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旅游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教育《旅游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旅游经济学练习题A
一、名词解释
1.旅游发展的地域格局
2.旅游批发商
3.旅行社的市场集中
4.旅游行业管理
5.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二、简答题
1.在旅游经济研究中为什么强化对旅游客源地的研究?2.简答交通运输对于旅游活动的重要作用
3.简答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
4. 简答旅游市场需求规模是与旅游产业的生命周期的联系5.简答市场不完全与跨国经营的关系
三、论述题
1.论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表现形式
2、试论述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旅游经济学练习题A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旅游发展的地域格局是从区域地理来说明世界旅游经济在各大洲的分配状况,旅游经济的地域格局可以充分说明世界旅游发展的基本地理格局。
从现代旅游发展的现状看,世界旅游经济形成了以欧美为主体的地域格局;一方面,欧美地区是世界旅游的主体客源产生地。
另一方面,欧美地区也是世界旅游主体接待地。
2.旅游批发商是通过市场交易方式,按旅游契约的形式,从相关旅游服务生产商手中获得旅游者所需的各种服务.并将这些服务组合成一种活动项目,以包价旅行的产品形式向旅游代理商或者旅游零售而出售,或者通过自己设立的销售机构直接向旅游者出售,以获取经济收益的组织。
3.旅行社的市场集中是指旅行社经营的集中程度,它集中反映旅行社市场垄断程度的高低,一般是用旅行社产业中若干个最大的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或其营业额占整个产业的比重来表示。
集中程度高,则说明在旅行社产业中少数大企业具备了对市场的支配力量,即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能力。
4.旅游行业管理就是政府通过规划、法律、政策,引导市场趋势,建立市场规则,进而协调、监督、维护市场秩序,规范企业行为,维护旅游者的权益,为旅游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树立良好形象,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简单地说,旅游行业管理就是管理旅游市场,培育旅游市场机制,建立旅游市场规则,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5.所谓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是指以分析旅游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与条件为基础,从关系到旅游产业发展全局各方面出发,制定在较长时期旅游产业发展所要达
到的目标、所要解决的重点以及为实现上述要求所采取的措施的总称。
从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特征上分析,它是有关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和总体性的设计和谋略。
从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内容上分析,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确立旅游产业发展目标、旅游产业发展方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和旅游产业发展措施。
二、简答题
1.答:
1.旅游客源地是旅游目的地存在的前提条件
从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的关系上来看,旅游供求关系不同于其他产品的供求关系,对于旅游目的地经营者来说,需求地也就是客源地的空间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旅游地的经营规模与需求规模。
没有旅游客源地,或者客源地的市场规模不足,旅游目的地是不可能发育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客源地是旅游目的地存在的前提条件。
2.客源地的社会性因素决定着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的特点
如果一个特定的旅游目的地是以一个特定的客源地为市场需求主体的,那么客源地的各项社会性因素都会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经济特
点产生诸多影响,从而决定其运行经济规模。
3,客源地的经济和旅游行为因素也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目的地的旅游供给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主要容源地需求的经济因素和行为因素决定:一方面,旅游客源地的需求规模、类型和需求结构决定着旅游目的地的供给规模、类型和供给结构;另一方面,客源地的经济和旅游行为因素也左右着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进行选择,决定着目的地资源开发方向。
4.旅游客源地也是旅游企业地域扩张的基地
由此可见,旅游经济的空间组织,是一种以旅游客源地为主体的旅游经济组织体系,客源地在整个旅游经济空间中居于重要的经济地位。
2.答:
首先,交通运输可以拓展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空间范围。
其次,从旅游者的消费选择来说,交通成本也是旅游者选择是否出游的一个重要因素。
交通运输方式以及交通路线直接决定着旅行成本的大小和旅行时间的长短。
某个旅游地虽然具有较高的旅游效用,潜在的旅游吸引力较大,但是,如果它与客源地之间没有相应的交通方式,或者没有与旅游者的时间与支付能力相对应的交通路线,旅游者一般是不会选择它作为旅游目的地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交通方式与交通路线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从旅游目的地经营来说,交通是旅游目的地经营的一个重要条件
交通发达与否是旅游目的地经营好坏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个具体的地区要成为旅游目的地除了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接待能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条件便是该地区的可进入性。
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可进入性是由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路线决定的,可进入性强,意味着旅游地与客源地相联结的交通路线以及交通方式能符合旅游者时间与费用支出的约束条件,符合旅游者出游所要求的距离约束条件。
3.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只能采用“推进型”模式,相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季节发展具有超前性。
这种旅游发展模
式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旅游发展的空间基点上分析,我国的旅游发展以基础设施与资源条件较好的城市为中心,由旅游城市向其他地区报进,逐渐形成我国的旅游体系。
因此,旅游城市便构成中国旅游发展的基本框架。
不论是资源的开发、设施的建设,还是线路的设置区域的划分,都是以旅游城市为依托的。
二是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产品生产组合上分析,我国的旅游发展是以现存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基础,电观光型旅游资源为主向混合型旅游资源推进的。
目的中国的旅游地大多;是人文景观较为丰富的地区。
三是从旅游组织和旅游的运作方式上分析,我国的旅游发展是以全程旅游路线为主体,由路线型产品向板块型产品推进,逐步形成以路线型产品为基础,主题型产品与特种型产品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的。
四是从旅游设施的建设上分析,我国的旅游发展以高等级为主体,由高档设施向中、低档设施推进,最终形成以中档旅游设施为主体,高、中、低相结合的旅游设施体系。
4.旅游市场需求规模是与旅游产业的生命周期相联系的。
在旅游产业发育初期,新兴的旅游产业对所有的经营者均是一个陌生的课题,我们还不能清楚地认识到旅游活动的内在规律,必须边学边干,逐步认识掌握旅游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问题,所有这些是不可能通过市场分工来完成的。
只有当旅游产业发展进入成长期后,市场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每项职能都具有一定规模的业务量,旅游服务或产品的各项职能才能通过各种形式的分解转化为由各个具有不同专业化职能的企业去完成,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旅游产业的专门化才会形成。
根据斯密定律,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断,旅游产业将有一个从纵向一体化到纵向分散化再到纵向一体化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