,可逐渐将滴速调至40-60滴/min。

2.2.2 使用改良拔针法用左手食指在
针尖的上方约2cm处绷紧病人手背皮肤,右手持针柄与皮肤表面呈10°-15°,快
速拔针后立即用棉签沿血管纵向按压,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能有
效减轻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及痛感[1]。

2.3 局部热敷穿刺前局部热敷,可使局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解除血管痉挛,增加通透性,防止大分子物质沉积于血管壁和加快新陈代谢,有利于减轻静脉刺
激症状和血管壁的损伤。

2.4 输入加温液体β-七叶皂苷钠加温输入使血管受热后管腔增大,可使穿刺针穿刺时因疼痛引起的血管痉挛解除,液体血液黏度下降,血流速度相对加快,液
体进入管腔后很快被稀释,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局部刺激症状和血管壁的损伤,缓
解注射部位疼痛及肿胀。

2.5 2%山莨菪碱湿敷在输注β-七叶皂苷钠时,将4层纱布浸湿2%山莨菪碱
溶液以不滴液为宜,敷在输液肢体近心端,距进针点1cm处,输完β-七叶皂苷钠后将纱布取下。

在输液过程中为了保持纱布湿润,纱布外覆盖一层较薄的塑料薄膜。

2%山莨菪碱湿敷能减轻静脉刺激症状,保护静脉,减少静脉损伤[2]。

3 静脉炎的治疗发生静脉炎后应立即停止继续使用该静脉输液并抬高患肢。

3.1 局部热敷单纯的红、肿、痛使用40°C-60°C温水毛巾热敷5min-10min,每日3次,最短1天,最长5天,平均3天,症状即可缓解。

3.2 局部外敷红花酒精用50%红花酒精纱布局部外敷,纱布外覆盖一层较薄
的塑料薄膜,有保湿作用。

每日4次,每次20min-30min,症状严重者同时加用
宽频治疗仪治疗20min-30min,3天-4天疼痛消失,肿胀明显减轻,5天-7天症状缓解。

3.3 止痛消炎膏外敷将止痛消炎膏涂在纱布上(厚约0.5cm)敷于患处,再覆
盖纱布后用胶布固定,12h更换一次,冬天将药膏调匀温热软化后涂于患处,注
意温度不可太高(药膏变软即可)以免烫伤病人[3]。

用药5天-7天症状消失。

3.4 皮肤护理局部发痒者,嘱病人不得抓挠,避免皮肤损伤感染。

为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可用75%的酒精擦拭,有感染者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同时做好病
人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4 体会
护士在临床应用β-七叶皂苷钠时,只要加强责任心,熟悉药物的药理作用和
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就可避免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
人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徐梅笑,王晶.β-七叶皂苷钠输液渗漏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5(12):29.
[2] 张明学,刘琳,赵巨光.山莨菪碱湿敷预防β-七叶皂苷钠致静脉损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5):366-367.
[3] 范素云,毛雅芬.止痛消炎膏治疗β-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4,19(11):64-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