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及答案【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及答案【精品】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与“1956年”“制度建设”“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建立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宪法颁布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石油战线的代表人物是()
A.雷锋B.焦裕禄C.王淦昌D.王进喜
3、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请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北伐胜利进军B.抗日战争的胜利
C.国共两党合作D.国民党的革命历程
4、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经济建设上来B.阶级斗争上来
C.工人队伍的整顿上来D.解决工人下岗问题
5、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6、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
根据他设计的年代尺,你推断出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国民大革命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胜利D.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7、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其共同目标是()
A.建立联合国 B.打败法西斯 C.开辟欧洲战场 D.结束太平洋战争
8、下表反映了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D.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9、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到1984年间,农村庄稼和牲畜总产量增加了49%。
上述现象得益于()
A.“一五计划“的实施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10、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1、“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A.抗美援朝时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
C.“大跃进”时期D.“一五”计划完成后
12、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是指()A.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B.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13、下列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的是()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B.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
C.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D.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设起来
14、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5、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为克服困难局面,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是()
A.调整、补充、发展、提高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调整、发展、充实、提高D.调整、巩固、充实、发展
16、祖国大陆最后获得解放的地区是()
A.新疆B.广东C.云南D.西藏
17、1991年12月,日本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019年1月29日,日本国会通过允许向海外派兵法案。
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日本()A.谋求成为经济大国 B.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C.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18、从图一“过去购物凭票证”到图二“今日商品任意买”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19、下图知识卡片反映的是我国对哪一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
20、1917年,俄国发生二月革命,这次革命建立的政府是哪个阶级掌权
()
A.地主阶级B.资产阶级C.奴隶主阶级D.无产阶级
21、时下人们爱用“最美”这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
A.中国人民解放军B.中国工农红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D.八路军和新四军
22、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B.八大二次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
23、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
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24、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A.全境解放B.社会主义C.国家富强D.民族独立
2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因地制宜,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措施()
A.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B.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C.进行西部大开发战略D.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0年——1952年底,新生的共和国在农村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使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上地。
材料二: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方面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开始于何时?是依据哪一法令进行的?这场改革彻底废除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完成于何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
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九一八事变纪念碑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屈辱的历史,也是抗争的历史,探索的历史,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即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
近代社会的变革……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这个主题进行的。
材料二:1949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说:“……我国的工作将写在人类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世界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20世纪头2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革?
(2)材料二中“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个事件有哪些重大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B
2、D
3、C
4、A
5、A
6、D
7、B
8、A
9、D
10、A
11、D
12、A
13、D
14、D
15、B
16、D
17、B
18、D
19、D
20、B
21、C
22、B
23、B
24、D
25、B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1)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2)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1956年底;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学校:黄埔军校。
成果:创办黄埔学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2)背景:中国的内战(或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后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3)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或西安事变,。
胜利原因:全民族的抗战(或人民战争,;国共两党的合作。
(4)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3、(1)主题:反帝反封建,实现近代化。
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重大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