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人物心理描写的具体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中人物心理描写的具体方法
人物心理是指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具体而言,就是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秘密与矛盾,等等。

小说中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直接描写
作者以叙述人、旁观者的口吻对人物的心理状态进行说明、介绍。

常以“想”“感到”“觉得”“回忆”等字眼为标志。

例子:《红楼梦》中,贾宝玉在梦中与林黛玉相会,醒来后感叹:
“我今日方知人生苦短,何必虚度年华J这里直接描写了贾宝玉对人生的感慨和
对林黛玉的思念之情。

《边城》:“翠翠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

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
T,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


《陈奂生上城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


以上的心理描写就属于直接描写式,它非常恰当的将陈奂生患得患失、狭隘自私的小农意识描写了出来。

二.内心独白法
所谓内心独白,是描写心理的叙述手法之一,它是一种依赖语言的意识活动。

其主要特征有三个,即“内心”“独”和“白”。

“内心”即默然无声,“独”即无人对答,“白”即依赖语言。

一言以蔽之,内心独白即独自无声的语言意识。

就是让人物说出他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想法。

可以对人物进行细腻的心理刻画,让人物直抒胸臆,坦陈心迹,淋漓尽致地揭示人物最隐秘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更真实更直接地了解人物性格,往往能取得真切感人甚至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例子:《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在火车上的内心独白:“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我的错,但我无法抗拒他的魅力。

我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段独白展示了安娜对自己行为的内疚和对渥伦斯基的无法抗拒。

《老人与海》(节选)中圣地亚哥大量的内心独白,展示了老人与自我的心理较量过程,刻画了老人勇敢、坚毅、刚强、不肯服输、绝不言败的硬汉形象。

三、通过梦境、幻觉间接揭示
梦境、幻觉与人物的内心活动密切相关,能折射出人物的心理期待和思想感情。

《阿Q正传》中,鲁迅先生通过描写阿Q梦境中的情景,向读者形象地展示了阿Q内心对于革命的种种错误的认识。

曹雪芹《红楼梦・宝玉挨打》“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菌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只见金钥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

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

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

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以上文字,作者就描写了梦境。

它既揭示出了宝玉关心体贴少女,思想叛逆,具有民主思想的性格特征。

四、环境烘托法
通过描绘特定的环境氛围来反映人物的心理状态。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影响他对周围环境的看法。

因此,描写人物周围的环境或者是人物眼中所见之物
就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子:《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和魔幻色彩的马孔多村庄,这种环境氛围烘托出了布恩迪亚家族成员们复杂而神秘的内心世界。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中对货行环境的描写,烘托了人物当时灰暗的心境。

《祝福》中最后一段作者写祝福的场景,来表明“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礼教制度的愤恨。

五、心理分析法(心灵辩证法)
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在西方的小说中很常见。

即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

如,莫泊桑在小说《项链》中就运用了心理分析式。

他用“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现玛蒂尔德希望摆脱寒酸、暗淡、平庸的生活,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通过“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自信心。

六、神态显示式
这种描写法是通过写人物的神情来显示人物内心的感情。

如,我们常用“他瞥了一眼”或“他撇了撇嘴”等,来表现对人的轻视。

又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对闰土神情的描写;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神态的描写等,都很恰当的表出了人物的内心感受,将人物的情感很好的揭示出来,很值得读者去品味。

七、行动表现法
即在小说、戏剧、记叙文中恰当的描写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传神地揭
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
的动作描写,反映了孔乙己得意、炫耀的心理;施耐庵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林冲听说陆谦追杀至沧州,不觉大怒,于是用了“买”“带”“寻”等几个连续动词,表现出林冲报仇急切的心理。

八、环境衬托法
在小说、戏剧、散文和记叙文中,环境描写是不可缺少的。

恰当的环境描写既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

同时,还能衬托出人物的心理。

如,鲁迅在《社戏》中写小伙伴们划船去听戏路途中的景物描写;孙犁在《荷花淀》中对妇女们划船找丈夫时的景物描写,和遇到敌人时的景物描写等,都恰当衬托出了人物的心情。

衬托人物心情的景物描写要求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紧扣人物的心理,最好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着墨,将人物的悲喜之情恰当的衬托出来。

值得强调的是,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一定要切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和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的文段不宜过长,否则会使文章沉闷,有损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九、符号象征法
通过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例子:《红与黑》中,朱利安将一片红色的纸片贴在自己的胸前,象征着他对权力和荣誉的渴望。

这种符号象征法展示了朱利安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十、勾勒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泰格特的小说《窗》写的是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

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

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
天上午和下午扶起身来坐上一个小时。

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

第二位病人的心理经过了这样的发展过程: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一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一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这几句心理描写虽然简单直白,但是其巧妙之处在于勾勒出了远窗人的心理变化过程,这是一个情感不断发酵的过程,这是一个由羡慕到嫉妒、再到恨的过程。

这样的勾勒不仅真实可信,而且容易让读者感同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