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
认识统一起来。
(2)学生能够正确说出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常见元素符
号的书写。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元素概念的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2)通过对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观念。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2)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教学难点
(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图片,如氧气、水、二氧化碳等,提问学生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引导学生从微观的原子角度思考物质的组成,进而引出元素的概念。
2、新课讲授
(1)元素的概念
讲解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通过举例,如氧元素包括氧-16、氧-17、氧-18 等不同的原子,它们的质子数都是 8,所以都属于氧元素。
组织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然后进行总结归纳。
(2)元素的分布
介绍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展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
通过图片或数据,让学生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
(3)元素符号
讲解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如一大二小。
让学生练习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如氢(H)、氧(O)、碳(C)等。
解释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如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以“O”为例,既表示氧元素,又表示一个氧原子。
(4)元素周期表
简单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横行(周期)和纵行(族)。
展示部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
3、课堂练习
安排一些与元素概念、元素符号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给出一些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元素;给出元素符号,让学生说出其意义。
4、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
意义、元素周期表的初步认识,强调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5、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查阅资料,了解人体中所含的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对人体健康
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元素的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在元素符号的教学中,要加强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
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介绍,可以适当拓展一些有
趣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元素周期表挂图、相关实验仪器和药品
七、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元素知识竞赛,或者让学生制作元素卡片,加深
对元素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与化学
元素相关的现象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