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练习题50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练习题50带答案
解析
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
1.果园里有500棵果树,其中苹果树和梨树占总数的 40%,其余的是桃树和杏树,桃树和杏树的比是 3:2。
杏树有多少棵?
2.三个小朋友跳绳,一共跳了252下。
小青跳了总数的3
7
,小明跳的比小光跳的少
2
5。
三个小朋友分别跳了多少下?
3.下图中,涂色部分甲比乙的面积大2
11.25cm。
求BC的长。
4.电车从A站经过B站到达C站,然后返回.去时在B站停车,而返回时B站不停.去时的车速是每小时48km.
(1)A站到C站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返回时的车速是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甲、乙两图中正方形的面积都是40cm2,阴影部分的面积哪一块大?大多少?
6.(1)某大酒店里有一种方圆两用餐桌(即外圆中方)。
请你借助圆规等学具,选择相对合理数据画出这种方圆两用桌的桌面模形(要保留作图痕迹),并将正方形外的部分涂上阴影。
(提示:在圆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2)如果圆桌的直径是1米,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甲乙两船同时从A码头出发,沿着同一条航线匀速向相距280千米的B码头航行,4小
时后导航系统显示两船相距20千米。
已知甲船的速度是乙船的87.5%,求甲乙两船的速度。
(列方程解答)
8.某车间为了能高质量准时完成一批齿轮订单,对车间工人提前进行了加工齿轮效率的测试,经过统计测算,平均每个工人加工齿轮效率情况如图。
(1)加工小齿轮的效率比大齿轮高百分之几?
(2)已知这个车间有工人68人,1个大齿轮和3个小齿轮配为一套,为了使大小齿轮能成套出厂,如果你是车间主任,怎样合理安排这68名工人?请具体说明理由。
9.一玩具商从批发行购进两种大小不同的玩具熊100个,共花了3600元。
在零售时,其中70个大号玩具熊以每个54元卖出。
(1)如果余下的小号玩具熊以每个15元售出,求玩具商在这次买卖中的盈利率。
(2)如果在大号玩具熊卖完后,每个小号玩具熊应定价多少元,才能使盈利率达到25%。
10.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
相遇后两车仍按原来的速度
前进,当它们相距378千米时,甲车行了全程的3
5
,乙车行了全程的75%,A、B两地相距
多少千米?
11.最佳方案。
一辆小汽车与一辆大卡车在一段10000米长的狭路上相遇,必须倒车,才能继续通行。
已知小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行800米,大卡车的速度是每分钟行500米,两车倒车的速度是
各自速度的1
4
;小汽车需倒车的路程是大卡车需倒车的路程的4倍。
想想你觉得怎样倒车
比较合理?说出你的理由?
12.修路队三天刚好修完一条路,已知第一天修了全程的25%,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30米,第三天修5米,这条路共有多少米?
13.甲车间有男工45人,女工36人;乙车间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120%.如果把两个车间的工人合在一起,那么男工和女工的人数正好相等.乙车间共有工人多少人?
14.某地为提倡节约用电,推行“阶梯电价“.其计费规则为:居民用电300度及以内,每度电0.5元;用电超过300度至500度部分,每度电加价10%;用电超过500度部分,每度电加价50%,张阿姨家七月份交了216元电费,这个月她家一共用电多少度?
15.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天行了全程的20%,第二天行了450km,这时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比是3:7.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6.学校要买 48 支钢笔,每支 10 元。
三个商店有不同的出售方案。
甲商店:买 5 支送 1 支;乙商店:一律九折;
丙商店:满 500 元八折优惠。
学校去哪个商店买合算?
17.规定:如图1中,方格里的数表示在其周围8个方格中共有多少个△。
即以“1”为中心,在它的四周8个方格中只能有1个△;以“2”为中心,在它的四周8个方格中只能有2个△;以“3”为中心,在它的四周8个方格中只能有3个△;依此类推。
按上述规定,在如图2中一共可以画12个△。
现在已经画好了其中的2个,请你在合适的空格中补上其余的10个。
18.用黑、白两种正方形的瓷砖拼成大的正方形图形,要求中间用白瓷砖,四周一圈用黑瓷砖。
(如图所示)
(1)填写下列表格。
想一想,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大正方形每边的块数3
黑瓷砖块数8
(2)如果所拼的图形中,用了64块白瓷砖,那么,黑瓷砖用了多少块?
19.二进制时钟是一种“特殊的时钟”,它用4行6列24盏灯来表示时间(图1)竖着看,从左到右每两列为一组,每列依次表示时、分、秒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每列从下往上的灯依次表示1、2、4、8(表示灯亮,○表示灯熄灭,灯灭代表0),同一列中多盏灯同时亮,要把它们各自表示的数加起来得到对应的数。
例如,图1中最右侧一列,从下往上第一、二、三盏灯是,分别表示数字1、2、4,1+2+4=7,此时这列灯表示数字7,按照这样的表示方法,请在图2的括号里写出此时时钟表示的时刻。
图3是雯雯同学上午进入校门的时刻,请涂出二进制时钟上的显示。
20.一张正方形桌子可以围坐4人,同学们吃饭时把正方形桌子拼成一排,每张不留空位.(如图所示)
(1)20人吃饭需要多少张桌子拼在一起才能正好坐下?
(2)10张桌子这样拼成一排,可坐多少人?
(3)发现规律.
多摆1个□,就多出2个〇.如果有n个□,那么一共有2+个〇.
21.一张桌子可以坐6人,两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10人,三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14人.像这样共几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50人?
22.如下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第n(n是正整数)个图案中由______个基础图形组成.
23.实验小学六年级有男生120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3∶5,六年级学生总人数恰好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0%,实验小学有学生多少人?
24.已知,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8,BC=6,AB=10,以AB边为直径作半圆,把4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通过一定的图形运动拼成四叶草的形状(如图所示),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5.甲、乙两人共同完成一项工程。
甲、乙一起做6天完成了工程的2
3
,剩下的由甲独做
8天完成,按完成的工作量分配工资,甲获得工资7000元,乙应得工资多少元?
26.修一段公路,甲队独修要用20天,乙队独修要用24天,现在两队同时从两端开工,结果在距中点750m处相遇。
求这段公路长多少米?
27.涛涛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这本书的1
6
,第二天读了这本书的
1
5
,这时还剩95页
没有读。
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
28.打一份稿件,小红需要8小时,小明需要10小时,两人合作打了4小时,还剩5000个字,这份稿件一共有多少个字?
29.六(1)班女生人数比全班人数的3
5
多2人,男生有22人,全班有多少人?
30.甲乙两仓库共存粮54吨,甲仓用了4
5
,乙仓用了
3
4
后,剩下的两仓一样多,原来两
仓各存粮多少吨?
31.操场上有108名同学在锻炼身体,其中女生占2
9
,后来又来了几名女生,这时女生人
数占
3
10
,后来又来了几名女生?
32.甲、乙两站相距不到500千米,A、B两列火车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A车行至210
千米处停车,B车行至270千米处停车,这时两车相距的正好是甲、乙两站距离的1
9
,
甲、乙两站的距离是多少?
33.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要10小时,乙需要12小时,丙需要15小时,有同样的仓库A和B,甲在A仓库、乙在B仓库同时开始搬运货物,丙开始帮助甲搬运,中途又转向帮助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货物同时搬完,问丙帮助甲、乙各多少时间?
34.下图中,以圆的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是75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
35.一个书架,原来上层和下层中书的本数比是8:7,如果从上层取出8本书放放下层,
这时上层和下层的比为4:5,原来上层和下层各有图书多少本?
36.一个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45米,第二天修全长的1
4
,第二天修的米数又恰
好比第一天多1
5
,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37.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上午8:00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
驶60千米,当行驶了全程的
7
12
时与货车相遇。
已知货车行驶完全程要8小时,两车相遇
是什么时刻?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38.某口罩厂两个车间计划生产相同个数的防尘口罩和医用口罩,当医用口罩完成了2 5
时,防尘口罩刚好完成了3
7。
这时,为了提前完成医用口罩的生产任务,改进了生产工
艺,效率提高了50%。
这样,当医用口罩完成任务时,防尘口罩还有3500个没完成,原计划生产医用口罩多少个?
39.仙居目前的居民用电电价是0.55元/千瓦时。
为了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鼓励市民安装分时电表实行峰谷时谷电价,具体收费标准如下:
分时电表,一年能节约多少钱?
40.一辆卡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甲、乙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卡车到达乙城后立即返回,客车到达甲城后也立即返回,已知卡车和客车的速度比为4:3,两车第一次相遇地点距离第二次相遇地点24千米,求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41.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车和货车所行的路程比是4:3,相遇后货车提高速度,比相遇前每小时多行35千米,客车仍按原速前进,结果两车同时到达目的地。
已知客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6.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2.一件工作,由甲单独做要15天完成,现在由甲、乙两人各做3天后,余下的工作由乙单独做。
如果甲、乙两人工作效率的比是2∶3,乙完成这件工作还需要多少天?43.小红和小兰都积攒了一些零用钱,她们所积攒的零用钱的比是5:3.在“支援灾区,奉献爱心”的捐款活动中,小红捐了26元,小兰捐了10元,这时她们剩下的钱数相等.小红原来有多少钱?
44.一份稿件,甲5小时先打了1
5
,乙6小时又打了剩下稿件的1
2
,最后剩下的一些由
甲、乙两人合打,还需多少小时完成?
45.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后继续前进,当两车又相距70千米时,甲行驶了全程的75%,乙离A地的路程与已行驶的路程比是1∶2,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6.如图,已知三角形OAB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47.一个周长为12.56厘米的圆在长方形内滚动一周后回到初始位置(如下图所示),圆心所经过的路程是40厘米,已知图中长方形的长和宽之比是5: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8.小明观察到某赛车场赛道和学校操场跑道形状一样,于是测量了相关数据如下:直道的长度85.96m,半圆形跑道的直径72.6m。
某型号赛车左、右轮的距离是2m,转弯时,外侧的轮子比内侧的轮子要多行一些路。
当该赛车在上述赛道上跑一圈时,外轮比内轮多行多少米?
49.某校六年级学生在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参加机器人竞赛,分成甲、乙两个组,甲、乙两组人数比是7:8,如果从乙组调8人到甲组,则甲、乙两组的人数比是5:4,参加机器人比赛的一共多少人?
50.一批零件平均分给甲、乙两人来做.两人同时加工,当甲完成时乙还有18个没有做.已知甲、乙两人每小时生产零件个数的比是5:4.这批零件一共多少个?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
1.120棵
【详解】
500×(1-40%)×[2÷(3+2)]=120(棵)
2.小青108下,小光90下,小明54下
【详解】
略
3.6厘米
【分析】
因为涂色部分甲比乙的面积大2
11.25cm,也就是(甲+空白扇形)-(乙+空白扇形)=11.25cm2,即半圆面积-三角形面积=11.25cm2,所以三角形面积=半圆面积-11.25,通过圆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而可计算出BC的长。
【详解】
根据分析,列式如下:
[3.14×(10÷2)2÷2-11.25]×2÷10
=[39.25-11.25]×2÷10
=28×2÷10
=5.6(厘米)
答:BC的长是5.6厘米。
【点睛】
本题考查与圆形和三角形相关的计算,找到半圆面积-三角形面积=11.25cm2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1)432千米(2)72千米
【解析】
【详解】
(1)48×(4+5)=432(千米)(2)432÷6=72(千米)
5.乙大,大14.2 cm2
【分析】
甲阴影部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甲中圆的面积=π×正方形的面积÷4;
乙阴影部分的面积=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乙中圆的面积=π×正方形的面积÷2;然后进行比较、作差即可。
【详解】
S甲阴=40-3.14×40÷4=8.6(cm2)
S乙阴=3.14×40÷2-40=22.8(cm2)
乙图阴影部分面积大,大22.8-8.6=14.2(cm2)
6.(1)
(2)0.285平方米
【详解】
略
7.甲船35千米/时,乙船40千米/时
【分析】
设乙船速度是x千米/时,则甲船速度是87.5%x千米/时,乙船速度×时间-甲船速度×时间
=20千米,列出方程求出乙船速度,乙船速度×87.5%=甲船速度。
【详解】
解:设乙船速度是x千米/时,则甲船速度是87.5%x千米/时。
4x-87.5%x×4=20
4x-3.5x=20
0.5x=20
x=40
40×87.5%=35(千米/时)
答:甲船速度是35千米/时,乙船速度是40千米/时。
【点睛】
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整体数量×部分对应百分率=部分数量。
8.(1)25%
(2)20名工人生产大齿轮,48名工人生产小齿轮,理由见详解
【分析】
(1)工作总量比=工作效率比,用工作总量差÷大齿轮工作总量即可;
(2)先求出每人每天加工小齿轮和大齿轮的个数,设加工小齿轮的人数是x人,则加工大齿轮的人数为(68-x),根据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的个数×人数=每人每天加工小齿轮的个数×人数÷3,列出方程求出加工小齿轮人数,总人数-加工小齿轮人数=加工大齿轮人数。
【详解】
(1)(50-40)÷40
=10÷40
=25%
答:加工小齿轮的效率比大齿轮高25%。
(2)每人每天加工小齿轮的个数:50÷5=10(个)
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的个数:40÷5=8(个)
解:设加工小齿轮的人数是x人,则加工大齿轮的人数为(68-x)。
8×(68-x)=10×x÷3
1632-24x=10x
34x=1632
x=48
加工大齿轮的人数是:68-x=68-48=20(人);
答: 20名工人生产大齿轮,48名工人生产小齿轮。
【点睛】
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用表示单位“1”的量作除数,用方程解决问题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
9.(1)17.5%;(2)24元
【分析】
(1)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分别求出大号玩具和小号玩具一共能卖多少钱,再用卖得的价
格减去进价,就是利润;盈利率=利润÷成本×100%,据此解答;
(2)假设每个小号玩具熊应定价x 元,根据(大号玩具和小号玩具一共卖的价钱-成本)÷成本×100%=25%列方程解答即可。
【详解】
(1)54701510070⨯+⨯-()
=3780+450 =4230(元)
(4230-3600)÷3600×100% =630÷3600×100% =0.175×100% =17.5%
答:玩具商在这次买卖中的盈利率是17.5%。
(2)解:设小号玩具熊应定价x 元。
100-70=30(个)
(54×70+30x -3600)÷3600×100%=25% 3780+30x -3600=3600×25% 180+30x =900 30x =900-180 30x =720 x =24
答:每个小号玩具熊应定价24元,才能使盈利率达到25%。
【点睛】
认真审题,看清条件和问题,解答此题用到的数量关系式是:盈利率=利润÷成本×100%。
10.1080千米 【分析】
由题可知,甲乙相遇并且拉开378千米的距离,相当于走了一个全程加378米,所以378米占全程的75%+35-1,用378÷(75%+3
5
-1)即可求出全程。
【详解】
378÷(75%+3
5
-1)
=378÷(0.75+0.6-1) =378÷0.35 =1080(千米)
答:A 、B 两地相距1080千米。
【点睛】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求出378米相当于全程的几分之几,用分量÷分率=总量求出全程的长度。
11.大车倒车,理由见解析 【分析】
已知小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行800米,大卡车的速度是每分钟行500米,则两车倒车的速度比是800:500=8:5,又小汽车需倒车的路程是大卡车需倒车的路程的4倍,即路程比
是4:1,则大车倒回需要时间为1
5
,小车需要
1
2
,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两车倒车的速度比是800:500=8:5,小车与大车倒车的路程比是4:1,
4 8=
1
2
>
1
5。
所以大车倒车用时少,所以大车倒车比较合理。
【点睛】
首先根据题意求出两车的速度比与路程比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12.70米
【分析】
把总的工作量看做单位“1”,根据“第一天修了全程的25%,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30米,第三天修5米”,先求出(30+5)米对应的单位“1”的量,进一步求出单位“1”的量即这条路共有的米数。
【详解】
(30+5)÷(1-25%-25%)
=35÷50%
=70(米)
答:这条路共有70米。
【点睛】
解决此题关键是先求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的和第三天修的总米数所占的分率,进一步求得单位“1”的量即这条路共有的米数。
13.99人
【解析】
【详解】
45﹣36=9(人)
120%:1=6:5
9÷(6﹣5)×(6+5)
=9×11
=99(人)
答:乙车间共有工人99人.
14.410度
【详解】
300×0.5=150(元)
0.5×(1+10%)=0.6(元)
(500﹣300)×0.6
=200×0.6
=120(元)
150+120=270(元)
270>216
(216﹣150)÷0.6
=66÷0.6
=110(度)
300+110=410(度)
答:这个月她家一共用电410度.
15.4500千米
【详解】
450÷(-20%)=4500(km)
答:甲、乙两地相距4500千米.
16.丙店
【解析】
【详解】
甲商店:48÷(5+1)=8(支)
(48-8)×10
=40×10
=400(元)
乙商店:
10×90%×48=432(元)
丙商店:
可买50支以达到优惠要求.
50×10×80%=400(元)
432>400由此可以发现,乙店花钱最多,甲乙两店虽然各花了400元,但是丙店多买了两支,所以到丙店最合算.
17.见详解
【分析】
根据题意,“1”的四周8个方格中只能有1个△;“2”的四周8个方格中只能有2个△;“3”的四周8个方格中只能有3个△,由此根据图中的两个三角形,进而画出其它的三角形。
【详解】
如图:
【点睛】
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出规律,再由规律解决问题。
18.(1)4,5,6,7
12,16,20,24
(2)36块
【分析】
(1)大正方形每边的块数每增加1块,所用的黑瓷砖块数就增加4块;
(2)白瓷砖的总块数是每个边上的块数的平方,而黑瓷砖的总数量是白瓷砖一边的数量加1的四倍。
【详解】
(1)
大正方形每边的块数增加1块,所用的黑瓷砖数就增加4块;
(2)64=8×8;
(8+1)×4
=9×4
=36(块);
答:黑瓷砖用了36块。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找到规律,再根据规律来求解。
19.图2(19:47:26);
图3
【分析】
(1)同一列中多盏灯同时亮,要把它们各自表示的数加起来得到对应的数,注意灯灭表示0,那么图2左侧第1列代表1,第2列代表1+8=9,也就是19时;第3列表示4,第4列表示1+2+4=7,也就是47分;第5列表示2,第6列表示2+4=6,也就是26秒;
(2)图3是左侧第1列是0,所以不涂;第2列是7,从下往上涂代表数字1、2、4的灯亮;第3列代表数字4的灯亮,其它灯灭;第4列代表数字1、8的灯亮;第5列代表数字1、4的灯亮,其它灯灭;第6列代表数字2、4的灯亮,其它灯灭。
【详解】
据分析可得,图2代表(19:47:26);
图3是:
故答案为:图2(19:47:26);
图3是。
【点睛】
本题考查数与形,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理解同一列中多盏灯同时亮,要把它们各自表示的数加起来得到对应的数的概念。
20.(1)9张
(2)22人
(3)2n
【详解】
(1)1张桌子可坐人数:4人
2张桌子可坐人数:4+2=6(人)
3张桌子可坐人数:4+2+2=8(人)
……
n张桌子可坐人数:
4+2(n﹣1)=(2n+2)人
当能坐20人时,桌子张数:
2n+2=20
2n=18
n=9
答:20人吃饭需要9张桌子拼在一起才能正好坐下.
(2)2×10+2
=20+2
=22(人)
答:10张桌子这样拼成一排,可坐22人.
(3)发现规律:
多摆1个□,就多出2个〇.如果有n个□,那么一共有2+2n个〇.
故答案为:2n.
21.12张
【分析】
第一张桌子可以坐6人;
拼2张桌子可以坐6+4×1=10人;
拼3张桌子可以坐6+4×2=14人;
故n 张桌子拼在一起可以坐6+4(n -1)=4n +2.
【详解】
解:设第n 张桌子可以坐50人.
4n +2=50
n =12
答:像这样12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50人.
22.(3n+1)
【解析】
【详解】
略
23.960人
【分析】
六年级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3∶5,说明男生人数是六年级人数的553
+,据此求出六年级人数,再用六年级人数除以占全校学生人数的百分率,求出全校学生人数即可。
【详解】
512020%53
÷÷+ 19220%=÷
960=(人)
答:实验小学有学生960人。
【点睛】
本题考查按比例分配、百分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
24.61
【详解】
根据题意得:
[3.14×(10÷2)2×
12﹣12
×6×8]×4 =[39.25﹣24]×4
=15.25×4
=61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61.
25.5000元
【分析】
把一项工程看作单位“1”,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可求出甲的工作效率,再根据具体时间可求出甲6天的工作总量,进而求得乙的工作总量。
用甲的工资除以甲的工作总量即可求出完成工程总工资,进而求得乙的工资。
【详解】
甲的工作效率为:
2 (1)8
3
-÷
=11 38⨯
=1 24
甲6天完成的工作量:11
6 244
⨯=
乙的工作总量:2
3
-
1
4
=
5
12
甲的工作总量:1-
5
12
=
7
12
7
700070005000
12
÷-=(元)
答:乙应得工资5000元。
【点睛】
本题考查工程问题,把一项工程看作单位“1”是解题的关键。
26.16500米
【分析】
先求出两队合作需要的时间,再求出甲队比乙队多修总路程的几分之几,然后求甲队比乙队多修多少米,在距中点750米处相遇,说明甲队比乙队多修750×2=1500(米),用除法求出这段公路的距离即可。
【详解】
1÷(11 2024
+)
=1÷
11 120
=120
11
(天)
750×2÷(11201120 20112411
⨯-⨯)
=1500÷(65 1111
-)
=1500×11
=16500(米)
答:这段公路长16500米。
【点睛】
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和路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画线段图可以帮助快速理清题意。
27.150页
【分析】
第一天读了这本书的1
6
,第二天读了这本书的
1
5
,都是以这本书为单位“1”,那么还剩下这
本书的19
30
,量率对应求单位“1”。
【详解】
1119
1
6530
--=
19
95150
30
÷=(页)
答:这本故事书共有150页。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分数除法应用题,在用量率对应求单位“1”时,量和分率一定要相互对应。
28.50000个
【分析】
先计算两人4小时完成了几分之几,求出剩下的5000字占全部的几分之几,再求出总的字数。
【详解】
1
18
8
÷=
1
110
10
÷=
119
81040
+=
99
4
4010
⨯=
91
1
1010
-=
1
500050000
10
÷=(个)
答:这份稿件一共有50000个字。
【点睛】
量率对应求单位“1”,在分数除法应用题中广泛应用,但量和率一定要对应。
29.60人
【分析】
将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男生人数+2刚好是全班人数的1-3
5
,用男生人数÷对应分率即
可。
【详解】
(22+2)÷(1-3
5
)
=24÷2 5
=60(人)
答:全班有60人。
【点睛】
关键是确定单位“1”,找到部分数量以及对应分率。
30.甲:30吨,乙:24吨
【分析】
设甲仓库原有粮食x吨,则乙仓库原有粮为(54-x)吨;甲用了4
5
之后,剩余粮食为(1
-4
5
)x;乙仓用了
3
4
之后,剩余粮食为(1-
3
4
)×(54-x);此时剩下的两仓一样多,
据此列出方程解答。
【详解】
解:设甲仓库原有粮食x吨,则乙仓库原有粮为(54-x)吨。
(1-4
5
)x=(1-
3
4
)×(54-x)
1 5x=
1
4
×(54-x)
1 5x=
1
4
×54-
1
4
x
1 5x+
1
4
x=
1
4
×54
9 20x=
54
4
x=54
4
÷
9
20
x=30
54-30=24(吨)
答:原甲仓存粮30吨,乙仓存粮24吨。
【点睛】
用方程解答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式:甲仓库原存粮吨数×剩余存粮所占分率=乙仓库原存粮吨数×剩余存粮所占分率,并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1.12名
【分析】
原来108名同学看作单位”1”,根据乘法求出原来男生的人数,再把后来一共的同学看作单
位“1“,则原来男生人数占现在人数的
3
(1)
10
-,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用除法,求出现在的学生数,再进一步得出结论。
【详解】
原来男生人数:
2
108(1)
9
⨯-
7
108
9
=⨯
84
=(名)
后来学生总数:
3
84(1)
10
÷-
7
84
10
=÷
120
=(名)
12010812
-=(名)
答:后来又来了12名女生。
【点评】
明确这一过程中男生人数没有变,根据前后男生占总人数的分率列出等量关系式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32.千米
【详解】
①如果两车未相遇,则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是:
(210+270)÷(1﹣1
9
)
=480
8
9÷,
=540(千米).
超过500千米,不合题意;
②如果两车相遇过,则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是:
(210+270)÷(1+ 1
9
)
=480
10
9÷,
=432(千米).
不超过 500 千米,满足题意;
答: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是432千米.
33.3小时,5小时
【分析】
把一个仓库的货物量看作单位“1”,甲乙丙搬完两个仓库也就是完成了2个单位量,设他们搬完货物花了x小时,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列方程即可解答。
【详解】
解:设他们搬完两个仓库货物花了x小时。
(
1
10
+
1
12
+
1
15
)×x=2
1
4
x=2 x=8
(1-
1
10
×8)÷
1
15
=15÷115
=3(小时)
8-3=5(小时)
答:丙帮助甲搬运了3小时,帮乙搬运了5小时。
【点睛】
把一个仓库的货物量看作单位“1”,甲乙丙搬完两个仓库也就是完成了2个单位量,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4.52cm
【详解】
2222753.1475235.5r cm S r cm π===⨯=圆()
()
35.上层48本;下层42本
【详解】
8÷(887+﹣445+) =8÷(
815﹣49) =8÷ 445
=90(本)
则原来上层有书:90×
887+=48(本) 下层有书:90×787
+=42(本) 答:原来上层有书48本,下层有书42本。
36.216m
【详解】
1145121654
m ⨯+÷=()() 答:这条公路全长216米.
37.11时20分;
24007千米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相同的时间内,客车行驶了全程的712,货车行驶了全程的512
,则两车行驶的路程比为7∶5;当时间一定是,路程比和速度比相同,则两车的速度比也为7∶5,用60÷7×5即可求出货车的速度,用货车的速度乘时间即可求出全程;用总路程除以它们的速度和即可求出相遇的时间,再加上开始的时间,即可求出相遇的时刻。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两车的速度比为7∶5;
60÷7×5 =
607×5 =3007
(千米); 3007
×8=24007(千米); 24007÷(60+3007
) =24007÷7207
=313
(小时); 8时+313小时=1113
时,即11时20分; 答:两车相遇是11时20分,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
24007
千米。
【点睛】 根据题意,先求出两车的速度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进而求出货车的速度和全程,从而解答。
38.24500个
【分析】 根据题目可知,当医用口罩完成了25时,防尘口罩刚好完成了37
,此时两种口罩生产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效率比等于完成的量的比,即生产医用口罩的效率∶生产防尘口罩的效率=25∶37=14∶15,即医用口罩的效率∶防尘口罩的效率=1415
,由此可知防尘口罩的生产效率是医用口罩生产效率的1514,假设医用口罩生产效率为1,防尘口罩生产效率:1514
;由于提高效率50%,即此时医用口罩的生产效率:1×(1+50%)=
32,则此时防尘口罩的生产效率为医用口罩的
1514÷32=57,提高生产效率后生产的防尘口罩量是提高效率后生产医用口罩的
57,即口罩总量×(1-25)×57,设:口罩总量为x 个,列方程:x -37x -x×(1-25
)×57=3500,解方程,即可解答。
【详解】
解:设原计划生产口罩x 个,由题意分析可列出方程:
325(1)3500757
x x x ---⨯= 4353500757
x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